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1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2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3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4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9讲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单选题

1.将小球藻在光照下培养,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B.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计数

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答案】D

【分析】小球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培养液中的溶二氧化碳量。操作过程中,应

先盖上盖玻片,将藻液滴加到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详解】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二氧化碳溶解于培养液中,增大培养液中的溶二氧化碳量,A错误;

B、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取等量藻液滴加到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稍待片刻后再

计数,B错误;

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进行稀释,一般稀释到每小格4~5个左右较为合适,C错误;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D正确。

2.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

周限增长率为1.247(t+1年与t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组成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占6o

(5o

)4O

30

A.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

B.依据其年龄组成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

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食物网更复杂

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

【答案】B

【分析】分析柱形图分析,该种群年龄组成中幼年组占比多于中年组,中年组占比多于老年组,年龄组成

为增长型。

【详解】A、根据分析,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增长型种群,A错误;

B、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周限增长率为1.247(t+1年与t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

J形,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很难被去除,B正确;

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低,食物链变少,C错误;

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引进新疆后,从周增长率来看,其种群增长能力强,在与当地的鼠类竞争中占优

势,种群增长率高于当地鼠类,D错误。

3.■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

定。图中曲线I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II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

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亲体数量(个)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B

【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

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

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

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2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

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

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4.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

【答案】D

【分析】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

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

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

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

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

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先增加后由于部分个体死亡而减少,如曲线

甲。综上可知,D正确。

5.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

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

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型增长

【答案】B

【分析】L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

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

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型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M表示。

【详解】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干旱缺水,不有利于沙蝗的繁殖,A错误;

B、由于沙蝗不断的迁徙活动,使得其生存环境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蝗虫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

性,B正确;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会影响沙蝗的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沙蝗的生殖方式,C错误;

D、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J”型增长,显然若沙蝗进入我

国西北干旱地区,其种群数量变化不会呈现“J”型增长,D错误。

故选Bo

6.中国科学家詹祥江及其团队通过整合北极游隼多年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阐明了气候变化在鸟类

迁徙路线形成中的作用,发现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揭示了长期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

徙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用标志重捕法能准确计算北极游隼的种群数量

C.该研究表明生物的行为由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

D.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研究北极游隼的种群数量变化

【答案】B

【分析】活动范围一定、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一捕获并标志个体一

重捕并计数一计算种群密度。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

关。

【详解】A、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

B、北极游隼属于候鸟,活动地点不固定,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北极游隼的迁徙与气候变化和基因AD-CY8有关,因此说明生物的行为由环境和基因共

同影响,C正确;

D、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D正确。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相关叙述,埼送的是()

A.测量静息电位时需将电流表的两个微电极分别置于膜内外两侧

B.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实验不需要再设对照组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4

D.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以该病的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C

【分析】1、静息电位是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常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在随机的人群中调

查。

【详解】A、静息电位是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因此测量静息电位时需将电流表的两个微电极

分别置于膜内外两侧,A正确;

B、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是以不同时间段的酵母菌数量为前后对照,不需要再另设对照,B正确;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组的土壤要灭菌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C错误;

D、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以患者家系为研究对象,D正确。

故选C。

8.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可表示为[(Nt+iN)]/NtxlOO%o

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A、B两条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曲线A表示呈“S”形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不能等于零

B.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l,则Nt+i/Nt=2

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D.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则6年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答案】B

【分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S型曲线和J型曲线,前者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而后者的种群增长

率一直不变。据图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B一直不变,A逐渐降低。

【详解】A、若曲线A表示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率,则X可能等于0,此时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错误;

B、若曲线B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l,[(Nt+i-Nt)]/Nt=l,贝UN什i/Nt=2,B正确;

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迁入率等于迁出率,不知道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无法判断种群数量上升还是下降,C错误;

D、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6年内种群的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因此6年内种群的年龄

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

9.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岷山等山系,栖息地被分割成多

个区域。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的大熊

猫也超过了500只。2021年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

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要调查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B.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栖息地碎片化使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D.在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

【答案】C

【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

【详解】A、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采用逐个计数法,A正确;

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所以增加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改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环境容纳量,B正确;

C、栖息地碎片化使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利于大熊

猫相互交配而繁衍后代,C错误;

D、隔离(地理隔离等)导致熊猫不能相遇,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

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D正确。

10.图甲、乙、丙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等的变化模型,“J”型曲线增长t年后的数学模型为Nt=N。止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可表示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正值

B.图乙中,d时刻的种群数量大概是c时刻的两倍

C.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时,在c时刻进行防治可达到较佳的防治效果

6

D.图丙可表示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答案】C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J”

