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

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

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十分重视诗教,因为他认为诗的社会作用是很大的。《论语•阳货》有相关说明,这就是孔子提

出的“兴、观、群、怨”说。对此,研究者一般都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解释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看法。

我认为如果深入研究的话,对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也完全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加以解释。

因为“兴、观、群、怨”说最终是要解决文学的社会功能问题,但是,这种社会功能必然要通过对人的心

理力量的激发,才有可能实现。离开了人及其心理的变化,文学的社会作用无从发生。

诗可以“兴”。“兴”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兴”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兴”,有

较密切的关系。“兴”的原义是“起”(见《说文解字》),“起”与“立”的意义相近,因此作为诗的

“兴”,是说不能把学诗停留在学习语言技巧和知识以及“专对”的本领上面,还必须从诗的学习中获得

对人自身感情的助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朱熹把“兴”解释为“感发志意”(《四书章句集注》),意思

是说诵读诗歌可以使人的感情激动、精神振奋。那么为什么诗会有这种作用呢?朱熹又把“兴”解释为

“托物兴辞”(《诗传纲领》),孔安国则把“兴”解释为“引譬连类”(见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注)。

如果我们把这三种解释联系起来思考,那么我们对“兴”可能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首先,诗必须

“托物”“引譬连类”,有形象,有联想的空间,而不是抽象的说教;其次,人们在诵诗过程中通过对形

象的体会和联想,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使感情、意志和精神振奋起来。使人得以“起”,得以“立”。

所以“兴”指诗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对人的情感激励鼓舞。孔子的“兴”的观念既考虑到诗的形象性特征,

又强调了诗的感情特性。对于“兴”,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培养人的情感力。我的理由是,既然把“兴”训

为“起”,实际上可以把“兴起”连起来解释。《论语》中的“兴于《诗》”,《孟子》中的“奋乎百世之

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都是偏重情感发动的意思。所以“兴”可以说是孔子对情感力量的关

心。他认为《诗》三百篇表达了人类丰富的情感,通过诗来开发人的健康情感,是孔子的“兴”说的基本

内涵。过去的研究多受朱熹的影响。认为“兴”是“感发志意”,“志意”偏重于理性方面,忽视了兴与

人心的激动感兴的关系,是有片面性的。

诗可以“观”。“观”是什么意思?“观”首先是对《左传》所记载的“观诗”活动的总结。具体的

解释,可参考《论语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考见得失”。诗因为反

映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春秋时期,统治者热心派人搜集各地的民歌,谓之“采

诗”,借以考察下层人民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和呼声。所以“观”的内涵主要指人们可以通过诗来观察现实

的政治实施的结果,当然也可通过赋诗言志观赋诗者的志向、意愿等。可以说,“观”揭示了诗歌的认识

作用。如果说“兴”偏重于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话,那么“观”偏重于作用于人的理智世界。

诗可以“群”。“群”是什么意思?“群”的问题可能与原始时期人类的群体活动有联系,诗和乐、

舞一起,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群”的提法可能是对这种生活的总结。后人的注解

也与此有关。《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解释“群居相切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则说“和而不

流”。这些解释都比较准确。所谓“群居相切磋”,就是通过对诗的解读,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互相切

磋,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所谓“和而不流”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流”,是漫无检束的意思,“不

流”就是达到统一,但这统一是怎样达到的呢?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在"和”之中达到,"和而不

同”,“和”不是一团和气,“和”是在不同的意见中去求统一。这就是“群”。可以说“群”体现了诗

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用。用现代的话语翻译出来,就是通过诗进行对话。

诗可以“怨”。什么是“怨”?《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诗》有君政不善则讽刺之,言之者无

罪,闻之者足以戒,故可以怨刺上政。”朱熹注则说:“怨而不怒。”这样,“怨”就包括了两点。第

一,怨作为对不良政治的批判,是诗的重要功能,“苛政猛于虎”,对不好的政治就是要批判,而且言之

者无罪,闻之者则有所戒惧,这才符合''仁”学的根本目标;第二,怨作为下层百姓手中的武器,又不能

运用过分,要适可而止,怨可以,但要“怨而不怒”,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孔子的立场所决定的,

孔子的学说是治理社会、组织社会的学说,不是推翻社会的哲学,这反映到诗上面,就要求批判社会政治

也要符合分寸,不能把社会搞乱。当然,在后来的诗学发展中,已经把“怨”的内容扩大到对现实一切不

合理事物的批判。可以说,“怨”概括了诗的批判现实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兴”是开发情感力量,“观”是开发认识力量,“群”是加强人们之间的沟

