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选择题(3*10=30分)1.下列几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令将军与臣有郤鼓瑟希,铿尔B.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砉然向然技盖至此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为长者折枝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道:天道,自然的规律B.因之以饥馑因:接续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优秀的D.谨庠序之教谨:慎重办理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编写D.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良庖岁更刀,割也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足之所履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D.依乎天理,批大郤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范增数目项王C.吾与点也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7.下列各组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A.吾其还也亦各言其志也已矣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朝济而西设版焉官知止而神欲行D.视为止,行为迟谁为大王为此计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良庖岁更刀,割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臣未之闻也。D.若属皆且为所虏。9.下列对句子的句式特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B.视为止,行为迟(被动句)C.敢以烦执事(省略句)D.是寡人之过也(推断句)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参乘”又叫“车右”,指陪乘并护主的人,樊哙作为一名武士,当时身份为沛公的保镖。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D.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二、默写(6分)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12.,行李之往来,,君亦无所害。13.,。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课内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俯足以畜妻子蓄:供给B.明君制民之产制:限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耽搁D.乐岁终身苦乐岁:丰年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故民之从之也轻②鸡、豚、狗、彘之畜③然后从而刑之④然后驱而之善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不同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字相同1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见,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C.为了进一步劝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擅长论辩、富有气概的特点。17.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外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2题。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行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独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C.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D.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岀/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侯,古代爵位的一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称列侯。B.朕,第一人称代词,说明为“我”。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C.本纪,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D.太史公,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为汉武帝所设,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缘由发表见解。B.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C.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虽有与舜一样的双瞳子,但惋惜为人过于残暴。D.司马迁辩证看待项羽,既确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独立,怨王侯叛己,难矣。22.依据所选语段,概括项羽失败的缘由。(3分)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3~24题。乌江项王庙严遂成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自己望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心情,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看法。24.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详细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夏日绝句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庄子:一个翱翔的人朱以撒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子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捷弹性的翅膀,随着季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苦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翱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缺了。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擅长翱翔。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高校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始终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由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翱翔。翱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始终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调,创建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姿百态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或许有人要说庄子确定过着特别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窘况织屦,槁项黄馘”,奇异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建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擅长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季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季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时常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颂。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季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凹凸声响,张扬着他们的特性,让我们难以遗忘。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翱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翱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定。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起先心灵翱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样发达和奇诡,他的笔下涌现出很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戴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芳香,宛如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当是屈原最欢乐的时候。他在这个奇丽的世界翱翔的时日终归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翱翔的翅膀就犹如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假如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调。在翱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当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犹如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定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无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长,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在古文人的很多辞章里,我摩挲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间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更加奇丽迷人,耐得住今人渐渐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翱翔真有些犯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删改)2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B.作者说他高校时,把庄子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但他觉得这些文字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由此可见,他更喜爱庄子,这是因为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悦与自由。C.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别出心裁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D.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翱翔”,但是其目的是在于引起“今人”的思索,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和浪漫。2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擅长翱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语言的特点和庄子的人格精神。B.“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用比方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了屈原所描摹的志向世界中附着着其不自由的色调。C.文章由鸟儿的翱翔想到庄子的“翱翔”,再想到屈原的“翱翔”,行文深化浅出,脉络自然清楚,内容丰富厚实。D.本文充溢意蕴,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相识逐步深化,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27.文章题目是“庄子:一个翱翔的人”,但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4分)答:28.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观赏它的妙处。(6分)答:六、名著考查(5分)29.概括下列各句中君子具备的品行?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2.子曰:"君子不器。"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七.作文(50分)30.纷繁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须要我们真诚面对并深化思索。请在“自由”“英雄”“经典”和“青春”中任选一词,也可以自拟一词,填入下面两处横线中随意一处并以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①真正的②之窘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10=30分)1.答案:D解析:A项,“郤”同“隙”/“希”同“稀”;B项,“刑”同“型”/“距”同“拒”;“内”同“纳”;C项,“向”同“响”/“盖”同“盍”。D项“枝”同“肢”2.答案:C解析:C项,族:众。3.C【解析】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4.A【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的使动用法,让……做王。C项,名词作动词,踩。D项,形容词作名词。5.C【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特别。B项,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款待使节)的主子;今义指请客的主子。D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自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6答案:C解析:A项,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项,目,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D项,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其次、三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答案:B【解析】A项表祈使还是/代词自己的;B项取独;C项表顺承/表转折;D项因为/动词,谋划8.C【解析】A项都是推断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与例句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为”字的用法是表被动。9.答案:B解析:B项,“为”说明为“因为”,“为”的后面省略了“之”(筋骨交织聚结的地方),因此B项是省略句。10.C【解析】“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当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二、11-13略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1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力。B项,制,规定。故选B。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实力。①助词,取独;②代词,这些;③④连词,表示顺承关系。故选D。16.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实力。B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理解错误,应为在“养”的基础上有“教”。故选B。17.重视学校教化,把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反复吩咐(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实力。这句得分点有:谨,谨慎,这里指仔细从事,是形容词作动词。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敬重父母。悌,敬重兄长。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说:没有固定的资产而有确定的道德水准,只有士人才能做到。一般的民众,只要没有固定的资产,便没有确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一旦他们没有固定的道德标准,便会放荡无耻,无恶不作。等到他们因自己的行为获罪,便对他们施以刑罚,这是坑害人民。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因为这个原因,开明的君主安置民众的产业,必定使他们对上可以赡养父母,对下可以养活妻子儿女;丰收的年份终年丰衣足食,灾荒的年份面与死亡。然后使他们向善,这样民众可以很轻松的跟从。现在呢,安置民众的产业,使他们向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向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丰收的年份终年艰苦,灾荒之年避开不了死亡。这种状况下,人民避死求生还来不及,哪有闲暇去顾及礼义廉耻呢!大王假如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呢:五亩的宅院,种上桑树,年满五十的人可以穿上帛衣。鸡猪狗之类的牲畜,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殖的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可以有肉吃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错过庄稼播种生长的季节,八口之家可以避开饥饿。重视学校教化,教给人民忠孝礼法,头发花白的老者便不用再奔波劳苦。老年人穿帛衣,有肉吃,一般百姓不用受冻挨饿,能做到这些还不能称霸的,是没有的!18.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实力。“三年”,意思是过了三年。独立成句,所以在“年”后断开。据此可解除AD项;“位”在这里指项羽的帝位,作“虽不终”的主语,所以在“位”前断开。据此可解除C项。故选B。19.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曾担当该职务,所以司马迁不是第一任太史公。故选D。20.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C项,“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错,依据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可知司马迁只是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并不愿定。故选C。21.(1)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确定成功,只要攻城确定取得,我不如韩信。(2)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家乡楚地,流放义帝而独立为王,(此时再)埋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实力。赋分点:(1)“连”:联合;“必”:确定;“攻”:进攻,攻城;“不如”,比不上。(2)“及”:等到;“背”:离开,在这里可译为放弃;“怀”:怀恋;“独立”:独立为王。22.不能知人善用(妒贤嫉能):刚愎自用;贪功好利【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归纳内容要点的实力。依据原文“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可知项羽失败的缘由之一在于项羽不能知人善用,妒贤嫉能;依据原文“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可知项羽失败的缘由之一在于他贪功好利,打了胜仗不给将士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属下好处。依据原文“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可知项羽失败的缘由之一在于他刚愎自用。【参考译文】文一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高傲而且好羞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惜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缘由。”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假如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运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缘由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缘由。”文二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似乎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莫非是舜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令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行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歼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全部)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