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个教师节(教书育人楷模素材)-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1页
第40个教师节(教书育人楷模素材)-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2页
第40个教师节(教书育人楷模素材)-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3页
第40个教师节(教书育人楷模素材)-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4页
第40个教师节(教书育人楷模素材)-2025年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楷模之光,照亮教育强国之路

为宣传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激励

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教

育部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据悉,此次推选范围为自觉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在

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曾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40个教师节之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世界,来积累相关的写作素

材,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5中考满分作文助力。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逢锦聚:著作等身桃李天下

逢锦聚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定传承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

建的先行探索者和重要实践者。他躬耕教坛40载,著作等身,桃李遍天下,是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他带领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学术研究,将“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根植心底,书写在祖国大地之上。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而青年人才决定着祖国的未来,我愿把毕生精力献给经济学研究和青年人才

培养。我的志向在此,追求在此,乐趣也在于此。”他说。

南开大学博士生冯泓铭在本科学习期间曾经认真读过两部教材,一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另一本是《政治经济学》。他说,从这两部教材上学到的知识贯穿了他本硕博学习生涯的始终,不仅为自

己的学术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石,更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和培

育作用。从那时起,他就牢牢记住了教材的编者——“逢锦聚”这个名字。

《政治经济学》是在新世纪之初,由逢锦聚出任第一主编、组织全国14所建有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

高校编写的教科书。该书自2002年出版以来,已被几百所高校作为财经类本科生核心课教科书。2004年,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他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并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工程教材编写;主持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划、经济学专业规范,编写《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指南,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逢锦聚致力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2017年主持

完成并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论》,2019年主持完成并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学概论》,发表系列高质量文章,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贡献。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曾经翻阅逢锦聚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学通论(修订版)》,并和作为院士专家代表的他近距离交流。直到现在,逢锦聚心中一直牢记着总书

记对师生的嘱托:“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

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编写教材如何融入爱国主义传统,这是逢锦聚一直着力思考的课题。他说,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基础。

好教材可以影响几代人,对于学生形成世界观、方法论影响很大。所以,编写教材首先要明确立场:“为什

么人而写”。他强调,教材编写的出发点一定是要为了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要立足中国大

地,总结中国经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著作等身,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在南开大学任教的40年里,逢锦聚始终奋斗在教学和科研

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多门课程,累

计培养博士生60余名。他说:“历史给我最宝贵的机遇是做老师,而我最值得庆幸且将终生不悔的是做了

老师。”

其实,逢锦聚在年轻时干过不少工作,当过农民、种过地,还做过木工、泥瓦工,甚至创办过一所半

耕半读的乡村中学。这些宝贵经历让他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

感情。

初进南开时,逢锦聚了解到“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宗旨,顿感人生豁然开朗,从此下定决心,要把

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统一起来,做一辈子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

重视调查研究、问题导向和向实践学习,是逢锦聚对自己的硬要求。不管多忙,每年他都会指导学生

利用寒暑假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农村、企业开展调研,提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的观点和政策建议。他自己也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开展调查研究,即便是在出差的火车上,他也会去了解列

车员、清洁工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收入水平等情况。

冯泓铭如今师从逢锦聚攻读博士学位。笑称自己“追星”成功的他告诉记者,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

逢老师就启动了一项调研工作,要随机采访一百名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从他们收入、就业、社会保障等

多维度进行分析,力求从其中发现问题。

“经济学家不应只做从书本到书本的教书先生,应当一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脚踏祖国大地,

才能把殿堂里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中的成果。”这是逢锦聚常常对学生说的话。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对教师的要求。多年来,逢锦聚一直以身作则把道德规范与学术素养等重要

品质播种在学生心田,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在他的带领和言传身教下,一批批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青年学子和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成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为南开园里著作等身的先生、德高望重的教学名师、享誉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学者,逢锦聚始终坚守

着“立德树人是老师的本分”坚定信念。此次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他认为,这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关

心关爱、对教育重视和支持的体现,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自己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为教育强国、民族

复兴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做教师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成长为建设国家的骨干和栋梁。”这是他,作为一名普通

人民教师的朴素情怀与初心。

适用话题

适用话题:教书育人、坚守初心、责任担当、师者情怀

【适用示例】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璀璨星空中,每一位候选人都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以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照

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道路。他们中,有以思政教育为犁,深耕学生心田的播种者;有以科技创新为剑,勇

攀高峰的攀登者;有扎根基层,用爱与责任托起学生梦想的守护者;更有以教学创新为翼,推动教育高质

量发展的领航者。他们的身影,是新时代教师队伍最生动的写照;他们的故事,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最真挚

