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新能源解决方案_第1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解决方案_第2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解决方案_第3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解决方案_第4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新能源解决方案TOC\o"1-2"\h\u26932第一章新能源概述 28751.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358051.1.1新能源的定义 395751.1.2新能源的分类 354201.2新能源发展趋势 3209111.2.1技术进步推动新能源发展 365561.2.2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发展 398931.2.3市场需求推动新能源发展 3311161.3新能源政策环境 3229131.3.1国家政策层面 370611.3.2地方政策层面 4111881.3.3国际合作层面 417330第二章太阳能解决方案 4852.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4254782.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4148062.3太阳能应用案例分析 55544第三章风能解决方案 527203.1风能发电技术 5257013.2风电场规划与建设 6305263.3风能应用案例分析 616293第四章水能解决方案 7325834.1水能资源开发 7252944.1.1水能资源评估 7189794.1.2水能资源规划与管理 7130154.1.3水电站建设 7244074.2水电工程设计与建设 776624.2.1水工建筑物设计 7281784.2.2施工技术 844474.2.3设备选型 815284.3水能应用案例分析 8326714.3.1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 8295764.3.2长江三峡水电站 8326704.3.3浙江省仙居抽水蓄能电站 817564第五章生物质能解决方案 861005.1生物质能资源分类 8240005.1.1概述 868315.1.2分类 839645.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9264245.2.1概述 9211945.2.2生物化学转化 9143885.2.3热化学转化 9200375.2.4物理转化 9156345.3生物质能应用案例分析 945735.3.1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 9213345.3.2林业废弃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 994865.3.3城市固体废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 9113725.3.4能源植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 99198第六章地热能解决方案 10192076.1地热能资源分布 10188306.2地热能发电技术 10236686.3地热能应用案例分析 1031361第七章潮汐能解决方案 11218987.1潮汐能资源评估 11144767.1.1资源分布及特点 11143707.1.2资源评估方法 11288647.2潮汐能发电技术 11197667.2.1发电原理 11244707.2.2发电技术分类 11166677.2.3技术发展趋势 11252907.3潮汐能应用案例分析 12149677.3.1浙江舟山群岛潮汐能发电项目 1238307.3.2法国朗斯潮汐能发电站 1225187.3.3韩国仁川潮汐能发电项目 1220301第八章新能源储能技术 12161498.1储能技术概述 12184028.2储能系统设计与应用 1369098.3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1314167第九章新能源电网接入与调度 13181059.1新能源并网技术 14150919.1.1概述 14184549.1.2新能源并网技术原理 14123939.1.3新能源并网技术发展趋势 1483659.2电网调度策略 1427779.2.1概述 14141789.2.2电网调度策略原理 14237589.2.3电网调度策略发展趋势 15263399.3新能源电网接入案例分析 1510060第十章新能源行业前景与挑战 15845310.1新能源市场前景 151591410.2新能源行业挑战 162207310.3新能源行业发展战略 16第一章新能源概述1.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1.1.1新能源的定义新能源是指在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基础上,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低碳等特征的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2新能源的分类新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太阳能: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发电的能源,包括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2)风能:利用地球表面风能进行发电的能源,主要形式为风力发电。(3)水能:利用水流的动能进行发电的能源,包括水力发电和潮汐发电。(4)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如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转化为能源的能源,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5)地热能:利用地球内部热能进行发电或供热的能源,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6)海洋能:利用海洋能源进行发电的能源,包括波浪能、潮流能等。1.2新能源发展趋势1.2.1技术进步推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的发电效率、成本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使得新能源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增强。1.2.2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发展。1.2.3市场需求推动新能源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3新能源政策环境1.3.1国家政策层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如《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完善能源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新能源发展的目标和任务。1.3.2地方政策层面各级地方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扶持政策,包括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1.3.3国际合作层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利用,促进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共同发展。第二章太阳能解决方案2.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一种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逆变器、控制器和储能设备等组成。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常用的光伏电池有硅晶电池、薄膜电池和多元化合物电池等。其中,硅晶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市场份额较大。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是安装简便,可适用于各种场景,如家庭、商业和工业用电;二是运行维护成本低,降低了能源成本;三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根据需求调整系统容量。2.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热力发电系统两部分。太阳能集热系统负责收集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热能。根据集热方式的不同,太阳能集热系统可分为聚光式和线性菲涅耳式等。聚光式集热系统采用抛物面反射镜或菲涅耳透镜等装置,将太阳光聚焦到集热器上;线性菲涅耳式集热系统则采用线性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线性集热器上。热力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产生的热能,驱动发电机发电。