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 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练习(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1/0F/wKhkGWcJjraAbX4vAAJH448ynBM013.jpg)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 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练习(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1/0F/wKhkGWcJjraAbX4vAAJH448ynBM0132.jpg)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 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练习(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1/0F/wKhkGWcJjraAbX4vAAJH448ynBM0133.jpg)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 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练习(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1/0F/wKhkGWcJjraAbX4vAAJH448ynBM0134.jpg)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 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练习(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1/0F/wKhkGWcJjraAbX4vAAJH448ynBM0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语言表达+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堂我尚未去过。《启示录》所描写的“从天上上帝那里降下
来的圣城耶路撒冷,那城充满着上帝的荣光,闪烁像碧玉宝石,光洁
像水晶”。城墙是碧玉造的,城门是珍珠造的,街道是纯金的。②珠
光宝气,未能免俗。③真不想去。杭州是白傅留诗苏公判牍的地方,
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曾经一度被人当做汴州。如今虽—A.….,但少
有人看浓妆淡抹的山色空蒙。④所以苏杭对我也没有多少号召力。我
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
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青岛本身没有高山峻岭,邻近的劳山,亦作崂山,又称牢山,却
是峻峥蟾险,为海滨一大名胜。我虽未到过劳山,但读《聊斋志异》,
对它早已一…旦一°由青岛驱车至九水,就是山麓,清流汩汩,到此尘
虑全消。
青岛不产水果,但作为山东半岛许多名产的集散地,各种水果
C―O例如莱阳梨。此梨产在莱阳的五龙河畔,因沙地肥沃,故品质
特佳。外表不好看,皮又粗糙,但口感上细嫩酥脆甜而多浆,绝无渣
滓,美得令人难以相信。再如肥城桃,皮破则汁流,是真正所谓水蜜
桃,海内无其匹,吃一个抵得半饱。今之人多喜怀乡,动辄曰吾乡之
梨如何,吾乡之桃如何。其夸张心理可以理解。
(选自梁实秋《忆青岛》,有删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下列句子中的“上”与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上”,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谁都不知道那个见义勇为的人上哪去了。
B.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
C.鲁迅先生的《祝福》首发在《东方杂志》上。
D.“平上去入”的变化或许是受到了某读音的影响。
(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出现的位
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夏季,被蚊子叮咬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据报道,―①—,只有
雌蚊会吸食人体或动物血液而雄蚊则吸食花蜜或植物汁液。那么,蚊
子是如何找到叮咬目标的呢?蚊子寻找猎物不是依靠眼睛,…一②―0
当它们“感觉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
流时,便会向这股气流飞去,并精准地降落到人体皮肤上。蚊子在叮
咬过程中会分泌一种抗凝剂以阻止人体血液凝固。为了抵抗这种抗凝
剂,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让人体
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但也会使人体皮肤产生不
同症状。
有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自身免疫系统反应不强烈,—③大多
数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但很快会消退;
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叮咬后免疫反应比较强烈,皮肤表面会出现
瘀斑、肿痛等症状,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退。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
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答:.......................................................
