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三章综合测试_第1页
18第三章综合测试_第2页
18第三章综合测试_第3页
18第三章综合测试_第4页
18第三章综合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7年级下册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18第三章综合测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2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用F=10N的力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小车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A.

10N,水平向右

B.

14N,水平向左

C.

6N,水平向左

D.

4N,水平向右【答案】C【解析】将木块和小车看作一个整体,受力情况为:水平向左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即:F=F拉+f;那么小车所受地面摩擦力为:f=F−2.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A.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

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

C.

无法手握钢笔写字

D.

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答案】D【解析】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汽车从静止到开动需要靠摩擦力改变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摩擦为,汽车无法开动,A不合题意;

B、当没有摩擦力时,风吹动火车时,水平方向不存在阻碍火车运动的力,火车会发生运动,B不合题意;

C、人握钢笔时,钢笔的重力和摩擦力平衡,当摩擦力不存在时,手不能握住笔,C不合题意;

D、人跳动时,人离开地面的动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与摩擦力无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教室里,带磁性的粉笔刷可吸在黑板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粉笔刷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粉笔刷所受磁力与粉笔刷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粉笔刷所受磁力与黑板对粉笔刷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黑板对粉笔刷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D.

粉笔刷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答案】C【解析】A、粉笔刷所受磁力沿水平方向,而粉笔刷所受重力沿竖直方向,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合题意;

B、粉笔刷所受磁力与黑板对粉笔刷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B不合题意;

C、由于重力的作用,粉笔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而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因此黑板对粉笔刷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符合题意;

D、粉笔刷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4.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如果规定向东为正方向,下列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前1s内的速度是8m/s

B.

物体在前4s内通过的位移是0

C.

物体在3.5s时向东运动

D.

物体在5s末位于出发点西侧【答案】D【解析】解:A、由图可知前1s时,物体的位置不变,故在1s内的速度为零,物体静止,故A错误;B、物体在前4s内由8m处运动到了原点,故4s内的位移应为8m,故B错误;C、物体在3s~4s的时间内,由正方向8m处向原点运动,故3.5s时物体正在向西运动,故C错误;D、物体在5s末时处在8m处,负表示物体的方向在出发点的西侧,故D正确。故答案为:D5.如图所示,用F=6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

4N,向左

B.

6N,向右

C.

4N,向右

D.

6N,向左【答案】C【解析】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故答案为:C6.大气对你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A.

10N

B.

100N

C.

1000N

D.

10000N【答案】C【解析】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Pa×0.018m2=1800N,最接近于1000N。故答案为:C7.如图所示:物体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物体乙上再放一物体甲,当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甲物体时,甲、乙两物体均保持静止,那么乙物体受到的力的个数为(

)A.

5个

B.

3个

C.

4个

D.

2个【答案】A【解析】乙物体受到的力有:重力;甲物体对乙的压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用水平拉力拉动甲时,甲静止不动,此时乙给甲一个方向向左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乙也受到甲对它施加的一个方向向右的摩擦力;由于甲对乙施加了一个方向向右的力,使乙相对于地面有了一个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对乙又施加了一个向左的摩擦力。综上分析可知乙物体受到5个力的作用。故答案为:A8.

如图为一电焊工人的工作照片,飞溅的火花留下一段美丽的“划痕”,已知拍摄这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的曝光时间为150A.

3×108m/s

B.

3.4×102m/s

C.

8m/s

D.

8×10﹣2m/s【答案】C【解析】解:成年人手的长度为20cm左右,由照片结合图中人手的尺寸可以看出,火花运动的距离大约在20cm左右,火花运动的平均速度:v=st故选C.9.如图所示,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人不再用脚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

蹬力越大车的惯性越大

D.

蹬力越小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越小【答案】B【解析】AB、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当我们不再蹬地,滑板车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B正确;C、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质量有关,与蹬力无关,故C错误;D、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蹬力无关,故D错误.故选B10.为了节能与环保,许多旅游景点的巡逻执法车和旅游车都用电动车取代了燃油汽车。某电动观光车的技术参数列表如下,根据以下参数,可得:空车质量1080kg车身长度3.5m满载人员数12人电动机额定电压48V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0.1m2最大时速36km/h电动机效率80%平均行驶里程≤80kmA.

该车中乘客质量平均每人为60kg,则每个人所受到的重力60N

B.

旅游车满载时,则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1800Pa

C.

