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六单元

21小圣施威降大圣

【核心素养目标】

1.激发阅读名著《西游记》的兴趣,培养对中国古典名著的热爱。(文化传承与理解)

2.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小圣和大圣的人物形象。(思维发展与提升)

3.品味文中小圣和大圣精彩的变化过程,感知作品丰富奇特的想象。(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小圣和大圣的人物形象。(重点)

2.品味文中小圣和大圣精彩的变化过程,感知作品丰富奇特的想象。(难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孙悟空变土地庙——尾巴难藏”……许多妙趣横生的歇后语都源于《西游记》。正所谓好的故事令人回味,传奇人物更让人大开眼界、心驰神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经典回目《小圣施威降大圣》,看看大圣遇到了怎样的麻烦。(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他虽自幼聪颖好学,却在科举中屡遭挫折。晚年绝意仕进,专心著述。代表作为《西游记》。

作品简介

《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为“童心之作”,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字音字形

掣(chè)淬(cuì)规模(mó)寻觅(mì)吆喝(yāo)踪迹(zōng)

蓼汀(liǎotīnɡ)躘踵(lónɡzhǒnɡ)窗棂(línɡ)愕然(è)提防(dī)

词语释义

弄喧:弄玄虚,耍花招。

愕然:形容吃惊。

三、文本探究

【任务一:理解标题,概括情节】

1.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其中的“大圣”和“小圣"分别指的是谁?

【交流点拨】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和故事的主要内容。“大圣”指孙悟空。“小圣"指二郎神杨戬,他乃玉帝之妹和凡人所生,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二郎显圣真君”,人称“小圣"。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由于群猴惊散,遭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围困的孙悟空无心恋战,迅速逃离战场。第二部分(2—3):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法变化,各显神通,引得孙悟空玩兴大发,结果激斗变游戏。第三部分(4—5):孙悟空逃至灌江口,变作二郎神的样子,与赶来的二郎神及梅山兄弟再次激战。

【任务二:品读语言,分析性格】

1.下列是关于大圣、小圣的句子,品味其中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交流点拨】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情势的紧张,变化的有趣,以及孙悟空的机敏和神通。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交流点拨】用六兄弟慌慌张张的神态描写、前后寻觅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从侧面衬托出大圣的沉着、镇定和变化本领的高超。

(3)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交流点拨】“收"撇”“卸"摇”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小圣二郎神的反应敏捷和从容淡定。

(4)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交流点拨】一个“笑”字,表现了小圣对大圣的轻蔑和嘲笑之意。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圣善于观察、细心机警的特点。

2.孙悟空变作花鸨后,二郎神却不再变化,而是现出真身,结合他们各自的身份、性格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

【交流点拨】古时认为花鸨是较为低贱的鸟。孙悟空无所顾忌,不管花鸨高贵还是低贱,一心只想戏耍二郎神,体现了他“顽童"的特征:爱闹腾、好耍赖、喜欢恶作剧。而心高性傲的二郎神看重自己作为神仙的身份、地位,见孙悟空变作了一只低贱的花鸨,不屑于再和他争较变化之术,于是现出真身取过弹弓射打孙悟空。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活泼顽皮的孙悟空让我们喜爱不已,妙趣横生的斗法过程让我们忍俊不禁。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挥动着奇妙想象的翅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神奇瑰丽的神魔世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遨游于想象的海洋,再次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吧!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研读变化,感知趣味】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梳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过程,看看他们都经历了哪些变化,斗法地点又有哪些变化。

【交流点拨】孙悟空:麻雀——大鹚老——鱼——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

地点:天空——水里——蓼汀之上——地面——灌江口

二郎神: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原身——原身——原身

2.斗法地点从“天空”到“水里"再到“地面”,最后到二郎神的地盘“灌江口”,一直想要逃脱的大圣,为什么最后还自己送上门去呢?

