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课件-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明朝 课件-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明朝 课件-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明朝 课件-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明朝 课件-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明朝北京·八达岭长城(明)台州·江南长城(明)【教材导读——关联知识(选必)】选一第1课: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选一第4课:中国改革选一第5课:古代官员选拔考核选必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选必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选必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废宰相与中书省;内阁大学士;廷议朝议和集议制度;布政、按察、都指挥使司;巡抚、巡按张居正改革科举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四书五经,举人,进士,贡士,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南北分卷到南北中卷,考满、考察、都察院、六科,科道,六科给事中,朱元璋谈选才;张居正与考成法《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大明律》、《问刑条例》、六瑜四夷馆、九边、开放马市、对东北、西北、西南的统治措施、西藏“王”“法王”、贡赐、茶马贸易、朝贡贸易铜钱、纸币并行、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夏税、秋粮、金华银、一条鞭法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以职业定户籍、黄册、里甲制、户帖制度、遂安县黄册原本、十家牌法、汲县迁民碑、优抚高年平民、养济院、《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的律条规定、慈善组织兴起选二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选二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选二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选必2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选必2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玉米、甘薯、马铃薯经三种途径传入中国;《本草纲目》葡萄、苜蓿、玉米图;明朝辣椒传入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商帮;朝贡贸易;钱铺集镇形成的原因:专业分工的发展(明清);汉口镇,浙江崇德石门镇,江苏吴江盛泽镇;古代民居采用木构抬梁结构,明朝砖木结构开始普及,郑和下西洋吴有性《温疫论》;鼠疫;人痘接种法;李时珍《本草纲目》选必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选必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必三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选必三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选必三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选必三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王守仁致良知知行合一;陆王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利玛窦、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几何原本》《泰西水法》下南洋海上丝绸之路巅峰:郑和下西洋钟表的传入国子监、天一阁明明朝1368164416361.专制集权空前强化2.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3.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新发展政权更替阶段特征明朝形势图(1433年)明朝行政体系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为明太祖;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迁都北京。结合右图思考明行政体系的变化?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监察百官(宦官专权)地方:明初废行省,但省的格局没变,原中书省的权力由三司分权,三司直接隶属中央;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省、府、县三级制。考点一:明朝的政治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亲自掌管据载在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之内,诸司奏章即多达1660件,共3391事。——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幸福的烦恼”殿阁大学士“批红”“票拟”公务递交皇帝六部内阁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1、明朝中央机构的变化宦官参政皇帝六部内阁“批红”“票拟”司礼监公务递交代理协助特务机构控制提督明朝锦衣卫的标配:绣春刀、飞鱼服有明一代,官吏不过是佣仆,君主对文官任意奖黜,一有得罪,当朝廷杖。…后来宦官专权,文官更是受尽皇室家奴的欺凌。

——《万古江河》无形长城久之,帝国的封闭氛围逐渐显现在朝堂外…张居正(1525-1582)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内容(1)大力整顿吏治;(2)加强官员考核;(3)裁减开支;(4)清丈土地;(5)改革税制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选一16课P94)一条鞭法能够实行与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哪些新变化有关?丝银对流张居正改革的原因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阶级矛盾激化)张居正改革的影响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选一图册P25内容详)朝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完成填空)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

。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

,从而使外朝

的权力大大削弱。③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④东汉刘秀将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隋唐

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是决策机构;

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

是执行机构,下设六部。②特点:

。③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宋设

履行宰相的职权,设

掌管军政,三司掌握

大权元实行

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明①

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宰相制度终结。②废宰相后,

设立内阁,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清雍正帝设立

,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三公九卿制中朝丞相尚书台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院财政中书省明太祖军机处明成祖朱棣拓展小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宰相权力不断分化,由独相向群相转变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被削弱、皇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君主主要通过重用亲信架空相权和分化相权两种手段实现权力集中)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后效率低下的弊端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2、明朝的对外关系朝贡贸易①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即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来,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是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②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③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④影响: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及海外诸国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影响了正常的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瓦解的原因: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与抗倭斗争①背景:明朝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猴,与侯寇混杂,烧杀抢掠。②过程: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俞大献合作抗侯。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戚继光俞大猷浙江台州·临海古城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16C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濠镜澳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国际经济网络,已在逐渐成形,将欧、亚、非、美四个大陆与太平洋的许多岛屿都编织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然而,明朝政府并未察觉这一正在进行的巨变,仍以防守海疆的角度,制定官方的海禁。——《万古江河》荷兰人登陆台湾3、边疆管理西藏(1)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机构与政策:

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有礼部、鸿肪寺,

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羁糜政策进行管理。明朝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队(羁縻性质)鸭绿江明如何经略边疆?西北东北西南西藏蒙古①西起嘉岭关、东到鸭绿江一线,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并沿长城布置军镇,号“九边”。②1571年,

