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七年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4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虔诚(qián)毋宁(wú)

惊骇(hài)

诘问(jié)B.掳走(lǔ)

两栖(xī)

彷徨(páng)

惩罚(chéng)C.滞笨(zhì)

惧惮(dàn)

紊乱(wěn)

呜咽(yàn)D.炽痛(chì)

殷红(yān)

眼翳(yì)

解剖(pāo)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取谛

伫立

告罄

姗姗来迟B.猥锁

伶仃

轮廓

忧心忡忡C.斑斓

晌午

闲暇

迫不及待D.踌躇

污秽

吞噬

语无轮次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何陋之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C.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D.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同“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C.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陈康肃公”这一称谓中,“公”是对男子的尊称,“康肃”是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其中,“资”是“帮助”的意思,“鉴”是“借鉴”的意思。6.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菜市场上人来人往,可大庭广众之下却有人偷东西。B.前段时间,网上开展了“十元钱能买什么”的热议,随着物价的上涨,十元的购买力已是微不足道。C.李老师的语文课最受同学们的欢迎。课堂上,他既有班门弄斧的谦逊,又有旁征博引的渊博。D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并不意味着仅靠日复一日的重复来培养“熟能生巧”的手艺人,其终极目标还在于对创新的追求。7.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句中加点的“因为”是连词。B.“我们跟瑶民攀谈起来”的谓语是“攀谈”。C“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句中两个加点的“最”都是副词。D.“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季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主干是“我们要开药方”。8.古诗文默写(16分)(1).《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2).《登飞来峰》中用典直抒胸臆,表现诗人远大志向及大无畏的精神的句子是(),()。(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描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的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4).陆游《游山西村》中()()。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9.赏析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6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2分)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2分)(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10.名著阅读。(4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2)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二.综合性学习与探究(7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1)猜猜“孝”的本义。(1分)(2)【知“孝”道】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2分)(3)【明“孝”理】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2分)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4)【践“孝”行】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2分)三、阅读理解(29分)(一)文言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无丝竹之乱耳吾欲之南海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择其善者而从之D.可以调素琴屠惧,投以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谈笑有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3)亭亭净植()(4)不蔓不枝()3.翻译下列句子。(2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二)现代文阅读(18分)(一)谁关注你的背影

①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母亲还是落在了后面。

②上了车。母亲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个小时。他点点头,没关系的。母亲轻声说,可你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腰杆还挺直的呢,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③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多了。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他躺在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但只要子女来到病榻前看望他,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父亲的背影,他还真记不大清了。

④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他一边开车,一边努力地回忆。看了一眼后视镜,他与母亲的目光碰到了一起,母亲一直在盯着他看,盯着他的背影看。

⑤他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

⑥人到中年,他发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常怀旧,多愁善感了。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背影,是儿子的。那是去年秋天,他和妻子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在学校门口,儿子转身向校园走去。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来了,他喊妻子赶紧上车,妻子却一动不动。他循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儿子的背影,瘦削,高大。公交车开走了。他和妻子一直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尽头的拐弯处。儿子没有回头。妻子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儿子太瘦了,你看他的背影,跟个电线杆似的。

⑦儿子不会知道,妈妈和爸爸一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⑧从儿子蹒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他和妻子就习惯了儿子的背影。儿子学步了,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儿子的身后,随时张开双臂;儿子会跑步了,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儿子上学了,他目送儿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才放心地离开;儿子高考了,他答应不送孩子,以免给他造成精神压力。可是儿子一走出家门,他和妻子就走到窗前,看着他的背影,直到完全看不见了。

⑨他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留给他和妻子的,将是更多的背影。就像他自己,总是把背影留给了父母双亲。

⑩车开到小区,他打开车门,搀扶着母亲下车。他故意放慢脚步,走在母亲的后面。母亲七十多岁了,腰板还不错,但步履已经有点蹒跚。母亲真的老了。

⑪母亲突然回头。他揉揉眼睛,加快了脚步,和母亲并肩,缓缓向家走去。

⑫有时候,人生需要回一回头。回头,你就会看见,默默注视着你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深爱着你的人。1.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记叙顺序,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2分)2.请分析选文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3.选文最后一段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4.结合上文,请谈一下“谁关注你的背影”?为什么?(2分)(二)现代文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5、你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6、本文第②段至第④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你的依据是什么?(2分)7、“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结合全文思考“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至少答三点)(3分)8、说说第②段划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