【交流点拨】表面看来,大圣被二郎神追赶得四处逃窜,但大圣之所以无心恋战、不停逃跑,是因为担心猴子猴孙伤亡严重,想脱身去救他们。但他遇到二郎神这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发现他与之前不堪一击的天兵天将不同,玩心骤起,生起戏弄对手之心,便不再逃跑,于是直奔灌江口去扮演了一回二郎爷爷,还仔细点查庙里的香火,真像是没有把二人的打斗放在心上。斗法地点的变化一则体现了大圣的“猴性”:虽然心系花果山,但玩心很重;二则也表明大圣实力不在二郎神之下,更像玩闹,不像战斗;三则反映了孙悟空的机智灵敏,深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之理。

3.大圣和小圣第一次斗法时,透露出大圣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从第一次斗法的动作可知大圣反应灵敏、随机应变,但“慌”字还是透露了他心里的慌张和被动。

4.文中第三次斗法时透露出大圣和小圣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大圣和小圣的心理、行动都惊人的相似:看到对方时同样的感受、同样的逻辑思维、同样的谨慎小心、同样灵敏的反应。此时二圣无论在武艺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都难分上下,旗鼓相当。

5.最后一次斗法中大圣变作二郎神的模样,来到灌江口,一本正经地办公时,二郎神怒气冲天地赶来。说说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大圣先是气定神闲地办公,被撞破后也不慌张,还耍嘴皮子“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占据心理优势;二郎神二话不说,劈脸就砍,气急败坏,心理上已呈劣势。

6.在斗法过程中,二郎神和他的手下“梅山六兄弟”对孙悟空的称呼发生了变化,在文中找出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交流点拨】二郎神:那猴—猢狲—畜生—猴王—齐天大圣梅山六兄弟:泼猴—猴精—大圣原因: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之前对孙悟空的称呼都是蔑称,因为在他们看来,孙悟空只是一只扰乱天宫秩序的妖猴,是他们要捉拿的要犯。经过六次斗法后,孙悟空跟二郎神竟然难分胜负、势均力敌,这让他们对孙悟空刮目相看。这些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从轻视到欣赏、佩服的转变。

【任务二:畅所欲言,发表感悟】

1.孙悟空每次变化,二郎神都能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角色?

【交流点拨】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在紧张中透着诙谐,使得情节一波三折,故事趣味横生,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让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角色,就会使得故事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也不能体现神魔小说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

2.课文中的哪个情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交流点拨】示例一:大圣变作大鹚老的情节。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示例二:大圣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竿,极具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先以与孙悟空相关的有趣歇后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目设置的妙处所在;再要求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复述情节;最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品语言、评人物、析变化,通过研读读出其中的情味、情趣与精彩之处。整个教学过程以“趣”为核心,以“变"为抓手,层层深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经典名著的喜爱之情。

22皇帝的新装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

2.对本篇童话故事进行复述,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义。(思维发展与提升)

3.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中虚伪等弱点,培养学生诚实等积极的价值观。(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探究童话的深刻寓意。(重点)

2.领会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这样的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童话《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想象和夸张是童话最突出的特点。

字音字形

聘(pìn)称职(chèn)愚蠢(chǔn)现款(kuǎn)圈定(quān)

陛下(bì)爵士(jué)头衔(xián)勋章(xūn)袍子(páo)

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

词语释义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朗读文章,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简练的语句勾勒故事发展的梗概。

【交流点拨】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

2.快速浏览全文,并讨论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

【交流点拨】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深层领悟

1.学生分角色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如何评价他们?

【交流点拨】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下媚上,只为保住官职,既是受骗者又是行骗者。骗子:(1)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2)骗子针对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他所有的钱的特点,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3)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3.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交流点拨】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装”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成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装”,这是一层原因。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人们看不见也不愿意说出真相,而在他的统治下,这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相的毛病。

4.作者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有何用意?