通能力,“怨”是通过批判社会舒泄人们心中的愤懑,是舒泄能力。“兴、观、群、怨”恰好是四种力

量,这四种力量涵盖了人的''知、情、意”基本心理功能。孔子当年这种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概括,对今天

而言,仍然是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的。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的统治者通过搜集的民歌来观察现实政治的实施结果,也可观察赋诗者的志向、意愿等。

B.作者提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孔子的诗教说进行解读,这明显优于其他研究者多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解

释。

C.把朱熹和孔安国对“兴”的解释与“兴”的原义联系起来思考,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兴”的意思。

D.“怨”体现了诗批判现实的作用,怨的对象逐渐从不良政治扩大到现实中一切不合理的事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发生不能离开人及其心理的变化。

B.朱熹将“兴”解释为理性“志意”的感发,表明他关注到了诗的感情特性。

C.诗可以“考见得失”,是因为诗反映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D,朱熹与孔安国对于“群”的注解,表明诗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证明“群”与原始时

期人类的群体活动有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是()

A.西汉《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B.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

故词必巧丽。”

C.西晋傅咸《蜉蟾赋序》:“读《诗》至《蜉蟾》,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

之。”

D.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自古工诗者,未尝无兴也观物有感焉,则有兴。”

4.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章是怎样体现严谨性的。

5.为使同学们认识中国诗词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学校要举办“传承中华文化,讲好诗词故事”主题演讲

活动,安排你作参赛选手,请结合本材料列出演讲提纲。

【答案】1.B2.D

3.C4.①用语严谨。多用限定性词语“可能”“比较”“基本上”等,用语谨慎,避免表达绝对化。

②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③引用严谨。引用文献皆标明出处,使之有据可依,真实可靠。

5.①讲好诗词故事,开发人的健康情感。

②发挥诗词故事的认识作用,开发人的理智世界。

③讲好诗词故事,,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能力。

④借助诗词故事舒泄人们心中的愤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这明显优于其他研究者多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解释”错误。原文第一段中研究者一般都从社会伦理的

角度来解释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看法。我认为如果深入研究的话,对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也完全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加以解释”,交代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但没有进行优劣的比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表明诗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证明‘群’与原始时期人类的群体活动有关”错误。

根据原文第四段”《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解释’群居相切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则说‘和而不

流'。这些解释都比较准确。所谓'群居相切磋',就是通过对诗的解读,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互相切

磋,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可知朱熹与孔安国对于“群”的注解意在说明“群”的意思。而且文中明确

指出“‘群’的问题可能与原始时期人类的群体活动有联系”,所以选项表述也出现了过于绝对的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二段的观点认为“兴”是指“诗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对人的情感激励鼓舞”,强调诗歌情感发动的功能。

A.强调诗歌创作源于人的情感发动的功能。

B.强调人因观物产生感情,从而写出蕴含明雅之义的巧丽之词。

D.强调“兴”指因观物而生发感情。

故选C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③引用严谨。引用文献皆标明出处,使之有据可依,真实可靠。

从用语严谨的角度分析,“如果我们把这三种解释联系起来思考,那么我们'兴'可能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

理解,,中“可能,,一词表推断,阐述了把这三种解释联系起来思考的重要性,“比较”一词谨慎地说明了其重

要性。"对于‘兴',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培养人的情感力”中使用限定词“基本上”,阐述了兴的意思。这

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性和语言的分寸感。

从结构严谨的角度分析,文章开明宗义,提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孔子的诗教说进行创新、深入的解读,采用

“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从诗的情感开发功能、诗的认识作用、诗的沟通作用、诗的批判现实作用等四个

角度分别对诗教说做了深入解读,条理清晰,论证严谨。

从引用严谨的角度分析,“兴”的原义是“起”(见《说文解字》)、朱熹又把“兴”解释为“托物兴辞”

(《诗传纲领》)、朱熹把“兴”解释为“感发志意”(《四书章句集注》)等多处引用标明出处,使论据真

实可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根据原文“《诗》三百篇表达了人类丰富的情感,通过诗来开发人的健康情感”,可知诗词故事既有形象