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103N,则观光车受到的牵引力大于2×103N

D.

从环保的角度,用电动车取代了燃油汽车,有利于减少尾气污染、热污染、噪声污染等【答案】D【解析】A.该车中乘客质量平均每人为60kg,则每个人所受到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A错;B.旅游车满载时,则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mg=(12×60kg+1080kg)×10N/kg=18000N,压强p=F/S=18000N/0.1m2=1.8×105Pa,B错;C.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103N,则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观光车受到的牵引力等于2×103N,C错;D.从环保的角度,用电动车取代了燃油汽车,有利于减少尾气污染、热污染、噪声污染等是正确的。故选D11.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B.

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C.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相同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的大小【答案】B【解析】同一条弹性绳,两次都要套在相同的柱子上,那么伸长的长度相同,则前后两次弹性绳上受到的拉力F应该相同。图甲中一侧只有一个同学,那么小明和小忠时间的拉力等于F;图乙中,它们两个在绳子的同一端,那么每个人的的拉力等于12F。12.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则由图像可知(

)A.

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

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答案】D【解析】st图象中两线在5s时相交表示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但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故A、B错误;

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13.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给出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科学量

B.

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科学量

C.

进行压力大小的比较,引入“压强”科学量

D.

进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比较,引入“质量”科学量【答案】C【解析】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科学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科学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进行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比较,引入“压强”科学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进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比较,引入“质量”科学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4.时下的街头,一些年轻人喜欢在自己的汽车尾部贴上一些幽默、搞笑的车标。下列哪辆车的车标警示防止因为惯性带来的碰撞事故(

)A.

甲车: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B.

乙车:驾校除名,自学成才

C.

丙车:别嘀嘀,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D.

丁车:新手初驾,擅长急刹【答案】D【解析】A:甲车: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描述的是行车礼仪,相互尊重,故A不合题意;

B.乙车:驾校除名,自学成才,描述的是自己技术不好,让大家小心,故B不合题意;

C.丙车:别嘀、嘀,越催越慢,再催熄火,描述的是技术不好,请大家理解,别着急,故C不合题意;

D.丁车:新手初驾,擅长急刹,描述的是刹车距离较远,即由于惯性,车辆由运动变静止比较困难,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深度相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A.

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B.

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C.

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

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答案】B【解析】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深度相同,密度越小;因为a、b、c三点压强相等,且ha>hb>hc,所以液体密度ρ甲<ρ乙<ρ丙。

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因为三个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且ρ甲<ρ乙<ρ丙,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为:p甲<p乙<p丙,故选B。16.如图所示是掷出的实心球运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B.

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受推力和重力的作用

C.

实心球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由0逐渐变大

D.

实心球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A.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由于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惯性也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由于实心球与手分开,所以不受推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故B错误;

C.实心球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它在水平方向上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在b点时它竖直方向上速度为零,而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

D.实心球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且运动轨迹为曲线,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D。17.太阳帆的运用让电影《流浪地球》中飞船持续航行变成现实。研究发现1.25×105m2的太阳帆正对太阳时,会受到太阳光的压力约为1N,推动飞船前进,如图所示。推进阶段,飞船的太阳帆正对太阳的面积为2.5×104m2,在1小时内前进100k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推进阶段,太阳帆飞船相对太阳是静止的

B.

推进阶段,太阳帆飞船的速度约为100m/s

C.

太阳帆上受到太阳光的平均压强约为8×10﹣6Pa

D.

这个飞船的太阳帆受到太阳光的压力约为2N【答案】C【解析】A.推进阶段,太阳帆飞船相对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因此飞船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推进阶段,太阳帆飞船的速度约为:v=st=100km1ℎ=100km/ℎ,故B错误;

C.太阳帆上受到太阳光的平均压强约为:p=FS=18.如下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

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

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m将向右倾倒【答案】A【解析】A、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和m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此选项正确;B、在M向左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m与之同时运动,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m与M之间没有摩擦力,此选项错误;C、木块M受到的重力及m的重力之和与地面对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此选项错误;D、原来m随M一起运动,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由于摩擦M立刻停止运动;而由于惯性,木块m下部随M停止运动,而上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倾倒,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9.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后撑长篙能使船前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人可以放声歌唱主要是因为舌的振动产生了声音【答案】B【解析】A.“倒影”其实是河岸上的物体在水里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向后撑长篙,河底给船向前的推力,故B正确;

C.“艳影”是人在水里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C错误;

D.人可以放歌主要是因为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故D错误。故选B。20.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运动。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下列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a车向右运动,b车可能静止

D.