的诠释。这些楷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大先生”。

02

安慧霞:愿做童梦守护者

安慧霞,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教育部新时代中

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

2002年,安慧霞正式担任兴华礼仪幼儿园园长,她锐意改革,提升保教质量,使该园成为备受欢迎的

优质公办园。2005年,安慧霞首开山西省公办幼儿园集团化管理先河,先后管理三所公办园、六所城中村、

城边村及社区公办园及三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形成3+X+Y的集团化办园模式。从兴华街幼儿园到兴华礼

仪幼儿园,再到如今的兴华学前教育集团,安慧霞既是实践者、又是开拓者。

在上学的路上,有一位“插旗者”。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教师安慧霞迈出山西省公

办幼儿园集团化管理之路的第一步,一所所村办园、民办园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让更多孩子“上好

园”,安慧霞开创“星旗点亮”教育帮扶模式,受益园长及教师超20万。

安慧霞办公室里的一张地图,记录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进程:各地同仁前来学习的,标记“小红旗”;

派出教师传授经验的,标记“红五星”。如今,山西省117个县已经插满了“小红旗”和40多个“红五星”,其

他省份已插上34个“小红旗”和15个“红五星”。

33年来,安慧霞把自己全部的情感、心血、智慧都献给了挚爱的幼教事业。她深切感受到,身为幼教

人,不负童年心,因为孩子今天的样子,必定是未来中国的样子。继承和发扬“燃灯精神”、“青松精神”、

“老黄牛精神”、“先锋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当好新时代的“提灯人”。做一名让祖国放

心,能托起孩子托起更多家庭的人民教师。

适用话题

适用话题:教书育人、坚守初心、责任担当、师者情怀

【适用示例】

是谁,在寒来暑往中浇灌青春的花朵?是谁,在山高水远处播撒知识的种子?是谁,在栉风沐雨时不

改无悔的誓言?是教师一他们以赤诚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在每个人心中深埋感动,在国家发展进程中

立下丰碑,凝练成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他们,是1800万教师的代表,是

灿烂苍穹中耀眼的星火,是如歌岁月中澎湃的波澜。

03

贺来虎:33年爱与坚守点燃农村孩子的未来之光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深知农村孩子读书的不易,能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尽点儿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扎根农村教育33载,用爱为农村孩子点燃了自信,为他们铺就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他用自己平凡

的教育故事,书写着农村教育者的“不平凡”。他就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副校长、教师一一贺来

虎。

2024年教育部共推选出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贺来虎老师名列其中。

临河区第二中学位于阴山山脉二狼山脚下,是临河区唯一一所农村区直中学。1991年毕业分配到这里

后,贺来虎一待就是33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至今,虽然还肩负繁重的学校管理工作,但他依然

舍不得离开教学岗位,承担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用爱心、耐心与匠心帮助乡村孩子学习知识、学会做人。

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单亲孩子、留守孩子很多,还有部分是残障随班就读儿童,孩子们大多和爷爷奶

奶一起生活,学习能力差,自信心严重不足。每个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这种情况,这些孩子如果

教育方式不对很容易导致厌学、失学,怎么办?凭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和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贺来虎不辞

辛劳,利用课余时间不断了解班上每个孩子的状况,“对症下药”。

他深知,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孩子时,一定

要结合实际,努力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挖掘孩子的潜力,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他特别重视

家校共育,经常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线上推送家庭教育资料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呼吁家长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好孩子人生的好榜样。他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等弱势群体,要求

家长每周至少要和孩子通一次电话,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更好教育孩子,”这是贺来虎总结的教育“秘诀”。他说:“孩子是独立的个

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主见和自由,老师绝不能高高在上,要善于与孩子做朋友,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尊

重和信任,这样老师讲的道理才能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他从不强迫学生学习不喜欢的

课程,而是时刻留意每位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引导他们积极发挥所长,逐渐

建立自信心。

他坚持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倡导生活化课堂,实施适应学生的教学,开展校本研究,推进教育融合。

贺来虎教授的是数学学科,他的每节课堂,不仅仅是认认真真地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

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规律。为了做到这点,他每备一节课都要比别人多花两三个小时,同

时还不断地向同行请教,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辛勤的汗水终会浇开艳丽的花朵。从他1991年参加工作

之日起,他所任教班级的数学课成绩,一直居于同年级同科目之首,他所带的班级的综合成绩,也一直名

列全年级第一。

尽管如此,他并不自满,只要一有空闲,他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探讨带班经验。

听课也是他获取教学经验的“法宝”,但凡学校组织听课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认真记录、认真评课,同