3.[2024・新高考H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
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O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
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
“...............,..................”,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
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
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
如此。
4.[2024•安庆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有风的夜晚
原上秋
“是这样啊!”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他要求把车
停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再说。听口音,司机师傅是外地人,姓马,开出
租车四年多了。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四年多经历了太多,但在脑
瓜里留下的事情似乎又很少。
这是市电台策划的《百姓故事》栏目,让100个普通人讲述这一
年里最难忘的事情。小美接到采访任务,出门第一个就碰到了马师傅。
见马师傅同意接受采访,小美坐上副驾驶,对马师傅说:“不用着急,
咱们慢慢想。”马师傅蹙缩着眉头,这一年在城市里穿梭着,忙忙碌
碌,想在短时间里忆起一件事还真不容易。但小美很有耐心,马师傅
便努力回忆着。忽然一拍脑瓜,想起来一件事,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
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在丰乐里街口被一群人团团堵住,他们
说有个危急病人要送医院。等大伙儿七手八脚把病人弄上车,马师傅
怔住了,没有患者家属上来。原来他们都是路遇,都是在做好事。患
者是一位女性,看样子年龄不大。她呻吟一声,提醒病情不能耽搁。
马师傅一脚油门,车就像鱼一样滑入城市的河流。
车在跑,马师傅的思想在斗争着,他后悔没打120,那样不是既
省事又安全?万一病人在途中有个好歹,家属会不会找自己麻烦?转
念一想,这个局面是大家接力形成的,一帮群众做好事,把病人交给
自己,自己也只能接力下去。马师傅随即向总务台呼叫,总务台联系
到附近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科。车一到医院,已经有医生推着手术车
在门口等待……说到这里,马师傅停顿下来。
“后来呢?”小美急切地问。马师傅说:“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小美感觉这个故事不简单。患者后来怎么样了,
马师傅和一帮群众的所作所为,对于患者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什么
意义,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小美让马师傅回忆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日
子。马师傅摇摇头,随即用坚定的语气说,那是个夜晚,有风。对,
有风,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马师傅怕风刮着病人,下
车的时候,特地将自己保暖用的一条小毛毯搭在她身上。小美觉得这
是一条线索,春天的夜晚很少刮大风,到医院查一下那个病人,应该
不算多难的事,谢过马师傅,小美要下车走人。马师傅突然说,能不
能不报道他?后面的事情他要是说出来,电台可能就不会报道他了。
但马师傅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着,就在他把毛毯搭在病人身上回来
的时候,医生喊他去做登记。他回到车上,想着去了也没用,患者姓
甚名谁,家住哪里,他一概不知。他只是一个接力做好事的,把病人
交到医生手里,他这一棒的任务就完成了。他清楚,如果他去了,需
要签字,交押金,办住院手续……这些还好,万一家属来了,不分青
红皂白找他事,赔个车费就算了,就怕再生出别的麻烦。想到这,马
师傅车头一拐,走了。
此事过去几天,有电话找马师傅,问他前些天是不是救助过一个
病人。他没有承认。后来陆续有电话打来,他始终没有承认。他知道
对方一定查过总务台,那里存着他的电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多
事情就和石头砸水一样,不去管它,时间会抹平一切,果然,从那以
后,再没人提起这件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要不是接受您的采访,我差点儿把这件事忘了。”马师傅说。
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采访出乎意料地顺利,院办帮小美联系了疑似患者
年轻的李女士。李女士说她一直在寻找救助过她的人。小美让她回忆
一下救助过程,看是不是和马师傅的叙述一致。李女士说,那是一个
有风的夜晚,对,有风,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是初春,风很大,很凉,
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所以那天她特意围了一条围巾。她独自外
出突感不适,倒在了路边。尽管马师傅一开始不情愿见面,但架不住
小美一再劝说。小美要的是新闻故事的完美结局。小美觉得,尽管后
面有马师傅的勇剖私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
优秀品质。
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她甚至想象到见面的场景,这应
该是一个归还毛毯的故事:李女士手捧毛毯,深情地望着马师傅;马
师傅接过毛毯,又握过李女士充满感激的双手,有人不失时机地给马
师傅送上一束鲜花,周围响起如潮的掌声。然而,实际结果并不完美,
李女士和马师傅的见面冷了场。李女士要归还的是钱。她说救她的是
个年轻人,本地口音,开私家车,在医院垫付了八百块钱。马师傅一
口外地口音,开出租车。很显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回事,马师
傅也感觉到不对劲。他心里愧疚,至少在这件事上,他认为自己做人
是有差距的。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差错,但小美和她的助理却因为这个差错兴
奋不已。她们每天奔波在路上苦苦追寻新闻线索,今天的线索突然如
同化学反应一般,一个变成两个,也可能是多个,后面的故事一定会
精彩纷呈。
她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晚,走在马路上,此刻的风已是暖暖地,
扑面而来。(选自《202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师傅先同意接受小美采访,后又请求小美不要报道他,这
说明马师傅为人优柔寡断。
B.马师傅内心有斗争,但仍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与行为的极
致反差彰显了人性的善良。
C.小美作为专栏记者,深入挖掘出门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
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敏锐性。
D.小说在矛盾的人物关系中探究故事真相,以生动的讲述热情
赞扬了人性中的仁爱美德。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尾马师傅与李女士见面冷场,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
之中,起到了深化主旨,耐人寻味的作用。
B.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雅洁,真实地再现了故事的风貌,
多处短句的使用,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
C.小说运用细节描写与衬托手法,展现了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
良善美好,读后让人怦然心动,感怀不已。
D.小说运用“蒙太奇”手法组织故事情节,全方位展示了不同
时空的救人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3)小说阅读分享会上,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改为“善小情深”更
好,你支持吗?请说明理由。
答:...................................................
