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综合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综合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综合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综合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综合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美国第一个小行星取样探测器于2024年8月飞抵位于小行星带中的“贝努”小行星。据此完成第1~2题。1.“贝努”小行星位于()A.金星和地球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2.飞抵“贝努”小行星时,探测器已经脱离()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答案:1.C2.A解析:第1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第2题,天体系统从大到小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飞抵“贝努”小行星时,探测器已经脱离地月系进入太空,但仍隶属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将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完成第3~4题。3.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4.和恐龙同时代灭亡的生物物种是()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D.蕨类植物答案:3.A4.C解析:第3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亡,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4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亡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亡了。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淌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图中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须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簇新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下图,完成第5~6题。5.关于城市通风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补偿空间气温较高B.补偿空间高空气压高C.作用空间降水概率大D.作用空间气压较高6.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A.削减风沙天气频率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C.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D.削减汽车尾气排放答案:5.C6.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补偿空间位于郊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气温较低。补偿空间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作用空间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降水概率大。第6题,读图可知,城市通风廊道可以将郊区的潮湿气流带到城市,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在独特的生长环境下生产的烟台苹果久负盛名。下图为烟台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缘由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8.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B.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C.N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更不同答案:7.D8.B解析:第7题,山腰果树开花早是由于山谷常成为较冷空气的集聚地而出现逆温现象。故选D项。第8题,M、N两地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M地位于北侧,冬季来自西北的冬季风经过相对暖和的海面带来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而N地处于冬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N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以地形雨为主。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亲密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10.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环节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取水——爱护水源地B.输水——削减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答案:9.B10.D解析:第9题,甲的前身是水汽输送,同人工降水并列,说明甲为降水。乙的前身是降水,故乙应为地表径流。丙由地表自然水体转化而来,指向高空的水汽输送,故丙为蒸发。丁来自外部区域,指向输水,故丁为跨流域调水。第10题,排水环节降水排入地表径流,不仅要考虑防止当地污染,还应当留意爱护整个流域的水资源。水量平衡曲线是依据同一纬度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的,下图是全球不同纬度气温、水量平衡和海水盐度的多年平均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1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A.盐度、气温、水量平衡 B.气温、盐度、水量平衡C.水量平衡、气温、盐度 D.盐度、水量平衡、气温12.曲线③在低纬度地区与()A.盐度曲线呈正相关 B.气温曲线呈正相关C.降水量呈正相关 D.蒸发量呈正相关答案:11.A12.C解析:第11题,依据世界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特征可以推断,①是盐度曲线。依据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规律可以确定,②是气温随纬度变更曲线。赤道旁边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水量平衡值小;回来线旁边降水量小,蒸发量较大,水量平衡值为负值;温带地区及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更小,水量平衡值很大,所以③是水量平衡曲线。第12题,考查对图形的视察实力及地理事物之间联系的思维实力,有肯定难度。在赤道旁边,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盐度低,水量平衡数值较小;在副热带地区,降水量极少,蒸发量极大,盐度高,水量平衡值微小。所以在较低纬度地带水量平衡曲线与盐度曲线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依据所学学问,完成第13~14题。13.地球内部圈层由表及里依次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14.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3.D14.A解析:第13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表及里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第14题,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一般是黏稠的液体,若遇到石油,横波会消逝,纵波通过时波速也突然下降。①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马上消逝,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右图示意某溶洞内仙人掌造型的巨大石笋。读图,完成第15~16题。15.该地区的岩石属于()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16.形成该溶洞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流水溶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答案:15.C16.B解析:第15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第16题,溶洞主要是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下图为非洲地区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17.依据相关材料推断,图中最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8.图中M地也生长了大量的原生多肉植物,试推断该地()A.全年温柔潮湿 B.全年干旱C.冬季降水较多 D.夏季降水较多答案:17.B18.C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相宜生长在降水季节变更明显地区。读图可知,甲、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丙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更大,相宜多肉植物生长。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季节变更小,不相宜多肉植物生长。第18题,读图可知,图中M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宜多肉植物生长,说明降水季节变更大,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有机质含量凹凸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记,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图1图219.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有,有机质含量低20.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纳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答案:19.C20.B解析:第19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旁边)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假如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旁边;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第20题,免耕直播即不耕状况下干脆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削减水土流失,特殊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适合采纳;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变更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变更土壤水热条件,不能变更土壤有机质含量。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地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下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归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总体变更特征。(2)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总体差异,并说出可能的影响因素。(3)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前后两天最高气温出现差异的缘由。答案:(1)日出后,太阳辐射强度渐渐增大;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然后至日落渐渐减小。(2)第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或其次天太阳辐射强度小)。可能影响因素:云量、大气污染程度。(3)第一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温度较高,地面辐射较强,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较多,最高气温较高(或其次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较少,最高气温较低)。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总结一天中太阳辐射强度的变更。第(2)题,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日照时数、大气透亮度等,由于是同一地区的连续两天,纬度、海拔和日照时数对两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而大气密度(云量)、大气污染程度的变更影响较大。第(3)题,应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进行分析。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留意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峻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多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供应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2)能够使材料二中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答案:(1)G环节(地表径流)。(2)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地表疏松。(3)C环节(水汽输送)。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集雨工程主要是通过水窖、水池等将地表径流储存起来,因此主要是对地表径流(G环节)施加影响。第(2)题,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水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实力强。以上均有利于水的下渗。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表示。23.(12分)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图3(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2)图1中D、E河岸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岸,缘由是

。(3)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U”形谷B.喀斯特溶洞C.瀑布D.河口三角洲(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积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1)乙(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积累(3)C(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冲刷严峻,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将与左岸相连。解析:第(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横剖面呈“V”形。第(2)题,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积累。第(3)题,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最有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第(4)题,河口处沙洲因左岸积累最终与左岸相连。24.(8分)在山区马路和铁路道旁常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卫的自然灾难。(2)结合图示和所学学问,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对防灾减灾的作用。答案:(1)倒塌、滑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