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集市育才中学期末试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1一20单选每题2分,21—25题多选题每题至少有2项正确答案,每题3分,
少选得1分,错选0分)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苹()
A.自花闭花受粉,避免外来花粉干扰
B.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杂交结果可靠
C.生长快,在母本上即可观察子代所有性状
D.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分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
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
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从而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
种,杂交结果可靠,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AB正确;
C、在母本上不能观察子代的性状,需将母本上的种子种植后,才能观察子代的性状,C错误;
D、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D正确。
故选C。
2.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
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在孟德尔的研
究过程中,“演绎推理”的步骤是指()
A.完成了豌豆的正、反交实验
B.提出假说,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C.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果
D.完成测交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实验
验证一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i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
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i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
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正、反交实验,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错误;
B、提出假说,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属于“作出假说”过程,B错误;
C、孟德尔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i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设
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进行演绎推理,C正确;
D、完成测交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属于“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过程,D错误。
故选C。
3.判断一株红花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与杂合红花杂交B.自交C.测交D.与纯合红花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常用的鉴别方法:①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②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
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③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
法(只能用于植物)。④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⑤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别一株红花豌豆是否是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但豌豆是闭花自花传粉(自交)植
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单。
故选B。
4.用正常叶色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与苜误的是()
实验一:正常叶色X黄绿叶色
if
实验二:全部为正常叶色X黄绿叶色
I
正常叶色黄绿叶色
165株174株
A.甜瓜正常叶色与黄绿叶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甜瓜叶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实验二的杂交方式为测交
D.实验二子代正常叶色自交,后代正常:黄绿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一中正常叶色甜瓜与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表现正常叶色,据此可知正常叶色为显性性
状。
【详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甜瓜正常叶色与黄绿叶色是一对相对性
状,A正确;
BC、实验二为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属于测交实验,这说明甜瓜叶色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BC正确;
D、实验一中正常叶色甜瓜与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表现正常叶色,据此可知正常叶色为显性性状,实
验二中正常叶色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正常:黄绿为3:1,D错误。
故选D。
5.以抗花叶病大豆植株甲、乙做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甲/株x乙植株
I
Fi抗碉植株
F:抗病:思篇-15:1
A.亲本甲、乙植株均为纯合子
B.甲、乙的抗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Fi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F2抗病植株有4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F2中抗病:感病为15: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抗病、感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
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大豆的抗病、感病由A/a、B/b控制,抗病的基因型为A_B_、aaB_、A_bb,感病的
基因型为aabb„
【详解】AB、F2中抗病:感病为15: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抗病、感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大豆的抗病、感病由A/a、B/b控制,Fi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
因型为AAbb、aaBB,AB正确;
C、Fi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l:1:1:1,抗病:感病为3:1,C正
确;
D、F2抗病植株有8种基因型,分别为A_B_(4种)、aaB_(2种)、A_bb(2种),D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增添,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B.辐射能损伤DNA的结构,提高基因的突变频率
C.生物体产生突变的基因都会遗传给后代
D.基因突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
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详解】A、基因突变一般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正确;
B、辐射属于诱导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通常是通过损伤DNA的结构,提高基因的突变频率,B正确;
C、如果发生基因突变的是体细胞,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D正确。
故选C。
7.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重新组合。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
确的是()
A.“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和基因重组有关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基因重组导致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D.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
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详解】A、“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多种类型的配子,
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多样化的后代,A正确;
B、新基因产生的唯一途径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
C、基因突变导致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内部碱基的序列,C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故选A„
8.右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模式图。此植物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和染色体
数目分别是
A.12和36B.6和24
C.8和24D.16和48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组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含有一种生物生长、
发育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详解】如图卵细胞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三条,即有3个染色体组,共有4种形态,12条染色体,则体
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和24条染色体。
故选B。
【点睛】
9.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错集的是()
A.DNA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通过氢键相连
B.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
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游离羟基的一端为3,端
D.DNA分子中每一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
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是指储藏在DNA分子中碱基
对的排列顺序或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AB、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两条
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的配对是有一定原则的,即A只能与T配对,G只能与C配
对,AB正确;
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游离羟基的一端为3,端,游离的磷酸一端为5,端,C正确;
D、DNA分子中的每条链都有一端,其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D。
10.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内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21
GL“cGI»;士"1c
ATllllllIA
TATBBSSA
TH1M人、7AC『::::《1G
C4:*也1]G
甲乙丙
A,图甲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图乙表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图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图丁可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答案】D
【解析】
【分析】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类型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和
染色体结构变异。据图分析可知,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乙发生