目前常用的热力发电系统有蒸汽轮机发电和燃气轮机发电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采用水作为工质,将热能转化为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则采用天然气、生物质气等燃料,通过燃气轮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是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可达20%以上;二是可适用于大规模发电项目,降低能源成本;三是可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能、水能等)相结合,实现多能互补。2.3太阳能应用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典型的太阳能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家庭中的应用某地区家庭安装了一套5k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系统包括20块光伏电池板、一台逆变器、一台控制器和一组储能电池。该系统每天可发电20kWh,满足家庭日常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能可通过储能电池储存,用于夜间或阴雨天气。案例二:太阳能热发电在工业中的应用某工业园区安装了一套10MW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系统采用线性菲涅耳式集热器和蒸汽轮机发电。该系统每天可发电240MWh,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绿色电力。同时系统产生的热能还可用于园区内供暖和热水供应,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利用。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太阳能解决方案在家庭、商业和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解决方案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章风能解决方案3.1风能发电技术风能发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当前,风能发电技术主要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和垂直轴风力发电两种类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塔架、叶轮、发电机等组成。叶轮在风力驱动下旋转,通过增速箱将转速提高后,驱动发电机进行能量转换。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具有结构简单、效率较高、可靠性好等特点,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风力发电技术。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则采用垂直于地面放置的叶轮,叶轮在风力驱动下旋转,通过曲轴、增速箱等机构驱动发电机进行能量转换。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对风向变化适应性强、结构紧凑等特点,但效率相对较低。3.2风电场规划与建设风电场规划与建设是风能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风电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评估:对风电场所在地的风资源进行详细评估,包括风速、风向、风力等级等参数,为风电场建设提供依据。(2)场址选择:根据风资源评估结果,结合地形、交通、环境保护等因素,选择最佳的风电场场址。(3)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根据风电场风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投资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4)风电场布局:合理规划风电场内的风力发电机组布局,保证风能资源的高效利用。(5)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风电场内的道路、输电线路、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风电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塔架及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塔架及基础的建设。(2)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将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塔架上,并进行调试。(3)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建设:建设风电场内的输电线路及变电站,保证电力输出。(4)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植被恢复。3.3风能应用案例分析以下为我国某风电场的风能应用案例分析: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某地区,风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项目规模:风电场规划容量为100兆瓦,共安装50台单机容量为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规划与建设:经过详细的资源评估和场址选择,确定了风电场的最佳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输电线路、变电站等。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项目效益: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约为2.5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同时项目投产后,将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对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前景:我国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完善和风能技术的持续进步,该项目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为我国新能源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第四章水能解决方案4.1水能资源开发水能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资源开发主要包括水电站建设、水能资源评估、水能资源规划与管理等方面。4.1.1水能资源评估水能资源评估是对水能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水能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水能资源分布、水能资源储量、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等。4.1.2水能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能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能资源开发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管理,保证水能资源开发合理、高效、有序。主要包括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水能资源开发政策制定、水能资源开发监管等方面。4.1.3水电站建设水电站建设是水能资源开发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水电站选址、水电站设计、水电站施工等方面。水电站建设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影响等因素,保证水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4.2水电工程设计与建设水电工程设计与建设是水能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涉及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技术、设备选型等方面。4.2.1水工建筑物设计水工建筑物设计是水电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大坝、溢洪道、水轮机等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安全、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等因素,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经济、环保。4.2.2施工技术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包括土建工程、金属结构安装、机电安装等方面。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4.2.3设备选型水电工程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工程规模、水头、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高效、环保、经济的设备。