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要求的。
1.《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苏美尔时代的史诗之一,其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吉
尔伽美什先是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向对手投降,遭到吉尔伽美什的拒绝。吉尔伽美什转
向咨询人民大会,人民大会主张抵抗。吉尔伽美什因此接受了人民大会的主张决定抵抗。这
一现象说明当时乌鲁克国()
A.国家大事由人民大会决策B.国家治理具有原始民主遗风
C.政体受到雅典民主制影响D.国家机构建设逐渐走向健全
(答案』B
k解析H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可知,当乌鲁克国在遇到外来入侵时,吉尔伽美什先后向长
老会和人民大会咨询,这体现了一定的原始民主遗风,B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到,当乌鲁
克国在遇到外来入侵时国王咨询人民大会,但不能据此推断当时乌鲁克国国家大事由人民
大会决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乌鲁克国政体受到雅典民主制影响,排除C项;D项
中“健全”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
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
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
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
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
k答案』B
K解析工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
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可知,列那狐代表的是新兴市民阶级,一方面它蔑视
国王权贵,另一方面它又欺压贫苦下层人民,列那狐的斗争折射出当时市民阶层的壮大,
B项正确;中世纪后期世俗王权加强,排除A项;材料强调市民阶层的斗争,与新旧教派
冲突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涉及骑士文学的变化,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故选
B项。
3.16—18世纪欧洲铸币量大量增加。英国在1526年、1544年先后改铸货币,新铸银币的
含银量大大降低,仅及亨利七世所铸银币含银量的十分之一。法国在1309年铸造2枚“里
佛尔”币的银量,在1720年可铸造98枚货币。这种新铸币重量相比之前几乎减少了98%。
据此可判断,当时()
A.商业贸易发展速度加快B.民族国家的权力得到加强
C.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增加D.贵金属涌入刺激传统社会
(答案》A
k解析X
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
纪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16世纪后,欧洲各国铸币量大量增加,且含银量大
大降低,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开始前,欧洲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货币流通量大
大增加,但英、法王室(国家)能掌握的白银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新铸银币含银量大大降低,
A项正确;民族国家权力得到加强主要与16世纪宗教改革有关,排除B项;资本原始积累
与海外殖民开拓和圈地运动相关,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以
来,贵金属确实大量涌入欧洲I,但这些贵金属的最终流向却并非王室,排除D项。故选A
项。
4.詹姆斯・威尔逊是美国制宪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法律家,签署过《独立宣言》,并参与制
定1787年宪法。他曾反复强调,“执政官应当由一人担任,可以使其具有当机立断的能力
与责任,执政权集于一人,不仅不是君主制的胚胎,反而是预防暴政的最安全屏障……但要
控制立法权,则必须将其分解。”1787年宪法最终确定,最高行政权由一名民选总统执
掌。据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这种行政体制的设置是为了
A.通过集权强化国家的行政能力B.对总统的行政权加以制约
C.维护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D.加强总统对立法权的监督
(答案』A
K解析》
根据材料“执政官应当由一人担任,可以使其具有当机立断能力与责任,执政权集于一
人,不仅不是君主制的胚胎,反而是预防暴政的最安全屏障”可知,詹姆斯・威尔逊主张加
强政府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较大的权
力,总统掌握行政权,A项正确;材料不是制约总统权力,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强化
国家的行政能力,而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总统与立法权
之间的关系,得不出加强总统对立法权的监督,排除D项。故选A项。
5.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
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
题的增多等。由于对此理解的视角不同,当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下列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些现象是资本原始积累时的衍生物
B.批判者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
C.辩护人认为自由竞争能增进社会财富
D.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人思考的宝贵遗产
k答案』A
K解析H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本题材料“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
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材料体现了工
业革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入
资本积累时期,而非资本原始积累时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
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们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私产阶级认为
自由竞争虽然加剧了贫富差距,但能增进社会财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空想社
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保持经济
社会发展。如图是二战后美国GDP增长率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50、60年代政府强化国家干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B.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
C.80年代后美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时代潮流
D.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平稳,增加福利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答案XA
K解析H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
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二战结束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取得了
较好的发展,A项正确;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的管控过多导致的,排
除B项;80年代后美国人工智能等技术并没有成为主流,排除C项;90年代美国经济增
长平稳,政府是削减社会福利,并没有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
7.如表所示,为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的部分法律,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时间内容
关税自主权成功实现,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制定海关进口新税则,分12级按
1930年
物品性质,分别征收5%至50%的进口税。
公布《盐法》,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任何人不得垄断,废弃了两千多年的食
1931年
盐专卖制。
1934年下令废除全部厘金制度,规范市场流通。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密切B.官僚资本规模化经营受重视
C.政府扫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k答案』D
K解析H
根据材料“关税自主权成功实现,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制定海关进口新税则,……公布《盐
法》,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任何人不得垄断,……下令废除全部厘金制度,规范市场流通。”
可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现关税自主权,重新制定海关税则,公布《盐法》,废弃专卖
制度,废除厘金制度,规范市场流通,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为中
国经济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同时也改善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D项正确;材料中描
述重新制定海关进口新税则,没有体现是否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密切的信息,排除A
项;材料中描述采取措施规范市场流通和市场经营行为,没有特指官僚资本规模化经营受
重视的信息,排除B项;公布《盐法》与废除厘金制度,无法证明政府已经扫除民营经济
发展障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8.下面两则史料反映了
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报道节选
12月19日
《敌人遗弃尸体八九万(南京攻城的战果)》报道说:“上海军队发布消息:在南京攻
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军士兵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战地日记节选
日军第十三师团山12月17日晴南京郊外,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
日黑
炮兵第十九联队第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
福治
三大队的士兵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
日军第十三师团第12月17日晴上午8时我和小队的十名士兵一起出发,由
远藤
六十五联队第八中和平门进程。……晚上,为了处决剩下的一万多名俘虏,
高明
队少尉军官派出了五名士兵
A.时代久远史料难以保证正确B.史料应相互佐证而得出结论
C.史料互相混淆难以辨别D.官方报道更加准确
