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备考单元知识梳理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备考单元知识梳理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备考单元知识梳理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备考单元知识梳理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备考单元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复习资料汇编:知识梳理部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1邓稼先

【文学文体常识】

1.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

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重要词语】

【谣言】yaoyan【背诵】beisong【昼夜】zhouye【昆仑】kunlun

【选幅亟】挑选聘用。

【元勋立大功的人。

【署shti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铤ting】疾走。(铤而走险)

【奠恒]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阔kub别】长时间的分别。

挚迪友]亲密的朋友。

【筹ch6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bng徨hudng】犹豫。

【殷画红】带黑的红色。

【任人宰丸i害M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录U削。

【鲜画1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截ji6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家圃户晓xido】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妇圃ni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蚓jtl躬尽瘁画】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锋芒圉露国】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可歌可泣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当随嘲之无愧kui】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至死不懈越】懈,放松。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注:方框内为易错的读音和书写。

【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选取的几个典型事例,高度赞扬了邓稼先为了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

贡献,突出表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强大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重点突破】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并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个标题: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个标题: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第三个标题: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个标题:作者为邓稼先领导科研人员独立设计“两弹”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五个标题: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个标题: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联系:第一个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

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

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

仰止。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奉命研究原子

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一一“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和于敏联合署名

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一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

继续工作一一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一一勇敢、公

正无私。⑥一封短短的信一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⑦1982年,“我不能走”一一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总结: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3.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

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

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

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照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

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

明确: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

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

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

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

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

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5.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衬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

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很多优秀品质。旨在更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6.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1)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荒凉而又神秘的戈壁荒滩,突

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2)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

神。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

理想党员。”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明确:“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

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保守文

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保守文

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

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身的行动准则,因

此他是理想党员。

8.“假如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身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

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假如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

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语言特色】

1.修辞手法的运用

①对比:第三局部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②引用:第二局部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局部对《吊古战场文》和《中

国男儿歌》的引用。

③排比:第一局部中2〜5段,第三局部中第3段,第六局部中所引述的话。其作用是:语言凝练,

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句式的多变

①式十分整齐:第一局部中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局部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

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局部第3段等。

②长短句交错使用:第三局部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

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3.文章无华丽词藻,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

第四局部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示得淋漓尽致;第五局部第二、三段两句询问

对朋友流露出的深情。

2说和做

【文学常识】

1.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年开

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代表作有诗集《烙印》。

2.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湖北省淹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

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重要词语】

【梳头】shutou【校补】历词【深固】xido【抱歉】bdoqidn【秩序】处]xti【伴侣】

banlu【小楷】xiaokai【硕果】shubguo【卓越】zhuoyue【澎湃】pengpai【大无畏】

dawuwei

【典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钻探】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疏懒】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独裁cd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名词,很高的标准。标,标准。

迭di&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接连。

【诗兴不作】作,起。

【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群蚁排衙yd】指整齐地排列着。衙:指衙门。

【炯ji6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随远向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目不窥应园】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便还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亥人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昂d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阿li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沥:滴。

【慷kang阀kd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画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兀w€i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主题解说】

本文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言

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

神。

【重点突破】

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两部分是如何衔

接在一起的?

明确:第一部分(1一7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

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

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

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一作为革命家的

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

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

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

自然。

2.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

的品质?

明确: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一一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

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

内容特征材料品质

作为学者和“做”了再《唐诗杂论》锲而不舍、

诗人的闻一“说”,“做”《楚辞校补》沥尽心血、

多先生了也不“说”《古典新义》严谨治学

作为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勇敢无畏、

"说'’了就

的闻一多群众大会演说不寸白牺牲、

‘‘做''

先生参力口游行示威言行一致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4.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明确:(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

不苟的严谨态度。

(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

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本文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

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

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

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特色】

《说和做》虽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但不少语言富有诗意,试体会诗化的语言。

(1)用词典雅,多四字短语,形象鲜明,极具韵味。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

尽心血”连用四字短语,内容丰富,气势流畅,形象地表现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的勤奋刻苦,呕心