性特征,又具有感情特性,讲好诗词故事,既能表达情感又能开发情感。

根据原文“诗因为反映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观’揭示了诗歌的认识作用……

偏重于作用于人的理智世界”,可知诗词故事反映现实,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利用诗词故事的认知作

用,启迪智慧,传承中华文化。

根据原文“诗可以'群'””可以说'群'体现了诗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用。用现代的话语翻译出

来,就是通过诗进行对话”,可知讲好诗词故事,通过诗词故事进行对话,加强人际沟通与交流,传承中

华文化。

根据原文“当然,在后来的诗学发展中,已经把‘怨'的内容扩大到对现实一切不合理事物的批判。可以

说,‘怨’概括了诗的批判现实的作用"“'怨’是通过批判社会舒泄人们心中的愤懑,是舒泄能力”,

可知讲好诗词故事,批判现实中一切不合理的事物,缓解人们心中的愤懑,传递正能量。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这天晚上,忆秦娥的妆,是胡彩香和米兰两个人给画的。两个人整整画了两个小时,直到苟存忠老师

说:“哎呀,把娃都画成画儿了还画!”忆秦娥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几乎认不得了:柳叶眉,被拉得长长

的;眼睛本来就大,再让老师一画,眼神就更加突出了;尤其是嘴,润泽、鲜亮得就跟早晨才开的太阳花

一样红嫩。苟老师直喊:“行了,画到这个份上就行了。包头,立马给娃包大头。”

包大头,是旦角化妆最重要的部分。旦角把脸画好后,要把整个头发都要包起来。包头用的是黑纱

网,有一两丈长,拿水闷湿后,在头上可以捆扎好多圈。纱网不仅要捆扎住演员的头发,而且还要扎住十

几个鬓片,让整个头发密集、整齐、紧结、有形地好看起来。忆秦娥的脸,稍有点偏瘦。胡老师跟米老师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贴鬓位置。一贴出来,娃的脸立马就变成了十分饱满的瓜子形。

苟存忠直喊叫说:“好好好,戏还要娃们扮哩。你看娃扮起来多心疼的。”然后,苟老师就要求胡老师她

们把娃头使劲朝紧的勒。先是用“提眉带”,把眉梢和眼角朝起提,提成“丹凤眼”。米兰说,还是松一

点,要不然娃一会儿头就晕了。谁知苟存忠老师凶神恶煞一般冲上来,端直抢过“提眉带”说:“胡说啥

呢?你那林冲娘子演得扯的,就招了没把眉眼提起来的祸。我给你包的大头,你转过身,就偷偷把水纱和

‘提眉带’都松了。眉眼吊拉下来,哪像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夫人。你们学不学,我也管不了,可绝对不

能让好好的娃再跟着你们学偷懒,学讨巧。你看我咋提眉,你看我咋勒水纱……”

只听忆秦娥哎哟一声,①苟存忠喊道:“咋了?咋了?痛了?不痛还能学成戏。”胡彩香说:“真的

勒得太紧了。把娃勒晕了,一会儿咋演哩?”苟存忠还说:“演不成甭演。”并且还在往紧的勒。忆秦娥

就说了声:“不要紧,苟老师,我能行。”②但声音明显已经有些发飘了。当苟存忠觉得已经勒得万无一

失时,才说:“上泡泡。”“泡泡”就是插在头上、鬓上的各种装饰品,行话叫“头面”,也有叫“头

搭”的。虽然“烧火丫头”杨排风,头上那些金的、银的、玛瑙、翡翠戴得少些,可依然还是花枝烂漫凤

眼如炬的。

头是真的勒得太紧了,还没到上场的时候,忆秦娥就在后台吐了两次。但她必须撑下来,她已是满十

五、进十六岁的人了,娘说她在这个年龄都被抽去修公路了。她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啥苦是不能吃的,

啥罪是不能受的,虽然头是炸裂着痛,但比起这几年做烧火丫头所受过的屈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忆秦娥

必须坚持。忆秦娥今晚绝对不能丢人。

《打焦赞》的"大开场”喷呐吹响了。

苟存忠老师在她身后又嘱咐了一句:“娃,稳稳的,就跟平常排练一样。记住:稳扎稳打。你是我见

到过的最好的武旦!上!”