在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丙图中由1变异为2,碱基
对增添,是基因突变;丁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
【详解】A、图甲表示基因重组,A错误;
B、图乙表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
C、图丙表示基因突变,C错误;
D、图丁可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D正确。
故选D。
H.A/a、B/b和D/d是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某植株甲和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后代无纯合
子,且三对性状均为显性的植株占9/16.植株甲的基因型为()
A.AaBbddB.AabbddC.AaBbDdD.AABbdd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a、B/b和D/d是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可用分离定律进行解决。
【详解】A、AaBbDDxAaBbdd,子代中三对性状均为显性的植株比例为3/4x3/4x1=9/16,且后代一定有
Dd,无纯合子,A符合题意;
B、AaBbDDxAabbdd,子代中三对性状均为显性的植株比例为3/4x2/4x1=6/16,B不符合题意;
C、AaBbDDxAaBbDd,子代中三对性状均为显性的植株比例为3/4x3/4x1=9/16,但后代中可能出现
AABBDD的纯合子,C不符合题意;
D、AaBbDDxAABbdd,代中三对性状均为显性的植株比例为1x3/4x1=12/16,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经典实验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能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B.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在S型菌的提取物中加入DNA酶,R型菌不能转化为S型菌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搅拌不充分,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沉淀物放射性明显增强
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中,用RNA酶处理过的RNA不会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
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
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菌能引起R菌稳定的遗传变异,即发生基因重
组,A正确;
B、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在S型菌的提取物中加入DNA酶,DNA被水解,故R型菌不能转化
为S型菌,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如搅拌不充分,不会影
响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沉淀物放射性,C错误;
D、由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中,用RNA酶处理过的RNA
不会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正确。
故选C。
13.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称为DNA甲基化。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喀咤
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C.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
D.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
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紧扣题干信息“DNA的胞喀咤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
此失去转录活性”答题。
【详解】A、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嚏咤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这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
错误;
B、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即导致mRNA合成受阻,进而导致蛋白
质合成受阻,这样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即会影响基因表达,
因此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C正确;
D、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甲基化后,则不能正常控制细胞周期以及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会导致细胞癌变,
D正确。
故选Ao
14.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变异株奥密克戎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镇误的是
()
RNA(+)―-——►RNA(-)---------------►RNA(+)
77、
RNA聚合酶mRNA组装.子代病毒
X/
病毒蛋白质
A.病毒增殖所需模板、酶和能量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B.图中a、c为R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图中b和e为翻译过程,因模板不同故产物不同
D.预防病毒传播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聚集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RNA(-);b表示以正链RNA(+)为模板
直接翻译形成RNA聚合酶;c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de表示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
的过程。
【详解】A、由图示可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需要的模板由自身提供,A错误;
B、图中a表示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RNA(-),c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
均表示RNA的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
C、过程b、e表示翻译过程,由图示可知,翻译的模板不同其合成的蛋白质也不同,C正确;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故“戴口罩”、“不聚集”、“勤洗
手”、“多通风”等,可有效预防病毒传播,D正确。
故选A„
15.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叙述埼误的是()
A.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
B.基因与性状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遗传性状可能发生变化
D.基因、基因表达产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一蛋白质来控制性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
调控的。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①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
②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③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
【详解】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因此基因通过其表达的产物(蛋白质)来
控制性状,A正确;
B、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
响多个性状,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B错误;
C、DNA的甲基化使得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C正确;
D、基因、基因表达产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
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16.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
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
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由题
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7.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O-rnO-rB
Xc)i6ii6oi
①②④
A.①②B.@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
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
续。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①中双亲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②无法判
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A错误;
B、根据系谱图④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B错误;
C、①中双亲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根据系谱图②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根据系谱图④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
性遗传,D错误。
故选C。
18.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显著的海龟。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
火山爆发将它们分隔成两个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火山爆发导致两个海龟种群出现地理隔离
B,东西海岸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基因库
C.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理论上,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重组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由题文可知,火山爆发形成东海岸与西海岸,两个海龟种群出现了地理隔离,地理障碍阻断
了两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由题意可知,两种海龟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它们的基因库已经存在明显差异,东海岸所有海龟
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基因库,而西海岸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另一个基因库,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在各自环境的
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种的界限时,产生了生
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所以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基因重组使生物产生多样化的子代,有利于自然选择,明显
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
19.细胞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最新研究表明,
现代人类面临着三种衰老:生理性衰老(随着年龄增长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病理性衰老(即早衰,由
于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及心理性衰老(由于精神或体力负
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常表现为“未老先衰”)。下列有关叙述母牛的是()
A.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
B.“早衰”及“未老先衰”说明环境因素会影响细胞衰老
C.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会上升,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细胞内不能合成酪氨酸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下降。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5、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A正确;
