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遵义求是高级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它的生态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植株高度、种群密度等B.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D.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2.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3.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4.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是()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5.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样方法调查某些种群的种群密度,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某种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种群密度时适用样方法B.调查某中学校园内樟树的种群密度时适用样方法C.取样时无论是采取五点取样法还是采取等距取样法都是为了保证随机取样D.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属于估算的方法,所以往往会有误差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杂合子产生配子时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D.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一定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但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突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人员对小鼠的酒精成瘾机制进行了研究。(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时期处理成瘾前期第1~3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4~5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期第6~19天无限量供应水和15%酒精成瘾后期第20~22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23~26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据图可知,丙组小鼠的行为特点是_____,说明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_____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利用光遗传技术进行检验,实验组相关处理是第一组_____、第二组_____(填选项前字母)。A.以甲、乙组小鼠为实验材料B.另取接受过铃声训练的小鼠为实验材料C.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氯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D.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钠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E.进行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F.在第4~5天和23~26天进行光激发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_____。(4)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上述研究的应用前景_____。8.(10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与生物遗传物质有关的问题:(1)20世纪20年代,人们推测蛋白质可能是遗传物质,作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___________,形成不同的蛋白质,但后来证明这一推测是错误的。(2)下图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的部分实验过程,图中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还应设置一组实验,即________________,增设该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3)某女子体内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大肠杆菌变种,目前全球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抵抗。①T2噬菌体对大肠杆菌的寄生具有________性,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②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上述大肠杆菌的变种是由________(变异)导致的。9.(10分)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消息称,曾在2020年肆虐东非的蝗灾正在卷土重来,新出生的蝗虫正在肯尼亚集结,蔓延速度惊人,大量农作物遭到破坏,一些牧场甚至已寸草不留。请回答下列问题:(1)蝗虫的幼虫俗称跳蛹,调查跳蛹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该方法的关键是_____(2)蝗虫是植食性昆虫,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同化的能量。蝗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_____。(3)蝗虫在其生活史早期是孤立的,它们倾向于相互避开,但是如果资源变得缺乏,它们就被迫相互影响。然后,它们可以组成有序的蝗群。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有序蝗群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_____有关,生态系统的这一功能还能够调节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目前,最有效的消灭蝗虫的方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方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该防治方法的缺点是_____(答出两点)。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消灭蝗虫可保证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发展的意义是_____。10.(10分)黄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隐匿性强的昆虫,其若虫和成虫都可以直接吸取植物的汁液,从而对经济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昆明地区冬季极端低温较少,蚕豆农田给黄蓟马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许多捕食性天敌如南方小花蝽、瓢虫等提供了栖息环境。(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蚕豆农田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__________,农田中的南方小花蝽与瓢虫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关系。(2)请写出一条包含有南方小花蝽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要分析南方小花蝽数量的增加对蚕豆生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下表可知,当黄蓟马密度保持不变时,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加剧导致。南方小花蝽密度黄蓟马密度平均捕食量16015.6026011.303608.074607.105606.64(4)以往,为防治黄蓟马,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喷洒一定浓度的杀虫药剂,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提高黄蓟马抗药性。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越来越倾向于生物防治,请说出一种生物防治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与部分还原性糖发生非酶促反应形成的稳定化合物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简称AGEs)。AGEs与糖代谢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图1是AGEs对某细胞的主要损伤机制(实线箭头表示该细胞内原有生理过程,虚线箭头表示AGEs对该细胞的作用)。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细胞为_________细胞,其中A物质是_________。(2)图1中Bc1-2的表达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了线粒体的破碎。AGEs对该细胞的影响是会促进_________糖尿病的发生(选填“Ⅰ型”或“Ⅱ型”),发生该病是因为细胞内缺少能量使胰岛素的分泌受阻,据图分析能量缺少的原因有_________。(3)某些AGEs也会让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变得僵硬,形成皱纹和斑点。有人利用“抗糖饮食法”预防衰老,彻底拒绝糖分摄入,连主食和水果也不吃。①人体短期缺乏食物中的糖类来源,维持血糖浓度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长期没有糖类来源,会严重影响机体的_________供应。②抗性糊精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食品研发人员研发了一种以抗性糊精部分替代低筋面粉的改良饼干。为研究这种饼干对血糖浓度影响,以50g葡萄糖为参考食物,以含50g人体可吸收精类的改良饼干为实验对象,然后定时检测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2推测,改良饼干_________(选填“缓解”或“加剧”)了AGEs的形成。为了更好说明饼干的改良效果,实验应增加的对照组设计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生态位:(1)概念: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2)作用:决定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3)意义: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详解】A、生态位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故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也需要研究它的植株高度、种群密度等,A正确;B、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所以,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正确;C、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故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C错误;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2、B【解析】1、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因为缺少分解者,B错误;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该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属于次生裸地,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学生了解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区分群落的结构中的两种类型,了解群落的演替的两种类型,难度不大。3、A【解析】A、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的生长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一般都是曲线Y的趋势,A错误;B、依据图示可知,曲线X是表示的“J”型曲线,曲线Y表示的是“S”型曲线,故曲线X可建立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份,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B正确;C、在曲线Y上,BC段表示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只是比开始增长的要慢些,但仍然在增长,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那么,种群的出生率还是大于死亡率,C正确;D、K值是环境对该种群数量上的最大容纳值,对于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K值是不同的,D正确。