设备选型应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4.3水能应用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水能应用案例分析:4.3.1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位于我国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总装机容量13万千瓦。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充分利用了水能资源,减少了淹没损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4.3.2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位于我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0万千瓦。电站采用重力坝方案,解决了高水头、大流量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水电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4.3.3浙江省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浙江省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仙居县,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电站采用抽水蓄能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力系统调峰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第五章生物质能解决方案5.1生物质能资源分类5.1.1概述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固体废物、能源植物以及有机废水等。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分类,有助于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5.1.2分类(1)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2)林业废弃物:主要包括树枝、树叶、树皮、木屑等。(3)城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等。(4)能源植物:主要包括高速生长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5)有机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5.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5.2.1概述生物质能转化技术是将生物质能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转化、热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等。5.2.2生物化学转化生物化学转化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发酵、酶解等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生物质能资源转化为生物气体、生物液体和生物固体等。5.2.3热化学转化热化学转化主要包括直接燃烧、气化、热解、焦油化等方法。通过高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将生物质能资源转化为热能、电能、燃料气体等。5.2.4物理转化物理转化主要包括压块、造粒等方法。通过对生物质能资源进行物理处理,提高其密度和热值,便于储存和运输。5.3生物质能应用案例分析5.3.1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案例:某地区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能发电。通过将秸秆进行热化学转化,产生热能用于发电,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5.3.2林业废弃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案例:某地区利用林业废弃物进行生物质能气化。将林业废弃物进行气化处理,产生的气体用于供暖和发电,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5.3.3城市固体废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案例:某城市利用餐厨废弃物进行生物质能发酵。将餐厨废弃物进行厌氧消化,产生的生物气体用于供暖和发电,实现了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5.3.4能源植物生物质能应用案例案例:某地区种植高速生长的草本植物,将其作为生物质能资源。通过热化学转化,将植物转化为燃料气体,用于供暖和发电,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开发。第六章地热能解决方案6.1地热能资源分布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分布。根据地质条件、地热梯度、热水活动特征等因素,我国地热能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地热梯度较大,热储温度较高,适合进行地热发电。(2)中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这些地区地热梯度适中,热储温度为中温,可用于供暖、温泉开发等。(3)低温地热资源: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西南等地,这些地区地热梯度较小,热储温度较低,适用于温泉、农业等领域。6.2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热能发电技术是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目前我国地热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干蒸汽发电:适用于高温地热资源,利用地热井中提取的干蒸汽驱动蒸汽轮机,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2)闪蒸发电:适用于中温地热资源,将地热流体加热至饱和状态,然后使其迅速降压,部分流体蒸发成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3)双循环发电:适用于低温地热资源,将地热流体中的热能传递给低沸点工质,使其蒸发成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6.3地热能应用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地热能应用案例:案例一: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是我国第一个高温地热发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该发电站采用干蒸汽发电技术,自1975年投运以来,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0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案例二:北京温泉应用北京市拥有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温泉开发是其主要应用形式。例如,北京温泉度假村利用地热资源进行温泉开发,既满足了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案例三:云南腾冲地热应用云南腾冲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当地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开展了温泉旅游、农业种植等多种应用。其中,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温泉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第七章潮汐能解决方案7.1潮汐能资源评估7.1.1资源分布及特点潮汐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港湾、海峡等狭窄海域。我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其中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最为丰富。潮汐能资源具有以下特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7.1.2资源评估方法潮汐能资源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水文观测法:通过长期观测海域的水位、流速、流向等数据,分析潮汐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2)水动力模型法:利用数值模型模拟海域的水动力条件,预测潮汐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潜力。(3)经济评估法:综合考虑潮汐能开发的技术、经济、环境等因素,评估潮汐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7.2潮汐能发电技术7.2.1发电原理潮汐能发电利用潮汐涨落产生的动能和势能,通过水轮机将能量转换为电能。潮汐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水轮机、发电机、输电设备等组成部分。7.2.2发电技术分类潮汐能发电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涨潮发电:利用涨潮时海水位的上升,驱动水轮机发电。