型曲线增长t年后的数学模型为Nt=N®,入值大于1且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一直增加。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

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速率为0。

【详解】A、入值表示相邻两年(生物的两代)种群数量的倍数,理想环境中入值大于1且恒定不变,种群

数量呈“J”型增长,因此图甲所示曲线可表示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九值,A正确;

B、图乙中,c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d时刻表示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

最大值,因此d时刻的种群数量大概是c时刻的两倍,B正确;

C、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时,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速率较低时,所以应在c点之前进行,C错误;

D、“J”型增长曲线随时间变化,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图丙符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11.下列各图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不正确的是()

-人

ro

sh

34^生长素浓度施用同一农药次数

自交代数

丙丁

A.甲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变化

B.乙图表示酵母菌酿造过程中从接种到密封这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C.丙图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D.丁图中,害虫种群的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C点大于A点

【答案】B

【分析】甲图中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纯合子比例不断上升;乙图随着时间的延长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丙

图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最强,C点生长素浓度虽然高于B但是促进作用减弱;丁图中AB段使用农药

使得昆虫数量下降,BC段随着农药施用次数的增加,昆虫的数量不断上升。

【详解】A、杂合子连续自交会不断提高纯合子比例,而且要注意一次自交,纯合子概率为1/2,最终无限

接近于1,A正确;

B、由于酵母菌酿造过程中营养物质、空间都有限,从接种到密封这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S”型曲线,B错误;

C、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这样若B点为茎背光

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C正确;

D、多次施用同一种农药将导致农药对害虫进行选择,施药次数越多,选择作用越明显,种群中抗药个体比

例越高,所以害虫种群的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C点大于A点,D正确;

12.稻蝗是平地与低海拔地区草丛间极常见的蝗虫,成虫除了冬季外,几乎随处可见。稻蝗主要以禾本科

植物叶片为食,是水稻的重大害虫。安徽农科院研究小组从6月1日起开始调查某农场内稻蝗跳蛹的密度,

每次调查后隔3天再调查一次,所得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调查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稻蝗跳蛹1.8x1033.7x1037.5x1031.6x1043xl043X104

A.由于跳蛹跳跃能力强,调查跳蛹密度时宜用标志重捕法

B.根据跳蛹的密度,可预测稻蝗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6月9号到13号左右稻蝗种群出现过最大增长速率

D.该农场中出现的稻蝗种群数量的大值即为K值

【答案】C

【分析】表格中第五次和第六次的数据相同,均为3x103推知稻蝗种群的K值就为3x10、

【详解】A、调查跳螭密度时采用样方法,A错误;

B、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稻蝗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的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错误;

C、稻蝗种群的K值为3x10、当稻蝗种群数量为1.5x104时,增长速率最大,从6月1日起开始调查,每

隔3天调查一次,推知6月7号到10号左右(即第三次和第四次之间)稻蝗种群出现过最大增长速率,C

正确;

D、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该农场中出现的稻蝗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一定是K值,D错误。

13.生物大体上可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如图曲线分别表示这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J和

一年后种群数量(Nt+i)之间的关系,图中虚线与横坐标成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r对策和4寸策物种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

SisS2:稳定平衡点

X:不稳定平衡点或灭绝点

A.位于S1点和X点之间的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率小于0

B.由Y点到S2点时,r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率在下降

C.r对策生物在Y点左右时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

D.种群数量在X点以下时,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可以迅速增加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因为图中虚线与横坐标成45。,则位于虚线上的点NFN1+I,种群增长率为0;高于虚线

的点,,种群增长率大于;低于虚线的点,,种群增长率小于。

Nt<Nt+i0Nt>Nt+i0

【详解】A、S1点和X点位于虚线上,则Nt=Nt+i,位于S1点和X点之间的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率等于

0,A错误;

B、由Y点到S2点时,即从Nt<Nt+i(种群增长率大于0)到Nt=Nt+i(种群增长率等于0),则r对策生物

的种群增长率在下降,B正确;

C、r对策生物在S2点之前种群增长率都大于0,在S2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贝Ur对策生物在S2点左右时

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C错误;

D、种群数量在X点以下时,Nt>Nt+i,种群增长率小于0,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而不是增加,D错

误。

14.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它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0,该种群的(K-种群数量)/K随种群数量变

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050KX)15020(r

种群数量

A.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在Si点时,不存在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

C.在S2点和S4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捕获

【答案】B

【分析】曲线分析: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i〜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

时,即K/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详解】A、据图可知,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A正确;

B、该曲线呈S形增长曲线,环境阻力始终存在,B错误;

C、在S2点和S4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0,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正确;