事们都风趣地说:“贺老师评课是近视眼吃拌汤一一专挑疙瘩。”他还时常找来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如饥

似渴地“汲取营养”,一旦发现一些创新的教学理论,他马上如获至宝,及时记录下来,再结合自己的教

学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写成心得体会,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

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贺来虎练就了一身的过硬本领,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学

能力越来越强,教学效果越来越显著。他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过市级、自治区级一等奖,也曾在国家级刊

物的优秀论文遴选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他还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2019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

2024年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不仅在教学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上,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关爱。学校大部

分孩子是寄宿制,学生病了,他就带着寻医买药、端汤送饭;有的学生家庭生活困难,面临失学的困境,

他就慷慨解囊,大力相助。李小媛、王玉莲、郝香琴、王海艳、张君怡等,这些学生,都是在贺来虎的资

助和帮助下才没有失学。“没有贺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要像贺老师一样去资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1997级学生郝香琴每每提到贺来虎,都充满感激。当年,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寒的她曾几度面临失

学,贺老师了解情况后帮助她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初中毕业后又帮她联系企业赞助直到高中毕业,后来

她考上了大学。

扎根乡村教育33年,贺来虎始终无怨无悔,默默践行着崇高的教育家精神,由于成绩突出、声名远播,

好多城里的学校点名要他,但他从未动心。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深知农村孩子读书的不易,能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尽点儿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贺来虎说。

适用话题

心怀热爱坚持梦想爱国情怀执着坚韧不断突破豁达宽厚

【适用示例】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深知农村孩子读书的不易,能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尽点儿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三十三载岁月,从普通教师到副校长,他风雨无阻,坚持上好每一节课;他爱生如子,自掏腰包解学生家

庭生活燃眉之急,帮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他锐意进取,是全校听课评课最积极的人……同事们风趣地说

贺来虎评课是“近视眼吃拌汤一一专挑疙瘩”,而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他的带动下逐步提升。

04

刘小清:用爱为“折翼天使”点亮希望

萍乡蜿蜒的山路会记得,刘小清在这里播下的种子。

将折翼的天使拥进温暖的怀抱,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教师刘小清坚

信“爱是育人良方”。作为校长,刘小清总是把路途最远、家境最贫困、残疾程度最重的残疾孩子的送教工作

留给自己。不论是送教上门还是在校教学,同样严谨认真。刘小清扎根特殊教育28年,先后开设了美术、

烘焙、陶艺等特色课程,所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奖。她关爱特殊学生家庭,近年来为困难学生家庭捐款4.8万

余元。她积极带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殊儿童“教康一体化”美术教育实践模式,学校融合案例在

全国推广。她把青年教师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用“带帮扶放”的方法使一名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她常说,爱是育人良方,爱是每个特教老师肩上无可推卸的责任,只有爱得深,才能教得好。她是这

样说、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她便是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小清。

为让特殊学生学有所得,刘小清在课堂上,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教学。聋哑孩子学习拼读卷舌音时,

她握着学生的手贴在自己的喉部、腹部,让其感觉声带的颤动、气流的强弱;教说话时,她将压舌板放在

学生的舌头上,教学生读哪个音舌头该如何用力,再让学生照镜子观察口形进行练习……她重复几十遍,

甚至几百遍,直至喉咙干痛,但只要听到孩子们发出一个读音,便会欣慰不已。

适用话题

适用主题:追逐梦想、热爱与坚持、育人楷模、爱心与责任心

【适用示例】

将折翼的天使拥进温暖的怀抱,刘小清坚信“爱是育人良方”。28个春秋,从青丝到华发,她给予每

一个特殊学生母亲般的呵护;为了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得,她尽一切努力,耐心教几十上百遍;她带领教师

为重度残疾学生送教,路途最远、残疾程度最重、家境最困难的学生的送教工作都被她揽下……许多家长

不畏路途遥远慕名而来,“天使”们从这里张开翅膀,许多考入大学、顺利就业。

05

“布袋院士”赵东元:我愿意一辈子教书

“我愿意一辈子教书。”赵东元的头衔很多一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相辉研究院院长……

但在所有的头衔中,他最喜欢的是“老师

2021年,国家科技大会期间,他把自然科学一等奖证书放在装教案的帆布袋里,下飞机后“第一站”就

是奔到教室给学生上课,正是这张“布袋院士”的照片,让他在网上意外地“出圈”了。

“只要还能站上讲台,我会一直讲下去。”赵东元说,“其实教书不难,但是育人的工作,我至今都还在

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也是我愿意永远干下去的工作。”