1答案]B
K解析』
K祥解』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中《东京日日新闻》称中国军队遗弃的尸体不下八九万,战俘仅仅数
千人;材料二中日军士兵的战地日记记录了日军在南京屠杀战俘的场景,作为战争的亲历者,
其对自身屠杀中国大量战俘行为的记述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而且不同士兵的日记都有屠杀中
国大量战俘记载,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印证,从而说明《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有不实之处,
所以史料应相互佐证而得出结论,故B项正确;时代久远不是史料失真的原因,故A项错
误;两则史料各有各的记录,没有互相混淆,故C项错误;官方报道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为掩盖日军的侵略罪行不会如实报道,故D项错误。
9.下表是关于1970年中美关系的记述。据此可知
时间事件
1970年1月20日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
尼克松向《时代》周刊的记者说;“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
1970年10月初想做的话,
那就是到中国去。”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全世界人民包括
1970年12月美国人民都
是我们的朋友
A.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C.中国革命外交取得重大成果D.中美结成反苏统一战线
1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可知,中美恢复了大使级会谈,尼克松表达要访问中国的意愿,《人民日报》发表毛
泽东的主张对美国表达善意,这都说明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B项正确;美国虽然缓和
与中国的关系,但并没有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排除A项;中国与美国缓和关系不属于革
命外交,排除C项;中美没有结成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B项。
10.“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邓小平曾三次力挺他,特别是199
2年初“南巡”时指出:“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
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这一谈话
表明当时()
A.中国已解决改革的阻力问题B.人们思想亟待进一步解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箭在弦上D.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答案XB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赚了一百
万,就有人主张动他,说明当时人们思想亟待进一步解放,B项正确;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人们思想亟待进一步解放,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一谈话表明当时人们思想
亟待进一步解放,C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
初,排除D项。故选B项。
11.韩非子指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
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由
此可见,他强调()
A.教化百姓尤为重要B.“法术势”的一体性
C,以法律来笼络民心D.必须适时变革法令
1答案]B
K解析H
根据题干韩非子强调法的作用,同时根据“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
无,皆帝王之具也”可知韩非强调法术势应三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巩固统治,B项正确;题
干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并非教化的作用,排除A项;韩非子强调帝王应该法术势相结
合,并非强调法律笼络人心,排除C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适时变法,排除D项。故选B
项。
12.据文献记载:汉初,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
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
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
则御已齐矣。这表明汉初()
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K答案』A
(解析n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体现的是王国官员的级别同中央政府官员的级别相同,体
现的是王国势力较大,说明汉初在郡国并行制下,已经埋下了王国叛乱的隐患,A项正
确;郡县制的设置,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排除B项;“汉承秦制,有所
损益”,完全继承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制衡关系,排除
D项。故选A项。
13.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焚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到了南朝时
期,有史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
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多种经营兴盛,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土地大量开垦,农业、手工业产量得到提高
D南方棉花种植逐渐推广,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
[答案XC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
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物八方,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土地大量开垦,农业和手
工业产量提高,整体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得
知全国性贸易网络形成,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发展,但其发展水平达不
到“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程度,“苏湖熟,天下足”要到南宋
时期,排除B项;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是在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4.朱熹认为,心未发之时性存于心,此时需要存养、涵养,以心来主宰性,否则心就会
受到干扰而丧失本性。当心为已发,性表现为情时,亦要以心来主宰情,此时道德修养功
夫是指省察。这表明朱熹
A.成为宋代心学的集大成者B.提倡道德自觉以恢复本性
C.认为心主宰道德修养过程D.强调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1答案》B
K解析工
根据材料“未发之时性存于心,此时需要存养、涵养,以心来主宰性,否则心就会受到干扰
而丧失本性当心为己发,性表现为情时,亦要以心来主宰情,此时道德修养功夫是指省察”
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认为心性关系与性情关系联系密切,心统性情,一个人要加强自身修
养,就应当“无时不省察”,将一些不良念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恢复本心的善良,这表明
朱熹提倡道德自觉以恢复本性,故选B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代
的王阳明,故A项错误;“心主宰道德修养过程”是心学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
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
15.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产物。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
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
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奏折制度的变化()
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
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
k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清
朝。据题干可知,奏折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结合所学,奏折制度反映了清朝君权的加
强,因此,奏折的公开化有利于皇帝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增强皇权的治理能力,D项
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奏折普及化,与规范文书运行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密折奏事的范
围扩大至外省(地方)官员,体现了对外省(地方)官员控制的加强,不能由此得出提高
了地方官员的地位,排除B项;奏折的普及化,有利于提高国家决策的正确性,但不能说
“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6.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还有其
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译人员,
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这些政策()
A.表明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B.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D.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近代化
K答案』B
K解析H
根据材料“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
还有其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
译人员,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可知,反映了江南制造局高薪吸引和虚
衔笼络海外翻译人才的政策,有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B项正确;重用海外翻译
人才是适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需要的积极举措,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体西用”
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0分,18题16分,19题16分,共52分。
17.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先秦儒派学者中独树一帜,后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与研究。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荀子的刑法思想
