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高级职业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B.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C.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D.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B.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C.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D.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B.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C.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D.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参考答案:1.C

2.B

3.D【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错误,文中说“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论证对象分析错误,“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分析不当,原文是说“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应是论证了人们都会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听从自己的喜好。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这种交易划算”判断不当,从文中“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及“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可知;B项,“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文中“似乎”两字表明了作者并不赞成这一说法;C项,“并不值得拥有”说法绝对,从原文“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以及“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可知。故选D。2.现代文阅读(共12分)谈

哭周汝昌语云:人是感情的动物。这个动物,不但会笑,而且还会哭。哭,是伤感、悲痛的“表现”,总不会是很愉快的事吧,所以没多少人愿意提哭讲哭,虽非“忌讳”,也有“顾虑”。但说也奇怪,人在高兴到达极度的时际,却会流下“欢喜的眼泪”。而且科学家说了,哭对健康也有益呢!看来,哭并非“全方位”的不吉祥。据研究,有声为哭,无声为泣。此分别而言之也。我这拙文,当然是统讲哭泣,不但不把无声的摒诸讲外,还恐怕讲得更多一些。人一生下,就先哭——只会有声之哭,不会无声之泣。其声若何?曰“呱呱(gū)而啼”。呱呱,好极了,不信时,你“描写”初落草的婴儿的哭声,你另换两个字来试试看,你若能想出更好的来,算你了不起。莫轻看小婴孩,哭声也有不同,那“丹田底气”有足有不足,那气足膛亮的小家伙,其哭也不但“呱呱”,而且“喤喤”。不拘呱呱还是喤喤,婴儿的哭是尽情的,没有“克制”、“收敛”、“内蕴”的功夫,换言之,那都是“放声大哭”,痛快淋漓。等到他(她)长大成人了,可就不同得很,绝不能一哭就“放声”。这儿若“分析”其原因,那就很复杂了,中国人的感情,不是那么轻易地表达尽致的,他们懂得含蓄和分寸,这与文化教养都有关系。妇女更绝少是放声而哭的,在我印象中,写女流之放声,而能使人感动的,只有曹雪芹写凤姐之痛哭,那寥寥数语,真是令我如见如闻,动心触魄,恐怕很难再寻如此精彩的笔墨了——“……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你看这等文字,凡有至性真情之人,都会为之酸鼻。雪芹笔下,不仅仅是写出了旧时大族丧事的势派,也写出了妇女出声放声而哭,是非同轻易的。因此全家众人接声哭时,他又用了一个“嚎哭”。咱们语文中,本有一个“号”字,“号哭”也是联词,与嚎哭读音全同(号,阳平声,不是去声了),但“嚎”似乎比“号”更加强烈。怎么叫“号”,古云:有泪无声曰泣,有声无泪曰号。号是干哭,是哭得泪尽的悲痛至极的情形。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就写一个畸士,因亲亡而干号,那写得真动人。号与嚎的区别,又何在呢?也许有时是表示真哭假哭吧?大约有声而无悲,就成嚎了。但由此又想起,还有一个“嚎啕”,这哭词所表达的就不像是假悲,而是真痛。我总觉得,嚎啕大哭,是有声有泪的真哭,不同于有声无痛的干嚎。在旧丧礼中,家下有专门陪哭的人,只是出声而已,哭得很响,但无悲戚之音,故曰“号丧”——于是俗常骂人,管那被骂之哭就叫“号丧”,不过说这话时,必须“号”字重读,而“丧”是轻读。如依我的体会,则写为“嚎丧”才更对。能够真正嚎啕大哭的人,除了感情的奔放,还得是个性格豪迈之人,那才哭得到嚎啕的境界,因为有人是办不到的,他没有那奔放豪迈的声容气势,只会吞声咽气,憋憋堵堵,——连个痛哭也使不出来。