“有问题随时来找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你们敞开。”赵东元对课题组的每一位学生如是叮咛。现在,赵

东元不仅花更多的时间为本科生上课、与本科生交流,他还会不断抽时间到中小学进行科普,因为他有一

个朴实的念头:如果有更多的人喜欢科学、更多的人具备科学精神,那么科技创新的可能性就更高了。“我

最想做的是科学普及和科学精神的传承。”

适用话题

适用话题:不忘初心;坚毅自信;爱岗敬业;坚持不懈;

06

王旭: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

“孩子没有差距,只有差异。”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

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教师王旭道出“金句”。

28年教育生涯,一桩桩教育故事,王旭记在心头:有个学生成绩平平但活泼开朗,是学校戏剧社的“台

柱子”,他便做“粉丝”,时时鼓励;有个学生家庭特殊,王旭便巧设“偶遇”,时时关心……

故事累加,王旭对教育的理解也越发深刻。他坚持个性化教育理念,支持学生发展特长;不以成绩“论

英雄,,,每年全校评选“最会鼓励人”“最爱笑”等创意奖项,让每个孩子得到重视;着眼全局,致力于将学生

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者相统一……

“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异,相信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赋、

潜能和梦想,才能鼓舞每一个孩子。”这是王旭的育人心得。

适用话题

适用话题:尊重差异乐观自信教育情怀坚守初心

【适用示例】

28年教育生涯,王旭把教育视为培育希望的事业,帮助学生、家庭点亮希望,引导老师、父母鼓舞希

望。他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视为教育的宝贵财富,捧着一颗真心,把教育的论文写在教书育人的大地上。身

为名校一校之长,他却始终将自己定位为“老师”。

人物素材

杨梅:“小盘扣”盘出教书育人“大智慧”

从事职业教育31年了,教孩子们做好盘扣,不仅仅是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更是希望他们在做人做事

上能像做盘扣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服装

工程系主任杨梅在接受采访时说,“教育就是爱的艺术。”

【求师】

四处“求学”钻研形成校本教材

虽然已是系主任的身份,但杨梅还是喜欢别人叫她杨老师或者“梅妈妈”。她说,“老师”这个称呼

显得亲切,也体现出这个职业的朴实无华。

说起从事老师这个职业,尤其是深耕盘扣等服饰配件领域的缘由,杨梅认为,这离不开小时候母亲对

她的影响。

“在我初中的时候,看到母亲能用布料巧妙地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一字扣和琵琶扣,当时的我就对盘

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杨梅回忆称,从此之后她便与盘扣这项传统手工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21岁的杨梅从学校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三尺讲台,杨梅一站就是三十多年。这些

年来,杨梅主要担任《服饰配件设计》《服装设计》《服装效果图》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服饰配件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为一体

的课程。新开这门课程时,教材和辅导资料十分缺乏,杨梅自己边写教案边教学。当年网络并不发达,想

找资料很困难,杨梅就常去跑书店或图书馆。去外地办事,一到地方她就先打听书店在哪里。杨梅在各种

渠道上搜集资料,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充实教案内容,利用寒暑假做市场调研,“敲开”一家家服装设计工

作室、服装公司的大门,去了解当前服装设计最前沿的信息。她结合专业特色,总结、编写了这门课程的

最初教材。

杨梅不断升级、迭代自己的教材,既满足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手工

艺术。如今,她精心打造的《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教材已经成为一份有特色、易学习、利于专业发展和适

应市场需求的校本教材。

【匠师】

将盘扣融入国风让孩子们爱上传统工艺

在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服装工程系的教室内,一根根长长的布料,在杨梅老师的手中不一会

儿变成了蝴蝶状、蜻蜓状等栩栩如生的盘扣,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些年,杨梅一直潜心钻研盘扣技艺。作为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中式盘扣也是《服饰

配件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将这项传统手工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杨梅不停在探索。

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杨梅汲取其他门类传统工艺的精髓,在盘扣制作中融入花丝镶嵌这一古老的金银

装饰工艺。她用盘扣设计成饶有国潮韵味的装饰画,让盘扣在请柬、包具、首饰品上熠熠生辉。传统技艺

与创新思维在精美的盘扣作品中交相辉映,用创新技艺展现传统工艺之美,杨梅设计制作的作品已不可计

数。

她以盘扣为引,持续探索中国结、丝网花、立体布纹等手工艺术,尝试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盘扣制作,

