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各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语言建构与运用)
2.探讨本文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思维发展与提升)
3.理解并学习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审美鉴赏与创造)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领悟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重点)
2.理解并学习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
1926年,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于是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他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解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字音字形
确凿(záo)菜畦(qí)皂荚(jiá)斑蝥(máo)攒成(cuán)
脑髓(suǐ)秕谷(bǐ)蝉蜕(tuì)倜傥(tìtǎng)锡箔(bó)
书塾(shú)缠络(chán)盔甲(kuī)云霄(xiāo)绅士(shēn)
渊博(bó)人声鼎沸(dǐng)人迹罕至(hǎn)
词语释义
倜傥:洒脱;不拘束。
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三、文本探究
1.从文章题目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生活经历,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朗读课文,根据题目提示,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
【交流点拨】第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9段: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第10—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3.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抓住了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景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蜈蚣、斑蝥、木莲藤和臃肿的何首乌根、覆盆子。写景特点: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被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畦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其精巧。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了儿童好奇和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小结】文段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欣赏了百草园的景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二、文本探究
【任务一: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1.百草园在“我"心中有怎样的地位?找出文中最关键的一个句子。
【交流点拨】“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
【交流点拨】有趣的景物;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3.第4段写美女蛇的故事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插叙。作者在记叙百草园的景物时,插叙了一段有关美女蛇的传说,使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这段传说引起了作者的担忧、幻想,也使作者总结人生的经验、教训。这些心理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因此使人感觉到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
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交流点拨】①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②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拉、罩。③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5.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而百草园其实很普通,并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既然这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交流点拨】因为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回忆是美好的。由此可见童年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
【任务二:品三味书屋之味、感怀念回忆之情】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默读课文第9—24段,合作探究,最后以小组报告分享会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1.这是一个怎样的三味书屋?字里行间流露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第10段介绍了三味书屋,第17段描写了三味书屋的后园。三味书屋陈设单调、沉闷,只有一块“扁”和一幅画,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却将三味书屋的陈设、环境都刻画得很细致,可见作者记忆清晰,也能看出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怀念和深情。
2.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一样,也是“我的乐园"吗?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点拨】示例一: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的生活显然是令人感到束缚、枯燥的。文章的第10段和第17段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环境单调沉闷,文章的第12段至第16段写了不准提课外问题,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第17段至第20段写了不准去后园玩。三味书屋的生活实在是没有乐趣可言!示例二:三味书屋是“我的乐园"。虽然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但是孩子们跟着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说不上感兴趣和喜欢,至少没有完全抵触。他们仍然可以找到游戏或趣事来做,依然有书屋之“乐”。
3.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先生?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或事情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①方正、质朴、博学。如“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是渊博的宿儒”,但是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②认真负责。如“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③相对开明。如“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说明他对封建制度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但不是完全束缚学生,当太多的学生到三味书屋后园贪玩,先生也不过是大叫“人都到那里去了”。
4.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联系起来,你觉得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热爱大自然,渴求知识以及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5.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完成主题探究。
明确: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活泼的童心,这正是本文的意境和韵味之所在。因此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密切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理念,力求解读出童心的乐趣、回忆的美好。教学步骤清晰,逐层推进。先从整体结构入手,到局部赏析,再回到整体主题探讨,符合学生认知过程。教与学相结合,是指导回忆性散文阅读的有效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局部研读,读出情趣,探讨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为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做了铺垫。
10往事依依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茎春芽,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你们走过的人生旅程中,已经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于漪老师也有自己的成长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于漪的《往事依依》,走进她的成长生活。(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于漪,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字音字形
徜徉(chángyáng)浩渺(miǎo)雕镂(lòu)逃窜(cuàn)
凝注(níng)谆谆教导(zhūn)
词语释义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三、文本探究
文题解读
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童年往事,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交流点拨】标题表明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任务一:理情节,知整体】
1.浏览全文,划分文章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点题,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2—7):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第三部分(8):结尾由事入理,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并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2.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这些往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影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3.为什么几十年过去,这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交流点拨】这几件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任务二:析人物,明影响】
1.作者在写两位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1)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交流点拨】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老师朗诵时摇晃的动作和学生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老师朗诵时的沉浸、陶醉及对学生的影响。
(2)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交流点拨】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凝注"写出了老师教学时的专注神态,富有深情;学生“鸦雀无声”“被深深感动了”,从侧面表现出国文老师的朗诵使学生身临其境。
2.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
【任务三:品语言,学赏析】
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提示:可从语言、修辞、引用、描写等角度思考)
