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_第1页
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_第2页
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_第3页
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_第4页
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域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在地质灾害高发区,以1:5万标准图幅为单元开展的流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的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之一1:5万地质灾害调查,总体思路是流域成片部署,图幅带专题,流域规律总结单个图幅野外工作如何开展,尚需要不断总结主要内容目的任务工作部署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灾害调查典型点勘查目的任务在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以高精度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灾害测量和工程地质勘查为主要手段,查明流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特性、斜坡结构类型等孕灾地质环境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查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特征,综合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流域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区划评价编制调查评价图件提出流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建立流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空间数据库目的任务——主要任务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与编图

地质灾害调查编录与填图

控制性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测量与分析

——斜坡地质结构典型地质灾害勘查与剖析

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区划

建立流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空间数据库

专项调查与专题研究

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工作部署部署区域: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包括重要的城镇规划或工程建设区调查层次:一般区调查、重点区调查、典型点勘查三个层次调查层次一般区调查:对全流域进行1:50000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区调查:对流域内具有典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且具威胁重要基础设施、人口密集区的区段,开展1:10000专项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灾害填图典型点勘查: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斜坡潜在隐患区进行1:500-1:2000勘查,标绘斜坡变形迹象和局部破坏特征,对隐患点详细分区和稳定性评价,研究成灾机制,进行风险评估专题研究数据库建设工作部署一般区调查重点区调查典型点勘查3+2专题研究设置建议:结合流域调查实际,根据不同地域、流域特点设置研究专题。专题研究要与图幅调查相融合;研究目的是重点解决地域性、规律性和关键性地质问题,要紧密围绕灾害体分析和早期识别,以深化流域规律认识;研究内容可根据不同流域工程地质条件(如软弱岩层、活动断裂、特殊类土、河流演化等等)、地质灾害主要控制因素确定。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单图幅如何部署单图幅部署——流域内图幅1:5万区域调查全覆盖1:1万重点区部署勘查点选择以重大灾害点或斜坡隐患区专题研究:河流演化、降雨与灾害关系、关键结构面、堵江事件、水位变动等研究单图幅部署——图幅跨流域1、1:5万区域调查全覆盖2、1:1万重点区部署在地质灾害发育并有威胁的地段,包括跨流域地段。3、勘查点选择以影响集镇的重大灾害隐患点或斜坡隐患区4、专题研究:河流演化、降雨与灾害关系、关键结构面等研究工作部署——联测图幅部署1、1:5万一般区调查全覆盖2、1:1万重点区部署结合流域特点综合布置3、勘查点选择以重要灾害隐患点或斜坡隐患区4、专题研究主要内容目的任务工作部署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灾害调查典型点勘查基本要求——三个调查层次工作精度

一般区调查1:5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精度编测

修测1:5万地质灾害调查精度正测重点区调查工程地质测绘1:10000精度草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斜坡(除泥石流沟外)勘查———1:500~1:2000,精度达到规前勘

一般区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可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点要控制主要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文地质单元等。一般区调查:地质灾害调查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规范规定的一般区调查要求执行。基本要求——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重点区调查: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遥感和野外测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进行1:1万工程地质测绘(草测),现场圈定各岩土体界线和灾害体边界。线距1—2km,调查点数不少于2点/2。(5-8点较合适)斜坡地质结构剖面测绘:在1:5万和1:1万调查区,采用地面调查与山地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不同地层岩性组合、斜坡结构、河谷岸坡类型进行1:2000~1:5000比例尺地质剖面测绘,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等验证。基本要求——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调查区划分危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危害对象城镇威胁人数>100人,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威胁人数10—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威胁人数<10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交通干线一、二级铁路,高速公路及省级以上公路三级铁路,县级公路铁路支线,乡村公路大江大河大型以上水库,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中型水库,省级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小型水库,