沥血。

(2)抓住特点,善用比喻,极具形象感和动态感。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一句,把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这一行为比作工人钻探寻宝。比喻贴切,形象写出闻一多的研究是积极主动

地探求。

(3)多用短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文学文体常识】

1.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迪莹,黑龙江呼兰人,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

2.回忆录: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记叙个人的生活经历或

熟悉的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具有文献价值。

【重点词语】

【舀】y方。【碟】di6【捆】kiln【咳嗽】kesou【调羹】tiaogeng【绞肉】jidorbu【薪

金】xln【校对】jiaodui【草率】caoshuai【洗澡】xizao【悠然】youran【吩咐】fenfti【抹杀】

mosha【疙瘩】geda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详,安稳。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晅】擦,抹。

[阖he]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深恶眼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主题解说】

这篇散文通过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势、待人接物、生活琐事、工作情况等细节的描述,展示了鲁

迅先生的平常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立体感人、可歌可亲的鲁迅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

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重点突破】

1.本文中写的鲁迅和你印象中的鲁迅有什么不一样?作者用哪一些片段来写鲁迅的性格品质的?每一

个片段体现出他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描摹的,刻画出了鲁迅的哪些侧面?

明确:更和蔼可亲更有人情味。

片段一:乐观爽朗;片段二:义无反顾;片段三:平易近人;片段四:幽默;片段五:先生和“我”

亲密无间;片段六:对青年人的引领、栽培与无私帮助;片段七:对生活的精细;片段八:周许两位先生

伉俪情深;片段九:随和亲切;片段十:描摹先生的休息就是翻书,写出了他的鞠躬尽瘁;片段十一:忘

我工作;片段十二:严谨求证;片段十三:认真细致;片段十四:描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十四个片段从日常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四个角度来描摹的。刻画了多个侧面:鲁

迅既具有思想家的特质和文学家的风采,又是一个对青年爱护备至的导师和诺友,一个对妻子无比倚重的

丈夫,一个体察孩子的好父亲,一个亲切随和不失热情幽默的长者。

2.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

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你喜

欢这样的写法吗?小组讨论,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喜欢。(1)本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

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

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

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让我们明白了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2)通过

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衬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

的表达效果。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地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

的张力)。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写许广平主要

通过她的言行,衬托鲁迅先生的辛劳、乐观、坚强。

4.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

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

形成了鲜明对照。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

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

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点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4)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

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得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

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爱意,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5)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点拨: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话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

融融。

(6)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

深的时光。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

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7)”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

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点拨:体现了鲁迅先生夜里工作至天明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突出了鲁迅背影的“黑大”。虽然鲁迅

身材比较瘦削矮小,但是他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

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

【写作特色】

1.选材视角独特。

本文借助日常琐事展现鲁迅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一面。描摹片段之间似乎没有紧密的逻辑关联,但

却串珠成线勾勒出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气质。

2.平淡中蕴含深情。

文章每一个片段所描写的场景都如在眼前,寄寓着萧红对鲁迅炽烈的情感。

3.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却又感人至深,极具表现力,体现了女性作者对生活独特敏锐

的感知力和细腻温婉的情怀。

神情、语言、动作、细节的描写,在萧红的笔下信手拈来,把一个伟大的人物回忆得有血有肉,可知

可感,令人亲近。一代伟人一生中最后的光阴,永远定格在这样朴实优美的文字中。

4.孙权劝学

【文学文体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

《司马文正公集》等。

2.《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

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

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

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

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4.写作背景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在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

曹、文U、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初步形成。后周瑜病死。鲁肃代之,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文白对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脱。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

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大兄怎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重要文言词语: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务】

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同“耶”。【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

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及】至IJ,等到。【过】经过。【今者】如今,现在。【才

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他。舌IJ:擦拭。【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

【积累文言词语】

L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气词,同“耶”。

2.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名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名词,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住事耳。古义:名词,指历史。今义:名词,过去的事情。

3.一词多义

(1)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管;但当涉猎(动词,应当)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一起构成动词,认为)

(3)见:见往事耳(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

4.文言句式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5.成语积累

(1)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后泛指学识浅陋的人。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6.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重点突破】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o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明确: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

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