忆秦娥就手持“烧火棍”,一边出场,一边嗖地一下,将棍抛出老远,然后她一个高“吊毛儿”,再

起一个“飞脚”,几乎是在空中,背身将“烧火棍”稳稳接住了。再然后,她又是一个“大跳”接“卧

鱼”,再起一个“五龙线柱”加“三跌又”,紧接“大绷子”“刀翻身”“棍缠头”,亮相。底下观众就

一连声“好好好”地喊叫起来。

在出场以前,忆秦娥还觉得头痛欲裂,可一登场,尤其是喷呐一吹,铜器一响,观众一叫好,好像头

颅都不存在了一样。③剩下的,就是老师教的戏路,就是开打,就是亮相。与焦赞的第一个回合下来,苟

存忠老师和胡彩香、米兰老师,早已等在下场口了。她一进幕条,苟老师一把将她抱住说:“好!我娃绝

了!好!比平常任何时候排练都好!稳住。尤其是脚下要稳住。武戏就看脚底哩。你脚底很稳当。再稳一

些。心要放松,就跟耍一样,耍得越轻松越自在越好。我娃成了!绝对成了!”

胡老师给她喂了几口水。米兰老师给她擦着汗。她看见,古存孝老师正在武场面与郝大锤争着什么。

苟老师就把她带向上场口了。苟老师说:“今晚铜器敲得乱的,就跟一头死猪扔在了一堆碎玻璃上。但你

得按戏路走。他能跟上了跟,跟不上了,你不要等。谁也没办法,这种人,啥方子都救不了的。”

忆秦娥再一次上场了,她越演越轻松,越演越顽皮了。第二个回合,她明显感到郝大锤的鼓点是不停

地在出错。如果照他的套路,戏几乎走不下去。她就按苟老师说的,完全照平常排练的路数朝下演。事后

有人说,得亏忆秦娥是新手,只死守着老师教的戏路,要是个老把式,今天反倒会把戏演烂包在舞台上,

因为敲鼓佬敲得太离谱了。

戏终于演完了。当忆秦娥走完最后一定动作,被焦赞、孟良拉着到台前谢幕时,④她感到浑身都在哗

哗颤抖着。她听到了掌声,听到了叫好声,可她已经支撑不住了。刚进后台,就一下子栽倒在地上……

这天晚上,忆秦娥感受到了一个主角非凡的苦累甚至是生命的极端绞痛,但也体味到了一个主角被人

围绕与重视的快慰。这么多人关注着自己,心疼着自己,那种感觉,她还从来没有体味过。她觉得,脑壳

即使勒得再痛些,也是值得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彩香和米兰两个人精心地给忆秦娥化妆,迎候忆秦娥下场,反映出她们对忆秦娥的关爱。

B.苟存忠批评米兰在包大头后将水纱和“提眉带”放松的做法,体现对米兰的极端不耐烦和厌恶。

C.古存孝与郝大锤争吵,是因为他鼓点敲得太乱,且不停地出错,扰乱了忆秦娥演出节奏。

D.忆秦娥死守着老师教的套路,才没有把戏演烂包,这说明鼓点的节奏对武生演员是重要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连用三个由两个字组成的问句,语气短促急切,表现了苟存忠对忆秦娥的严格要求。

B.句子②中的“飘”,写出了忆秦娥的声音状态,因极度痛苦导致说话声音变得虚浮无力。

C.句子③连用三个“就是”,主要表现忆秦娥登台演出时只记得老师教的套路,内心紧张不安。

D.句子④用“哗哗”这个拟声词来形容颤抖,表现忆秦娥演出后极度劳累与极度兴奋的状态。

8.有人说本文旨在表现“严教与蜕变”,也有人说本文旨在表现“文化与传承”,你赞同哪个说法,请依

据文本简要表达你的理解与认识。

9.苟存忠老师这一形象在文中是配角,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的作用。

【答案】6.B7.C

8.

示例1:严教与蜕变。

①苟老师的严苛要求,是忆秦娥登台演出获得成功的关键。

②敢于吃苦、严师教诲,使忆秦娥实现了一个主角的蜕变。

示例2:文化与传承。

①小说对旦角画脸、包大头以及演出的场景做了详细介绍,表现戏剧独特的文化韵味。

②忆秦娥成长为主角,人们对戏剧的热爱,反映戏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传承。

9.①衬托主要人物,苟存忠作为忆秦娥的老师,体现了严格与关爱并存的教育态度,对忆秦娥的成长起到

了关键作用。

②丰富情节,苟存忠的人物性格特点,如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戏剧性,使得情节更加

