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连贯、得体 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简明、连贯、得体 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简明、连贯、得体 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简明、连贯、得体 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简明、连贯、得体 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06简明、连贯、得体(对点练习)(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新高考I)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

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o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

雪环境中。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文本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从括号前后内容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是对前面雪变色

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

述对象是“雪衣藻”,因此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前者说“雪变色是……的结果”,后者说“雪

变色是因为……”,前者与括号前的句子衔接更紧密。

故选A。

2.(2018•全国H)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

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

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o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

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寿终正寝了。突破前人、大胆

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

A.当代戏曲的发展,为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之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而四个选项都是说创新精神的缺

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A、B两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文段中心不符。C、D两

项将“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而“制约了……”和“对……起了制

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前者表述更简洁明确。

故选C。

2.(2021•新高考H)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

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牙膏”: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

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然而,吃货的生产力不可低

估,很快,()o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与此

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

A.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B.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C.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D.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还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比较四个选项,“人们就发明了……餐具”的句式比“人们就将……餐具发明出来”的句式表意更简练,且

A、B两项前半句突出的是“餐具”,与后半句所列举的“咖啡杯”“煎锅”等餐具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

两项;从连词的角度看,“甚至”和“并且”都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但“甚至”强调的程度更深,更突出“咖

啡杯和煎锅”这两种餐具,以此表现吃货的生产力不可低估,故排除A项。

故选B。

3.(2021•浙江)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使用公筷广告语: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C.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经典阅读推荐语: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聆听: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此处用于专家评委,不得体。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

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

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

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

己的弟弟。“家大舍小令外人”,使用正确。

故选A。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请柬用语: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

C.情景对话:“令郎贵庚?”“犬子今年14岁。”

D.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冗,繁忙。释义: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

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

故选D。

6.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

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②挽岳母③挽母B.①挽岳母②挽母③挽伯母

C.①挽母②挽伯母③挽岳母D.①挽伯母②挽母③挽岳母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①“犹子”推断不是挽母②“北堂”“萱花”简称“萱”,如“〜堂”(借指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椿”

(指父母)。③中“东床”可知是挽岳母。

故选D。

7.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A项拨冗,是敬辞。“特此通知”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单位对职工,在该句中使用不得体。B项“光临”

是一个敬辞,对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表示敬意,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该句表达不得体。C项“欠安”

是对人生病的婉辞,不能用于自己。

8.下列通信的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给老师写信说:“敬颂教安。”

B.长辈给侄子写信说:“顺致安康。”

C.小王给同学写信说:“谨致鸣谢。”

D.老张给同事写信说:“特此函达。”

【答案】

A

【解析】考查语言得体。

本题语体是通信敬语,B应为侄子辈给长辈写信说:“顺致安康”;C鸣谢:表示谢意,多指公开表示,如鸣

谢启示;D特此函达是政府部门的公文。

故选A。

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

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尊”。D项,正确,其中“荷”

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故选Do

二.填空题

1.下面是某人给朋友写的短信,按要求回答问题。

不知不觉又有一段时间没见兄长了,心中甚是非常想念,近来一切可好?那日与您的交谈,对我来讲

堪称指路明灯,使在迷惘中跋涉的我,又有了新的奋斗方向,大约还有一个月左右我就回家了,到时候,

我定会去贵府拜访。

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和o

【答案I

甚是(非常)大约(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

“甚”与“非常”重复,删掉其中一个即可。“大约”与“左右”重复,删掉其中一个即可。

2.(2018•全国I)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

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

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得体。

解答本题,首先应审出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启事、书面语体。启事是一种公文,用语要求准确、庄重;

书面语体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本题考查的是公文语体,重在考查词语的运用,

尚未涉及句式、结构等。材料中不合书面语体的有五处,一处为名词,另外四处为动词,其中“正遇上”

改为“正值”的修改较难。

3.下面是广佛中学朗诵大赛的通知,其中有多处词语与文体要求不符,请找出6处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

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通知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决定在这个月28日搞高一诗词朗诵大赛。大赛将约来佛山市有关专家当评

委,将给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希望各班积极组织同学参赛。

【答案】

“这个月”改为“本月”,“搞”改为“举行",“约来”改为“邀请",“当"改为“担任”,“给出”改为“设

定",“希望”改为“欢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这个月”,表述口语化,而且语意不够明确,改为‘'本月";“搞”,表述口语化,改为“举行”;“约来”,

表述口语化,改为“邀请”;“当”,表述口语化,改为“担任”;“给出”,表述口语化,改为“设定”;“希

望”,语气比较生硬,改为“欢迎”。

4.(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

花①o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白色的刺槐花(也叫

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

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案】

①并不都是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也不能入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是说儿时对槐花美食的记忆,“不过”表转折,结合后面三类槐花的特点来看,有的可以食用,

有的可以药用,而有的仅供观赏,所以此处填写“并非都能食用”这样的内容。

第二处,此处是说淡黄色国槐花的特点,“可以入药……”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药”内容相对应,

所以此处填写“但不可食用”。

第三处,此处是说红色槐花的特点,前面国槐花和洋槐花的特点是“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

入药”,而此处的红色槐花“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可见后面应是说“也不能入药”。

5.(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

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

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

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o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

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

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

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

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

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介绍了“眼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眼中风,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缺血性眼病;联系

后面介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可知,

这三种都是“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眼中风,并且此句放在段首,应当是总领句。据此写“视网膜动脉阻

塞有三种情况”;

