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1.能利用工具书识记字词,规范书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7.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聚焦两个特定的场景,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讲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习生活"。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还需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启发,激发其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热爱。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引导学生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养成预习习惯。但首次学习默读,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已在小学时接触过鲁迅的文章,教师可在课堂中将新旧知识相串联,温故知新。本课所反映的学习生活内容与今天的学生有一定距离,可以从比较入手,让同学们看看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激发兴趣,深化理解。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2.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基本内容。(教学重点)

3.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为预习课)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构建动场

同学们,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和我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

检查预习,字词通关

1.作者、作品介绍填空回答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故事新编》、《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

1

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朝花夕拾”,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2.字词通关(抽查、学生互评)小组赛的形式

(1)字音字形

窜(cuàn)觅(mì)跪(guì)拗(ǎo)确凿(záo)轻捷(jié)云霄(xiāo)

敛(liǎn)倘若(tǎng)鉴赏(jiàn)啄食(zhuó)和蔼(ǎi)恭敬(gōng)

质朴(pǔ)博学(bó)渊博(yuān)倜傥(tìtǎng)淋漓(línlí)盔甲(kuī)绅士(shēn)

(2)多音字

拗:拗断(ǎo)拗口(ào)执拗(niù)宿:住宿(sù)一宿(xiǔ)星宿(xiù)折:折断(zhé)折本(shé)折腾(zhē)

攒:攒动(cuán)积攒(zǎn)系:关系(xì)系鞋带(jì)

(3)词语解释

人迹罕至(hǎn):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声鼎沸(dǐng):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3.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请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计时5分钟)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提示:学生初次接触默读,部分同学5分钟内读不完课文。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过渡句)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2.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三、交流探究

活动一:寻乐园之乐

1.齐读第一段,抓住核心词,第一段提到哪个地方作者如何评价这个地方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以小鲁迅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你的乐园。小组合作,任选一处“乐",派代表展示。

示例:欢迎来到我的乐园,这里有___,你可以跟我一起预设:

自然之乐、故事之乐、捕鸟之乐

自然之乐:

明确:植物有菜、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动物有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引导学生从色彩、形态、动作等方面体悟童年鲁迅的儿童眼光、无限乐趣。

故事之乐:

同桌演读,一人长妈妈,一人小鲁迅,全班展示。

明确:讲得越生动,听得就越有趣,听得越有趣,就越能走入鲁迅当时的心里。既对美女蛇感到害怕,又期盼得到飞蜈蚣,孩童乐在其中。

2

重点指导以下字词朗读: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

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捕鸟之乐:

(1)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阅读7-8段,填上空缺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3.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活动二:探书屋之学

百草园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是有人认为三味书屋是“全城最严厉"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快速默读“三味书屋”的内容,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你的理由。小组合作。这是一个___的三味书屋,你看

预设:

A有趣

这是一个欢乐的三味书屋。偷偷去园子里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课上偷偷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绘绣像。虽然那里的先生很严厉,但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这使得三味书屋同样充满了欢乐。

B枯燥严厉

这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因为在作者描写三味书屋的时候,描写的环境总是很压抑,里面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给人的感觉也是不苟言笑的,所以我觉得三味书屋是一个枯燥味的地方。

我觉得这是一个刻板的三味书屋,因为文中的第十六段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在这里学习完全没有给学生安排体育活动,美术音乐这样的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感觉一定是非常无趣的。而且这里还有戒尺和罚跪的规矩。

提示:在提到寿镜吾老先生不苟言笑时追问: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某句话)运用了(描写方法),可以看出老先生是一个___的人。"

预设: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外貌描写,威严、资历深、质朴博学的人。

(2)“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语言、动作描写,守旧。

3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先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不太束缚学生。

(4)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可爱、爱读书。

明确: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难免有守旧的一面。但老先生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鲁迅是带着深切的敬重去回忆老先生的。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3.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活动三:悟作者之情

文章大多以“小鲁迅"的视角,用儿童的口吻去写“乐”,那么文章哪些句子是以成人“大鲁迅"的视角写的呢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预设:

开头第1段“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最后一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引入背景资料:

文章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出版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首尾都混合了回忆的甜蜜和现实的苦涩,表达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对童趣不再的叹惋,甚至是对眼前生活的感慨。

四、综合建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空间与空间的转换,也是童年快乐时光的定格。所以,多年之后,作者站在现实的大地上,用一双温情的手,记录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也能记录自己有苦有乐的独一无二的小时光……

五、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乐:自然故事捕鸟

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六、当堂检测:

猜猜他是谁

描写一位班级内的同学,不得出现真实姓名,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突出特点,一会一起来猜猜他是谁。(3分钟)

七、作业设计:

A:背诵文章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承载快乐童年的景物,不少于200字。

B:背诵文章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承载快乐童年的景物,不少于300字。

综合性作业:认真阅读本单元后“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阅读《狗猫鼠》《阿长与》《五猖会》,走进鲁迅的童年。并任选其中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制作手抄报。

4

第3课时妙笔绘美景

一、构建动场

同学们,荒芜的百草园却是作者儿时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有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斑蝥蜈蚣……今天,让我们聚焦乐园学写法。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首段铺路奠基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此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预设:交代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达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也奠定了文章感情基调。

写法归纳:首段总领定基调,扣住乐园引回忆。

小试牛刀:请你仿照第一段为之前习作添加首段。

三、交流探究

活动二:聚焦一景细致描

小组合作,自由朗读第二段,欣赏百草园的美景,说说你所看到的美点。

9)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真美,美在___,你看___提示:可以从感官、用词、句式、修辞、动静、顺序……等方面回答

预设:①感官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②用词美: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直窜响云霄

③句式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引导学生明确“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④动静美:植物,形态(高大、肥胖)颜色(碧绿、紫红)的静态;动物,声音(长吟、低唱)行动(窜)的动态。

⑤修辞美:拟人(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比喻(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⑥顺序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是整体到局部。第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第二个不必说,写动物由高到低。)

写法归纳:

抓特征,形声色味趣意闹。按顺序,整体概括再聚焦。

(用修辞,动静结合句式妙。

小试牛刀:运用以上写法,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句式,修改之前

习作。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3.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

住特点描写景物。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