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议论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_第1页
微写作(议论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_第2页
微写作(议论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_第3页
微写作(议论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_第4页
微写作(议论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备战】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讲精练(北京专用)

专题八:微写作•议论类(解析版)

【微写作】

所谓“微写作”,即微型写作,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运用精练的语言描述

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较之长篇大论,“微写作”更贴近现实生活,便于随时“自由地表达,有个性

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为北京高考最新的写作测试样式,微写作要求学生立足于生活情境或实际

问题写出自己的见闻感悟,以考查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需要的

言语表达能力。

微写作的出现,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一为适

应生活需要而不断学习表达。

【议论类微写作答题方法】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为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

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

道短,论是说非。

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真题连接】

[2023年北京高考真题】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班级准备创建自己的公

众号,但对是否需要创建,同学们意见不一。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

,国、o

【答案】

示例:

我认为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首先,公众号可以作为班级内部交流和

信息发布的平台,方便大家获取班级通知、活动安排等信息。其次,公众号能促

进同学间的互动与联系,增进班级凝聚力。再次,公众号可以展示班级特色和成

果,成为青春最特别的记忆。总之,公众号能提升班级组织效率,对促进班级交

流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题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微信公众号”成为一种重要媒介,强调其媒介的作用。班

级是否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意见不一。考生需选择一

种观点,并阐述理由,理由充分最好写两点到三点。既然是意见,那就有三种情

况,可以选择同意,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可以选择反对,班级不需要创

建自己的公众号;也可以选择辩证思考,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但是要注

意一些问题。

写作思路: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对应的两到三点理由,最

后进行总结。如: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班级不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

然后逐步分析理由,如公众号需要管理和维护。有内容更新及时性和维持活跃度

的问题。还有因为关注度不高,导致信息传播效果不佳,漏掉重要信息的问题。

最后总结,可以选其他更简单、高效的方式代替创建公众号。再如:明确提出自

己的观点,我认为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但是要注意问题。首先,逐步分

析阐述理由,说明创建公众号的好处,如方便交流和信息发布,通过互动,增强

班级凝聚力。然后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需安排专人运营维护,需确保内容

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最后总结,创建班级公众号是有益的,但需要谨慎处理,确

保公众号的运营和内容能够为班级带来实际的价值和效果。

2、文学社社刊拟开设“花开纸上”读书专栏。请你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一个

与花卉有关的场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一段短评。

要求:写出作品名,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

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

示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在《梅花》诗里硬是把梅花写得峭拔

挺立、风骨凛然。僻处“墙角”,远离尘嚣和追捧;“凌寒”傲雪,俨然无畏的斗

士;“独自”花开,独自凋谢,宁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我读此诗,如见梅花,

顿觉清香满纸。那墙角的梅分明是傲岸不屈的人,清音成绝响,王荆公伟甚!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是关键。(1)明确"短评"重在"评",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

主,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写作主体性很强。(2)注意题材来源于“经典的文

学作品〃中“与花卉有关的场景〃,因为是场景描写,所以文体可以是小说,也可

以是诗歌、散文,作品古今中外皆可。小说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堪称

经典;诗歌如古代众多的“咏花诗",如王安石的《梅花》、林逋的《山园小梅》、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等等。(3)短评要"写出作品名",要有场景概述,可以

点评场景描写的特点或人物在场景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情感主旨。因字

数限制,要"长话短说",评其一点,抓住要害。

写作思路:以王安石的《梅花》诗为例,先点明作者、篇名及关于梅花绽放的场

景描写句,再用一句话指出该场景描写的艺术特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墙

角,,,,凌寒,,,,独自,,进行分析。分析不要落入俗套,不要就花论花,要由花到人,由

表及里,最后表明自己阅读此诗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若以小说为例,写作思

路亦然。短评可以采用"总一一分一一总”式结构,以展现清晰的逻辑思维。

【专题模拟】

1.(2023•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9月《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

示“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请谈谈你对这一调查结果的看

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

,国、o

【答案】

示例:

我认为受访青年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他们有着热爱家

乡的情怀,家乡需要他们用所学知识来建设,他们希望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是乡村对年轻人是有吸引力的,主要体现在:家乡生活节奏慢、竞争压力小、