【交流点拨】①第1段:“年华似流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年华比作流水,形象地描述了时光流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年华逝去的不舍和对美好童年的留恋之情。②第2段:“凝视"与“徜徉”写出了“我"对山水画的痴迷与乐在其中,展现出书画给“我”带来的乐趣;“雄伟险峻"烟波浩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山的雄伟和水泊的广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③第4段:作者先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简洁又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饱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也交代了孕育《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咏物诗的源头活水。后又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和描绘五彩纷呈世界的精妙词语,具体表现阅读《千家诗》带给“我"的美好感受和浓郁情趣,也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作者高深的文学修养,还能感受到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④第5段:“雕镂”是雕刻的意思。这一词写出了两位老师的讲课对“我"的影响之深,让“我”永不忘记。
【任务四:理情感,悟成长】
1.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缕缕情思。请结合之前的分析,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体会这种感情,并探寻她成长的源头。
【交流点拨】体会情感:①看山水画:写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表达了热爱大自然之情。②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③读《千家诗》: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达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④听国文老师上课: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作者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深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深受优秀教师的影响,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2.结尾“金色的回忆"饱含着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金色的回忆”饱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此,“金色的回忆"也饱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3.本文语言质朴,写的也都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却能给我们的成长以不小的启示。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可以从读书意义、读书方法等角度来谈)
【交流点拨】示例一:读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开启我们的心智,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自觉、认真、主动地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示例二:本文谈到了一些读书方法,如作者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和读《千家诗》时运用的图文结合法、联想想象法,国文老师教的诵读法,都值得我们在读书时借鉴运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全程的讨论、练习,既趣味十足又效果良好;诗句诵读、词句评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写的赏析,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人物的比较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材料与写作目的之间关系的理解:探寻作者写作的源头,学习新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11*再塑生命的人
【核心素养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重要事件。(思维发展与提升)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语言建构与运用)
3.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品读重要语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重点)
2.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放映绿意盎然的画面,配以优美的乐曲。)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再转换一张黑色幻灯片,稍停顿)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冲出黑暗》等。
写作背景
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海伦能够走出黑暗,并且有那么多的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教导也是分不开的。海伦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写下了此文。
字音字形
攫住(jué)衡量(héng)吞噬(shì)稚气(zhì)搁置(gē)
沁凉(qìn)阐释(chǎn)茫然无措(máng)
词语释义
搁置:停止做某件事。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感知内容,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关于莎莉文老师的什么事。
【交流点拨】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
2.从课文标题中可得知哪些信息?(“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是谁“再塑"谁的生命?)
【交流点拨】“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可见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人生的重要意义。
3.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从学习识字开始教海伦·凯勒?
【交流点拨】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莎莉文老师在教海伦识字的过程中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样事物,布娃娃是有感情的,水是有生命的,这个世界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莎莉文老师不仅教给海伦知识,也用爱和温暖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人生。
4.莎莉文老师到来后,海伦·凯勒的生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海伦·凯勒原来的生活是痛苦的、黑暗的;现在她的生活是幸福的、光明的。
深层领悟
1.如何理解“你是否有过在海上被浓雾包围的经历?那些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将你吞噬,而那艘大船则无比焦急而紧张地摸索着向岸边行进"的寓意?
【交流点拨】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当时的处境。她当时正像大雾中的航船,陷在黑暗中没有方向,表现出莎莉文老师就是带给她光明的使者。同时也说明了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冲破生活中的大雾,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接近理想的港湾。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眼中的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教育有方的老师,她是光明的化身,优秀的教育艺术家。“爱的光亮照射到了我身上”“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快乐,我的灵魂获得了自由"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你认为海伦·凯勒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相关句子并讨论发言,师生一起总结)
【交流点拨】(1)莎莉文老师的帮助:讲究教育方法、善抓教育时机、充满爱心和耐心;(2)自身因素:求知欲强、善思好学、不屈不挠、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
4.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交流点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也可以先说说自己从莎莉文老师身上学到了要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耐心,要讲究教育方法,要善抓教育时机等道理。从海伦·凯勒身上,可以谈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学会感恩等。
5.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交流点拨】(1)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2)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3)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4)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出《我与地坛》等名篇,成为著名作家。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结合本文一体双面的结构,以海伦·凯勒的视角,表现莎莉文老师的优秀品质。根据自读课要求,以自主学习为主,用问题引导学生做圈点批注,关注教材旁批,以问题探究的形式,推进学习进程。引导深入品析语言,在感悟人物心理的同时,分析人物形象,为后面写作——学习写人做准备。
12《论语》十二章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并熟练背诵课文。(语言建构与运用)
2.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思维发展与提升)
3.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审美鉴赏与创造)
4.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重点)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难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文体知识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字音字形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三省吾身(xǐng)曲肱而枕(gōng)
笃志(dǔ)箪(dān)愠(yùn)罔(wǎng)殆(dài)
基础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一词多义
(1)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2)而
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可译作“却”
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习过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重点实词与虚词
(1)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4)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5)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1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爱好
(11)于我如浮云介词,对,对于
(12)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
(13)博学而笃志坚定
(14)切问而近思恳切
(15)仁在其中矣仁德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学习前6章。配乐朗读,注意语调、停顿等。
2.分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第1—6章的内容。教师逐章提问学生翻译的情况。重点、难点的翻译,教师进行补充、强调或评价。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交流点拨】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交流点拨】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应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做事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交流点拨】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点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交流点拨】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3.课文前6章中的成语有哪些?
【交流点拨】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
深层领悟
1.在前6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的?