【交流点拨】作者用孩子的眼光来道出真相,寓严肃的肢体于诙谐的故事之中,也表现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和信心,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的道理。

5.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敢于说真话。

6.作业布置

作家对故事的结局的描写是有局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之后,回到皇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会厚待骗子,或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处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思路,设计的是教读课型。首次,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情节,复述故事"的形式,逐层推进,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之后,通过品赏人物,领悟主旨,探究写法的形式,一步一步地落实教学目标。此外,我还根据童话体裁的特点,一面让学生理解课文,一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

23*女娲造人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懂得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文化传承与理解)

2.了解女娲的人物形象,体会女娲造人时的心情、感受。(思维发展与提升)

3.初步了解神话及其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女娲的人物形象,体会女娲造人时的心情、感受。(重点)

2.初步了解神话及其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女娲补天"图片,引题: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文体知识

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字音字形

荒凉(huāng)蓬勃(bó)澄澈(chéng)气概(gài)泥潭(tán)

绵延(yán)神通广大(shén)莽莽榛榛(zhēn)

词语释义

澄澈:清澈透明。

绵延:延续不断。

神通广大: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三、文本探究

【任务一:快速阅读,初步探究】

1.播放图文解说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出示本课关键句及重点词语,点名学生认读词语。

2.指导自由阅读,思考并反馈问题:(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3)女娲是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交流点拨】(1)女娲感到孤独寂寞;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它显得生机勃勃。(2)“揉泥捏人”“挥藤造人"。(3)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任务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阅读文章,分析女娲的形象。出示课文重点语段,和学生一起归纳、分析、总结。

【交流点拨】神通广大、能力非凡,有创造力、像母亲一般勤劳、聪明、智慧,充满母爱。

2.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娲?细读课文,按照下面的格式,并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女娲的形象。

(1)从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___的神。

(2)从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_____的人。

【交流点拨】(1)从揉泥捏人、挥藤造人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神。(2)从让他们男女配合、继续生存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伟大智慧的充满母爱的人。

【任务三:对比阅读,突破难点】

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作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出示原文、译文和注解,学生小组阅读、讨论、反馈。

【交流点拨】我更喜欢《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因为它的情节更丰富,想象更夸张大胆,有着完整的架构,神具有和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创造是有目的的,里面有细致的欢欣场面描写及人物丰富的情感心理刻画等。

【任务四:主题探究,归纳总结】

1.主题: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小结:正因为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象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讲解的是精彩生动的神话故事,我采用以任务驱动探究的形式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之初,用图片导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神话故事的名称,激发学习兴趣。之后,用视频图文引导,使学生思路更清晰。再以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把课文和文章《风俗通》作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容易把握。

24寓言四则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审美鉴赏与创造)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语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重点)

2.感受寓言中的智慧,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难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新课导入

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感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传说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后人以他的名义汇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编成《伊索寓言》。

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等表现手法。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小组讨论:(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1)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到人间就是为了看看自己受到多大的尊重。(2)“笑"字是对赫耳墨斯表情的描写,使形象显得更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时,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3.“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说说这几句话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毫不畏惧,智取强敌,打了胜仗后得意扬扬的模样。

4.蚊子为什么敢于向强大的狮子挑战?

【交流点拨】(1)蚊子能知己知彼。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2)蚊子能扬长避短。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最适合它的攻击点,又是对它来说最安全的地方。这正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狮子。

5.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交流点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讲述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深层领悟

1.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出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着说的话,表明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2.深入文本,说说两则寓言的艺术特色。

【交流点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构思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当蚊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四、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穿井得一人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庄襄王任为秦相。秦王嬴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掌秦国实权。嬴政亲理政务后,吕不韦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基础积累

(1)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2)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3)国人道之讲述

(4)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义。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划分文章层次。

【交流点拨】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句):叙述宋国姓丁的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却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3、4句):别人并未弄懂这句话的意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5、6句):丁氏告诉国君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深层领悟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2)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和认真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杞人忧天

一、自主学习

文学常识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为编者所加。杞,周朝诸侯国。《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字音字形

杞人(qǐ)身亡所寄(wú)躇步(chú)跐蹈(cǐ)舍然(shì)

中伤(zhònɡ)

基础积累

(1)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2)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3)若屈伸呼吸你

(4)若躇步跐蹈踩、踏

(5)只使坠纵使,即使

(6)其人舍然大喜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本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2.杞人“忧"什么?杞人的情绪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点拨】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从“废寝食”到“舍然大喜"。

3.“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交流点拨】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4.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晓之者”的解释?