(2)落潮发电:利用落潮时海水位的下降,驱动水轮机发电。(3)涨落潮发电:同时利用涨潮和落潮的动能,实现双向发电。7.2.3技术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潮汐能发电技术逐渐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高效率:提高水轮机的转换效率,降低发电成本。(2)大规模:建设大型潮汐能发电站,实现规模化开发。(3)智能化:采用先进控制系统,提高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3潮汐能应用案例分析7.3.1浙江舟山群岛潮汐能发电项目浙江舟山群岛潮汐能发电项目是我国首个潮汐能发电项目,位于舟山群岛的定海区。该项目采用双向潮汐发电技术,装机容量为3.2万千瓦。自2017年投入运行以来,该项目已累计发电约1000万千瓦时,为当地提供了清洁、稳定的电力。7.3.2法国朗斯潮汐能发电站法国朗斯潮汐能发电站位于法国西北部的朗斯河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之一。该发电站采用涨潮发电技术,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自1966年投入运行以来,朗斯潮汐能发电站已累计发电约1000亿千瓦时,为法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7.3.3韩国仁川潮汐能发电项目韩国仁川潮汐能发电项目位于仁川湾,采用涨潮发电技术,装机容量为25.4万千瓦。该项目于2018年投入运行,预计每年可发电约8亿千瓦时,为韩国提供清洁能源,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第八章新能源储能技术8.1储能技术概述储能技术是指将能量存储起来,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利用的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储能技术起到的作用,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促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三大类。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储能方式,主要通过将低处的水泵送到高处的蓄水池,利用水的势能进行储能。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电磁储能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电感储能等,利用电磁场进行能量存储。8.2储能系统设计与应用储能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储能设备的选型、系统容量、充放电策略等。以下为储能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几个关键环节:(1)储能设备选型:根据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特点及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设备。例如,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可以选择锂电池作为储能设备,以提高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2)系统容量设计:根据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规模、负载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储能系统的容量。系统容量过大会导致投资成本增加,容量过小则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3)充放电策略:合理制定充放电策略,以提高储能系统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例如,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可以利用储能系统在白天光伏发电高峰时段进行充电,夜间负载低谷时段进行放电,实现新能源的削峰填谷。(4)系统集成与控制:将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系统、负载等环节进行集成,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优化运行。8.3储能技术发展趋势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在未来将面临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高的功能要求。以下为储能技术发展趋势:(1)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提高储能设备的能量密度,减小设备体积和重量,降低系统成本。例如,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2)长寿命储能技术:提高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降低运行成本。例如,液流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有望在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安全性储能技术:关注储能设备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例如,采用安全型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管理系统等。(4)智能化储能技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5)多元化储能技术:开发多种类型的储能技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储能技术与新能源发电、负载、电力系统等环节的深度融合。第九章新能源电网接入与调度9.1新能源并网技术9.1.1概述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能源并网已成为能源行业关注的焦点。新能源并网技术是指将新能源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的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新能源并网技术的关键在于保证新能源发电系统与电网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9.1.2新能源并网技术原理新能源并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并网逆变器:将新能源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使其与电网电压、频率相匹配,实现与电网的无缝对接。(2)控制策略: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保证新能源发电系统与电网的稳定运行。9.1.3新能源并网技术发展趋势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并网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高效率: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降低能源损耗。(2)智能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控制。(3)兼容性:优化新能源发电系统与电网的兼容性,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在电网中的占比。9.2电网调度策略9.2.1概述电网调度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的过程。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对电网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9.2.2电网调度策略原理针对新能源发电的特点,电网调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预测调度:通过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预测,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降低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影响。(2)优化调度:运用优化算法,实现新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的合理分配,提高电网运行效率。(3)紧急调度:针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波动,采取紧急调度措施,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9.2.3电网调度策略发展趋势新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调度策略发展趋势如下:(1)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电网调度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协同调度:加强新能源发电与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