(4)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
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答:...................................................
参考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堂我尚未去过。《启示录》所描写的“从天上上帝那里降下
来的圣城耶路撒冷,那城充满着上帝的荣光,闪烁像碧玉宝石,光洁
像水晶”。城墙是碧玉造的,城门是珍珠造的,街道是纯金的。②珠
光宝气,未能免俗。③真不想去。杭州是白傅留诗苏公判牍的地方,
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曾经一度被人当做汴州。如今虽—A…一,但少
有人看浓妆淡抹的山色空蒙。④所以苏杭对我也没有多少号召力。我
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
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青岛本身没有高山峻岭,邻近的劳山,亦作崂山,又称牢山,却
是峻峥蝮险,为海滨一大名胜。我虽未到过劳山,但读《聊斋志异》,
对它早已Bo由青岛驱车至九水,就是山麓,清流汩汩,到此尘
虑全消。
青岛不产水果,但作为山东半岛许多名产的集散地,各种水果
C0例如莱阳梨。此梨产在莱阳的五龙河畔,因沙地肥沃,故品质
特佳。外表不好看,皮又粗糙,但口感上细嫩酥脆甜而多浆,绝无渣
滓,美得令人难以相信。再如肥城桃,皮破则汁流,是真正所谓水蜜
桃,海内无其匹,吃一个抵得半饱。今之人多喜怀乡,动辄曰吾乡之
梨如何,吾乡之桃如何。其夸张心理可以理解。
(选自梁实秋《忆青岛》,有删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下列句子中的“上”与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上”,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谁都不知道那个见义勇为的人上哪去了。
B.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
C.鲁迅先生的《祝福》首发在《东方杂志》上。
D.“平上去入”的变化或许是受到了某读音的影响。
(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出现的位
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1)A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熙熙攘攘B心向往之
/心驰神往C比比皆是
(2)B(3)A
答案解析:(1)正确使用成语。A处,根据“但少有人看浓妆淡抹
的山色空蒙”推断此处是说到杭州来的人很多,可填“游人如织/人
头攒动/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
一样,密密麻麻。形容人多拥挤不堪。人头攒动:是指人很多,且在
频繁地移动。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熙熙
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B处,语境指通过读《聊斋志
异》早已对崂山很向往,可填“心向往之/心驰神往”。心向往之: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
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c处,语境指青岛的水果很多很常见,
可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2)理解
词语意义和用法。A项,动词,至L去某个地方。B项,方位词,表
示某一方面。与文中的“上”意义相同。C项,方位名词,表示在某
种事物的范围以内。D项,音调,shango(3)句子衔接连贯。“上有
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引出下文“天堂”,而①后
说的是“天堂我尚未去过",故放在①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夏季,被蚊子叮咬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据报道,―①…一,只有
雌蚊会吸食人体或动物血液而雄蚊则吸食花蜜或植物汁液。那么,蚊
子是如何找到叮咬目标的呢?蚊子寻找猎物不是依靠眼睛,…一②―0
当它们“感觉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
流时,便会向这股气流飞去,并精准地降落到人体皮肤上。蚊子在叮
咬过程中会分泌一种抗凝剂以阻止人体血液凝固。为了抵抗这种抗凝
剂,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让人体
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但也会使人体皮肤产生不
同症状。
有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自身免疫系统反应不强烈,——⑧大多
数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但很快会消退;
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叮咬后免疫反应比较强烈,皮肤表面会出现
瘀斑、肿痛等症状,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退。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
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答:.......................................................