县级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大型矿山中型矿山小型矿山1、危害对象的等级划分调查区划分2、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等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中等地质条件简单地形地貌极高山、高山,相对高度>500m,坡面坡度一般>250的山地中山、低山,相对高度200—500m,坡面坡度一般>150~250的山地高丘陵、低丘陵,坡面坡度一般<150地质构造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发,最大震级Ms>6级或地震加速度A>0.1g。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地震较频发,最大震级4.5<Ms≤6级或地震加速度0.05g<A≤0.1g。地质构造简单,新构造运动微弱,活动断裂不发育,地震少,最大震级Ms≤3级或地震加速度A≤0.05g岩(土)体结构层状碎屑岩体,层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体,片状变质岩体,碎裂状构造岩体,碎裂状风化岩体;淤泥类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特殊类土层状碳酸盐岩体,层状变质岩体;粉土,粘性土块状岩浆岩体;碎砾土,砂土人类工程活动大、中型水库,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大,矿山开采活动强烈,城镇化建设速度快,城镇化率>30%。小型水库,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较大,矿山开采活动较强烈,城镇化建设速度较快,城镇化率20%--30%。无水库工程建设,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小,矿山开采活动微弱,城镇化建设速度缓慢,城镇化率<20%。调查区划分3、调查区分级调查区分级危害对象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复杂重点调查区重点调查区一般调查区中等重点调查区重点调查区一般调查区简单重点调查区一般调查区一般调查区典型点勘查:典型灾害点勘查参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斜坡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少量勘探点。基本要求——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基本要求——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每1:5万图幅基本工作量表占图幅面积17—22%1:5万遥感调查(km2)1:5万工程地质测量(修测)(km2)1:5万地质灾害调查(正测)(km2)1:1万遥感调查(km2)1:1万工程地质测量(草测)(km2)实测剖面(km)钻探(m)46046046080~10080~10010~15200~400工程地质调查规范规定的工作量定额表编测:30-40点/100平方千米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编测):每个图幅观测点130——200点,不含灾害点编测:35-50点/100平方千米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书编写——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等工作程序收集调查区已有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购置调查区1:50000、1:10000遥感影像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如

数字线划地图(DLG,DigitalLineGraphic)、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字栅格地图(DRG,DigitalRasterGraphic)、数字正射影像图(DOM,DigitalOrthophotoMap)数据;收集调查区气象水文资料、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资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编录整理,分析可利用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编制有关图表、说明。综合分析,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以往工作程度图、测区地质草图。工作程序——资料收集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精度,选用中、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以及无人机遥感等信息源的影像数据;

1:50000标准图幅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高分一号,02C卫星等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一按照标准图幅编制遥感影像图。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可用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卫星影像或航空遥感数据推荐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工作程序——遥感数据工作程序——现场踏勘目的:为使地质工作的设计和部署切合实际,需要事先对工作现场的地质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实地的概略调查和了解,以确定填图单位、工作部署等。工作程序——踏勘内容根据地质、灾害草图,了解测区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状况;选择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踏勘线路;选择典型地质剖面,作为工程地质柱状测制位置。工作程序——设计书编写

结合已有资料、DEM分析、遥感初步解译和现场踏勘,编写设计书或年度工作方案;设计要明确调查目的任务,调查区、典型勘查点和专题研究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要求,工作量、工作进度、预期成果、人员组织和质量保证措施等。专项调查和专题研究应单独提交设计,作为设计书附件。按图幅编制工作程度图、工程地质草图和工作部署图。根据技术设计和工作部署,开展野外调查、测绘、勘探等,做好野外调查记录、原始资料质量控制与管理记录;开展质量自检、互检与专检,做好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野外调查

工作程序——野外调查

工程地质测绘前准备工作应注意问题测制调查区典型的地层岩性柱状剖面和建立标志,划分工程地质制图单元,确定填图单位,统一工作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应采用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做工作底图(1/2.5万)把前期编制的工程地质草图和遥感解译结果上到工作底图注意图幅接边问题

跨图幅、跨区域开展工程地质调查时,要注意图幅接边问题。若存在地质界线、灾害体确认等方面的争议,需在相邻区域划定共同调查评价区,并成立联合调查协调工作组开展联合调查。工作程序——野外调查

