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15:文言实词课内外联合判断(2)
(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
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蓑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
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慢鄙贱矣;流慢则乱,鄙贱
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
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申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
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节选自《荀子•乐论》
材料二: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
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国即攻小国,
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
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
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
今王公大人唯毋①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②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
惟勿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将必使当年,
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
妇人纺绩织红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非乐》)
【注】①唯毋:同与下文的“惟勿”,发语词,多译为假如,如果。②延鼎:倒扣着鼎。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后名声于是A白B,光辉于是C大D,四海之民E莫不愿得F以为师G,是H王者之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没有;不。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意思相同。
B.审,推究。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中“审”意思不同。
C.毕,全,者B。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毕”意思相同
D.亏,损耗,减少。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中“亏”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里提倡礼乐教化,认为礼乐教化可以约束人的行为,消除人性之恶,促使人心向善,同时又有
利于建构和谐的社会,确保国家安全。
B.荀子肯定音乐的教化作用,同时又主张“贱邪音”“禁淫声”,对音乐不可任其自流,他的这种思
想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C.墨子反对荀子的观点,否定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既不利民也不利国,民众不能从中获得衣食
财物,天下也不能借助音乐获得治理。
D.非乐,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其思想核心仍然是“兼爱”,即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
近、贫贱富贵,同等程度地爱一切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流侵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
(2)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
14.材料二的第一段抨击了王公大人,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
【答案与解析】
10.BDG【解析】“于是”是“就”的意思,其后当有能作谓语的词语,“白”和“光”不难与“于
是”断开。故必选B、D„“四海之民”是主语,其后不可断开;“得以”是能够的意思,“得以为师”即
能够把这个国家作为老师的,“得以”之间不可断开。故选G。“是”指代前文内容,作“王者之始也”的
主语,可不断开。
11.A【解析】A项,“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是代词,意思为:没有什么;没有谁。与
“百姓莫不安其处”中的“莫”意思不同。
12.C.【解析】C项,“否定音乐的教化作用”,无中生有。墨子否定的是音乐行为,并没有直接否定
音乐的教化作用。
13.(1)放纵怠惰就会有祸乱,粗俗卑下就会有争夺;有祸乱争夺,国家就会军队疲弱,城池被侵犯,
敌国会伤害它。(得分点:流侵,放纵怠惰;鄙贱,粗俗卑下;兵弱,军队疲弱。)
(2)强壮的掳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鄙视低贱的,外寇内乱盗贼
共同兴起,不能禁止。(得分点:劫,掳掠;暴,欺负;傲,鄙视;寇乱,外寇内乱。)
14.王公贵族从事音乐活动,需要动用青壮年劳动力,浪费人们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荒废人们纺
纱、绩麻、织布等事情。
【解析】梳理文段,抓住重点句“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红之
事”“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参考译文】
(-)音乐渗入人心很深,感化人也很快速,所以先圣王谨慎地为音乐做文饰。音乐中和平顺,人民
就和睦而不放纵。音乐严肃庄重,人民就整齐而不混乱。人民和睦整齐,军队就强劲,城池就巩固,敌国
就不敢触犯它了。这样,百姓就不会不安于居住的地方,而乐于在故乡,以及满足在上位的人。然后国家
的名声就会光明,光辉就会大,四海的人民没有不愿意能够以这个国家作为老师的,这就是成为王者的开
始。音乐如果美丽妖媚而险恶,人民就放纵怠惰粗俗卑下。放纵怠惰就会有祸乱,粗俗卑下就会有争夺。
有祸乱争夺,国家就会军队疲弱,城池被侵犯,敌国会伤害它。这样,百姓就不会安于居住的地方,不会
乐于在故乡,不会满足上位的人。所以礼乐废除了,邪恶音乐兴起,就是国家被伤害削弱侮辱的根本。所
以先圣王尊崇礼乐而轻视邪恶的音乐。先圣王序列官员,说:“整治法令,推究诗歌,禁止邪恶音乐,根
据时势整理,令傲慢无礼粗鄙不正当的音乐,不敢扰乱正当的音乐,这是太师的工作。
(-)民众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劳累的人得不到休息。这三样
是民众的最大忧患。然而当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舞动干戚,民众的衣食财物将
能得到吗?我认为未必是这样。且不谈这一点,现在大国攻击小国,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强壮的掳掠弱小
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鄙视低贱的,外寇内乱盗贼共同兴起,不能禁止。如
果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舞动干戚,天下的纷乱将会得到治理吗?我以为未必是
这样的。所以墨子说:“且向万民征敛很多钱财,制作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有利于天
下,为天下除害,是无补于事的。”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现在的王公大人从高台厚榭上看去,钟犹如倒扣着鼎一样,不撞击它,将会有什么乐处呢?这就是说
必定要撞击它。一旦撞击,将不会使用老人和反应迟钝的人。老人与反应迟钝的人,耳不聪,目不明,四
肢不强壮,声音不和谐,眼神不灵敏。必将使用壮年人,用其耳聪目明,强壮的四肢,声音调和,眼神敏
捷。如果使男人撞钟,就要浪费男人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如果让妇女撞钟,就要荒废妇女纺纱、绩
麻、织布等事情。现在的王公大人从事音乐活动,掠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规模地敲击乐器。所以墨子说:
“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二)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