吞声而哭,古语有个“饮泣”,似乎相近,犹如俗话“眼泪往肚里流”。至于咽声,那就是哽咽、呜咽所形容的了,口语则曰“抽抽噎噎(yī)”。比如唐代名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有人读成了“箫声咽”,闻者大笑。呜咽,似乎还可听到“较多”的声音;哽咽则声更哭不出,古人在临别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二人相对“执手哽咽”。其情实在可伤。“抽抽噎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过,可惜被高鹗等俗士妄改为“抽抽嗒嗒”了,那神情气味便立刻不与原来的相同了。连哽咽也够不上的,则有歔欷,有酸鼻,有泫然,有“眼圈一红”。这些,自然因人因境而异。泫然是眼眶湿润了,或者泪已含浮,只未外溢。但泪一多,便要夺眶而出,所以我们又另有一个“潸(shān)然泪下”,写泪溢之意。写哭不必出“哭”字而只说泪的事,这例子便多了。常见的是“泪如雨下”——将泪比雨,早在《诗经》里就有“涕泣如雨”了。雨(yù)雪霏霏,“雨”就是动词,故又有“雨泣”的写法,在此连带可悟,“泣”也是名词,如太史公写楚霸王的末路时,便“泣数行下”。泪本是往下流的,然而也不尽然,诗词中常说泪之“阑干”,据古义,阑干是纵横交叉之义,所以真有形容老人的哭是“老泪纵横”。至于“泪流满面”、“满脸泪痕”,那倒显得不新奇了。泣、泪、涕、泗,有时可以连用或互代。流涕,就是流泪。“破涕为笑”,此语正可细味深参。但还有“雪涕”之说。直流泪,则有挥泪,掩泪,技泪,拭泪,坠泪,陨泪,落泪。涕泪之形容,有“涟涟”,有“如断线之珠”,有“涴面”,有“沾衣”,有“沾襟”。哭也叫啼,这倒有点儿稀奇。常听说鸟啼,猿啼,却不知人也会啼!说书唱戏,提到女流,更是喜用“啼哭”二字。男子,英雄好汉,如关云长、鲁智深,恐怕不会是啼吧?因此我疑心这“啼”有曲折宛转、带有某种声调(腔儿)的哭,不知是否?哭是人生一大“感情活动”,一生从未哭过的人怕是没有。悲欢离合,顺逆穷通,可歌可泣的事正多,谁能免此?我们中华先民古哲,对哭的体会不浅,方有这么多词语来表达——而我之所知所述,也不过习见的一小部分罢了。16.文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呱呱(gū)而啼B.抽抽噎噎(yī)C.潸(shān)然泪下D.雨(yù)雪霏霏17.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引用的《红楼梦》选段中说“里外男女上下”“都忙忙接声嚎哭”,作者周汝昌更倾向于使用“嚎哭”还是“号哭”,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2)链接材料:“……我这个样儿,只妆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周汝昌先生认为:“‘抽抽噎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过,可惜被高鹗等俗士妄改为‘抽抽嗒嗒’了,那神情气味便立刻不与原来的相同了。”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分析周汝昌先生这样说的理由参考答案:16.B17.(1)周汝昌更倾向于使用“嚎哭”。古语中,号是干哭,是哭得泪尽悲痛至极的情形。嚎,虽然声音比号要强烈,但是有声而无悲之哭。文中“里外男女上下”并不是真为秦可卿丧亡而悲伤,只是看见凤姐出声,都假装嚎哭状。(2)答案示例:抽抽噎噎:有哽咽、呜咽之意,描写出黛玉因悲伤难受而说不出话的状态。“抽抽噎噎”与“抽抽嗒嗒”的不同在于:“抽抽噎噎”表现了人物情绪郁结,难以名状的痛苦。而“抽抽嗒嗒”表现的情感相对更为直白。“抽抽噎噎”是无声的流泪,而“抽抽嗒嗒”是小声的啜泣。“抽抽噎噎”语言典雅,“抽抽嗒嗒”则语言俚俗浅易。“抽抽噎噎”比“抽抽嗒嗒”更能表现人物伤情之深。“抽抽噎噎”表现了黛玉面对宝玉被父亲暴打心痛欲绝,但听到宝玉强忍疼痛安慰自己,黛玉一时百感交集,同情、忧伤又为宝玉的痴心而暗暗欣慰的复杂感情,符合黛玉内向、多思、敏感、痴情的形象,体现林黛玉身体怯弱不胜、性格内向敏感自尊的特征,而使用“抽抽嗒嗒”则无此效果。因此周汝昌先生认为“抽抽噎噎”这一用法更适于塑造黛玉形象。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抽抽噎噎(yī)——yē,形容低声哭泣。点睛: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应该根据不同字音的意思区分。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理由。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木工刘建华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让老黄走,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C.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D.文章以敏感、细致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9.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参考答案:7.B