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答案】C【解析】因为烟囱上的烟向右飘,所以风向是向右的。

①如果a保持静止状态,那么小旗向右飘动;如果a向左运动,无论速度大小,那么小旗肯定向右飘动;如果a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那么小旗向左飘动;

②如果b保持静止状态或向左运动,那么小旗肯定向右飘动;如果b向右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那么小旗向右飘动。

那么a车肯定向右运动,而b车可能是静止的,故C正确,而A、C、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6题;共26分)21.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则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__

秒,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________

。被测汽车速度是

________

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写出计算过程)【答案】0.95;17米;17.9【解析】第一次发射到接受的时间是0.4秒,那么一半就是t1=0.4s2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s=68m;t1=0.3s2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68m51m=17m;

这17m共用了:t′=△t+t2t1=1s+0.15s0.2s=0.95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t'=17m22.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

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

N。【答案】3;5【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水平的拉力F与摩擦力f作用;由图象丙知物体在02s内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在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像乙知:在t=2s时物体受的拉力F=3N,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f=F=3N;由丙图知在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乙图知此时拉力F′=5N,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f′=F′=5N,在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在加速度的情况下,由于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无关,因此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23.下图是利用生活中的气球做的小实验。(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2)如图乙,气球向后喷气时,气球会向________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1)运动状态(2)前【解析】(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如图乙,气球向后喷气时,气体会同时对气球施加向前的推力,因此气球会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24.在《猫与老鼠》卡通片中,有一只1.5N的老鼠为了不致于随绳子一起自由掉落,拼命向上爬绳,结果它始终处于屏幕中央,若绳重8.5N,绳对老鼠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此过程中老鼠的重力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5;不变【解析】(1)当老鼠在屏幕中间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G=1.5N;

(2)由于老鼠的质量不变,所以此过程中老鼠的重力不变。25.为了研究压强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小柯用两手指挤压铅笔,实验方法如图甲、乙,他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比较手指所受压强的大小,两种实验方法哪种更合理?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手指的凹陷程度;甲,乙还受到笔的重力的干扰(合理即可)【解析】为了研究压强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小柯用两手指挤压铅笔,实验方法如图甲、乙,他可以通过观察手指的凹陷程度比较手指所受压强的大小;当铅笔处于竖直状态时,下面手指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手指压力和铅笔的重力之和,因此二者压力不同,故乙图实验不合理。26.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1=10牛,F2=4牛,则A与B之间、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________牛和________牛。【答案】10;6【解析】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受到的拉力F1与B施加的摩擦力fAB相互平衡,即fAB=F1=10N;

将AB看做一个整体,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们受到平衡力,即:F1=F2+f地面,那么地面对B的摩擦力f地面=F1F2=10N4N=6N。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0分)27.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远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时间(秒)速度(米/秒)烧杯质量0.10.20.30.40.50.60.70.80.91.0m0.50.81.01.11.21.21.21.21.21.22m0.61.01.31.51.61.71.71.71.71.73m0.81.31.61.92.02.12.22.22.22.24m0.91.51.82.02.22.42.52.62.62.6(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条件尽可能相同?________。(2)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________。【答案】(1)形状(2)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由表可知:当纸杯达到最大速度时,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纸杯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说明纸杯的重力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解析】(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纸杯的形状尽可能相同;(2)本实验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3)由表可知:当纸杯达到最大速度时,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纸杯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说明纸杯的重力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28.船只停泊在岸边时,常常将缆绳缠绕在码头的立柱上,为什么缆绳要缠绕多圈呢?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展开了研讨,他们猜想:绕绳的圈数越多,绳和立柱间的摩擦力越大。为了验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进行探究:⑴如图甲所示,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用棉线将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出其重力为7.6N,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⑵如图乙所示,将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棉线在铁棒上绕1圈,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N,老师告诉同学们,用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以算出棉线和铁棒之间的摩擦力,随后同学们算出此时的摩擦力为4.7N;⑶逐渐增加棉线绕在铁棒上的圈数重复实验,直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近于0,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⑷棉线绕3圈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示数为________N,该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⑸分析实验数据,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近0之前,关于摩擦力与绳子缠绕圈数之间关系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棉线绕的圈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摩擦力的大小f/N07.6012.94.721.16.5340.27.450.17.5【答案】0.5;7.1;绕绳的圈数越多,绳和铁棒间的摩擦力越大【解析】(4)根据丙图可知,测力计上一个大格表示1N,平均分成10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0.1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0.5N,那么受到的摩擦力是:f=GF=7.6N0.5N=7.1N;