资料整理。原始资料(必须在野外现场及时整理)和室内成果资料整理。室内包括数据分类、分析整理,完善空间数据库。编写成果图件、图幅说明书和总结报告。工作程序——资料整理、成果编制主要内容目的任务工作部署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灾害调查典型点勘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参照规范为经济区(城市群)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提供工程地质依据;为经济区(城市群)各类工程建设规划、选址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为在经济区(城市群)开展专门性环境地质问题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规范:1/5万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目的工程地质调查规范目的地形地貌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含新构造运动特征);规范:1/5万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内容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水文特征;天然建筑材料和矿产资源等;关键:找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其重点调查和评价。流域调查关键:应查明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控制因素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即地质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质控制因素。重点抓两点:一是查清斜坡结构类型并分段进行稳定性评价;二是重要沟谷调查分析。编制工程地质条件图与斜坡稳定性评价图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目的1、已经开展过1:50000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地区,采用路线穿插和重大隐患点核查的方法,同时要开展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补充调查(资料收集、以编为主,结合野外路线核查和工程地质剖面测制进行补充,建议每个图幅有2-3条地质路线调查)。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野外调查基本要求2、尚未开展1:50000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地区,同时开展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编测)和地质灾害调查:充分利用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手图;收集地质调查资料,测制并建立工程地质标准剖面,野外突出地貌、软弱地层、构造调查,修正、补充地质界线。建议每个图幅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同步开展地质调查路线,线距5-10km;遥感调查(测绘)与实地路线测绘相结合。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野外调查基本要求3、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水文地质、斜坡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新构造与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调查观测点要控制主要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文地质单元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野外调查基本要求观测路线一般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界线的圈定采用路线穿越法,特别重要的界线可以适当追索。观测点的布置要目的明确,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和代表性。观察线路和观察点的布置观测点和观测线的密度要服从调查效果,在实际调查中,其间距不可强求均匀分布,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适当加密或减稀,突出典型斜坡和重要沟谷。1、结合DEM、遥感影像分析,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按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划分。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地形地貌调查2、调查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相关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地形地貌调查3、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冲沟,内容包括:冲沟形态(纵横断面特征)、规模、发展过程和发育阶段;冲沟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风化、水文现象;冲沟岸坡稳定性;沟底及沟口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及不同时期堆积物的组合关系;冲沟与气象、地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4、人工地形地貌形态、规模及其稳定性条件,包括: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水库和大坝、堤防、弃渣堆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地形地貌调查切制地质地貌剖面对特征地貌素描据陈华慧等(1987)之图2地质地貌剖面描述据陈立德以收集资料为主,并结合遥感解译,分析区域构造格架,查清主构造方向及主要构造形迹。收集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地质背景资料在构造活动强烈地区,开展活动构造带地质灾害效应专项调查各种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分析各种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地质构造调查各种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地质结构剖面,包括信手地质剖面;照片与剖面相结合据陈立德区域地层岩性以资料收集为主,结合岩土体成因类型、强度及结构特征,初步划分区域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开展主要工程地质岩组界线、建造类型、强度特性、结构特征调查评价岩体RQD,岩体抗剪强度特性,分析其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关系,确定区域易滑地层,研究其工程地质特性。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岩(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开展区域控制性1:2000~1:5000工程地质剖面调查与测量。对岩体风化特征进行调查,调查风化层的分布、风化带厚度及其与岩性、地形、地质构造、水、植被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调查斜坡不同地段差异风化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关系。对土体工程地质进行调查,包括:土体分布、成因类型、厚度及其与斜坡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测试分析土体颗粒组分、矿物成分、密实度、含水率及渗透性。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岩(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流域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岩土体调查重点是四个方面岩体组合关系,查清软弱夹层、泥化夹层等易滑地层岩体各类结构面组合关系岩体风化特性土体,特别查明各类堆积体岩性、成因、结构、厚度及空间分布等二叠系大隆组天池口滑坡偏山滑坡群ZK7孔中的滑带土ZK8孔中的滑带土滑带土厚1.1-1.7m长阳偏山滑坡据陈立德软硬相间结构地层剖面及其与河谷关系(三峡)据陈立德60区域地层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湖北长阳清江)二叠系含煤地层为本区的主要易滑地层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应结合遥感解译等资料,核实调查地表水入渗情况、产流条件、分布、冲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况。核实调查地下水基本特征,包括:地下水类型、性质、水位及动态变化、流量、水化学特征,泉点、地下水溢出带、斜坡潮湿带等分布及动态情况。核实调查水文地质结构,包括:含水层分布、类型、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主要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现场分析地下水的流向、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因素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包括:气候和植被等。植被调查应结合遥感解译,确定植被的分布、类型、覆盖率以及马刀树和醉汉林等斜坡变形指示植物,分析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资料收集和核实方式调查为主,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状况、人类工程活动对斜坡的扰动、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大型工程活动及其地质环境效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及其作用。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环境、人类活动调查对象:主要为流域内可能产生灾害、具有典型结构自然斜坡段及重点区斜坡调查范围:应达到一级斜坡地带,尽可能包含上部可能致灾范围集镇:对山区县城、村镇所在或临近斜坡地段进行调查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斜坡调查斜坡野外调查须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斜坡调查点:填调查卡片。应实测代表性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调查填卡记录须逐一填写,不得遗漏变形斜坡要素。斜坡结构:测制剖面。形态外形特征、结构特征,包括平、剖面形态、结构类型、规模、组合关系、结构面特征等。斜坡稳定性:综合分析。应初步查明斜坡的地质条件、演化过程、斜坡体特征和灾害发育情况,初步判别斜坡稳定性并分区。区域工程地质调查——斜坡调查基本要求1、各类型斜坡结构的分布范围,不同斜坡结构类型的界线2、河流(冲沟)及分水岭(山脊)的天然界线划分3、由于斜坡坡向随河流及冲沟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斜坡坡向分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建议一般划分到四、五级支流。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斜坡结构类型划分建议方案

