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章第一节课程标准学科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征。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地貌景观的差异。3.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结合当地地貌类型和特征,分析其成因。目录第二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力量大本P34概念解析: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由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概念解析: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外力作用表现形式01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7比较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是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外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相互关系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进行,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以内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

大陆漂移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之一,进行及其缓慢,但经过较长时间,地表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这一过程称为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辨析喷出岩与侵入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又称火山岩。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火山岩,一般形成高原、台地。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变硬形成的岩石成为侵入岩。花岗岩是岩石圈中最常见的侵入岩,许多山脉的核心部分都是花岗岩。(3)变质作用石灰岩岩浆石灰岩岩浆大理岩变质(接触带)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变质带)高温、高压0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水的冻融物理风化作用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生长和动物穴居活动,分解使岩石破碎。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例如,岩石中含铁的矿物受到水和化学风化空气作用,氧化成红褐色的氧化铁。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辨析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大气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

风力作用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流水、风、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常见地貌:峡谷、瀑布、沟谷、黄土地貌、丹霞地貌等(2)侵蚀作用--巫峡典型溯源侵蚀:瀑布典型下蚀:峡谷典型侧蚀:弯曲河道

丹霞地貌

黄土地貌石林天坑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地貌: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雅丹地貌(2)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常见地貌:角峰、冰斗、刃脊、U形谷、峡湾等角峰刃脊冰斗峡湾U形谷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后来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2)侵蚀作用海浪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沿海岩质海岸地区常见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拱桥等风力搬运流水搬运——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搬运作用为一个过程,不形成地貌(3)搬运作用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大本P39流水堆积常见地貌: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等

冲积扇(出山口)(4)堆积作用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入海口)——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常见地貌:沙丘、戈壁等沙丘黄土堆积(4)堆积作用冰川堆积常见地貌:冰碛丘陵、冰碛平原、冰碛湖等冰碛湖冰川堆积(4)堆积作用冰碛湖是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它们一般海拔较高,因此湖体较小。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区。辨析流水、风力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P27(1)从地表形态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往往是颗粒较大、重量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重量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海浪堆积常见地貌:砾滩、沙滩、泥滩、贝壳堤等沙滩贝壳堤(4)堆积作用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大本P39大本P39大本P40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不同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0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岩浆沿着岩石圈裂缝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降低、压力变小,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两类。沉积岩裸露岩石沉积岩

堆积、固结成岩

风化、侵蚀、搬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特点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如页岩变质成板岩,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大理岩板岩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又到新岩石的产生,这一变化过程称为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重熔冷凝变质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