生动有趣。

③突出主题,苟存忠这一形象强化了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展现了戏曲艺术后继有人的重要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体现对米兰的极端不耐烦和厌恶”错,苟存忠批评米兰在包大头后将水纱和“提眉带”放松的做法,

主要在于苟存忠认为放松了要求,没有体现出“极端不耐烦和厌恶”。

故选B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

C.“只记得老师教的套路,内心紧张不安”错,主要表现忆秦娥登台演出时的全身心投入。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

如赞同“严教与蜕变”。

①“严教”:主要指的是苟老师对忆秦娥的严格教导,如“咋了?咋了?痛了?不痛还能学成戏”“演不

成甭演”等,严格甚至苛刻,这是这样的教导,使得忆秦娥登台演出获得了成功。

②“蜕变”:主要指的是忆秦娥在学戏过程中接受严师的教诲、敢于吃苦,如登台时“剩下的,就是老师

教的戏路,就是开打,就是亮相”,忆秦娥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中,最终获得成功,实现了一个主角的蜕

变。

如赞同“文化与传承”。

①“文化”:小说表现了戏剧独特的文化韵味,如介绍旦角画脸、包大头时,“包大头,是旦角化妆最重

要的部分……让整个头发密集、整齐、紧结、有形地好看起来”,还有对演出场景地介绍,如“手持'烧

火棍',一边出场,一边嗖地一下……紧接'大绷子‘‘刀翻身''棍缠头',亮相”。

②“传承”:忆秦娥在严师苟存忠的“凶神恶煞”的教导下,吃尽了苦头,如“头是炸裂着痛”“头痛欲

裂”,但是“忆秦娥必须坚持”下来,最后成为“被人围绕与重视”的主角,反映了戏剧这一传统艺术的

传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衬托主要人物,苟存忠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为忆秦娥的老师,一方面对忆秦娥无比严厉,如“咋了?

咋了?痛了?不痛还能学成戏”“演不成甭演”,一方面在忆秦娥登台时,悉心指导与鼓励,如“记

住:稳扎稳打。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武旦!上”等,体现了严格与关爱并存的教育态度,对忆秦娥的成

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②丰富情节,苟存忠的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等性格特点,如“谁知苟存忠老师凶神恶煞一般冲上来”“你

们学不学,我也管不了,可绝对不能让好好的娃再跟着你们学偷懒,学讨巧”“心要放松,就跟耍一样,

耍得越轻松越自在越好。我娃成了!绝对成了”,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戏剧性,使得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③突出主题,苟存忠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在教导弟子的过程中,严厉而慈爱,如在训练过程中一丝一毫都

不能放松,在登台演出时耐心鼓励与指导,演出结束后“一把将她抱住”的欣慰,这一形象强化了传统文

化传承的主题,展现了戏曲艺术后继有人的重要性。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日:“臣闻

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若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

日:“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日:“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

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

而后舅犯。群臣日:“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目:“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

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口:“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

世之利。”

(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目:“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容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许之。

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炀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号,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若还也。”亦去之。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城濮之事A舅B犯谋也C夫D用E其言而后F其身G可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

“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B.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的“其”用法相同。

C.封,疆界。文中“既东封关B”和“又欲肆其西封"两处“封”的用法相同。

D.“一时之权也”与“权,然后知轻重”(《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权”字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将与楚国人打仗,为楚国人多而自己国家人少而犯难,于是先后召来舅犯和雍季商议,战胜回

来先赏雍季后赏舅犯。

B.晋文公向舅犯问战,舅犯提出在战争中可以对敌行伪诈之术,并劝晋文公采用伪诈手段,后来事实证

明这一做法是可行的。

C.晋文公问计于雍季并采用其计,是因为雍季不局限于当下,目光长远,他的话对晋国未来的发展更有

价值。

D.晋文公称霸,秦穆公功不可没,晋文公认识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所以晋文公拒绝子犯进攻秦伯

的请求,毅然决定撤军,从而正确处理秦晋关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14.依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明晋文公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答案】10.ACG

11.C12.C

13.(1)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

(2)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

14.晋文公是一位具备政治智慧、灵活应变的军事才能、远见卓识的政治眼光和道德原则的君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参考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行吗?