D、渔业捕捞应在高于S3点时捕获,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

群的再生能力最强,利于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D正确。

15.河南某地白鹳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二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A.第3年以前该白鹳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第3年和第9年的该白鹳种群数量相同

C.第7年该白鹤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

D.前10年间该白鹳种群数量最多是第3年

10

【答案】D

【分析】具题意分析,入值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当人>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

九=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九<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

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九>1,白鹳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3〜第9年间入<1,白鹳种群数量

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9年时儿=1白鹳种群数量维持稳定。

【详解】A、在第1〜第3年之间九>1,白鹳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群数量不是呈“S”型增长,A错误;

B、在第3〜第9年间九<1,白鹳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因此该白鹳种群数量第9年比第3年少,B错

误;

C、第7年以后••段口寸间,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第7年该白鹤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错误;

D、在第1〜第3年之间九>1,白鹳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3〜9年间入<1,白鹳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

减少,到第9年时九=1白鹳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因此在前10年间该白鹳种群数量最多是第3年,D正确。

二、综合题

16.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

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

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ImmxlmmxO.l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

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九值(上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

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rc

A10-0.128

B10-0.15

C-100.128

小格

申格

械边线)

酣母国细胞

图甲

(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2)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前/后)滴加

样液。

(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

=个(写出计算过程)。

(4)根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低于)A批次。口时,两批次培养的A、B

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依次是、(填“A>B”“A=B”或“A<B”)。

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有。

(5)图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a-b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多B.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

最大

C.b-c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D.a点和c点的种群数量不同

【答案】(1)温度营养物质(培养条件)

(2)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后

(3)2476x400x10000x100x10;6xl09

(4)高于A>BA<B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值不适宜)

(5)ABD

【分析】本题中表格是解答(1)小题的根据,在分析表格时要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找出自变量。影响酵

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

数的计算时,要善于利用公式: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

数/80x400x1O,、稀释倍数。

(1)据表格可知,A和B对照,自变量为温度,A和C对照,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培养液,即营养物质(培

养时间)。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用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

(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则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

24+16x400x1OOOOx100xl0=6xl09(个)。

(4)据图乙可知,B批次增长较A快,说明B批次接种可能高于A批次。曲线A、B均为“S”型增长曲线,

在h时曲线A正处于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曲线b种群数量大于K/2,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

于K/2时的增长速率,故A>B;而h时,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故种内斗争强度A<B。若在t2后

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等,使环境阻力增大,最终使得

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

(5)入=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当41时,种群数量增多;当入<1时,种群数量减少;

当a=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

A、据图可知,a~b段归1,因此种群数量逐渐增多,A正确;

B、d点以前,Z>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d点以后,卜1,种群数量减小,因此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B正确;

C、b-c段虽然久数值在下降,但A1,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只是增加幅度减慢,C错误;

D、a—c段右1,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c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两者种群数量不同,D正确。

故选ABDo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

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

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能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

很好的保护;图乙表示种群的数量变化。

(

_

+

w

)

M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L47%,是(填“r对策”“K对策”)

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形增长曲线。K对策生物的

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

上。

(2)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用标记重捕法得到的结果是N只/kn?;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

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填“偏大”“相等”或“偏小”)。某干旱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导致降水增加,鼠的种群

密度明显升高,导致该鼠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决定因素是o这体现了________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

的影响。

(3)图乙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o若鼠的数量出现图乙中的曲线I的

增长趋势,出现该增长趋势的前提条件是o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

法:o

【答案】⑴r对策S

(2)偏大出生率增大非生物

(3)建立数学模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将粮食等储藏在安

全处,断绝或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鼠类的

天敌

【分析】1、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

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

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

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2、据图分析乙,曲线1表示J型曲线;曲线2中Oe段表示S型曲线,其中b点表示K/2,种群增长率最大;

d点表示K值。

(1)已知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

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由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

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

(2)假设用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作以标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的带有标记的数量,c代表第二次捕获量,贝h

N=axc/b,b的值减小,可推知N的值比真实值偏大。某干旱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导致降水增加,鼠的种群密

度明显升高,导致该鼠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增大。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

的影响。

(3)图乙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图乙中曲线I变化属于“J”

形增长,出现该增长趋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为

了防止鼠害,可以采取:将粮食等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

减少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鼠类的天敌等措施。

18.飞蝗引起的蝗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科研人员确定了飞蝗的群聚激素。

(1)研究表明,在群聚激素影响下,飞蝗种群可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可导致蝗灾。从

种群特征分析,群聚激素导致—发生改变。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激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区和B区通入不同物质,记录

!4

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A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