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编制说明_第1页
DB32T-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编制说明_第2页
DB32T-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编制说明_第3页
DB32T-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编制说明_第4页
DB32T-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二四年九月江苏省地方标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编制说明目的意义(一)有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据统计,2022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59.8万亿元、负债总额12.4万亿元、净资产47.4万亿元。其中,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53.3万亿元、负债总额10.4万亿元、净资产42.9万亿元。2021年4月施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提出要“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和机关运行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机关运行能效和服务保障水平。加强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实施资产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摸清资产家底,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是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要求,能够有效统管和调配服务保障资源,稳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最大化效益。(二)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较多、种类繁杂,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职责划分尚不明确,部分单位的管理流程和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等问题,权属不明、底数不清、闲置浪费、低效使用等现象依然存在,资产共享共用有待增强,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通过该项标准的制定,理顺资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管理权限,将有效打破原有“重购置、轻管理、轻收益”的管理模式,把好资产“出口关”,坚持资产“能用尽用”和“修旧利废”,有效推动资产共享共用,有效提升对资产处置的监管效率和质量。(三)填补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领域的标准空白。目前,在推进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规范性建设方面,国家及地方尚无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方面的制度,国内鲜有制定发布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进国有资产处置标准建设,一方面通过规范资产处置分类方法及流程,明确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基本要求、处置范围、处置流程等,提升资产处置的靶向性,保障资产处置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实现标准的广泛应用目的,改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困境;另一方面,统一的管理规范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将有助于贯彻集中集约理念,促进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服务资产管理监管工作,树立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服务保障质效和现代化治理能力。二、任务来源本标准由2023年8月4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23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市监标〔2023〕173号)批准立项,项目序号258,由连云港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归口并组织实施。三、编制过程1.2023年2月,由连云港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申请,经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于2023年8月正式立项。2.2023年9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起草小组,调研、学习、检索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走访多家单位和主管部门以及科研机构,认真研究,确定标准的章节,系统提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基本要求、处置方式及范围、审批权限、处置程序及申报材料、收益上缴、监督检查等内容,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完成起草。3.2023年9月,与标准化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邀请其进行标准化工作培训。4.2024年5月—8月标准起草就标准文本制订进行多次研讨。5.2024年8月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召开标准推进会。6.2024年9月组织相关专家,召开标准研讨会。7.2024年9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送给省内各设区市、部分县区、市直机关,广泛征求各方意见。8.2024年10月,处理、汇总标准征求意见,根据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9.2024年11月,准备相关送审材料,按照规定向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标准审查申请。四、主要内容技术指标确立本标准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共分为9个章节。第一章“范围”指出本文件提供了江苏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基本要求、处置方式及范围、审批权限、处置程序、收益上缴以及监督管理的建议。适用于江苏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给出了本文件引用的相关标准化文件,主要是GB/T41568-2022《机关事务管理术语》。第三章术语和定义给出了以下几个定义:1.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通过一定方式取得或者形成的资产。2.资产处置是指根据工作需要,资产占用单位转移或核销资产产权的行为。3.资产主管部门是指本级财政部门或者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4.主管部门是指有所属单位的部门。第四章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管理原则、分类处置要求等内容。资产管理要坚持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与资产配置、使用相结合,坚持产权清晰的原则,坚持“账销案存”的处置原则。分类处置要求,报废资产应当达到国家有关报废标准或者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被设置为担保物的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不动产处置,应当优先考虑调剂使用,确实不能调剂使用的,由资产主管部门负责处置管理工作,使用单位不得自行处置;以调剂、置换、转让、出让、抵押、作价入股、拆迁占地等方式处置的,应当先报资产主管部门审批,采取国家允许的公开方式处置。第五章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及范围。处置主要方式包括调拨、捐赠、置换、出售(出让、转让)、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资产处置等方式。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闲置、低效利用、罚没、超标准配置、已超过使用年限且无法满足现有工作需要的资产;2.因技术原因确需淘汰或者无法维修、无维修价值的资产;3.因单位分立、合并、改制、撤销、隶属关系改变或者部分职能、业务调整以及其他导致资产发生产权变动的资产。4.盘亏、坏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损毁、灭失的资产。5.依照国家和政府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第六章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审批权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单位、主管部门、资产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审批权限划分的一般原则为:1.账面价值(原值)在一定金额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由单位审批。2.账面价值(原值)在一定金额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处置,由主管部门审批。3.资产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账面价值(原值)在一定金额以上的资产处置;(2)经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资产处置;(3)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及跨部门、跨政府级次的资产处置;(4)其他需由资产主管部门审批的资产处置事项。4.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专项资产的处置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第七章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及申报材料。处置程序规定,单位对拟处置资产进行确权(权属、价值),履行单位内部处置程序;单位将待处置资产(有明确接收单位的除外)清单交同级公物仓管理部门进行筛选,公物仓管理部门对符合入仓条件的资产提出收储意见;单位审批权限内的资产处置由单位自行审批,主管单位审批权限内的资产处置由单位报送主管部门审批,资产主管部门审批权限内的资产处置由单位报请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资产主管部门审批;单位根据审批意见履行相关手续,进行分类处置。涉及转让、置换的,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或者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采取拍卖等方式进行,鼓励通过网络拍卖等方式处置。需进行资产评估的,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事先评估。单位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向资产主管部门报备资产处置情况。单位应根据处置结果,及时核销相关资产台账,同时进行会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资产处置根据不同情形提供相对应的资料:(1)资产处置申请函;(2)资产处置审批表(含资产明细);(3)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以及隶属管理关系改变等资产处置有关的批准文件;(4)资产的权属证明、价值材料;(5)资产处置的公示形式、内容、时间、地点、结果等情况报告;(6)单位的内部决策情况说明;(7)发生毁损、盘亏、丢失、被盗等情况,由主管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形成结论性意见;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还应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等;(8)专业技术部门提供的资产报废技术鉴定报告或主管部门关于资产报废的书面意见等材料。第八章规定了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出售收入、置换收入、转让收入、报废的残值变价收入、赔偿收入等)属国家所有,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及时上缴本级财政。第九章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对国有资产处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的职能;单位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的,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五、与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地方标准的编制遵循规范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标准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一致,不存在违背问题。标准的起草制定规范,遵守与制定标准有关的基础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如: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系列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引用了GB/T41568-2022《机关事务管理术语》;参考了国务院令第738号《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财资〔2016〕1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21〕127号《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62号《江苏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苏财规〔2011〕27号《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文献;同时,本规范的制定符合管理现状,可操作性强。六、实施推广建议(一)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1.政策解读与宣传。通过官方网站、内部发文、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全面解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指南》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提高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政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2.组织专题培训。邀请财政、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专家,对全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资产处置的流程、标准和要求。(二)强化监督与考核1.加强监督检查。各级财政、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监督检查,确保资产处置的合法合规性。2.纳入绩效考核。将资产处置管理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资产处置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和问责。(三)推广成功经验与案例1.总结成功案例。积极挖掘和推广在资产处置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案例分享、现场观摩等方式,促进经验的交流和传播。2.加强交流合作。鼓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资产处置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推动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四)注重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产处置的在线申报、审批和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五)持续跟踪与评估1.建立反馈机制。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政策和管理措施。2.定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