“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判断句,在主语“城濮之事”后面停顿,表示强调,故在A处断开。

“夫”为发语词,在前面的C处断开。

“可乎”是单独的问句,在前面的G处断开。

故选ACG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您还是使用欺诈手段罢了。/我们还是回去吧。

C.错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名词,疆界。句意: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疆

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D.正确。谋略,计谋;称量。句意:暂时的权宜(权宜之计)。/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晋文公问计于雍季并采用其计”错误,由“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可知,是采用舅犯的计谋。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诈”,动词做名词,欺诈的手段;“遇”,对待;“复”,再。

(2)“鄙”,名词做动词,设置边邑;“焉",哪里;“陪”,增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晋文公在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时,能够听取舅犯的建议,采用欺诈手段取得胜利,说明他善于运用

权谋策略,具有灵活应变的军事才能。

其次,晋文公在评价舅犯和雍季的建议时,能够分辨出“一时之权”和“万世之利”,这表明他有远见卓

识,懂得权衡利弊,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着想。

最后,在处理与秦伯关系的问题上,晋文公强调“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这说明他注重道德原则,讲求诚信,不滥用他人的力量,也不忘恩负义。

综上所述,晋文公是一位具备政治智慧、灵活应变的军事才能、远见卓识的政治眼光和道德原则的君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准备和楚军作战,召来舅犯询问说:“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舅犯说:

“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多;战场上兵戎相见,不嫌欺诈多。您还是使用欺诈手段罢了。”

文公辞退舅犯,又召来雍季问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

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以后必定再猎不到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

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文公说:“好。”辞退了雍季。文公用舅犯的谋略和楚军作战,结果打

败了敌人。回来后用封爵行赏,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群臣说:“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

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行吗?”文公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舅犯的主张是权宜之计,雍季

的主张才是符合长远利益的。”孔子听到后说:“晋文公称霸是完全应该的啊!他既懂得权宜之计,又懂

得长远利益。”

材料二: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

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

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

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

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敢以烦执事”又译为:冒昧地以此事来打

扰您)。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

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

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

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在东

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

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

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

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

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宋】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经历了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这正是北宋

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这首词是他退居江南后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了金陵一带的秋日风光,突出了其萧疏明丽的特色,“水浸碧天何处断”体现了这种特色。

B.“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一句,从自然写到人家,暗暗为下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下片“多少六朝兴废事”一句与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同样的意趣。

D.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以景结情,从低沉的调子里表现出作者的隐忧,耐人寻味。

16.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都提及六朝旧事,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

【答案】15.C16.①王词借古鉴今,悲叹六朝奢靡误国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陈说空

叹兴亡荣辱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②张词借古伤今,慨叹六朝兴衰,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由盛而衰的时政的担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表达了同样的意趣”错误。“多少六朝兴废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慨叹,担忧时政的惆怅之

情。苏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缅怀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意趣不同。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王词“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

豪华竞逐,荒淫误国,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

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

生机的衰草,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

犹唱,后庭遗曲。”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此结

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

张词上片写景,下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

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

通过对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慨叹。词人倚在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

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

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张词借古伤今,慨叹六

朝兴衰,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由盛而衰的时政的担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全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开篇王安石说他和司马光交情满深,“而议事每不合”,根本原因在于

“”。公事私交两码事,在诚恳申述自己主张坚定驳斥对方所加罪名后,文末套语

“”,表达着他对司马光仰慕敬重之意。

(2)《阿房宫赋》中“,”两句,兼用比喻、夸张和反问修辞,批判控诉秦统治者不顾

百姓生死,贪婪掠夺恣意挥霍的恶行。

(3)唐人窦巩有《南游感兴》诗:“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鹏鹃飞

上越王台。”慨叹六朝历史如江流一样逝去,未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中两句“,”表达的感慨与窦诗诗意相近。

【答案】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③.奈何取之尽锚铢④.用之如泥

沙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操,奈何,锚铢,衰,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微信聊天,年轻人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

个表情本来表示开心、微笑,但忽然之间,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试

想,聊得兴起时对方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来,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简直就是()。如今在微信中你想

表达像生活中的那种微笑,要表达出真诚、友好,请使用“叱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声,现有表情已不

足以表达,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诉对方“我笑出声了”。

另外,现在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我11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木

冬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须用一个更夺张的词,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

To比如,看完一场明星演唱会,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现场人很多,你会用什么词呢?“很多”“特多”都