(5)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棉线圈数的增多,测力计的示数不断减小,而摩擦力不断增大,因此得到结论:绕绳的圈数越多,绳和铁棒间的摩擦力越大。29.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自制的“液体重力对容器底部压力测试仪”,用此测试仪来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与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调节好测试仪的零刻度,将一定量的水倒入装在两滑板之间定制的塑料袋内,分别调节滑板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滑板底部位置保持不变),测得有关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液体重力/牛侧壁朝向深度/厘米台秤示数/千克压力/牛压强/帕133向外122.43423.851060233竖直153.32832.611450333向内173.69836.241611435向内173.69836.241611537竖直173.65235.791591638向外173.61935.471576实验分析:(1)实验中该同学将滑板分别向里和向外调节的目的是________。(2)分析第1、2、3组实验,判断并说明能否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结论________。(3)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答案】(1)调节或控制液体的深度(2)不能,因为只以一种液体为材料进行实验,不具有普遍性,应选几种液体做重复实验以研究普遍规律(3)相同重力的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生不同的压强;深度相同,重力不同的同种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生相同的压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无关【解析】(1)实验中该同学将滑板分别向里和向外调节的目的是:调节或控制液体的深度;

(2)根据实验1、2、3,不能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是:只以一种液体为材料进行实验,不具有普遍性,应选几种液体做重复实验以研究普遍规律;

(3)分析实验1、2、3得到:相同重力的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生不同的压强;分析实验3、4得到:深度相同,重力不同的同种液体能对容器底部产生相同的压强;二者综合在一起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无关。30.如图所示,把小球从O点沿水平滑杆拉到A点。放开后小球在O点两侧来回振动。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星提出了如下猜想:A.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点的距离x有关:B.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m有关。(1)现有固定支架、弹簧、质量不同的小球、天平、刻度尺等器材。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2)小星实验探究的部分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OA距离x/cm小球质量m/g振动30次所用的时间t/s145030265030385030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是验证猜想________时记录的。(选填“A”或“B”)(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1)秒表(2)A(3)小球振动快慢与被拉离O点距离无关【解析】(1)刻度尺用来测量小球被拉开O点的距离,而测量时间还需要秒表;

(2)根据表格可知,三次实验中,小球的质量相同,OA的距离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振动快慢与拉开O点的距离是否有关,即验证猜想A;

(3)根据表格可知,虽然OA的距离不同,但是振动30次所用的时间相同,即得到结论:小球振动快慢与被拉离O点距离无关。3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请回答问题:(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答案】(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较小,可忽略不计(2)砝码质量(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析】【分析】(1)实验探究的是研究对象左右两个拉力的平衡关系,其他的力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拉力是由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据此解答;

(3)将小车扭转后可以使哪个条件发生变化,据此思考;【解答】(1)甲组实验中木块与桌面直接接触,桌面会对木块产生摩擦力,那么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两个拉力和一个摩擦力;乙组实验中小车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乙组同学选择器材更合理的原因是: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较小,可忽略不计;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小车两侧的拉力由砝码的重力产生,只要改变砝码的质量,就改变了砝码的重力,进而改变了两侧的拉力大小;

(3)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的位置,那么两个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因此是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四、解答题(共5题;共34分)32.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答案】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

要分辨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s340m/s−s1700m/s≥0.1s,解得:S1≥42.5m;

要分辨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s1700m/s−s5100m/s≥0.1s,解得:S2≥255m;

要分辨空气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s340m/s33.小明乘汽车去60千米外的杭州.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超过图(a)所示的位置.问:(1)到达杭州至少需多少时间?(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b)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答案】(1)汽车的最高速度为80km/h,到达杭州的最小时间:t=sv=60km80km/ℎ=0.75ℎ=45min;

(2)超声波利用的是回声测距,

第一次汽车接收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s1=12v1t=12×340m/s×0.4s=68m;

第二次汽车接收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s2=12v2t=34.传统的电车要由两条“辫子”供电,行驶中容易掉“辫子”,已逐渐被淘汰。我国最新研发的超级电容储能式新型电车,没有传统电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