生活成本低、环境绿色健康、方便照顾家人、通勤距离短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议论类微写作题目。

所给材料是《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

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要求考生谈谈对这一调查结果的看法。考生在谈看法的

时候,既可以从客观方面着眼,如家乡建设需要青年用所学知识去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乡村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城乡差别并不大,青年在家乡一样大有发展

的余地等;也可以从主观方面着眼,如青年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建设家乡的情怀

等。言之有理即可,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2.(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青岛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由十多年前的

每年约60万册,降到了每年约6万册,学生一年的借阅量平均不到每人3册。

这种现象在高校和中学都很普遍。请对“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发表评论。

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

大学生借阅量的下降,是一种普遍化的趋势。数字阅读的兴起,阅读方式及

兴趣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越来越短。在

数字化浪潮背景下,一部手机便能实现线上海量阅读,App阅读器、微博、微信、

小红书等,受众的阅读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并不能准

确反映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针对"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写作思路:

首先要对“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出现此现象的根源是什

么?图书馆借阅量下降一事,能否准确反映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解决这一

问题?以上,都是可以入手写作的角度。

如:图书馆的借阅量下降,并不能准确反映阅读本身的下降。在没有智能手

机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主要就是图书,除此之外,很难再找到更合适的途径。

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不仅在读书APP里可以阅读,在微信公众号等内容

平台也可以轻松实现阅读。

如:学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只不过是整个社会发生巨变中的一环。在短视

频时代,刷视频占据了人们很大的空闲时间,这当中当然也包括很多大学生。以

往,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是读书、看报、联谊会,现在的大学生拥有了更丰富多元

的选择。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接收信息的方式和内容都在改变。

如:学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或许问题不是现在的大学生不爱读书了,而是

现在的图书馆跟不上时代变化,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了。因此,与其把

大学生机械地往图书馆里赶,不如让图书馆自身多做些改变。比如,可以定时举

办一些阅读分享活动、具有专业针对性的主题展览、根据教师推荐和学生需求更

新图书种类,等等。

3.(2023•北京•模拟预测)阅读整本书,与阅读零散和篇目相比,会有不同的

收获。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写一则短文,向刚入学的高一同学介绍自己阅读整

本书的体会。

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它还

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就比如《红楼梦》中,单是我感兴趣的情节的猜

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此外,整本书负载着文化,

在阅读的过程中,文化因子进入我的血脉,让我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人格,

不至于迷失在浮华社会中。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介绍整本书阅读的微写作题目。

写作要求。试题围绕当下语文教育提倡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情境,给出向高一

同学介绍自己的整本书阅读体会的微写作任务。我们如今之所以要大力提倡"整

本书阅读"的能力,是因为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

加快和阅读媒介的丰富,阅读各种各样的碎片信息,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行为,而

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日渐淡出他们的生活。但实际上整本书阅读有着

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对抗浮躁,磨砺心性,涵养人格。因此,对于整本书

阅读的体会的介绍,就在于阐明其与碎片化阅读的区别,及其对人身心熏陶的重

要作用。

写作思路指导。对此,在介绍时首先可以指出碎片化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区

别,比如与读篇幅短、结构相对简单、内容逻辑相对弱小的文章相比,读整本书

更能够锻炼人对阅读内容更强的信息提取和理解把握的能力,更强的分析和综合

的思维能力,更有深度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然后,还可进一步深入,阐述整

本书阅读中的某些深层文化基因对我们身心的熏陶作用。

4.(2023•北京•模拟预测)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有人说:“中

医像天上的雄鹰,西医像森林里的老鼠。”雄鹰飞在高处,看到的是整体和表象;

老鼠走在低处,看到的是具体和机理。中医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

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讲究辨证论治;西医以解剖学、生物学、化学等为基础,

通过先进的技术来诊治,尤其注重局部治疗。两者各有优势,各有天机。上述中

西医治疗理念对我们青年成长颇具启示意义。

要求:理由充分,阐释合理。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

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关注生命的高度,延长生命的长度;西医的局部论,

关注生命的物质基础,依赖先进的技术,注重局部治疗。这就启示我们,既要注

重整体,也要关注局部,二者融合,方能有所成就。揆诸当下,时代飞速发展,

吾辈青年更当立足于整体,胸怀大局,从小处着手,实现完美蜕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