太平淡、太士气了,年轻人会用“巨多”“狂多”“暴多”这样的词,而且这里的形容词一直在换。

18.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十步笑百步B.笑口常开C.皮笑肉不笑D.笑里藏刀

19.请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解释“形容词贬值”现象,要求表达简洁明了,不超过60个字。

20.第二段中加点的“我们”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别,请作简要说

明。

【答案】18.C19.因为都用一个词不足以表达心情,所以必须用更强烈、更夸张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

这样导致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

20.都指语言的使用者。

“我们”指代范围小,只包括说话人和听众,不包括第三方。

而“大家”则指代范围大,可以包括所有在场的人,甚至可以指代更广泛的人群。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由“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可知,“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来,你是

越看越不舒服”的微笑,并不是真心的、自然而然的笑。

A.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

人。

B.笑口常开:笑容经常出现,形容人十分乐观、快乐,无忧无虑。

C.皮笑肉不笑: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勉强带笑,给对方以不舒服的

感觉。

D.笑里藏刀:指脸上挂着笑容,心中藏着杀人的尖刀;比喻外表和善,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故选Co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信息的能力。

对“形容词贬值”现象的解释在第二段,主要信息有:“用更强烈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大家都用一

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须用一个更夸张的词,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把

以上信息压缩为一句话:大家都用一个词不足以表达心情,必须用一个更强烈、更夸张的词语表达同样的

意思,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

然后,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把句子串联起来,修改为:因为都用一个词不足

以表达人的心情,所以必须更强烈、更夸张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这样导致原来那个词就贬值。注意字

数不要超过60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我们”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在文中指语言的使用者。

不同的是,“我们”包括“我”和“我”对面的读者,也就是倾听者,不包括第三方,指代范围较小。

“大家”不但包括“我”,也包括周围所有人(在场的和不在场的),指代范围比较大。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月中旬,“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活动在上海举办。①在亭台错落的汪南国林,在适力满演的时

尚街区,一二丛队身置华服的肯壬押迷飞扬,.二场场流劲的演出精彩纷.呈2―二批拽华服粉丝桓约后果,一传缝

韵味与童春适力A。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伐住棉传,奏现苴的韧性、…西心、定力,建中隼民族精神的二部分£服饰文化研

究与实践复原,让精美服饰走进博物馆和大众空间,让更多人看到,是杰出的传统技艺使得质朴的服装变

得灵动,看到从古至今服装制作者"B、臻于至善”的价值标准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要秉持

开放的态度,让传统在现代生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舞蹈演员身着“水天碧”长裙,伴随优雅的旋律

在千里江山的水墨画卷中C,给中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有形的服饰背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服饰观普遍强调人的内在精神,并赋予其道德、人格

的内涵,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华服文化爱好者们互称“同袍”o“同袍”一词来自《诗经•秦

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寄予着征战沙场的战士们团结奋战的家国情怀。如今,华服文化

爱好者借用这样的称呼,强调了团结友爱的精神,③不仅建对优秀传统文传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更「对共

同兴趣爱好的乱同。.

近年来,伴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脚步,“新中式”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在款式、面料和工艺

上,“新中式”服装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同时又吸纳了西方服饰的设计元素。④运种传匏文化与当代

更送、.民族转电及因呼潮流结食的政社风格让史国传.统服装送学焕发苴断的时尚适力。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下列诗句与文中画线句子所用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三仙姑听见院里人说“四十五”“穿花鞋”,羞得只顾擦汗,再也开不得口。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答案】21.A.交相辉映B.精益求精C.翩翩起舞

22.C23.③“不仅是”和“更是”两个分句内容调换位置。④在“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前加上“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此处语境强调在江南园林、时尚街区,传统韵味与青春活力相互映照,“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

的演出精彩纷呈,故此处可填“交相辉映”。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

景象。

B处,此处语境强调从古至今服装制作者对传统技艺价值标准的追求,体现了他们的臻于至善、追求卓越

的工匠精神,故此处可填“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已经很好了,还力

求做得更好。

C处,此处语境强调身着“水天碧”长裙的舞蹈演员伴随优雅的旋律跳舞,故此处可填“翩翩起舞”。翩

翩起舞:轻捷飘逸地舞起来。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用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子所用引号表示引用。

A.表不引用。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引用。

故选Co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

一是③处语序不当,“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共同兴趣爱好的认同”语序不

当,“不仅……更……”表递进,应改为“不仅是对共同兴趣爱好的认同,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

神的传承”;

二是④处成分残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