1、一级划分按照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将斜坡划分为四大类:Ⅰ:土质斜坡:岩性以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主,强度较低;Ⅱ:岩质斜坡: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组成;Ⅲ:崩、滑堆积体斜坡:斜坡主要为土质、岩质滑坡堆积物,或土石混合体组成;Ⅳ:岩土复合斜坡:下部为基岩、上覆松散堆积物的二元结构。斜坡结构类型划分建议方案

2、二级划分Ⅰ类土质斜坡可根据物质组成分为粘性土类斜坡、碎石类斜坡、黄土类斜坡,亦可根据各类土土体性质进一步划分。2、二级划分Ⅱ类岩质斜坡可根据基岩层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组合关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7个亚类

顺向坡:岩层倾角与坡向夹角小于30°的斜坡类型。其根据岩层倾角和坡度的关系,顺向坡进一步分为飘倾坡、伏倾坡和层面坡;飘倾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的顺向坡;层面坡:岩层倾角等于坡度的顺向坡;伏倾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的顺向坡;顺斜坡:岩层倾向与坡向交角在30-60°的斜坡类型;横向坡:岩层倾向与坡向交角大于60°的斜坡类型;逆斜坡:岩层倾向与坡向交角在120-150°的斜坡类型;逆向坡:岩层倾向与坡向交角小于150°的斜坡类型;2、二级划分近水平层状坡:岩层倾角小于5°的斜坡类型;块状岩体斜坡: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主要受节理控制的岩石斜坡类型。例如花岗岩体。Ⅳ类岩土复合斜坡又可根据下伏基岩的岩层面倾向与地形坡向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划分,其划分方法与Ⅱ岩质斜坡二级划分相同。斜坡结构类型图近水平(横向)碳酸盐岩岸坡