材料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为',人为努力)也。”
“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
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
刈ijm氏0,,
—《荀子》
材料二
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
【宋】朱熹
一篇可见。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愤闷恻怛,深欲提
甲《朱子语类》
耳而诲之,故作此篇。然其要,卒归于明法制、执赏罚而
卷第137
已。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
郭沫若《荀子
乙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
的批判》
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刑法思想。
(2)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
(3)你认为对“荀子刑法思想”的研究有何价值?
1答案X(1)思想:以刑制“恶”;礼法并施(或隆礼重法);罪罚相称(当);慎用刑罚。
(2)朱熹认为荀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
也有失偏颇。如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但认为“礼义”是制定法度的基本依据,在继
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
荀子思想的特点。如荀子重视“礼”的作用,同时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既继承了传统
儒学思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3)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作答。
(从任一角度作答,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K解析H
【小问11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百家争鸣之荀子思想。
思想:根据材料“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重刑罚以禁之”可知,以刑制“恶”;根据材料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可知,礼
法并施,隆礼重法;根据材料“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
焉。”可知,罪罚相称;根据材料“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
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可知,慎用刑罚。
【小问2】
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
首先,若选择朱熹观点,根据材料“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
《成相》一篇可见。……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可知,朱熹认为荀
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评
述,据材料一“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
之”,得出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根据“礼义生而制法度”,得出认为“礼义”是制定
法度的基本依据,说明荀子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
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其次,若选择郭沫若观点,根据材料“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
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
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可知,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
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荀子思想的特点。评述,根据材料一“明礼仪以
化之”得出荀子重视“礼”的作用,据材料一“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
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得出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说明荀子既继承了传统儒学思
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小问3】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百家争鸣之荀子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有利于弘扬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等角度作答。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
可。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
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
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
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
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
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
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
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
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
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
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评分参考】
观点:层次三:观点明确、合理(2分)。
层次二: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
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镜况(2分);
②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分);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分)。
(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
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
K解析H
观点:据材料“《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
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现中国
现代化的方式
评述:据材料“《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
(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可知,1933年《申报月刊》
就“中国现代化问题”发起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个方
面:一是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另一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据材料“须知今后中
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
汰,万劫不复的厄运。”可知,材料强调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据材料“讨论共收到
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
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可知,在这次“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中收到了10篇短文和16
篇专论,给中国现代化提出了诸多的方案,大致有两种,即欧美方案(走资本主义道路)
和社会主义方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发端于欧洲I。下表呈现的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不
同阶段的历史现象。
阶段现象
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
16—17世纪的欧
仍,严重社会危机。
洲
现象二:超过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
国家主权得到确认。
现象三: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
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
现象四: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
“联邦制”发展。
现象一:欧洲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与思想革命交义进行,民主、民
族主义逐渐普及。
现象二:以资本主义政治法律规范为政治联系纽带的近代民族国家
18—20世纪中期
在欧洲趋于成型。
的世界
现象三:一战与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展项目执行接待方案
- 屋顶光伏建设方案
- 餐饮租赁合同承租人权益保障与风险规避详解
- 车辆借用与城市交通改善服务协议
- 成都房地产租赁代理合作协议书
- 太谷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838 课时作业(三十五)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含答案
- 个人财务出纳担保合同范本
- 食品法规面试题及答案
- 商业综合体拆除作业免责协议
- 2025年中国头孢克肟开环侧链酸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丽江地区2024-2025学年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珠宝店管理培训课件
- 抖音本地生活服务方案
- 2024年太原外国语小升初模拟试题试题
-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1课时)》导学案(原卷版)
- 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新修河堤河道治理新建拦水坝生态修复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及关键性技术措
- 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
- 敦煌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与教学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