第一句引入他人对中西医治疗理念的评价,把中医比为雄鹰,飞于高处,看

到两方面:一是整体,立足的是全局,忽略小节,扬长克短,强调中医的整体观。

二是表象,客观存在的现象,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具有直观性,

真实性。把西医比作老鼠,走于低处,看到两方面,一是具体,详实,明确的细

节。二是机理,病理变化的道理,依赖于技术,数据性强。

第二句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关注生命的高度抽象,站在更高的层次上,

研究生命体的养护规律。中医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

问、切"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治法。使用中药、针灸、食

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西医以学科综合为基础,

关注生命的物质基础,从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研究,依

赖先进的技术,注重局部治疗。

第三句中西医各有优点,各有自己的治疗理念治疗策略,殊途同归。

概括来说,"整体""局部""辩证论治""统一体""先进技术""机理”为本材料的关

键词,整体和局部对立统一,辩证性的看待解决问题,基于先进技术,用数据为

依据解决实际问题,中西医各有优势和谐共生。

写作要求是“上述中西医治疗理念对我们青年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要注意立

足青年身份,从"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入手,思考得到的启发。

写作思路:应从中西医的区别与联系联想到青年成长,对"整体"与"局部〃的

内蕴进一步升华。把握整体才能高瞻远瞩,不至于陷入眼前的泥潭;注重细节才

能让大局观得以实现。另外还可以写青年成长如何兼顾大局与局部?其实就是既

要发展好个体,也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统一,把个人投入到家国建设之中,

彰显青春底色。

5.(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向来不乏“洞见”者,

他们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请推荐一位这样的人物,为其撰

写短评,向校刊“洞见•人物”微专栏投稿。

要求:对象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

我推荐罗素。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划时代的

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罗素毕生都在提醒人们:人们总是幻想

“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只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证

明,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他是人性社会的安慰和救赎。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本题是议论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本题要求撰写人物短评,向校刊"洞见•人物"微专栏投稿,所写的

人物是“洞见”者,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首先要明确写作对

象,然后讲明推荐理由,理由要充分,论述要有条理。人物短评是对某个人物的

简要评价,通常包括个人背景、成就和贡献等方面。

写作思路:可以选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等,先介绍人物的身

份、成就,突出其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如写毛泽东,可以

写他富有创造性地预言农民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

战,并且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等。最后作出评价或者表达崇敬之情,如可以评价

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影响深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做出的贡献是无法忽视

的。

6.(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近来,北京市一些公园推出“捡拾垃圾换门票”

活动,将在公园内捡拾的垃圾送到指定地点,即有机会兑换公园门票或相应奖品。

请写一段话谈谈你对这个活动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条理清楚。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

北京市一些公园推出“捡拾垃圾换门票”活动,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意,可以

激励公众自觉加入文明旅游者的队伍,对于不文明游客也是一种教育引导,值得

点赞。文明出游既是公共道德,更是法律要求。只有从各个环节抓起、从点滴细

节做起,才能让文明旅游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游客养成讲文明、守文明

的良好习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本题是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题目要求针对北京市一些公园推出“捡拾垃圾换门票”活动谈看法。对于公

园的做法可赞同也可提出质疑,但主要观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无论赞同还是质

疑,首先应明确观点,然后逐条列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要做到言之有理,条

理清楚。最后注意字数限制。

写作思路:如可以肯定"捡拾垃圾换门票''的活动值得点赞,可从如下方面分析:

捡拾垃圾兑换门票,是杜绝不文明行为的有益尝试;然后阐述这次活动的意义,

如可以让文明旅游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游客养成讲文明、守文明的良好

习惯等;可以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可以呼吁,让我们带上文明

一起旅游,共同守护良好的旅游环境,让文明成为最美的风景。

7.(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近日,一些印着“清华妈妈语录”的墙贴、挂

画走红网络。如“妈妈为什么逼你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

格”等。这些语录传递的观念大多与“钱”有关。对此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

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

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功利主义教育是错误的。如果以财富作为教育目标,会

使孩子们树立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学习的目的是补缺和提升,补缺指学习生活和

做人的道理,提升指增加兴趣和知识。“清华妈妈语录”把学习功利化,把努力

学习盲目等同于以后可以赚好多钱,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完全成立,如果孩

子真信了,以后可能会误入歧途。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题干要求评论印着“清华妈妈语录”的墙贴、挂画,这些语录传递的观念大