答案:(1)①并非所有蚊子都会吸血②而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
器③皮肤表面毫无症状
(2)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所以不同的人被蚊
子叮咬后皮肤表面出现的症状也不同。
答案解析:(1)补写句子。①处,根据横线后的内容可知,只有
雌蚊会吸食血液,而雄蚊不吸食血液,由此推出并非所有的蚊子都吸
血,故此处应填“并非所有蚊子都会吸血”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
前文中的“蚊子寻找猎物不是依靠眼睛”可知,此处的句式为“而是
依靠……”,结合后文中的“当它们'感觉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
接收到……人体皮肤上”可知,蚊子寻找猎物和“二氧化碳感受器”
有关,故此处应填“而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器”之类的内容。③处,
根据“有的人……”“大多数人……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皮肤表面会出现瘀斑、肿痛等症状”可知,
第二段列举了被蚊子叮咬后的三种不同情况,且症状依次加重,且都
是“皮肤”上出现的症状,故此处应填被蚊子叮咬后自身免疫系统反
应不强烈的人的皮肤表面的反应,即“皮肤表面毫无症状”之类的内
容。(2)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第二段共三个分句,列举了被蚊子叮
咬后,不同的人的皮肤表面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根据“自身免疫系统
反应不强烈”“免疫反应比较强烈”可推知出现不同症状的原因,即
自身免疫系统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同时,在总结最后答案时,注意
题干中“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的要求,要将答案句子写成
因果关系句。即: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所以不同
的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表面出现的症状也不同。
3.[2024・新高考H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
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O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
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
“.............................,..................................”,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
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
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
如此。
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3)(示例一)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示例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示例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2024•安庆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4)题。
有风的夜晚
原上秋
“是这样啊!”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他要求把车
停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再说。听口音,司机师傅是外地人,姓马,开出
租车四年多了。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四年多经历了太多,但在脑
瓜里留下的事情似乎又很少。
这是市电台策划的《百姓故事》栏目,让100个普通人讲述这一
年里最难忘的事情。小美接到采访任务,出门第一个就碰到了马师傅。
见马师傅同意接受采访,小美坐上副驾驶,对马师傅说:“不用着急,
咱们慢慢想。”马师傅蹙缩着眉头,这一年在城市里穿梭着,忙忙碌
碌,想在短时间里忆起一件事还真不容易。但小美很有耐心,马师傅
便努力回忆着。忽然一拍脑瓜,想起来一件事,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
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在丰乐里街口被一群人团团堵住,他们
说有个危急病人要送医院。等大伙儿七手八脚把病人弄上车,马师傅
怔住了,没有患者家属上来。原来他们都是路遇,都是在做好事。患
者是一位女性,看样子年龄不大。她呻吟一声,提醒病情不能耽搁。
马师傅一脚油门,车就像鱼一样滑入城市的河流。
车在跑,马师傅的思想在斗争着,他后悔没打120,那样不是既
省事又安全?万一病人在途中有个好歹,家属会不会找自己麻烦?转
念一想,这个局面是大家接力形成的,一帮群众做好事,把病人交给
自己,自己也只能接力下去。马师傅随即向总务台呼叫,总务台联系
到附近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科。车一到医院,已经有医生推着手术车
在门口等待……说到这里,马师傅停顿下来。
“后来呢?”小美急切地问。马师傅说:“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小美感觉这个故事不简单。患者后来怎么样了,
马师傅和一帮群众的所作所为,对于患者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什么