近水平(横向)碎屑岩岸坡

顺向飘倾碳酸盐岩岸坡

顺向伏倾(顺斜)碳酸盐岩岸坡逆向碎屑岩岸坡

逆向(逆斜)碳酸盐岩岸坡

对物源丰富、威胁人口众多的重要沟谷,开展沟谷地貌形态、地质条件、斜坡稳定性,沟底及沟口堆积物特征调查。调查方式遥感调查和现场调查为主,并实测冲沟纵横地质剖面,分析冲沟物源量。必要时采用适当比例尺进行专项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重要沟谷调查主要内容目的任务工作部署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灾害调查典型点勘查通过1∶10000的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区、灾害发育区、重要冲沟、人类居住密集区等重点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剖析,查明地质环境条件、软弱结构面、斜坡结构类型、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分布特征,分析斜坡地貌演化过程及可能的变形破坏模式,分区评价其稳定性。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目的查明影响斜坡稳定的因素,宏观类比分析斜坡稳定状况,划分斜坡的工程地质类型,编制工程地质图与斜坡稳定性评价图。对重点区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其复活的可能性及复活后可能的威胁范围进行评估,调查评估复活性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数量和经济损失,提出防治规划建议。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任务测绘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灾害测绘测绘手段除采用地形测量、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布设适量的物探、山地工程和试验测试等手段配合,推荐使用无人机航摄与三维地形扫描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基本要求对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工程地质要素、已有地质灾害、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进行详细观察,并填写相应的调查卡片各种地质界线允许误差宜为图上的2mm,对于具有重要意义、在图上不足2mm者,可扩大比例尺或用符号表示,并标注实际数据。各类地质界线必须野外实地勾绘。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基本要求重点区选择典型地层剖面,测制标准工程地质柱状,建立填图单元。精度高于一般调查区,以在1:10000地形图上能反映为原则。一般地层划分单元要到组、段。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基本要求测绘方法应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对于重要的地质现象如灾害体边界、裂缝、软夹层、滑坡剪出口、断层、岩组界线等,应进行追索。在覆盖区或现象不明显地段,应采用探槽、浅井等山地工程进行人工揭露点,以保证测绘精度和查明主要地质问题。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基本要求观测点布置目的要明确,密度要合理,以达到最佳调查测绘效果为准。对于重要的地质现象,应有足够的调查点控制,如滑坡边界点、地质构造点、裂缝、泉水等。野外观测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地层岩性点、地貌点、地质构造点、裂隙统计点、水文地质点、斜坡调查点、地质灾害点(包括边界点、裂缝点、滑坡后壁特征点、危岩体裂缝)等。观测点的布置与测量观测点的间距,一般为2cm~5cm(图面上的间距),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疏密。观测点应分类编号,并在实地用红漆标志(岩石上或木桩标记),在野外手图上标出点号,在现场用卡片详细记录,二者对应。观测点定位应采用仪器测量和地形图微地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定位准确。观测点的布置与测量野外记录的要求必须采用卡片记录观测点,分类系统编号,卡片编号与实地红油漆点号一致记录必须与野外草图相符,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均必须有记录描述应全面,不漏项,突出重点。尽量用地质素描和照片充实记录重视点与点之间的观察,进行路线描述和记录进行阶段小结野外记录描述应注意:1、观测点的描述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点位、点性要准确,卡片(表)的填(选)尽量不要漏项,填(选)的内容要注意避免前后矛盾,典型和重要地质现象用平、剖面图和照片与文字相配合。2、记录卡片与野外记录本相配合。3、要注意观测点之间的沿途观察记录,反映点间的变化情况(多走多看)。每一条观测路线完成后做一个路线小结(也可做示意剖面)。观测线路要标示在工作底图和实际材料图上。野外地质测绘应注意的问题根据观测点,在野外实地勾绘地质界线(草图),如实的反映客观情况。1:5万调查图幅接图部分的地质界线必须吻合;对于控制性结构面,如软弱夹层、活动断层等,可以图上夸大表示;建议加强第四纪地质测绘,特别是堆积体,重点区必须按成因类型圈出范围、边界。现场勾绘地质界线——“v”字型法则,适用面状构造岩层倾向与坡向关系,十二字法则:相同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野外地质测绘应注意的问题相同相反(1)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角大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2)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角小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大相同相同(3)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反。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岩层(或断层)直立时,其地质界线在平面上的投