8.①手艺好、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精明强势,言而有信。

9.①“我”是叙事的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串连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②“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观察刘建华,展现刘建华的人物形象。③“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无中生有,因果不当。“‘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让老黄走”于文无据,两句前后也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刘建华是一个木工,作为一个木工,“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这说明刘建华技术好、认真敬业;“他们能做能吃,”“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等表明了他们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体现他的强势;“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表现他的有心计;“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果真回来了,体现他说到做到,讲诚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中次要人物及其作用的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小说所起的一般性作用:1、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4、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5、增强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6、主题方面,深化小说的主题。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答案。本文中“我”是故事的当事人,亲身经历,故事就真实可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与读者就好像是面对面谈话,有亲近感,“我”是故事的串联者,刘建华是“我”雇来的,在与他打交道,并在交往中通过“我”的观察来展现刘建华的性格,据此就可得出答案。【点睛】小说阅读题,要积累基本知识,要学会方法,要多做练习,自己要多感悟,多做题,多积累才可以。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熟悉小说阅读题的出题形式。以全国卷为例,要烂熟于心。分数:14或15分。题目数量:3道题。题型,一道选择题,3分;一道笔答题,5分或6分,一道笔答题,6分。熟知题型。第二,考试出题侧重内容要点:第一道题(选择题)是综合理解题,就小说的内容艺术出4个不同答案,根据对小说的理解选择一项,一般要求选择错误答案。做题时要注意审题。第三,储备知识点。小说,无非就是扣着小说的三要素出题,人物,情节,环境,相应的知识点要储备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背下来。实在感觉不好背,就要理解性记忆,在练习中记忆。自己可以列表记忆。1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烘托、对比等2刻画人物的基本技巧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等4结构特色:先抑后扬、过渡、铺垫等。第四,每天做2道题,每次固定时间,15分钟完成1道题,一定按时间完成,养成做题的速度。第五,答题要养成好的习惯:一定分条回答;5分题做到3点以上要点,6分题做到4条以上要点。特别注意:平时做题一定要动笔写,实实在在的做题,不要眼高手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慈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慈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慈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6.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命盖尽且

B.命乃尽C.名盖穷且

D.名乃穷7.下列四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相如广成传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甚善。名我固当C.火尚足以明也

明道德之广崇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又作“浮屠”“佛图”,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文中的“浮图”专指和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佛塔。B.古人注重孝道,父母去世后,儿子需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守孝期间于父母坟墓旁搭建的守护屋舍,叫做““冢”。亦作“庐墓”。C.“阴阳”古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在地理上就得出“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华山之阳”,就是指华山的南面。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文中“萧君圭君玉”,姓“萧”,名“君玉”,字“君圭”。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辅,以议论为主。记游详略得当,议论独到深刻,记游为议论提供了条件,而议论则是记游的必然发展。B.第一段中的“其文漫灭”对应第四段中的“古书之不存”,第一段中的“华"字读音的错误对应第四段中的“后世之谬其传”,使文章前呼后应,结为一体。C.作者退出后洞之后,从“志、力、物、恒”四个角度论述达到成功的条件,结合自己盲目跟随别人的做法,作者特别强调了恒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D.文章善用对比手法,用前洞的平旷对比后洞的“窈然”,以前洞的“记游者甚众”对比后洞的“来而记之者”少,以“欲出者”的懈怠对比“我”的“有志与力”,使文章的主旨在对比中凸显出来。参考答案:6.C

7.B

8.D

9.D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疏通句子大意,用排除法做题。第一句话根据“曰‘褒禅’”,可推知第一个空填的是“名”,动词,意思是“命名”。这样排除A项、B项。第二句根据句意应是表示猜测,故应填“盖”。文言虚词“乃”不表示猜测的意思,所以该处填写“盖”,排除D项。综上,本题选C项。第三个空。句意是动词,“穷尽,走到尽头”。而“尽”多作副词“完”的意思。所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也”中应填“穷”。第四个空“不出,火(

)尽。”此句是说“如果不出去,或将要熄灭。”“且”有“将要”的意思。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中“舍”分别译为:动词,“筑房”;动词,“安排住宿”,C项中“明”分别译为动词,“照明”;动词,“阐明”。D项中“相”分别译为动词,“帮助”;副词,“互相”。B项中“名”都是作动词,“命名”。故选B项。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萧君圭君玉”名“君圭”,字“君玉”。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项,“以‘欲出者’的懈怠对比‘我’的‘有志与力’”错。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选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B.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C.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D.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豫州”,刘备曾在豫州担任过行政长官故称,这种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的方法是古代的惯例,例如陶渊明世称陶彭泽,韩愈世称韩昌黎。B.“中国”,此指中原地区。在古代,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并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因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国”,与“中华”“中州”等词含义相同。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另外,卑幼拜尊长,弟子行敬师之礼,皆面向北行礼,也称“北面”。D.“君”,本文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君的本义是君主,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也可用于夫妇之间的尊称。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段写形势危急,诸葛亮到东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在分析了曹、刘的情况后,坚定孙权抗曹的意志。B.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采用激将法成功游说孙权抗曹。C.面对心怀疑虑的孙权,诸葛亮说曹操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刘备以逸待劳,必将击溃曹军,打消了孙权的顾虑。D.诸葛亮的一番劝说之后,本就又不甘心臣服于曹操的孙权,终于坚定了孙刘联盟的决心,开始与臣下谋划抗曹事宜。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参考答案:17.D

