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站在稼轩祠前,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B.中国古典诗词意蕴深厚,诵读诗词不仅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能积累语言。
C.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诺贝尔奖”,旨在奖励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为目的。
D.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同窗共读、快乐成长、共同进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4月,学校各个年级都开展了一系列“书香进校园”的活动,并且制定了活动的方案。
B.2019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人约1176.7亿元左右。
C.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D.我国在推广冰雪活动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
薄弱等问题,发展任务艰巨繁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芳,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出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惺诚理。
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涉桑坦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清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B.《爱莲说》与《陋室铭》的作者分别是周敦颐、刘禹锡。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C.《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D.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创作的《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古诗。
5.名句积累与运用。兼葭苍苍,o(《诗经•兼葭》,,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莽红尘、?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行路难》中,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运用肖像描写活画出卖炭翁的形象,写出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o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洞庭湖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o晏殊《浣溪沙》中,上阕用“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阕
用“,”构成“来”与“去”的对比,突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刘岱知王忠被擒,坚守不出。张飞每日在寨前叫骂,岱听知是张飞,越不敢出。飞守了数日,见俗不出,心
生一计:传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间却在帐中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打了一顿,缚在营中,目:“待我今夜出兵时,
将来祭旗!”却暗使左右纵之去。军士得脱,偷走出营,径往刘岱营中来报劫寨之事。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遂听其说,
虚扎空寨,伏兵在外。是夜张飞却分兵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寨后,看火起为号,夹
击之。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
出。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
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余众皆降。飞使人先报入徐州。玄德闻之,谓云长日:“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
无忧矣!”乃亲自出郭迎之。
飞日:“哥哥道我躁暴,今日如何?”玄德日:“不用言语相激,如何肯使机谋!”飞大笑。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o
2.张飞以刚烈勇猛著称,鲁莽暴躁,缺乏智谋,面对刘岱的蜷缩不出,猛张飞也略施小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张飞
是如何打败刘岱的?
3.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分析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张飞的勇猛的?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季札观周乐
吴公子札®来聘,请现于周乐②。
为之歌《大雅》③,日:“广哉!熙熙④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⑤日“至矣哉!直而不倨⑥,曲而不展;里而不逼⑦,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
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喜;施而不费,取而不衾;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选自《左传》,选文有删减)
[注]①公子札:即季札。吴国公子。②周乐:周天子的音乐。③《大雅》:指《诗经•大雅》中的诗歌④熙熙:和
美融洽的样子。⑤《颂》: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⑥倨:傲慢。⑦逼:侵逼。⑧携:离心。⑨荒:
过度。⑩底:停顿,停滞。
1.孔子评价《关雎》时说:“乐而不淫,衰而不伤。”选文中同样表达此意的一个句子是:
它们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屈:弯曲迩:亲近宣:疏导贪:贪婪
B.屈:屈服迩:亲近宣:宣扬贪:贪婪
C.屈:屈服迩:近来宣:宣扬贪:贪污
D.屈:弯曲迩:近来宣:疏导贪:贪污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日:“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
秦日:“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日:“今者臣来,过于淄①上,有土偶
与桃梗②相与语。桃梗谓土偶曰:'子,西岸之土也,挺®之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
然。吾西岸之土也,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④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
将何如耳。'今秦四塞⑤之国,比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①淄(zl):河流名称。②土偶:
用泥巴捏的泥人。桃梗:用桃木雕刻的木人。③挺(shOn):揉和。④东国:东方。⑤四塞:四面都有险要的关口。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止者千数百弗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苏秦欲止之/孟尝君乃止
C.吾已尽知之矣/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D.过于淄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三处加点的“君”,可以译为“您”,是苏秦对孟尝君的尊称。文中还有两个解释为“你”的词是和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4.文章开头写“孟尝君将人秦,止者千数而弗听”,除了交代事件的起因、引出下文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5.苏秦拜见孟尝君的目的是什么?他用什么方法达成了目的?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伯宗妻
