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新高考临考练习十(辽宁适用)_第1页
高考化学新高考临考练习十(辽宁适用)_第2页
高考化学新高考临考练习十(辽宁适用)_第3页
高考化学新高考临考练习十(辽宁适用)_第4页
高考化学新高考临考练习十(辽宁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新高考临考练习十(辽宁适用)2021届高考化学新高考临考练习十(辽宁适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21Na23S32Mn55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碘盐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B.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氯化钠,在阳极得到氯气C.用玉米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的方法将玉米中含有的乙醇分离出来D.纯碱和汽油的去污原理相同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500℃左右比常温下更有利于合成氨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3.以下12种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结论错误的有①比较水和乙醇羟基的活泼性强弱,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②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酸性KMnO4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③将0.1mol/L的NaOH溶液与0.5mol/L的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得氢氧化铜悬浊液,用于检验麦芽糖是否为还原性糖。

④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溶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⑤用燃烧的方法鉴别乙醇、四氯化碳、苯。

⑥用足量的NaOH溶液与矿物油和地沟油加热,可鉴别出地沟油。

⑦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分离。

⑧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移至内焰,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

⑨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的方法是:在水解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碘水,未变蓝,说明已水解完全。

⑩在紫外线、饱和Na2SO4、CuSO4溶液、福尔马林等作用下,蛋白质均会发生变性。

⑪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则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⑫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则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A.3个B.4个C.5个D.6个4.同位素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对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B.16O与18O的核电荷数相等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D.2H+质量与1H+的质量相同5.某溶液可能存在Na+、Ba2+、Mg2+、Fe3+、Br-、CO32-、Cl-等离子,某学生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原溶液,测得溶液呈强碱性,在其中滴加足量氯水,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仍为无色。关于该原溶液的推测正确的是A.溶液中可能存在Mg2+和Fe3+B.溶液中可能存在Br-和Cl-C.溶液可能存在Ba2+和Cl-D.溶液中一定存在Na+和CO32-6.有关氧元素及含氧物质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B.氧离子(O2﹣)的结构示意图:

C.某氧单质的球棍模型:

D.某碳氧化合物电子式: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烷、甲苯、乙醇、乙酸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B.可用浓溴水来区分乙醇和苯酚C.乙酸乙酯在无机酸或碱存在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只有卤代烃和酯类8.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一定量的。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溶液的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溶液吸收制备:

B.该消毒液的约为12: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混用,产生有毒的: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可增强漂白作用:

9.下列关于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正确的是A.B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A的阳离子强,说明A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B元素强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多,证明A的金属性一定比B强C.适量的Cl2通入FeI2溶液中可发生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D.一定量氯气通入30mL10.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后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的溶液,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则0.15<n<0.2510.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②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0C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⑥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A.①③④②⑥B.①③④②⑤C.②④①⑥⑤D.②④①⑤⑥11.下列关于醇的物理性质的描述,不适合用氢键的形成去解释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前者的沸点高于后者B.饱和一元醇,所含的碳原子数目越多,沸点越高C.醇的碳原子和支链数目均相同时,含羟基数越多,沸点越高D.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可与水任意比互溶,彼此也互溶12.室温下,0.1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1×10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一元酸溶液的pH=3B.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1mol⋅L-1C.该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1.0×10-14D.用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3的HA溶液混合,若混合后溶液pH=7,则c(Na+)c(A-)1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CuSO4=Cu+2+SO4-2B.NH4NO3=NH4++NO3-C.Na2CO3=Na2++CO32-D.KClO3=K++Cl-+3O2-14.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B.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D.每消耗3molH2O2,转移的电子为3mol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2H18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6.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简化流程,将工业制硫酸的硫铁矿渣(铁主要以Fe2O3存在)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eSO4(反应条件略)。活化硫铁矿还原Fe3+的主要反应为: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不考虑其他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Ⅰ步H2SO4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第Ⅱ步中Fe3+是否完全还原,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KMnO4溶液B.淀粉-KI溶液C.KSCN溶液(3)第Ⅲ步加FeCO3调溶液pH到5.8左右,然后在第Ⅳ步通入空气使溶液pH降到5.2,此时Fe2+不沉淀,滤液中铝、硅杂质除尽。通入空气引起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FeSO4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FeS2(二硫化亚铁)纳米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5)FeSO4可转化为FeCO3,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