【交流点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是如何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
【交流点拨】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仍有其价值。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前6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后6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抽查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背诵情况。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听范读,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一起朗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逐章翻译,教师进行点评。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交流点拨】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交流点拨】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交流点拨】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交流点拨】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交流点拨】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交流点拨】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后6章中的成语有哪些?
【交流点拨】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博学笃志……
深层领悟
1.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把学习当作乐趣。因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而“乐之”才能完全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有所成就。
2.通过第8章可以看出孔子对待荣华富贵的态度如何?
【交流点拨】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而是甘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过这样清苦的生活也能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接受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没有意义。
3.如何看待“博学"与“笃志”的关系?
【交流点拨】“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两大因素。人,既要知识广博,也要立场坚定,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4.《论语》距今两千多载,今天读来同样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选段,举例谈谈在当今社会学习《论语》的意义何在。
【交流点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追求学问首先在于好学,乐学,即真正爱好学习的人,以学习为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则告诉我们不能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向我们提出了要求。《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使我们受益无穷,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
5.请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为人三方面归纳这十二章《论语》。
【交流点拨】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修身为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本课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的问题,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陶冶自己的情操。本课的可取之处: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能让学生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愿意去读。不足之处:在上课时,虽然课堂活跃起来了,一扫过去文言文课堂死寂的氛围,但由于太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当,所以第一课时耗时过多,到第二课时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大不如前。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核心素养目标】
1.学会通过依据中心选材、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思维发展与提升)
2.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依据文章中心处理详略。(重点)
2.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素材,并能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地叙述一件事。(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考场上,一些同学写完了一件事情,发现字数严重不足,于是乎拼命回忆,又添加了一件或几件事情。有一些同学因为笔下的素材很精彩,不舍得割爱,便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全写出来,结果演变成了素材的拼凑堆砌。由于这些素材不是围绕同一个中心组织的,往往导致南辕北辙,一盘散沙。那么,如何改变作文中的这种胡乱堆砌材料、杂乱无章的情况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行文时如何合理地构思,做到“突出中心”。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写法指导
有了中心,写文章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一)下笔前要明确中心。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写好记叙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中心。不论是作文题目中直接明确的,还是要根据要求自己考虑确立的,写作者都应该树立写作的目的意识,明确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中心。
(二)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选材要紧扣时代旋律,抓住时代脉搏,唱响和谐主旋律,才能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深度。
(三)详略要得当。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是取决于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
(四)点题要适时。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头嵌入能够体现中心的语句,在行文中适合点题的地方要尽量点题,结尾再用一两句抒情议论画龙点睛,强化中心。
三、学以致用,慧心悟写
写作实践
导语:书包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学习用品,你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你和书包之间有怎样的故事?说说你的书包或者关于书包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1.依据题目,确定中心。
文题妙解:(1)“我的书包"侧重于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对我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确立中心。(2)“我是书包”则要求以“书包"的口吻表露自己的心声。(3)“我和书包”着眼于我和书包的关系,写两者之间的故事。
2.拓宽思路,丰富材料
(1)让学生想象,还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
路边的“破"书包、最“贵”的书包、哭泣的书包、温暖的书包、智能书包、书包“减负"记、书包里充满爱、书包里的故事、爸爸的书包在闹鬼……
(2)讲故事
要求:①依据所确定的中心,讲一个故事。②围绕中心尽量将故事讲得具体充实。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中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文章因细节而精彩。只有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合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详略,巧用写作技法,文章的中心才会突出。让我们把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深入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仔细观察、用心感悟、深入思考。在平时广泛阅读,在写作时精心选材、勤于动笔、反复修改、形成佳作,并在写作中学会做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写作的超越,发现另一个令人惊喜的更好的自己。
2.作业:将自己与书包的故事,运用今天所学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对选材和突出中心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然后重点选取教材中的作文题对学生进行了示范和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初步掌握了通过选材来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对今后的写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引导学生平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深入思考,养成广泛阅读、勤于动笔、反复修改的习惯,还是我今后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核心素养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消除对作品的隔膜。(语言建构与运用)
2.运用猜、读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文化传承与理解)
3.了解并掌握名著的阅读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掌握名著的阅读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两幅鲁迅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图片并提问(图片略):
师:图片一中的人物是谁?图片二中的人物又是谁?这两幅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门采购合同的签订条件
- 合同续约的技术认证
- 劳务分包合同范本手册
- 仓储合同协议详解本
- 建筑项目分包工人合同
- 应急发电机组合作
- 高效合同种植技术服务样本
- 电气设备维修合同
- 保证书撰写如何做到有说服力
- 2024担保合同样本范文
- 肩周炎的治疗及护理
- 通信工程投标专家继续教育题库(附答案)
- 2023年01月四川凉山州木里重点国有林保护局招考聘用18人参考题库+答案详解
- 三垦变频器使用说明书SAMCO
- YBT-4190-2018-工程用机编钢丝网及组合体
- 加油站全年12月消防灭火疏散应急演练
- 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
-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道法新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感悟总结
- 2023年2月广州金碧雅苑维修部应知应会考试附有答案
- 保险业务员辞职报告
- YC/T 384.1-2018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1部分:基础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