晋伯宗朝,以喜归。其妻曰:“子貌有喜,何也?”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智似阳子。”对日:“阳子
华而不实,主言而无谋,是以难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日:“我饮诸大夫而与之语,尔试听之。”目:“诺。”
其妻日:“诸大夫英子若也。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盍亟索士,然庇州犁,伯宗子焉?”得毕阳。后诸
大夫害伯宗,毕阳实送州犁于荆。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朝:上朝。②戴:拥戴。③愁庇:愿意保护。④州犁:伯宗之子,原为晋因贵族,由于他的父亲伯宗被迫害,
他逃到楚国,任楚国太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我饮诸大夫而与之谓()⑵难必及子()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智似阳子。
3.选文中,伯宗妻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恐惧的意义
毕飞宇
①有一次我与一个盲人聊天,他说,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胆小,他为此感到羞愧。但我祝福了他。他很奇怪,
胆子小有什么值得祝福的。我说,胆怯的意义重大,它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一个心理特征。
②我儿子七八岁的时候胆子就很小,每当他感到恐惧的时候,我就会把他拉到一边,说:“孩子,恭喜你,你真
了不起,你成长了,你有恐惧感了。”儿子最初非常吃惊,他问我,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鼓励他勇敢,而我却为他的
胆怯感到自豪。我说,恐惧太重要了。如果你在大白天爬山,你也许能健步如飞,可是,如果你是在夜里,当你面对
外部世界失去判断的时候,你的胆子自然就小了。这是必须的,这就迫使你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果你在黑夜里
爬山也像白天那样健步如飞,你一定会掉下去。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天爷对我们是爱护的,他给了我们一个无比重要
的礼物,那就是胆怯。胆怯是上天对生命的提示,它让你保护自己,让你自珍自爱。
③人是要往前走的,在往前走的时候,勇气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你的勇敢是不是
盲目的?生命从不孤立,它和周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联系里,有些有益于生命,有些却有害于生命,这就需
要我们有理性,能判断。当我们理性地处理了困难,再鼓足自己的勇气,我说,这叫勇敢。相反,你毫无理性,只是
草率行事,只是盲目,我要问,这样的勇敢又有什么意义?恐惧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让你停下来,先分析一下外部的
局面,找到障碍在哪里,再寻找克服障碍的方案,然后再去行动,这才是有价值的。
④你们也许要说,盲人看不见,所以胆怯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是健全人,我们什么都看得见,我们为什么还要有
恐惧感?我想反问一句,你真的不是盲人吗?你能看见你的后脑勺吗?你看不见,这就叫局限。
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声音,我们听不见,狗却能听见;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气味,我们闻不到,猫却能闻到;这个
世界上还有许多特殊的颜色,我们看不见,鸟却能看见。简单地说,科学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信息我们
人类根本捕捉不到。还有一点更重要,许多精神我们是领悟不到的,许多理念我们是领悟不到的,许多思想我们也是
领悟不到的。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领悟到了,然而,无比勇敢,无比莽撞,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这就比较要命。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再谦卑一点,不栗那么自信,不栗以为我们真理在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盲区
的,这是我写完《推拿》之后最大的感受。写完《推拿》,我在精神上是有成长的。一本书实在不算什么,我最大的欣
慰是,我心平气和地承认了一件事:我就是个残疾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看不见、听不见、闻不到的东西,还
有许多我这一辈子都无法领悟的东西。夏虫不可以语冰,我就是那只夏虫。
⑥当然,遗憾也有,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尚未建立起与残疾人相匹配的心理:我的恐惧感依然不够。既然每
个生命都是有局限的,那么,心平气和地告诉自己吧,离地三尺有神灵。
1.对“恐惧的意义”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恐惧让我们在面临未知的状况时,能够放慢脚步,小心翼翼。
B.恐惧的意义在于它让你停下来,这才是有价值的。
C.该勇敢还是该胆怯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理性、能判断。
D.胆子变小,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2.第⑤段中,作者说自己是个残疾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自己看作残疾人也好,看作夏虫也好,其实是一个意思。
B.把自己当成残疾人,不否认自己有盲区,是一种谦卑的姿态,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C.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东西我看不见、听不见、闻不到,所以我一辈子都难以捕捉到这个世界的全部信息,一辈
子都难以领悟这个世界的精神和理念。
D.写作《推拿》的过程中,作者深刻地领悟到生命个体的局限性。
3.下列引文中,与文中“离地三尺有神灵”意思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
B.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歌德)
C.海中的月亮再明,也照不出海的深浅;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见自己的面容。
D.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王充)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何为诗人
余秋雨
①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
经有了《诗经》。
②《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
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
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③《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
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
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④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
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未指向一个明确的人。
⑤《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⑥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栗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
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