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日:“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
楚王,日:“今齐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
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
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日:“不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
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
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日:“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日:“何也?”对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
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
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
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日:“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
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
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蔑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取曲沃”与“西取由余于戎”(《谏逐客书》)中的“取”字含义不同。
B.“其后秦欲伐齐”与“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C.“子为寡人虑之”与“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为”字含义相同。
D.“张仪南见楚王”与“南取百越之地”(《过秦论》)中的“南”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群臣闻见者毕贺”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中的“者”字含义不同。
B.“诸士大夫皆贺”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含义不同。
C.“而患必至也”与“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D.“何也”意思是为什么呢,“何”与《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其后秦欲伐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B.“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D.“群臣闻见者毕贺”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B.“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国土”的意思,和现在汉语的“土壤”含义不同。
D.“广从六里”与“约从离衡”《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不伤一人”与“何伤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楚王不听”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字含义相同。
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C.“子其弭口无言”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相同。
D.“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弭口无言”与“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谏厉王弭谤》)两句中的“弭”字含义相同。
B.“以待吾事”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同。
C.“张仪反”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两句中的“反”字含义相同。
D.“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因”字含
义不同。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乃出见使者”与“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楚兵大败于杜陵”与“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左传》)两句中的“大败”含义
不同。
D.“夫秦所以重王者”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之子》)两句中的“夫”字含义不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齐、楚之交善”中的“之”为助词,处在主谓之间,不译,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中的“之”用法相同。
B.“不毅得商于之田”中的“不毂”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与《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
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中的“不毅”含义相同。
C.“秦所以重王者”与“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两句中“重”的含义不同。
D.“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两句中“先”的含义不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B.“子为寡人虑之”中的“虑”为“考虑”之意,与《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
“虑”含义相同。
C.“今齐王之罪甚厚”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韩非子•五蠹》)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
D.“而大国与之欢”与“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两句中的“欢”字含义不
相同。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若此”中的“若”是假设连词,翻译为“如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中的“若”含义不同。
B.“则是北弱齐”与“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列子•汤问》)两句中的“弱”字含
义相同。
C.“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与“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私”字
含义不同。
D.“子独不贺”与“今夜解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两句中的''独"字含义不同。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必受欺于张仪”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
B.“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与“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
C.“乃出见使者曰"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广从六里”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欲兴师伐秦”与“遥襟俯畅,逸兴遗飞”(《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兴”字含义不同。
B.“伐秦,非计也”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两句中的“计”字含义不同。