【交流点拨】寓言中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三、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凡事要认真思索,不轻信传言。

杞人忧天: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四、教学反思

本课四则寓言,我设计了两个教学课时,每一个课时采用的都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艺术上,以朗读为线,注重语言品析、问题引领、读写勾连,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次教学活动由于时间紧促,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拓展延伸知识,注意下次把握好教学节奏。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核心素养目标】

1.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

2.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语言建构与运用)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先哲庄子以“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形象地告诉人们“大物"有所待”的道理;诗仙李白借“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伟人毛泽东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赞颂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

无论是言理还是抒情,也无论是抒壮怀还是写悲情,我们都会感受到他们的诗文给了我们最美的享受。是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我们带到了最美的地方。那么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知识

1.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又交织在一起。

2.联想有哪些方法?

【交流点拨】纵向: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反向联想;横向:过去、现在、未来。

三、经典回放

在我们的文学领域中,许多经典的作品就运用了多种联想的方式,从而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韵味。我们不妨来回顾学过的课文,感悟联想的运用。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相似联想)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果联想)

(3)看到它,我联想起许多往事。(相关联想)

(4)纵然你的决定是于过往的回顾,于尊严的维护,于耻辱的对抗,但是如果你懂得低头是一种智慧,渡过乌江,以你的才能,以你的勇敢,卷土重来,历史或许会被改写。(反向联想)

四、写法指导

1.联想

(1)触类旁通,注意从事物的相关方面去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2)逆向思维,朝着事物相反的方向去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联想。

(3)寻找特点,抓住事物相似的特点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点的事物的联想。

2.想象

(1)立足生活,巧妙编织。想象作文,作者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以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

(2)合理组合,移花接木。这种想象也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

(3)大胆扩展,添枝加叶。所见所闻可能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可借助想象,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

(4)借助梦幻,更富魅力。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

五、例文评赏

1.出示例文。下面分别是叶圣陶和鲁兵写的《皇帝的新装》的续篇。思考续篇有什么新的含义。

(1)叶圣陶:那个光着身子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再说坏话,立即处决!”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再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为经过的街道多,说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杀了一千多个老百姓。有一个慈心的老大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想了一个办法,去对皇帝说:“您向来喜欢新衣服,还是另做一套新的换上吧!"可是皇帝硬说这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把他关进了监狱。终于有一天,皇帝要杀老百姓时,大家一起扑上去打皇帝,兵士和大臣也倾向了人民那一边,皇帝身体一软就瘫倒在地上。

于是大家就推举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当上了皇帝,造福于民!

(2)鲁兵:一次梦中,我收到安徒生从丹麦发来的一封电报,说为《皇帝的新装》新写了末尾的一节。游行结束了,皇帝气得差点发了疯,下令把两个骗子抓来,在一个绝对机密的地方开始审讯。皇帝指控他们犯了诈骗罪,骗子说:“如果没有相信谎话的皇上,也就没有骗人的我们。”又说:“尽管那些衣服并不存在,如果大家都说存在,也就像真的存在一样了。坏就坏在那些说它不存在的人。"于是皇帝下令把小孩抓来,要判他罪,可是翻遍了世间所有法典,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罪名。最后皇帝说:“那么多人都说假话,谁叫你说出真话来?你犯的就是这个说真话罪!”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点评。

【交流点拨】两人的续写都在基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想象。叶圣陶叙写皇帝游行之后倒行逆施,滥杀无辜,直至覆灭的过程。鲁兵是以皇帝继续上当受骗,直至颠倒黑白,用“说真话罪"处罚小孩这一情节来深化原文的内容,表明皇帝愚蠢到极点而不可自拔。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想象画面表现出了异常的热情,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过分强调要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所以很多学生太过于天马行空,浪费了很多时间,产生了许多无用的素材。所以在今后的写作课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让学生懂得抓住事物间相似、相关、相反的关系,作横向的联想;也可以贯穿古今,面向未来,作纵向的联想;甚至可以大胆虚构,超越时空。但是,一定不能忽略了想象的合理性——那就是符合事物的特征,符合生活的逻辑,讲究美感。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语言建构与运用)

2.结合作品的背景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思维发展与提升)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