多与"钱''有关,"妈妈为什么逼你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

格''这一语录的逻辑把生养孩子作为一笔巨大的投资,要求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必

须能够覆盖父母的支出,所以才逼孩子学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答题时体现这

一观点。

写作思路: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指出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然后

分析原因,分析过程中要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有说服力。如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如果以财富作为教育的目标,大概率会有一个错误的结局。在中国能考上清华北

大的孩子只是少数,而绝大多数孩子相对平凡,父母给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

标,孩子无法实现后,可能一辈子以失败者的身份面对自己、面对父母。再者,

现实生活中,名校毕业生和高薪并不能画等号。如果被灌输了“清华妈妈语录"

理念,毕业后如果落差很大,反而不利于孩子在社会上立足。总之,孩子的学习

能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而逼的概念就是给孩子树立过高的目标,是孩子达不到的地方,除了给

孩子制造焦虑,并没有什么作用。最后分析这样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培

养不出品格健全的孩子,会使孩子误入歧途,过分看重金钱等。

8.(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留一本好书,传悦读之趣”,学生会发起毕业

生向校图书馆赠书活动。你准备送哪本书给学弟学妹?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在书

的扉页写一段寄语。

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感情真挚。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

读好一本书,字字值千金。《平凡的世界》的文字,初读知朴实,细读明华

美,再读品雅丽,久读觉老练,充满语言之美。读透彻了,更能感悟人生,贫穷

是那个时代挥之不去的创伤,而奋斗却是书中人物永不磨灭的精神。掩卷深思,

你自会懂得珍惜时光,努力拼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明确所送书籍的名字,结合阅读感受,表达对学弟学妹的鼓励或教育,

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感情真挚。

写作思路指导:选择一本自己深有感触的书籍,可以先引用一句关于读好书的名

言警句提纲挈领,再用简洁的语言从文字、内容、人物、中心思想等角度表达自

己的感受,最后再提出对学弟学妹的希冀。

9.(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有人提议在火车上设置“学习车厢”,提供必

要的设施,营造安静的氛围,方•便有需求的旅客使用。你支持这一提议吗?请谈

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

在火车上设置“学习车厢”的举措,形式新颖,别开生面,让乘客实现了学

习阅读全天候,值得点赞。这一举措不仅提升旅行品味,也给喜欢阅读学习的乘

客提供了良好舒适的环境,使火车之旅成为阅读之旅、学习之旅,同时还营造建

设书香社会的暖心氛围,吸引更多人爱上阅读,与书籍为伴。这“开往春天的自

习室”定能助书香满中华。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题目要求表达对在火车上设置"学习车厢”的看法,应是提出或支持或反对

的看法并阐释理由。选择一方面,阐述相关理由即可。

写作思路: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赞同,因为在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

当下,构建更多便捷高效的阅读设施,提供更多阅读场所,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

的阅读方式,不仅能便民利民,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国人阅读的热情,推动书

香中国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行文时从个人

和社会的角度分析其利处即可。如果持否定意见,可从旅途疲劳、影响正事、安

全隐患等角度阐释理由。

10.(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城市广场设计雷同化,流行歌曲创作雷同化,

旅游商品销售雷同化……近年来,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请写一段文字表达

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条理清晰。

【答案】

例文:

雷同,意味着模仿,亦步亦趋、邯郸学步终不可取。如今城市广场设计、流

行歌曲创作、旅游商品设计等等的雷同化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创

新不足导致的。雷同,意味着沿袭、借鉴甚至是抄袭。无论是在产品设计领域,

还是高科技领域,创新才是根本,缺乏创新,最终只能是受制于人,甚至是失败。

如今,芯片领域是人们最关注的,正因为当初,我国在芯片领域创新不足,仿制

或者购买阻碍了创新的发展,最终导致如今芯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千万不要小看雷同现象,只有正视它,找到雷同的根源,用创新改变思路,