赋予其更时尚的外观。

为了让年轻人喜爱上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杨梅执着于探寻盘扣非遗技艺的传承之道。杨梅就像

传统的师父引领徒弟那样,手把手教学,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温度和力量。

2014年杨梅被推荐为职业技能绝技绝活顶尖人才,手工盘扣被选为第六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启动仪式

绝技绝活表演项目。2020年,在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匠”颁奖典礼上,杨梅作为应邀的六位江淮名匠之一,

进行了现场盘扣制作技能展示,优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与

感染力,同时展示了“江淮名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杨梅的盘扣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安徽省“徽姑娘”手工编织工作推进会、安徽省女职工风采展示活动、

安徽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成果展等活动。

多年来,杨梅通过多种形式传承和推广盘扣等传统手工艺,一枚小小的盘扣在她的指间飞扬,让更多

人看到了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

【良师】

“教育就是爱的艺术”

在多年的教学中,杨梅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很多。

杨梅是从职教学校走出的,她了解职教学生的特点。她所教学的课程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的

动手能力。

杨梅常说:“教育就是爱的艺术。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我们应该更有耐心、更包容,发掘他们的潜

力和优点,欣赏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支持。”

在同事和学生们眼中,杨梅总是体贴入微,学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和异常都能被她敏锐地捕捉到。杨

梅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放着厚厚一摞分门别类的作业和记录册,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

“记得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等奖,是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获得的。那时,我在上杨老师的手工艺课程,

杨老师总能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课程内容讲解得清晰透彻。正因如此,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该校2013级学生盛明文回忆称,那是2014年她首次参赛,比赛开始后,她手心一直冒汗,汗

渍如果弄到面料和针上,会增加比赛难度,当她打开工具包时,惊喜地发现杨梅老师提前为她准备好了一

叠纸巾,“那一刻,我的心安定了下来,开始投入到比赛当中,最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老师一起去

领奖时,我发现自己的世界开始变得多彩起来。”

2019年,杨梅克服困难,赴革命老区安徽金寨职业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对口帮扶的支教工作。她充分发

挥自身专业优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革命老区的孩子们。由于工作突出,被支教学校评为“优

秀支教教师”。

支教很快结束,但师生之间的情谊一直延续。支教期间的学生们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遇到问题,还会

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作业发给杨梅老师,向她请教。

安徽金寨职业学校毕业生彭甜甜曾是杨梅支教时带过的学生,有一次,杨梅到金寨参加会议,会后就

抽空前往学校看望了彭甜甜,那时正逢高考前夕,杨梅对她的设计作品给予悉心指导,彭甜甜当年顺利考

上皖西学院。更让杨梅感到欣喜的是,今年,彭甜甜也成为了像她一样的职业学校老师。

“身体会累,但是心不觉得累,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当我的孩子们学到了技能、取得了成绩,我觉

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杨梅说道。

【楷模】

获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21年杨梅开始担任服装工程系主任。在此之前,2016年12月经蚌埠市总工会批准,成立了“杨梅

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12月,经蚌埠市人社局批准,成立了“杨梅技能大师工作室”。实境化的“工

作室”,成为了杨梅带领学生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攻关、新品研发、开拓创新的试验场。

杨梅认为,建设强大学科,老师要担当起中流砥柱的责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工作室”一边以典型为范,灵活施教,打造人才成长基地,另一边则以赛促学,为服务地方发展赋能。

杨梅一直鼓励学生、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服装设计比赛,由杨梅个人及其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市

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和成绩。

杨梅也曾获得全国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最美教师、“江淮名匠”、全省教书育

人楷模、优秀支教教师、蚌埠市“珠城工匠”、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为宣传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日前,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

国教书育人楷模宣传活动,12位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正式公布,杨梅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成功

入选。

“我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比我优秀的老师有很多。我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自

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教学工作。”杨梅说,非常荣幸此次能入选,同时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三十一年的教师生涯,杨梅的两鬓间有了些许白发,知天命之年的杨梅,成了学生们口中的“梅妈妈”,

从“梅姐姐”到“梅妈妈”,称谓因时间而改变,没有改变的是师者仁心,是她择一事,守一生,扎根职

教的决心。

适用话题

适用话题:坚守初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奋斗;榜样的力量

【素材适用】

“择一事,守一生。”杨梅孜孜不倦,带领职业教育学生走向人生出彩的天地。30多年光阴,从“杨老师”

到“梅姐姐”“梅妈妈”,她踏破铁鞋为教学,收集市场一手资料编写教材,为学生叩开兴趣之门;她以技传人,

研究非遗盘扣,成立“劳模创新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