明朝与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达成和议,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直到明末基本维持和平局面。③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④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①东北设都司、卫、所:明朝前期,朝廷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并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卫所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并接受朝廷征调军兵。②建州女真逐渐强大,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③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

改国号为大清。鸭绿江明如何经略边疆?西北东北西南设土司,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并接受朝廷征调军兵。西藏①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敇封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立行都指挥使司(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③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1)八股取士(选一P32)①明清科举分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为“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南北卷制)②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要求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不许发表个人见解,文章格式有严格规定,即“八股文”。③束缚读书人的思想,扼杀创新思维,导致科技发展落后。4、官员选拔与管理(2)官员考核严密:

有考满和考察两种。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

考核结果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选一P33)(3)监察机构:

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

合称“科道”。都察院监察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

并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则负责皇帝制敇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兼有稽查六部百司等百官之权。(选一P33)国子监5、法律与教化(选一P48)(1)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多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为正文,

例为附注”的律例合编的体例。(2)明朝后期,

乡约主要宣讲朱元瑣的“六谕”,六谕主劝谕,

但也有禁约成分,

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儒学士人引《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则要受罚。7、户籍制度:

明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

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选一P100)6、基层治理:

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

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选一P101)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送北京赋役合并,一概征银赋役合并田赋征银折银代役货币地租产生影响:A、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B、役归于地,计亩征收,减轻百姓和商人负担;C、国家雇人服役,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D、征收货币税,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利于商品经济发展;E、明朝政府财政一度好转。

一条鞭法赋税分夏税、秋粮

(米麦实物)明初明英宗正统年间两税法金花银

明后期8.赋税制度背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1.社会救济:《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的律条规定、慈善组织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养济院。评价:在古代社会,政府救济的重点是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2.优抚政策: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9、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明末的动荡努尔哈赤皇太极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00前后时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进攻明朝161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36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1644年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明思宗朱由检不久,清统一全国考点二:明朝的经济(一)农业1.新作物的引进:(1)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在明朝中后期,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①明朝玉米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从丘陵山地扩展到平原地区。

②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2)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3)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2.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大量流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3.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方式日益兴盛。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明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二)手工业工场(1)背景:生产力、商品经济发展。(2)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3)特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4)影响:冲击、瓦解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出现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三)商业1.货币金融(1)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白银货币化:①明朝中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③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3)金融: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2.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和商帮兴起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3.工商业市镇兴起(1)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2)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泽镇丝织业兴盛。汉口镇(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选二P57)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工商食官制度:商业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汉时期统一货币、转轨、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4、商业发展状况5、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②城市布局从严格控制坊市界限到逐步打破坊市界限。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建筑结构:砖木结构开始普及代表:北方:窑洞、四合院;南方:徽派民居、福建土楼6、民居(选二P60)明朝时: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江南多雨潮湿,把外墙涂白,利于反射阳光,也利于防潮;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陕西窑洞四合院福建土楼粉墙黛瓦徽派民居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中华文明含蓄内敛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陆王心学③评价“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②主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本性,就能成为圣贤。1、思想考点三、明朝的思想、文化①背景:

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逐渐失去活力。王阳明(名守仁,

号阳明)

等很多学者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王阳明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探究: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本原认识事物的方法身外心中理在哪如何求理“格物致知”致良知(内心反省)①陆王心学②明朝后期,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其《焚书》《藏书》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和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了进行批判,提出一些重要见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一.思想考点三、明朝的思想、文化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业者力量的发展;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理学禁铜思想。明末出现“民主”思想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即批判理学的空谈、虚伪、教条,本质上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②小说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

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2.文学艺术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西游记》,神话小说的杰作。(1)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窒息了文学创作的生机,诗文等传统形式的创作沉寂萧条。(2)经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3)社会:娱乐活动丰富,印刷术更加发达,文化知识普及。③戏曲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舞台演出:昆曲长期流行;①文学艺术出现的社会背景①.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1)农学:

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2)医学与防疫:A、医典: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总结中药学经验,著《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吴有性(明末清初)《温疫论》,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更接近近现代的认识,在当时的世界上具有先进性。B、防疫: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大批患者死亡。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在明朝中期已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C、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3)工艺学: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4)地理地质学:徐弘祖著《徐霞客游记》。3.科技

明末,

意大利人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才来华。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

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箩、方以智等人,

以开放的胸怀,

会通中西文化。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著作被译介到中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3.科技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明末清初《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4.中国文化传播②西学东渐:5.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篡与藏书典籍: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藏书: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属于民间私家藏书。1.(2024·浙江·高考真题)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A2.(2023·河北·高考真题)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 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A3.(2023·广东·高考真题)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4.(2023·北京·高考真题)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

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B5.(2022·河北·高考真题)明代的《水程图》共84帖,是目前稀见的展现大运河全线实景的写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