影不受地形影响,为一直线水平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不相交;顶面高程与底面高程之差,为真厚度侵入体地质界线应圈闭;地质界线勾绘注意相互压合关系:顺序为水体、灾害体界线、第四系地质界线、断层,其余地质界线从新到老勾绘。在通行困难及地形陡峻区,可采用遥感进行调绘,并野外验证。野外地质测绘应注意的问题顺向坡段,相同相反逆向坡段,相同相同清江地形陡峻区主要内容目的任务工作部署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重点区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灾害调查典型点勘查地质灾害调查——基本要求对区域调查区灾害体遥感调查结果须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填写遥感野外验证记录表,核查数不得低于解译总数的80%,并逐一填写调查卡片。对区域调查区已有地质灾害点,重点调查灾害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程度与发展趋势,协助地方政府更新完善群测群防预案。核查填卡记录内容,不得遗漏灾害的主要要素。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地质灾害高发区的所有居民点应进行现场调查。未开展详查的地区,调查方式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专业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调查、测绘。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因素,并分类在地形底图标绘,在1:50000地形图上,长、宽大于100m的滑坡用面表征;在1:10000地形图上长宽大于20m的滑坡用面表征。(图上长宽大于2mm的滑坡必须实形勾绘)滑坡调查不得遗漏滑坡主要要素。滑坡灾害调查滑坡调查范围应包括滑坡及其邻区,后部应包括滑坡后壁以上一定范围的稳定斜坡或汇水洼地,前部应包括剪出口以下的稳定地段,两侧应到达滑体以外一定距离或邻近沟谷;涉水滑坡尚应到河(库)主流线(沟心)或对岸,一般控制在滑坡边界外50~100m。同时,应调查可能造成危害及次生灾害的类型、影响范围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滑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基本要求按详细调查规范执行。滑坡灾害调查美国加州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成果102长阳清江地质灾害编录图(1:10000)分类在地形底图标绘,在1:50000地形图上,长、宽大于100m的崩塌用线、面表征,标示崩塌源、堆积区及潜在影响区;在1:10000地形图上长宽大于20m的崩塌用线、面表征,标示崩塌源、堆积区及潜在影响区。(图上长宽大于2mm的滑坡必须实形勾绘)崩塌灾害调查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崩塌灾害野外调查表及记录表填写,不得遗漏崩塌主要要素崩塌灾害调查崩塌(危岩体)的调查范围应包括危岩带和相邻地段,坡顶应到达卸荷带之外一定位置,坡应到达危岩崩塌堆积区外一定位置。(顶到卸荷带之外,底到堆积区外)崩塌(危岩体)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基本要求按详细调查规范执行崩塌灾害调查在1:50000地形图上,用线、面(宽度大于100m)表征泥石流,标示泥石流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及潜在影响区;在1:10000地形图上的泥石流用线、面(宽度大于20m)表征,标示泥石流物源、流通区、堆积区及潜在影响区。(图上长宽大于2mm的滑坡必须实形勾绘)

泥石流灾害调查不得遗漏泥石流主要要素。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泥石流特征、诱发因素、危害性、泥石流防治情况等。泥石流调查范围应包括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泥石流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为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设施、大江大河等构成严重危害的变形斜坡体(不稳定斜坡),判明斜坡失稳类型,参考相应地质灾害类型在地形图标绘。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对山区县城、集镇所在的斜坡进行调查,并填制相应卡片;变形斜坡野外调查须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应实测代表性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危及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设施等的变形斜坡应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调查中发现重要变形斜坡隐患点,应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协助地方政府制定防灾预案,完善防灾预警系统斜坡野外稳定性判别依据斜坡要素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坡角临空,坡度较陡且常处于地表迳流的冲刷之下,并有季节性泉水出露,岩土潮湿、饱水临空,有间断季节性地表迳流流经,岩土体较湿,斜坡坡度在30~45°之间斜坡较缓,临空高差小,无地表迳流流经和继续变形的迹象,岩土体干燥坡体平均坡度>40°,坡面上有多条新发展的裂缝,其上建筑物、植被有新的变形迹象,裂隙发育或存在易滑软弱结构面平均坡度在30~40°间,坡面上局部有小的裂缝,其上建筑物、植被无新的变形迹象,裂隙较发育或存在软弱结构面平均坡度<30°,坡面上无裂缝发展,其上建筑物、植被没有新的变形迹象,裂隙不发育,不存在软弱结构面坡肩可见裂缝或明显位移迹象,有积水或存在积水地形有小裂缝,无明显变形迹象,存在积水地形无位移迹象,无积水,也不存在积水地形地质灾害测绘

对于威胁县城、集镇和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且稳定性较差的灾害、重点调查区内灾害及勘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测绘范围同调查范围,并填写地质、地貌、构造、裂隙、井泉等相关测绘卡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定点采用仪器并结合微地貌准确定位滑坡、崩塌比例一般为1:10000;应实测1:500~1:2000具代表性的纵横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如主要裂缝、鼓丘、滑坡平台、滑坡边界、剪出口等,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标注实际数据。勘查区测绘平面图比例尺宜在1:500~1:2000测绘剖面图比例尺宜在1:100~1:1000之间