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⑦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
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
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
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⑧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
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
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⑼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1.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用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喜怒哀乐,又表现得大气从容。
C.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D.“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2.有人说“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屈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应用
12.综合实践。
材料一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
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
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题目:美好的相遇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题分析】
B.有误,应该改为“不仅能积累语言,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C.句式杂糅,应该删去“为目的”;
D.有误,缺宾语,句末加“的时光”。
故选Ao
2、D
【解题分析】
A语序不当,改为:今年4月,学校各个年级都开展了“书香进校园”的一系列活动,并且制定了活动的方案。B词
语重复,去掉“约”或“左右”。C搭配不当,删去”的钢铁之躯”。
3、D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
变化很大。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故答案为D。
4、A
【解题分析】
A错误,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5、(1)白露为霜(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7)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题分析】
“淫”“怆”“鬓”“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6、1.三国演义罗贯中
2.张飞假传指令夜晚劫寨,日间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毒打一顿,又故意让挨打的士兵给刘岱报信,然后在刘岱伏击
蜀营时,从后面杀入,刘岱军大败。
3.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张飞的勇猛,面对张飞每日在阵前叫骂,刘岱竟不敢出营迎战;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
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文体常识。这些内容是需要识记的,《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
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2.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的概括。张飞先是假传指令,然后用了故意寻找士兵罪过,将他责打,然后又故意
放走他,让他去刘岱营里报信。最后张飞从后伏击,大获全胜。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名著中的表现手法。选段中多处通过写刘岱的表现来突出张飞的勇猛,例如面对张飞的挑战,刘岱不
敢出战等细节都是侧面描写。据此作答即可。
二、阅读
7、1.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对偶
2.B
【解题分析】
1.《关雎》写是一个男子追求一位姑娘的情诗,写他追求时的欢乐和求而不得的哀伤。乐而不淫:淫,过分,过量。
哀而不伤:伤,损伤。孔子认为,哀乐是人性之本,惟哀乐应有制,当戒其“淫”和“伤”;与此文“哀而不愁,乐
而不荒”句式相对称。明显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2.考查对实词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
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贪:贪婪。屈:屈服。迩:亲近。故选B。
【题目点拨】
翻译
吴公子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
为他演唱《大雅》,(他)说:“宽广啊!和乐啊!曲折却包含正直的内涵,那是文王的德行吧?”
为他演唱《颂》,(他)说:“最高(境界)啊!正直但不倨傲,曲折但无冤屈;亲近但不侵犯,遥远但不离散;变化
但不纵逸靡乱,繁复但不多余;哀怨但不烦愁,欢乐但不荒淫;(有)需求但不匮乏,宽广但不疏散;施舍但不耗费,
收取但不贪婪;静处但不迟滞平庸,行动但不放浪。五音相和,八方平安;节奏适度,遵守法度。盛德(之象)都是
相同的啊!”
8、1.A
2.子汝
3.(1)我(这次)来,本来就不敢说人间的事。(2)那你将漂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4.与文末的“孟尝君乃止”形成对比,突出(衬托)苏秦善于劝谏。
5.目的是劝孟尝君不要入秦。苏秦用“土偶与桃梗”的故事设喻,让孟尝君明白入秦国就如同入虎狼之地,有生命危
险,将不会再回来。
【解题分析】
1.A都是表转折。B劝阻/取消。C才/尽头。D路过/过失。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称呼有:尔、君、卿、汝、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
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
键词:固:本来。子:耳:句末语气词,呢。
4.考查句子的作用。孟尝君一开始要到秦国去,有上千的人劝阻他入秦,但他一概不听。苏秦对他说了一番话后,最
后孟尝君就取消了行程。孟尝君的做法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苏秦劝说的效果之大,侧面衬托出苏秦善于劝谏。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括的前提和基础。第一问根据“苏秦欲止之”可知苏秦入秦的目的是苏秦也想劝阻孟尝君不要入秦。第二问,苏秦没
有直说来此的目的,而是先说自己遇到一个泥人和一个桃木人交谈的事情,以“土偶与桃梗”的故事来设喻,告诫孟
尝君秦国就如虎口一般,入秦国就如同入虎狼之地,有生命危险,将不会再回来。
【题目点拨】
翻译:
孟尝君要到秦国去,有上千的人劝阻他入秦,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阻他,孟尝就接见了他。苏秦对孟尝君说:
“今天我来的时候,路过淄水,有一个泥人和一个桃木人在那里交谈。桃木人对泥人说:'你是用西岸的土,捏成的
人,每年八月,天降大雨,淄河洪水冲来,你就被冲毁了。‘泥人说:'不对。我是西岸的泥捏成的,即使我毁了,
还能回到西岸呢!。现在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人形,天降大雨,淄河洪水横流,把你漂走,你在水中漂来漂去,还不知
要漂往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强国,就如虎口一般,而你却要到秦国去,我就不知道你怎么出来了。”
孟尝君就取消了行程。
9、1.(1)谈论,议论,说话(2)到,达到,关联
2.我在朝廷上说话(奏事),众多大夫都说我像阳子一样有智慧。
3.聪明,目光敏锐,思维敏捷,明察世事,判断力强。(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课外文段中重点实词的意义。“我饮诸大夫而与之语”的意思是我请那些大夫到家中来饮酒,你听我和他