故选A。4、D【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5、B【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2)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标记重捕法中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详解】A、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即调查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种群密度时可用样方法,A正确;B、校园调查范围不大,且调查对象樟树个体大,可以用逐个计数法调查,B错误;C、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即无论是采取五点取样法还是采取等距取样法都是为了保证随机取样,C正确;D、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属于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所以往往会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距,即都会有误差存在,D正确。故选B。6、A【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详解】A、DNA分子中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A正确;B、同一性状可能有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如果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是多对基因,则可能会出现控制同一性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一对等位基因在有性生殖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如果杂合子是Aa产生配子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所有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一般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基因重组,因此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不一定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但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一定能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条件反射②.反射弧③.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④.突触⑤.BCEF⑥.BDEF⑦.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具体描述无论在有无苦味物质时的酒精摄入情况亦可,结果要与前面分组对应)⑧.研究人脑是否有类似机制,预测哪些人容易酒精成瘾;开发能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这种反应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刺激形成的,因此,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图中显示丙组小鼠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说明丙组小鼠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说明丙组小鼠的相关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因而成瘾。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为了探究上述推测的正确与否,设计实验,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相关神经元是否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实验相关处理是第一组BCEF、第二组BDEF。在上述推测的支配下,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这样的结果能证明上述推测。(4)结合生活实际,因为酒精成瘾对于人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情,因此需要积极开发药物治疗,上述研究成果用于实践的话,则需要积极开发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同时也能为研究酒精成瘾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点睛】熟知反射的概念及其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时解答本题的前提,能认真读题并提取相关的有用信息合理分析和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8、(1)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2)①.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②.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或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用DNA酶处理的S型菌的DNA)③.可以更进一步地证明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是S型菌的DNA(3)①.专一(或特异)②.相同③.基因突变【解析】1、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2、T2噬菌体的特点:①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②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有DNA,③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进行繁殖,原料来自大肠杆菌,④子代噬菌体从宿主细胞内裂解释放。【小问1详解】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这就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当时对于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还没有发现与此类似的结构特点。因此,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但后来证明这一推测是错误的。【小问2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于R型活菌混合培养,即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图中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能证明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形成S菌,如果将S型DNA水解,应该不能转化,为了更进一步地证明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是S型菌的DNA,该实验中还应设置一组实验,即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或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用DNA酶处理的S型菌的DNA)。【小问3详解】①T2噬菌体属于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生存,且寄生具有专一性,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遗传物质都是DNA,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因此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②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因此大肠杆菌的变种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1)①.样方法②.随机取样(2)①.植物(或生产者或第一营养级)②.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①.信息传递②.生物的种间关系(4)①.蝗虫抗药性增强、农药药效降低、蝗虫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破坏生态平衡等②.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1详解】跳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小问2详解】蝗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蝗虫的同化量,其属于第一营养级(植物)同化的能量。蝗虫同化的能量去向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小问3详解】当资源变得缺乏时,蝗虫有序成群这一行为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有利于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问4详解】飞机喷洒农药杀害蝗虫属于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比,这种防治方法具有使蝗虫抗药性增强、农药药效降低、蝗虫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破坏生态平衡等缺点。消灭蝗虫的过程中,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信息传递的类型和意义,能量流动的过程及意义,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10、(1)①.(生物)群落②.种间竞争(2)①.蚕豆→黄蓟马→南方小花蝽②.南方小花蝽数量增加,黄蓟马的数量减少,蚕豆就生长的好(3)①.降低②.种内竞争(4)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解析】1、群落指的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2、种间关系有:(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3、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小问1详解】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由题干可知南方小花蝽和瓢虫都以黄蓟马为食,所以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可知,黄蓟马以蚕豆为食,南方小花蝽以黄蓟马为食,据此可绘出的食物链为:蚕豆→黄蓟马→南方小花蝽。南方小花蝽数量影响黄蓟马的数量,进而对蚕豆生长好坏产生影响。当南方小花蝽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课表课程设计
- 2024年度退休返聘企业技术顾问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度新能源车展位租赁及推广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虚拟股权权益分配协议样本版B版
- 猜纸牌c 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地暖工程安装与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合同3篇
- 2024年度质押式借款合同范本:高新技术企业贷款3篇
- 电气设备电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考核试卷
- 研学课程设计航天类作品
- 智慧家长课程设计
- 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
-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例2021.doc
- 常见繁体字的简化表 香港人简体字教学
- 《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 塑料模具肥皂盒设计说明书
- 穿越河流工程定向钻专项施工方案
- 地球物理学进展投稿须知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筑废料利用探究
- 解析电力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 火炬介绍 音速火炬等
- 制剂申请书(共1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