地质灾害测绘

泥石流灾害测绘范围应包括全流域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测绘比例尺全流域宜采用1:10000~1:50000,物源区、流通区宜采用1:1000~1:5000,堆积区宜采用1:500~1:2000测绘的方法应在遥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实地测绘法,以沿沟向上追索的方法为主,实测沟谷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地质灾害测绘

变形斜坡测绘:变形斜坡区平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0~1:2000之间变形斜坡区剖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0~1:1000之间每个变形斜坡应实测代表性纵横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地质灾害测绘

测绘卡片附录A.1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及内容附录A.2地质点观察记录表附录A.3构造地质点调查表附录A.4节理裂隙记录表附录A.5泉、井调查记录表附录A.6地貌点记录表附录A.7滑坡野外调查表、滑坡调查记录表附录A.8崩塌野外调查表、崩塌(危岩体)调查记录表附录A.9泥石流(潜在泥石流)野外调查表、泥石流调查记录表

附录A.10变形斜坡野外调查表、变形斜坡调查记录表附录A.11斜坡调查记录表三类表:描述性6张、条件表5张、灾害表4张附录A.1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及内容日期:年月日天气:地点:路线:(自经至)任务:()人员:注:以上事项为公用项,可按每条路线或每日野外工作为单元记录,供本单元内各点公用。点号:点位:坐标:X:Y:GPS:(经度纬度高程)点性:描述:样品:照片编号及说明:以上事项除可选条目外,为各点记录内容。路线小结:(在调查路线结束后进行)岩土体(岩组)界线点、软弱层、岩性点、风化剖面等建议改为构造部位地质现象素描、平剖面示意图沿途观察记录建议增加地质描述栏断层特征描述褶皱特征描述断层应有剖面图、素描图、照片褶皱应有横剖面、照片沿途可记录构造线方向及两侧地层变化、地貌变化、灾害情况节理裂隙记录主要在危岩体、重点调查区、典型斜坡和勘查点进行统计,分析各组节理裂隙关系及裂隙主控方向。注意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析,多访问调查建议地貌点以微地貌(阶地、洼地、漏斗、台地等等)、构造特征地貌、地貌界线为主,避免无意义的地貌点为滑坡描述表,包括斜坡环境、滑坡基本特征描述、稳定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灾情、监测与防治等。建议选择重点滑坡进行描述,对勘查点、测绘点、隐患点必须填表。为崩塌(危岩体)描述表,包括斜坡环境、斜坡基本特征描述、稳定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灾情、监测与防治等。建议选择重点崩塌(危岩体)进行描述,对勘查点、测绘点、隐患点必须填表。为泥石流描述表,包括斜坡环境、斜坡基本特征描述、泥石流特征、活动历史、影响因素、变化趋势、灾情、监测与防治等。建议选择重点泥石流进行描述,对勘查点、测绘点、隐患点必须填表。变形斜坡描述表,包括斜坡环境、斜坡基本特征描述、影响因素、稳定性及变化趋势、灾(险)情、监测与防治等。建议选择重点变形斜坡进行描述,对勘查点、测绘点、隐患点必须填表。斜坡描述表,包括斜坡环境、斜坡基本特征描述、影响因素、现状稳定性、预测分析、监测与防治等。建议选择重点、不同类型斜坡进行描述,对勘查点、测绘点、隐患点必须填表。地质剖面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地质剖面,如典型地质剖面、斜坡、河谷等2、对灾害体的地质剖面测绘3、剖面点测量:地质点、地形点、工程点4、剖面测制方法可参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编录规程(DD2006-01)测量工程----GPS、全站仪、皮尺等地质剖面图样式剖面图内容包括:剖面名称、编号、比例尺、实测方位、纵横坐标线、起点坐标、高程线、图廓线、剖面投影平面图、剖面地形线、钻孔、探槽、地质点、地物、图例、责任签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根据剖面记录成果,进行剖面计算和剖面图绘制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主要内容目的任务工作部署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区域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