第②空,由前面介绍两种动脉阻塞的顺序可知,此处句子应与“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视

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照应,谈视力下降情况,且比前两种情况轻,据此可写“视力下降程度

相对较轻微”;

第③空,由前文“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知后面要写危害;后文有“缺血超过90分钟”“缺血超过4小时”

可知,缺血时间越长,对视功能危害越大。据此写“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三.综合练习

(一)(2022年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

炀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

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

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o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

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

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

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

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

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

定要讲究科学。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③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

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

A.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

B.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

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

C.句意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

致。

D.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应填写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

胖,需要减肥”意思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体质指数是……”可知,是否需要减肥,需要看体质指数。

说明肥胖和体质指数有关。综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写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由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

“不但”可知,本空应该以“而且”开头。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种不健康

的减肥方式会生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空,本空讲的是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人恢复吃晚饭之后出现的情况。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

知,在恢复吃晚饭后,有些人出现了“反弹”,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应填比“比以更胖”

程度稍浅的后果。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但应该也减不了肥了,会

出现不再掉秤,或者恢复“原貌”的情况。因此本空可填“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二)(2023年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

应该庆幸A,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

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

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

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

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

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

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

标。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4.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3.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B:记住所有的信息

4.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

辞手法。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由“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可知,我们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能

力,而“其实”意味着前面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自己拥有与过目不忘相对的能力,

根据后面的“因为遗忘可以……”可知,此处可填“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

B处,此处所在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

也没有必要”和后文“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故此

处应填“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

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故可将“只

能”改为“难以”。⑥处,“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搭配不当,“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是

这位记者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代价,“促使”意为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用在语境中不合适,故应将“促使”

改为“导致”。“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⑨处,“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和“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是转折

关系,故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三)(2023年新课标H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O可是最

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

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

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

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

事实上,@,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

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

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

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5.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5.B6.①你只需要一副耳机②有什么限度③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

7.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

听力下降。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疑问代词“谁”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

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表示任指,指任何人。

A.表示疑问,“谁主沉浮"中“谁”指什么人。

B.表示任指,“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中“谁”是指任何人。

C.表示虚指,“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谁”是指表示不能肯定的人。

D.表示定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十分确定的人。

据以上分析看出B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可看出是在说明戴上耳机可以安静下来不被打扰,所以可填“你只需要一副耳机”。

第二空,根据后文“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

威胁耳朵的健康”,可知是说使用耳机的限度,又联系语境“那么,使用耳机?”,此处应是一个问句,

所以可填“有什么限度”。

第三空,根据前文“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

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再结合语境''但事实上,,还可能逐渐升级”,可

看出是说过度使用耳机对耳朵有损伤,所以可填“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两处:

一是成分残缺,“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缺少主语,可去掉“会使”,让“听

觉毛细胞”作主语。

二是搭配不当,“形成”与“听力下降”不搭配,可改为“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故改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

永久性听力下降。

(四)(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

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

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

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选的J的必须氐确。③在这一点上,

④我们丕熊退古人相提茏迨。一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

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

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

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

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

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

釜中泣'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

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

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8.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

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

衔接流畅自然。

10.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11.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

12.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

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

【答案】

8.C9.语句:④;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10.示例一: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

示例二: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

示例三:“刻舟求剑”的成语

11.第一位教师:①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②但未解释字词。第二位教师:①讲清词义和变化,增长

知识;②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①知识、道理结合较好,②解说全面,简明扼要。

12.答案示例“卧薪尝胆”:①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报仇雪耻。②后

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

“庖丁解牛”:①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②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超,运用得心应手。

“一鼓作气”:①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衰竭。②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劲

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A.指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B.比喻既想做某事或得某物,又嫌弃它。

C.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D.顾头顾不了尾,前后无法照应。

语境与“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意思相反,指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应选“前

怕狼后怕虎

故选Co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不合逻辑,应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这里老师在讲“釜”和“舟”的意思,而“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

子”是关于“釜”的例子,此处需要一个古代诗歌或者成语中关于“舟”的例子,按照“釜”的例子的写

法,应采用“……的……里有……的句子”的句式表达。

可写: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或者直接写:“刻舟

求剑”的成语。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我们要找出三位教师讲解内容的差别,从而进行评判。

第一位教师:先总说“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然后进行阐发“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

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

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由成语引申出做事应有的

态度;然后再进一步补充”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

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古今对比,告诉学生“坚决”

的态度要用于“做好事”,而不能用于“做坏事”。可见这位老师主要是“讲道理”,鼓励学生前进;但没有

解释词语的意思。

第二位教师:解释了词语的意思,并且介绍了古汉语当中的“活用”现象,"'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

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然后分析古今词义的变化,“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

'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里的‘釜'和'舟'跟'破

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可见这位老师侧重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对成语中词语的含义和“使

动用法”“古今词语的变化”讲解清晰,让学生增长了知识;但是没有讲解整体含义及使用。

第三位教师:先讲了成语的基本意思“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

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然后分析了成语的引申义,其中含有做事的

道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可见这位教师知

识、道理结合较好,解说全面,而且“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也就是表达简明扼要。

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拟写要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所给三个成语中选择一个给学生讲解,要求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只拟写讲解要点,并

有字数限制。

首先分析第三位教师讲解的内容,“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

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这是先讲解了与成语有关的故事,解释成语的

基本意思;“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这是讲解

了成语的引申意义,即现在的含义。

仿照这个讲法,如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