们的议论,从中我们可以确定“语”是“谈论”的意思;“难必及子”的意思是怕夫君会因此遭受殃及,句中的“及”
意思是关联。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此句中“言于朝”属于倒装,调整后应为“于
朝言”,译为:在朝廷上说话。重点词语:“谓”意思是认为;“智”意思是有智慧。结合这些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把握人物形象需要从文中找出人物的相关描写,例如:“然而民不
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盍亟索士,想庇州犁,伯宗子焉?”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伯宗妻聪明、而且能洞察事态的本
质;“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可见伯宗妻有先见之明。根据这些理解作答
即可。
译文: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宗早朝后非常高兴地回到家里,他的妻子问他说:“夫君的样子非常高兴,有什么喜事呢?”
伯宗说:“今天我在朝上奏事,大夫们都夸我和阳处父(晋国的太傅)一样有智慧。”妻子说:“阳处父徒有美丽的
外表,可是他的内心却不实在。说话冲动而没有经过深思,因此后来才会惹祸上身。他们夸夫君像他,这有什么可高
兴的呢?”伯宗说:“我请那些大夫到家中来饮酒,你听我和他们的议论,就会知道了。”妻子说:“好。”之后,
妻子说:“其他大夫都不能比上夫君您,但是百姓不满长官已经很久了,我怕夫君会因此遭受殃及,为什么不招募侍
卫保护州犁(伯宗儿子)的安全呢?”于是找到毕阳。后来诸大夫想要陷害伯宗,州犁于是在卫士毕阳的护卫下逃往
楚国避难。当初伯宗每次上朝之时,他的妻子都会提醒他说:“盗匪憎恶有钱的富人,饥民怨恨不爱民的官吏。夫君
平时喜欢疾言直谏,要提防因此而招致灾祸。”
10、1.B
2.C
3.D
【解题分析】
1.B对“恐惧的意义”理解与文意不符。原文:它让你停下来,先分析一下外部的局面,找到障碍在哪里,再寻找克
服障碍的方案,然后再去行动,这才是有价值的。
2.C理解不正确。“一辈子都难以领悟这个世界的精神和理念”过于绝对。
3.D与文中“离地三尺有神灵”意思不完全符合。题意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心存敬畏。选项“人有所优,固有所劣;
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说的是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并存。
11、1.C
2.诗”对物质生活而言,确实没有实质性的用处,但是它可以让生命具有诗人气质,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
袅袅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诗意的栖居”。(过一种诗化的生活,拥有诗性,活出诗情;
诗,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
3.(1)屈原是把集体话语变成了个体话语的第一人,他把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呈现出来,体现诗人个体
精神的审美自立;(2)屈原是把自己生命彻底诗化的第一人,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
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
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可知,C项“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的理
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作答可依据文章中的“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
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
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这句话,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理解“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这句话。言之有理即
可。
3.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
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
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
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
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
原之前还没有出现”来理解概括作答。
三、应用
12、(1)信息里同时体现“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美丽中国”这三个要义(2)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
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
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
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
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花炮既不
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本段文字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阐述一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对内容的
概括,宜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即筛选出每句话的核心内容,然后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以数据为基石利用区块链优化企业管理与提升团队间信任度
- 专用匕首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六分仪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三轮运输车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能源动力装备铸件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轨道安全测控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立式钻床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自动半自动电弧焊接机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美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 旅游宣传视频制作服务合同范文
- 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
- 网络安全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实施方案)
- 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管理考试(含答案)
- 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深度分析
- 世界近代武器革新图鉴(1722-1900)英国篇
- 安标受控件采购管理制度
- 亚低温的治疗与护理
-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 第2部分 技术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
- 防高坠自查自纠台账
- GB/T 4437.1-2023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1部分:无缝圆管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zya1-31-201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