C.“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与“秦无亡矢遗镂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D.“遂举兵伐秦”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秦与齐合”与“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B.“遂举兵伐秦”与“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两句中的“兵”字含
义相同。
C.“计失于陈轸”与“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失”字含义不同。
D.“过听于张仪”与“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两句中的“过”字含
义不同。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错误。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
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
整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D.“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
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2.【答案】C【解析】C项,前者为介词,“替”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演奏”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下”的意思,其
宾语是处所,后者是“得到”的意思,其宾语是人物(由余);B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的意思,后者是人称代词“他
们”;D项,“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
3.【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担心”的意思;A项,前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
志,后者是“者”字结构中的代词,代指人;B项,前者是形容词“众”“多”的意思,后者是兼词“之于”的意思;D项,
前者是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
4.【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动词“忧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
是“夸耀”的意思;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前者是副词“全,都”的意思,后者是“完结”的意思。
5.【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形容词“破败”的意思,后者是“使……破败”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
后者是“用……做”"把……做成”的意思;C项,前者是“国土”“国家”的意思,后者是“土地”的意思;D项,都同
“纵”。
6.【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伤害”的意思,后者是“妨得”的意思;A项,都通“悦”,高兴;C项,前者是“断
绝”的意思,后者是“横渡”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
7.【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听从”的意思,后者是“允许”“满足”的意思;B项,前者是形容词“好,完美”
的意思,后者是动词“与……交好”的意思:C项,都是语气副词,表祈使,可译为“还是”“可要”;D项,前者是介词
“和”“跟”的意思,后者是动词“亲附”“结交”的意思。
8.【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闭”的意思,“弭口”即闭口;后者是“禁止”“消除”的意思,“弭谤”即“禁止
非议”“消除诽谤”。B项。前者是目的连词“来”;后者是介词“因为”;C项,二者都通“返”,都是“返回”的意思;
D项,前者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介词“由,通过”的意思。
9.【答案】B【解析】B项二者都是“接见”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介词“趁机”的意思;C项,前者是“惨重的失败”
的意思;后者是“战胜,使失败”的意思,二者最大区别是:后者“大败”后有宾语“之”,所以是使动用法;D项,前者
是句首发语词;后者与“子”合称“夫子”,表示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10.【答案】A【解析】A项,前者为结构助词“的”,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翻译为“齐楚的交情”;后者为助词,处在
主谓之间,不译。B项,二者都是谦称之词,含义相同。C项,前者是“重视”的意思,后者是“重量大”“比重大”的意
思;D项,前者是形容词,“先于秦”的省略;后者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即“把……放在前面”。
11.【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罪恶”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惩罚、治罪”的意思。A项描述正确;B项正确,
后者也是动词“考虑”的意思;D项,前者是动词“交好,交善”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欢乐、快乐”的意思。
12.【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削弱”“使衰弱”的意思;后者是“年幼、年少”的意思。A项,前者假设连词,后
者是动词“像”“好像”的意思。C项,前者是动词“占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词“私下、偷偷地”的意思。D项,前者是副
词“唯独”“只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词“独自”的意思。
13.【答案】A【解析】A项,二者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前者是介词“从”“到”的意思,后者是介词“对、对于”的意思。
C项,二者都是副词“才”的意思。D项,前者通“纵”,“长、竖”的意思;后者是介词“从”“自”的意思。
14.【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兴起、兴”的意思;后者是“杀尽”的意思。A项,前者是动词“派遣、发动”的意
思;后者是名词“兴致、情趣”的意思。B项,前者是名词“好计策、计谋”的意思;后者是动词“商议,谋划”的意思。C
项,二者都是“损失、丢失”的意思。
15.【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新】
- 25年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精练
- 2024-2025项目管理人员年度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基础题)
- 水车出租合同
- 房地产行业人才保留战略计划
-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水务公司运营质量检测计划
- 2025年第一学期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 一年级上学期小组合作劳动教学计划
- 小学英语复习计划的个性化设计
- JJF 1271-2010公路运输模拟试验台校准规范
- GB/T 22795-2008混凝土用膨胀型锚栓型式与尺寸
- GB/T 19851.15-2007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5部分:足球门
- GB/T 10095.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 全国戒毒医疗机构名单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执行核查表
- 汽车吊检测保养记录
- 市政工程安全台账表
- 航天模型的设计、制作与比赛课件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高考倒计时60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