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练习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_第1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练习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_第2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练习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_第3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练习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_第4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练习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洋流及其影响

课后篇巩固提升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完成1〜2题。

BA;

③----------------@

I.洋流c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B.沿岸地形

C.盛行风D.气旋

2.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能表示①海区的是()

D

解析|第I题,洋流c为北赤道暖流,其形成主要是受到东北信风的影响,故

选C项。第2题,①海区为寒暖流交汇处,南部为向北流动的暖流,北部为

向南流动的寒流,故选A项。

答案|1.C2.A

读局部地区洋流分布图,完成3〜5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4.若图示陆地为非洲I,则①洋流是()

A.马达加斯加暖流B.加那利寒流

C.厄加勒斯暖流D.本格拉寒流

5.受②洋流影响()

A.南极圈出现不冻港

B.其流经海区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C.其流经海区不会形成海雾

D.其流经海区污染物净化速度加快

解析|第3题,由图中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②是西风漂流,为寒

流;①位于南半球的大陆西岸,为寒流;图中③洋流位于大陆东岸,是暖流。

第4题,若图示陆地为非洲,则①洋流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西岸,是本格拉

寒流,D项对;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位于非洲大陆东岸,A、C两

项错;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B项错。第5题,②洋流是西风漂流,为寒流。

受该洋流影响,其流经海区污染物净化速度加快,D项对;南极圈没有不冻

港,A项错;西风漂流流经海区没有形成世界性大渔场,B项错;夏季寒流流

经海区会形成海雾,C项错。

答案|3.A4.D5.D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变化。据

此完成6〜7题。

某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瓦/米2)

6.图中海域向A岛及所在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最主要途径为(

A.赤道暖流、东南信风B.西风漂流、西北风

C.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风D.季风洋流、西南季风

7.造成图中B地数值高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水温高B.晴天多、光照强

C.风力大、蒸发旺盛D.暖流造成水温高

画第6题,A岛为大不列颠岛,所在大洲为欧洲,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大西

洋向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主要途径为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风。第7

题,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B地有暖流,水温高,因而向大气输

送的热量多。

答案6.C7.D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分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

A,B,C,D

E

(2)A、B、C、D四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属于补偿流的

是O(填字母)

⑶图中大型渔场出现在―(填字母)处,原因

解析第⑴题,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海区位于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

区,再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判断各洋流名称。第⑵题,根据洋流

的成因,可以分为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表层海

水,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沿着一定方向形成大规模流动的洋流。结合图中

洋流的分布,即可推知B、D为风海流;而当该海区的表层海水流失以后,

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补偿流,图中A、C洋流为补偿流。

第⑶题,寒暖流交汇或有上升补偿流分布的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

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常形成大型渔场。

答案(1)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

⑵B、DA、C

(3)C上升补偿流有利于下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有机物丰富,鱼类

饵料丰富,鱼类汇集,易形成渔场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完成1~2题。

LM地沿海海域因()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2.M处的气候类型向低纬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B.受西风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D.受海洋的影响

画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

海,a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第2

题,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的影响,该

处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答案"A2.C

1992年以来,北冰洋深海的冷海水回流低纬度的速度显著下降,北大西洋

暖流的流速也比五十年前下降了约31%o下图中箭头所指为洋流的流动方

向。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在海区,年平均水温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B.②③

C.①返>③D.③运>①

4.北大西洋暖流流速下降使()

A.中亚地区冬季降雪增加

B.欧洲西部地区冬季升温

C.我国北疆地区降水减少

D.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变好

画第3题,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图中①

②③所在海区,②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水温最高;③处因陆地阻挡,

受暖流影响较小,水温较高;①处受寒流影响,水温最低。年平均水温排序

是②①,A项正确。第4题,北大西洋暖流流速下降可能使中亚地区冬

季降雪减少,A项错;欧洲西部地区受暖流的影响减弱,冬季降温,B项错;

到达我国北疆地区的大西洋水汽减少,导致降水减少,C项对;气温降低,

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变差,D项错。

答案3.A4.C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该国某企业家制订了拖冰

山化水计划:借助卫星定位,从距离南极洲海岸约1000千米的赫德岛附近

海域选择合适的冰山,用船拖运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历时10个月。下图

为冰山拖运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飞题。

5.如果某年5月开始实施该方案,四条拖运线路最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T

6.该线路()

A.尽量利用寒流B.避开高温海域

C.全程顺风顺水D.免遭海洋风暴

解析|第5题,甲、乙线路前半部分与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方向相反,

且受暖流影响冰山融化量大,不合理;该方案5月开始实施,历时10个月,

故丙、丁线路的后半部分的时间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旋

转,丙方案经过索马里半岛时为逆流,丁方案最合理。故选D项。第6题,

该线路尽量利用寒流,减少途中冰山的损耗,A项正确;需经过赤道海域,

不可能避开高温海域;可能有部分顺风顺水线路,但不可能全程顺风顺水;

经过南半球的西风带,海洋风暴较大。故选A项。

答案|5.D6.A

7.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⑵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解析I第⑴题,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

射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

偏转成西南季风,受风力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东北方向运动。第(2)

题,图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比

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所以为寒流。第⑶题,从鱼类饵料多少分析鱼群的多

少,7月份这里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

流,把深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

利于吸引鱼群集聚。第⑷题,从风向分析,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

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季风,从内陆吹来,较为干燥,降

水少。从气温分析,因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洋流分

析,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翌(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

东北运动。

(2)寒流。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