意义,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小美让马师傅回忆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日
子。马师傅摇摇头,随即用坚定的语气说,那是个夜晚,有风。对,
有风,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马师傅怕风刮着病人,下
车的时候,特地将自己保暖用的一条小毛毯搭在她身上。小美觉得这
是一条线索,春天的夜晚很少刮大风,到医院查一下那个病人,应该
不算多难的事,谢过马师傅,小美要下车走人。马师傅突然说,能不
能不报道他?后面的事情他要是说出来,电台可能就不会报道他了。
但马师傅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着,就在他把毛毯搭在病人身上回来
的时候,医生喊他去做登记。他回到车上,想着去了也没用,患者姓
甚名谁,家住哪里,他一概不知。他只是一个接力做好事的,把病人
交到医生手里,他这一棒的任务就完成了。他清楚,如果他去了,需
要签字,交押金,办住院手续……这些还好,万一家属来了,不分青
红皂白找他事,赔个车费就算了,就怕再生出别的麻烦。想到这,马
师傅车头一拐,走了。
此事过去几天,有电话找马师傅,问他前些天是不是救助过一个
病人。他没有承认。后来陆续有电话打来,他始终没有承认。他知道
对方一定查过总务台,那里存着他的电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多
事情就和石头砸水一样,不去管它,时间会抹平一切,果然,从那以
后,再没人提起这件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要不是接受您的采访,我差点儿把这件事忘了。”马师傅说。
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采访出乎意料地顺利,院办帮小美联系了疑似患者
年轻的李女士。李女士说她一直在寻找救助过她的人。小美让她回忆
一下救助过程,看是不是和马师傅的叙述一致。李女士说,那是一个
有风的夜晚,对,有风,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是初春,风很大,很凉,
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所以那天她特意围了一条围巾。她独自外
出突感不适,倒在了路边。尽管马师傅一开始不情愿见面,但架不住
小美一再劝说。小美要的是新闻故事的完美结局。小美觉得,尽管后
面有马师傅的勇剖私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
优秀品质。
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她甚至想象到见面的场景,这应
该是一个归还毛毯的故事:李女士手捧毛毯,深情地望着马师傅;马
师傅接过毛毯,又握过李女士充满感激的双手,有人不失时机地给马
师傅送上一束鲜花,周围响起如潮的掌声。然而,实际结果并不完美,
李女士和马师傅的见面冷了场。李女士要归还的是钱。她说救她的是
个年轻人,本地口音,开私家车,在医院垫付了八百块钱。马师傅一
口外地口音,开出租车。很显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回事,马师
傅也感觉到不对劲。他心里愧疚,至少在这件事上,他认为自己做人
是有差距的。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差错,但小美和她的助理却因为这个差错兴
奋不已。她们每天奔波在路上苦苦追寻新闻线索,今天的线索突然如
同化学反应一般,一个变成两个,也可能是多个,后面的故事一定会
精彩纷呈。
她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晚,走在马路上,此刻的风已是暖暖地,
扑面而来。(选自《202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师傅先同意接受小美采访,后又请求小美不要报道他,这
说明马师傅为人优柔寡断。
B.马师傅内心有斗争,但仍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与行为的极
致反差彰显了人性的善良。
C.小美作为专栏记者,深入挖掘出门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
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敏锐性。
D.小说在矛盾的人物关系中探究故事真相,以生动的讲述热情
赞扬了人性中的仁爱美德。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尾马师傅与李女士见面冷场,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
之中,起到了深化主旨,耐人寻味的作用。
B.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雅洁,真实地再现了故事的风貌,
多处短句的使用,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
C.小说运用细节描写与衬托手法,展现了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
良善美好,读后让人怦然心动,感怀不已。
D.小说运用“蒙太奇”手法组织故事情节,全方位展示了不同
时空的救人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3)小说阅读分享会上,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改为“善小情深”更
好,你支持吗?请说明理由。
答:.......................................................
(4)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
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答:.......................................................