已知25℃,101kPa时:4Fe(s)+3O2(g)=2Fe2O3(s)∆H=-1648kJ/molC(s)+O2(g)=CO2(g)∆H=-392kJ/mol2Fe(s)+2C(s)+3O2(g)=2FeCO3(s)∆H=-1480kJ/mol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6)假如烧渣中的铁全部视为Fe2O3,其含量为p。将bkg质量分数为c的硫酸加入到akg烧渣中浸取,铁的浸取率为q,其他杂质浸出消耗的硫酸以及调pH后溶液呈微酸性所残留的硫酸忽略不计。按上述流程,第Ⅲ步应加入FeCO3___________kg。17.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1)某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N2(g)+H2(g)⇌2NH3(g)△H0的模拟研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三次实验,每次开始时均通入0.1molN2(g)、0.3molH2(g)。与实验①相比较,实验②、③都各改变了一个条件,三次实验中c(N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所采用的实验条件可能为_______(填字母),实验③所采用的实验条件可能为_______(填字母)。

a.加压缩小容器体积b.减压扩大容器体积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e.使用催化剂(2)NH3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反应原理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0。欲提高平衡时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c.增大NH3的浓度d.使用催化剂(3)NCl3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H3的同时得到_______(填化学式)。

(4)25℃时,将amol/L的氨水与b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则a____b(填“>”“<”或”=”)。用a、b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_____。18.硫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SO2易溶于水的原因:___。当向SO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HSO3固体,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已知反应Ⅰ:3SO2(g)+2H2O(g)=2H2SO4(l)+S(s)∆H1=-254kJ•mol-1反应Ⅱ:S(s)+O2(g)=SO2(g)∆H2=-297kJ•mol-1则H2SO4(l)分解为SO2(g)、O2(g)、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3)已知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S气体,起始压强为p1MPa,发生反应:2H2S(g)⇌2H2(g)+S2(g)∆H10。在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压强变为1.2p1MPa。

①当断裂1molH—H键,同时反应物__,可以判定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从开始到平衡,v(H2)=___。

③H2S的平衡转化率为___。

④化学平衡常数的值Kp=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平衡分压=总压×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⑤H2S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O2-向___极迁移(用“m”或“n”表示)。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19.以乙烯为原料合成酯类物质F过程如图所示:(1)乙烯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B所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甲苯和Cl2光照条件下反应时,是侧链上甲基的氢原子被取代,则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的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C→D的过程发生取代反应,氯原子被羟基取代;

写出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D→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C的所有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A.加碘盐中碘元素以KIO3形式存在,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故A正确;

B.氯碱工业是电解氯化钠溶液,阳极上Cl-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2,故B错误;

C.用玉米酿酒的原理是通过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故C错误;

D.纯碱去污是利用纯碱溶液的碱性,汽油去污是利用相似相溶,二者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AA、合成氨反应2N2+3H2⇌2NH3是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氨气的合成,选择500℃,主要是考虑反应速率较快、且催化剂活性较高,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选;

B、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N2O4,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平衡2NO2⇌N2O4向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故气体颜色又逐渐变浅,但仍比原来的颜色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存在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较大,使平衡Cl2+H2O⇌H++Cl-+HClO逆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加了氧气的浓度,使平衡2SO2+O22SO3正向移动,从而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A。明确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为解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均符合平衡移动的原理,工业生产往往要考虑反应速率、催化剂的活性等因素,往往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3.D①金属钠能与羟基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可根据金属钠与水和乙醇分别反应,根据二者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水和乙醇羟基的活泼性强弱,实验操作方法正确;

②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醛基,二者均能使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因此实验方法错误;

③制备新制氢氧化铜溶液需碱稍过量,而等体积0.1mol/L的NaOH溶液与0.5mol/L的CuSO4溶液混合后,硫酸铜过量,因此该混合溶液无法用于鉴别还原性糖,因此实验方法错误;

④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aBr,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AgBr沉淀,则说可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原子,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结论正确;

⑤乙醇燃烧火焰为淡蓝色,苯燃烧时有浓烈的黑烟,而四氯化碳不燃烧,因此可利用燃烧法鉴别,实验操作方法正确;

⑥矿物油是由石油所得精炼液态烃的混合物,主要为饱和的环烷烃与链烷烃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且二者混合后溶液会分层,而地沟油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会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盐和丙三醇,溶液不会分层,因此该实验方法正确;