才能获取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议论类微写作题目。

本题首先列举了诸多雷同化现象,然后指出这类现象屡见不鲜,表明这种现

象在诸多领域都很普遍。题目要求写一段文字表达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根据这一

要求可知,我们在写作时要使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明确对这一现象的观点一一

是肯定,还是否定。根据文意,本文最好是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但也不能完

全否定借鉴的作用,注意辩证分析,表达要有分寸。然后阐明理由证明观点即可。

写作思路:首先要提出观点,雷同现象不可取;然后阐述雷同现象出现的原

因以及可能会导致的结果,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

论证;最后重申观点,提出希望。

11.(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高中阶段,同学们对整本书阅读选择精读还

是泛读说法不一。对此,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为即将步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们提

出阅读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得体。

【答案】

示例: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

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

彻理解,这就是精读。高中阶段的学习,建议大家要精读与泛读结合。如《乡土

中国》,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学术性很强,可以先泛读,浏览

著作的基本内容和章节结构,了解中国农村的历史与文化;再抓住核心概念如“礼

俗社会”“差序格局”等进行精读,找出概念间的关系;再反复读,积极思考,

加深对学术著作的理解。由“粗”入“细”,逐步推进。精读和泛读作用不同,

却一样重要。精读重“质”,泛读重“量”,各有重点,不可偏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高中阶段,同学们对整本书阅读选择精读还是泛读说法

不一”针对的是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要准确了解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

书目,如《红楼梦》《乡土中国》《唐吉可德》等,而"精读"与"泛读"是指阅读方

法,也是谈论的两个话题;"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要结合自己阅读的实际情况,写

出阅读体验和经验;”为即将步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们提出阅读建议"明确了写作对

象,针对高中生提出阅读建议,就要考虑高中阶段的实际,提出符合实际的建议,

并说明理由。

写作思路:先对"精读"与"泛读”作概念上的解说,然后可以明确自己的看法,如

选择"精读"或"泛读",结合具体篇目给出理由;还可以选择"精读"与"泛读"结合,

再结合具体篇目分析精读什么,泛读什么,或者先泛读再精读等。注意观点要明

确,条理要清晰,表达要得体。

12.(2023•北京顺义•统考一模)请结合线上学习体验,写出你对《学记》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意为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学习才

能有收获,反之,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孤陋寡闻,导致学习的失

败。对此,我深表赞同。很多同学反应,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如在校学习好,其中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少了与同学一起学习切磋的氛围。这样让我意识到只有共同

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为议论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本题要求结合线上学习体验,写出你对《学记》中“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的理解。注意不能脱离线上学习体验,泛泛而谈对“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的理解。观点明确,这里宜赞成《学记》中的观点,言之有理,

要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

写作思路指导。可以先解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意思:如果学习

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然后明确自己

赞同此观点。接着结合线上学习体验的体验印证该观点,最后可以重申观点,指

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

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3.(2023•北京•高三北京校考阶段练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高考临

近,学业压力增大,前路充满未知。请你从《论语》中选择一条语录作为自己的

励志铭,并阐释它给你的启示。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做事情都得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

过急,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习也如此,孔子的名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告诉我学习不可急于求成,心态浮躁,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

我们学习要讲究循序渐进,万不可焦躁,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细心缝制的帆是用

一针一线,迅速而安全的将我们送往成功的彼岸。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议论类微写作,要求从《论语》中选择一条语录作为自己的励志铭,

并阐释它给你的启示。

写作时要注意情境"高考临近,学业压力增大,前路充满未知",可谈学习生

活方面的感悟。要引用《论语》中的一条语录,并阐释它给你的启示。

首先要感悟明确,确定从哪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其次联系

语录要恰当,引用的语录要和你的感悟相一致,做到引用恰当。最后要分析合理,

感悟有理有据,做到论点与论据相统一。如"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可以用来论证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用来论证

思考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用来论证学习要有毅力。

14.(2023•北京东城•高三北京二中校考阶段练习)近日,杭州下沙中学安排

学生晚上看世界杯,教师当天不留作业。校长表示观赛也是一种学习。有人认为

学校这种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