答案:(1)C(2)D
(3)示例一:不支持。①小说标题不宜直露,“有风的夜晚”含
蓄,耐人寻味,而“善小情深”明示了主题,太直露;②“有风的夜
晚”具有辨识度的特定环境描写,既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
时也为故事的巧合做了铺垫;③前两次“有风的夜晚”提供了人物助
人救人的活动背景,结尾“有风的夜晚”与前文形成对比,意味隽永。
示例二:支持。①情节上,马师傅助人的故事与年轻人救人的故
事,都围绕着“善小情深”展开;②人物上,在将患者送往医院,并
将自己保暖用的毛毯搭在她身上等善行中,马师傅的形象得以凸显;
③主旨上,无论是本地人做好事,还是外地人马师傅接力助人,都彰
显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4)①人称视角上: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马师傅竭力回
忆着往事”“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等,这样的叙述方式不
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叙事较为自由灵活。②叙述方式上:小说将现
实与回忆交织,既让故事情节有悬念,引人入胜;又让故事讲述不失
条理,易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这从文章开头“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
然中明白过来”以及后文中“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马师傅正驾着车
沿街找活儿”等可见。③讲故事的手法上:善于运用巧合手法,如前
文马师傅助人是有风的夜晚,“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
后文李女士回忆自己被救助时也是一个有风的夜晚,“风很大,很凉,
势如千军万马”,进而以巧合手法引出另一个救人故事,使情节紧凑
而严密,并拓展了主题。④故事的结构上:小说采用“嵌套”式叙事
结构,即故事里套故事。大故事是马师傅接受采访,讲述自己接力助
人的故事,里面又套了李女士接受采访、寻找救助者的故事。两个故
事相映生辉,都彰显了人性的美好。
答案解析:(1)理解文本相关内容。A项,“这说明马师傅为人优
柔寡断”不正确,根据文本,只表明马师傅对自己将患者送到医院后
便径自离开的行为有所顾虑,担心电台知道真相不会报道。B项,“极
致反差”言过其实,“极致反差”是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或状态形
成了强烈的对比,小说中马师傅只是怕惹麻烦,在送了病人到医院后
就走了,算不上“极致反差”。D项,“矛盾的人物关系”错,小说
的人物有司机马师傅,被救助的李女士,记者小美,人物关系并不矛
盾。(2)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蒙太奇”即将不同的镜头或画面
组合在一起,而这篇小说并没有以“蒙太奇”的手法对故事情节剪辑
组合。(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无论支持还是不
支持,都需要给出理由,可以结合标题本身的特点和效果、小说情节、
环境、人物、主题等进行分析。示例一:不支持。①“有风的夜晚”
富有抒情色彩,这个标题含蓄而耐人寻味,让读者好奇这个夜晚发生
了什么故事;而“善小情深”则直接给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标题不
宜直露,因此用“有风的夜晚”更好。②“有风的夜晚”既点明了小
说的具体时间“夜晚”,而且加上“有风的”,表明了环境特点,从
情节上看,两个故事都发生在“有风的夜晚”,因而推动了情节发展,
同时也为故事的巧合作了铺垫;③前两次“有风的夜晚”提供了人物
助人救人的活动背景,马师傅救人的那次是“那是个夜晚,有风。对,
有风,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李女士被救的那次是“那
是一个有风的夜晚,对,有风,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是初春,风很大,
很凉,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两次写“有风的夜晚”,风很大,
比较凉;而结尾“她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晚,走在马路上,此刻的风
已是暖暖地,扑面而来”,写的是暖风,与前文形成对比,意味隽永。
示例二:支持。①情节上,“善小情深”四个字简洁凝练地概括出了
人物品质和主题,马师傅助人的故事与年轻人救人的故事,都围绕着
“善小情深”展开;②人物上,马师傅的“善小情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墨产品设计与现代工业制造的协同创新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课时作业5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生物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 机器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创新
- 知识分享平台的精准信息过滤策略探讨
- 现代工业设计与材料科学的交底要点解析
- 电商平台的SEO策略与用户体验设计
- 电子竞技教育在当代的崛起与挑战
- 电子商务在商业领域的未来趋势
- 2021化合物半导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GB/T 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B 5009.2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
- 第三节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圆周运动》课后练习(有答案解析)
- 并联电容器课件
-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课件
-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本
- 基于单片机的老人跌倒报警装置获奖科研报告
- 色素性皮肤病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