⑦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盐和丙三醇,溶液中微粒直径均小于1nm,因此无法利用渗析法分离,可利用盐析方法分离,因此实验方法错误;

⑧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生成氧化铜,再移至内焰时,氧化铜与内焰中的乙醇反应生成铜,铜丝又恢复到原来的红色,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结论正确;

⑨利用碘水检验淀粉时溶液不能呈碱性,应向水解液中加入过量酸溶液,然后滴加碘水,从而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淀粉,实验操作错误;

⑩在饱和Na2SO4溶液作用下,蛋白质溶液会发生盐析,而非变性,故结论错误;

⑪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其原因是生成了HCl气体,并非是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故结论错误;

⑫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其原因是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而1,2-二溴乙烷为无色且易溶于四氯化碳中,故结论正确;

综上所述,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结论错误的有②③⑦⑨⑩⑪,共6个,故答案为:D。蛋白质变性作用是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其分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有了改变或遭到破坏,都是变性的结果,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4.B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故A错误;B.16O与18O的质子数相等,核电荷数相等,故B正确;

C.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7-6=1,故C错误;

D.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分别为2、1,质量数不等,则核素的原子质量也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D溶液显强碱性,说明溶液含有含有大量的OH-,根据离子共存,一定没有Mg2+、Fe3+,加入氯水,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含有CO32-,根据离子共存,一定不含有Ba2+,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Na+,加入氯水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Br-,Cl-可能存在,综上判断,选项D正确。

6.BA.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具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该原子可以表示为:O,选项A错误;

B.氧离子(O2﹣)的核电荷数为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示意图为:,选项B正确;

C.臭氧的空间结构为V型,不是直线型,其结构为:,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其正确的电子式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DA项,甲烷和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B项,乙醇与浓溴水互相溶解,颜色变深,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所以可用浓溴水来区分乙醇和苯酚,故B正确;

C项,C项,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盐和乙醇,所以都能发生水解,故C正确;

D项,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除了卤代烃和酯类外,还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故D错误。综上,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类型,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知识容量较大,难度不大,应加强对有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抓住“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相应的性质,就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反应是性质的表现”入手理解,提高效率。

8.B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为84消毒液,含有NaClO,可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以此解答该题。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可用溶液吸收制备该消毒液,故A正确;

B.饱和次氯酸钠溶液的约为11,该消毒液的约为12是由于消毒液中的氢氧化钠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B错误;

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能把氯离子氧化为氯气,故C正确;

D.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漂白性,因为的酸性强于,因此消毒液中加白醋可生成次氯酸,增强漂白作用,故D正确。

答案选B。

9.DA、铁离子的氧化性比铜离子的氧化性强,但是铁的金属性比铜强,A错误;

B、金属性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B错误;

C、氯气和碘化亚铁反应时,碘离子先和氯气反应生成碘单质,C错误;

D、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可以分两种,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发生前面的反应,当有2mol氢氧化钠反应就转移1mol电子,所以现有0.3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0.15mol电子,发生后面的反应,当有6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5mol电子,所以现有0.3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0.25mol,所以n在0.15和0.25之间,D正确;

故选D。

10.D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先是氯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乙二醛,乙二醛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乙二酸,因此依次经过的步骤为②④①⑤⑥,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BA、醇与烷烃比较,由于有羟基,导致沸点高,选项A不符合;

B、都是一元醇,则氢键的影响相同,而碳原子数多,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沸点高,选项B符合;

C、羟基多,则形成的氢键多,所以沸点也就高,选项C不符合;

D、由于有羟基的存在,所以醇的溶解性增大,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12.DA.常温下,某一元酸溶液中结合可知,所以,氢离子浓度小于酸浓度,所以该酸是弱酸,溶液的,故A正确;

B.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故B正确;

C.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该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故C正确;

D.反应后溶液的,由电荷守恒得,与的浓度相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BA.硫酸铜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CuSO4=Cu2++SO42-,故A错误;

B.硝酸铵电离出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NH4NO3=NH4++NO3-,故B正确;

C.碳酸钠电离出2个钠离子和1个碳酸根离子,Na2CO3=2Na++CO32-,故C错误;

D.氯酸钾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KClO3=K++ClO3-,故D错误;

故选B。

14.D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故A正确;

B.电极b采用MnO2,为正极,H2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故B正确;

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O2-,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故C正确;

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每消耗3molH2O2,转移的电子为6mol,故D错误。