18.A

19.C

20.(1)如果抵抗曹操的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怎能再成为曹操的属下呢?(2)荆州的民众之所以归附曹操,(是因为)被他的武力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1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将军起兵江东”的意思是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句中“将军”作主语,“起兵江东”作谓语。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所以应在其前后停顿,排除A、B、C项。疏通语意为: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故本题选D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昌黎是韩氏郡望,而非韩愈的任官之地。故本题选A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刘备以逸待劳”错误。刘备此时正处于“新败之后”,并非“以逸待劳”。所以选C项。【2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若”:“如果”;“济”:“成功”;“乃”:“就是”;“安”:“怎么,哪里”。第二句关键点:“附”:“归附”;“势”:“威势”;“心”:“发自内心的,诚心的”;“逼”:“被逼”。【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曹操将要顺着长江向东进发,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您)能拿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曹操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孙权说:“假若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他,就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样。如果抵抗曹操的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怎能再成为曹操的属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外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人(能同我一起)抵挡曹操了,可是刘豫州刚了打败仗,怎能挡得住这个大灾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和关羽率领的水兵精锐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之所以归附曹操,(是因为)被他的武力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这样,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形成。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说非常高兴,就同他的部下们谋划这件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2分,选择题每题3分)

真,姓何氏,东莞之员冈人,生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乏,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恐足下来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上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七月乙巳,封何真为东莞伯。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

构:招致

B、先遣人以书谕真

谕: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

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

诣:前往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3分)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

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

④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B、元末大乱,广东土匪乘势而起,为抵御土匪的骚扰,何真组织了自己的武装。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上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参考答案:4、B谕:文中为动词,告诉。5、B(①说何真曾任官职;③说何真的外貌和爱好;④说的是廖永忠。)6、C.(C项,“何真不得已”一说误。对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统的破权即可,在这个前提下,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宁.<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何真是—个小小使者就可以改动降表,就可以决定向谁投降。)7、断句

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上云/令名/德之輿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每误断4处扣1分)【参考译文】真,姓何,是东莞员冈人,八岁亡父,母亲守节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时就身材魁伟,喜好书法和剑术。至正年间,岭南强盗四起,在州郡放火抢劫,何真组织起义兵保卫乡里.后来官至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中原地区元明交战,从岭南到南海都随之动荡不安,何真弃官回归乡里,他满腹感慨,心里只有老百姓。乙未年,乡民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请得行省同意,组织义兵剿灭了他扪。此役,何真索自披挂上阵,把陈仲玉活捉回来.癸卯年,南海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广州,广州守将何深战死,邵宗愚部在城里疯狂烧杀抢掠.何真听说后,率众收复了广州,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广州民众非常高兴。此时,中原局势一片混乱,南北交通断绝,何真更加努力地讲练士卒,他们占据关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宁。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水军直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了,事先派人送信给何真说:“元朝皇帝已经丧失了驾取政权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趁势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号令指挥一方,有的干脆倚仗强大的军队,肆意妄为,他们横征暴敛,割剧称雄,百姓生灵涂炭,可以说是痛苦到了极点,如今大明皇帝受命于天,正在开创华夏大业,只有两广,遥远荒僻,从未蒙受圣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归顺者会受到安抚,违逆者将处以极刑。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先派个使者报个信,希望先生您注意。”于是从海路直取广东。三月甲戌,何真登记辖区各郡县的人口、兵马,钱粮的数目,派使者捧着降表迎接受降。早先,在明将汤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时候,何真就派使者从海路捧着降表准备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汤和的军队,于是使者改动了降表,请求向明军投降,并且派人回去向何真汇报.此时,征南将军廖永忠派专人护送何真的使者带着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诏褒奖他,诏书说:“天下动荡的时候,所谓的豪杰有两种人:变动乱为安定的属上等,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