答案选D。

15.DA.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20O5,故A不选;

B.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B不选;

C.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羧基可以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醇还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不选;

D.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选。

故选D。

16.Fe2O3+6H+=2Fe3++3H2OBCFe2+被氧化为Fe3+,Fe3+水解产生H+FeS2+4e-=Fe+2S2-4FeCO3(s)+O2(g)=2Fe2O3(s)+4CO2(g)∆H=-256kJ/mol-硫铁矿烧渣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和未反应的硫酸,用活化硫铁矿还原铁离子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碳酸亚铁调节溶液pH,过滤后再通入空气,调节溶液的pH,除去溶液中杂质离子,过滤浓缩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硫铁矿烧渣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和未反应的硫酸,用活化硫铁矿还原铁离子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碳酸亚铁调节溶液pH,过滤后再通入空气,调节溶液的pH,除去溶液中杂质离子,过滤浓缩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1)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2)检验Fe3+是否完全还原即检验还原后的溶液中是否含Fe3+,淀粉碘化钾可以和铁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

硫氰化钾可以检验铁离子,溶液显红色;

KMnO4溶液与Fe3+不反应,不能检验Fe3+;

答案选BC。

(3)氧气可以将Fe2+被氧化为Fe3+,Fe3+水解产生H+,使溶液的pH降低。

(4)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是二硫化亚铁得到电子生成铁和硫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S2+4e-=Fe+2S2-。

(5)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编号①4Fe(s)+3O2

(g)=2Fe2O3(s)∆H=-1648kJ/mol②C(s)+O2(g)=CO2(g)∆H=-392kJ/mol③2Fe(s)+2C(s)+3O2(g)=2FeCO3(s)∆H=-1480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③×2+②×4即得,4FeCO3(s)+O2(g)=2Fe2O3(s)+4CO2(g)∆H=-1648kJ/mol-2×(-1480kJ/mol)+4×(-392kJ/mol)=-256kJ/mol。

(6)氧化铁含量为p,akg烧渣中氧化铁的质量为ap×103g,铁的浸取率为q,则参与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ap×103×qg,物质的量为mol;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加入碳酸亚铁,浸取时加入的硫酸,活化硫铁矿还原铁离子时生成的硫酸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根据FeS2~7Fe2(SO4)3~7Fe2O3,可知参加反应的二硫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为硫酸铁物质的量的,即为mol;

根据硫元素守恒,硫酸亚铁的总物质的量=(+)mol;

根据铁元素守恒知碳酸亚铁的物质的量=(+)mol-mol-mol,质量为×116g/mol=()kg。

17.ecacHClO>(1)由图可知,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但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不变,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

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③和①中氮气的起始浓度相同,实验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平衡时氮气的浓度增大,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

(2)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提高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应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3)NCl3遇水发生水解反应,NCl3分子中负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正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去氢根离子;

(4)amol/L的氨水与b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的中性溶液为一水合氨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1)由图可知,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但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不变,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会移动,故实验②应是使用催化剂,选e;

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③和①中氮气的起始浓度相同,实验到达平衡所以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平衡时氮气的浓度增大,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为升高温度,选c,故答案为:a;

c;

(2)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分析移动,氮氧化物的转化率降低,故正确;

b.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氧化物的转化率降低,故错误;

c.增大NH3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ac正确,故答案为:ac;

(3)NCl3遇水发生水解反应,NCl3分子中负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正价原子结合水电离的去氢根离子,则生成NH3的同时还得到HClO,故答案为:HClO;

(4)amol/L的氨水与b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H+)+c(NH4+)=c(Cl-)+c(OH-),中性溶液中c(H+)=c(OH-),则溶液中c(NH4+)=c(Cl-),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中性溶液必定为一水合氨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由于盐酸和氨水的体积相等,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

溶液中c(H+)=c(OH-)=10-7mol/L,c(NH4+)=c(Cl-)=mol/L,由物料守恒可知c(NH3•H2O)=(—)mol/L,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此时NH3•H2O的电离常数Kb===,故答案为:。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③和①中氮气的起始浓度相同,则反应速率加快,平衡移动一定与压强变化无关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18.SO2与水都是极性分子、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有气泡冒出,且有刺激性气味2H2SO4(l)=2SO2(g)+2H2O(g)+O2(g)∆H=+551kJ•mol-1断裂2molH—S键0.04mol•L-1•min-140%m2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