B、细胞衰老不仅与基因有关,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C、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不降反升,如合成与衰老有关物质的酶活性增大,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
发生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C正确;
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有关,并非不能合成酪氨酸酶,D错误。
故选D。
20.波尔黑山羊(Fi)是利用波尔山羊和我国的黑山羊通过杂交选育得到的优良品种。该品种既具有波尔
山羊生长快、体形大的特征,又有我国当地黑山羊肉质好、瘦肉率高、适于在当地环境生长的特性。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B个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基因重组
B.Fi个体在形成配子时,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C.基因重组是山羊产生新基因的重要途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波尔山羊的配子与黑山羊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
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
的意义。
【详解】A、基因重组涉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A错误;
B、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基因重组不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而是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2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分别是指受一个基因、多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
2、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
体异常遗传病,AB正确;
C、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比正常细胞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所以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7
条,D正确。
故选ABDo
22.甲、乙两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A.乙图中结构⑥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B.从化学组成上看,甲图中的1和6不同
C.乙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D.乙图中的①链与甲图中a链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⑤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
所;②③④表示多肽链;①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
【详解】A、乙图中从右到左多肽链越来越长,故结构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A正确;
B、甲图表示转录,b为RNA,1为腺喋吟核糖核甘酸,6为腺喋吟脱氧核糖核甘酸,1和6的五碳糖不
同,其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B正确;
C、乙图中②③④⑤都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形成的多肽链,结构相同,C正确;
D、乙图中的①链是RNA,其组成单位为核糖核昔酸,而a链是DNA,其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甘酸,
两者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错误。
故选ABC„
23.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但杂交水稻自交后代易出现性状分离,需年年制种。科
学家正在为攻克该难题而努力。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基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培育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
C.连续自交会使隐性基因频率逐步降低
D.杂交后代出现新基因型,是变异的来源之一
【答案】AC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
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生物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水稻基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A错误;
B、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原理
是基因重组,B正确;
C、连续自交会增加纯合子的比例,不会使隐性基因频率逐步降低,C错误;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是变异的来源,D正确。
故选AC„
24.烟粉虱体内P基因过量表达会使其产生杀虫剂抗性。该基因上游的一段序列发生突变,使P基因的
mRNA对应位点发生甲基化修饰,促进翻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杀虫剂诱导烟粉虱产生了杀虫剂抗性突变
B.P基因mRNA甲基化使烟粉虱杀虫剂抗性增强
C.抑制P基因表达可降低烟粉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D.mRNA甲基化可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从而影响表达
【答案】AC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即环境变化引起的性状改变,
影响基因表达,但不改变DNA序列。如组蛋白乙酰化、DNA甲基化等。
【详解】A、杀虫剂抗性突变不是使用杀虫剂诱导产生的,A错误;
B、P基因的mRNA对应位点发生甲基化修饰,促进翻译,而烟粉虱体内P基因过量表达会使其产生杀
虫剂抗性,所以P基因mRNA甲基化使烟粉虱杀虫剂抗性增强,B正确;
C、抑制P基因表达可增强烟粉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C错误;
D、mR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从而影响表达,D错误。
故选ACD。
25.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ni号染色体上。不同类型果蝇进行交配的结果如下
表。下列组合后代的表型正确的是()
选项亲本组合子代
A正常残翅xin号单体长翅长翅
B正常长翅xin号单体残翅残翅
CIII号单体长翅义111号单体残翅长翅
DIII号单体残翅XIII号单体残翅残翅
注:m号单体指缺少一条山号染色体;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果蝇致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缺失一条III号染色体的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0,缺失一条III号染色体的残翅果蝇的基因
型可表示为aOo
【详解】A、正常残翅(aa)xIII号单体长翅(A0),子代的基因型可能是Aa(长翅)、aO(残翅),不
一定全是长翅,A错误;
B、正常长翅(AA)xIII号单体残翅(aO),子代的基因型可能是Aa(长翅),不一定是残翅,B错
误;
C、III号单体长翅(AO)xIII号单体残翅(aO),子代的基因型可能是Aa(长翅)、A0(长翅)、aO
(残翅),不一定全是长翅,C错误;
D、III号单体残翅(aO)xIII号单体残翅(aO),子代的基因型是aO(残翅),表型为残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某动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n=4,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其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
(1)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
(2)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期,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逐渐消失,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成为
染色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图丙中染色体③和④是什么关系?,
(4)图乙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5)图丙细胞名称为,图丙中所示有对同源染色体。
(6)图中哪个细胞所处时期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填序号)
(7)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o
【答案】(1)甲、乙(2)①.有丝分裂前②.核膜核仁
(3)同源染色体(4)4
(5)①.初级精母细胞②.2
(6)丙(7)1:2:2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图乙中有同源染色
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此时细胞质均分,
为初级精母细胞,说明该动物为雄性,③和④染色体此时分离,说明二者为异型的同源染色体;丁细胞
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处于减数分裂II中期。
【小问1详解】
图甲中有同源染色体,其中有一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
期;图乙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I后
期;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处于减数分裂n中期,因此图中进行有丝分裂
的细胞有甲和乙。
【小问2详解】
图甲中有同源染色体,其中有一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
期,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成为染色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
成纺锤体。
【小问3详解】
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③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小问4详解】
图乙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不改变染色体的数量,图乙细胞分裂
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小问5详解】
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③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图中细胞细胞质均分,因此该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中所示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①和
②,③和④。
【小问6详解】
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发
生于减数分裂I后期,因此图中丙细胞所处时期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小问7详解】
自由组合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染色单体数目为8,核DNA数也为8,
因此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o
27.我国是水稻(2n=24)的原产地之一,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
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⑥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应该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图中哪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填数字标号),多倍体植株的优点是(写出2点即
可),图中哪些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填数字标号)。
(3)原核生物常选诱变育种的原因是0
【答案】(1)12(2)①.①⑥②.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的含量
都有所增加③.⑤⑥
(3)原核生物无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杂交育种,所以一般选诱变育种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为杂交育种,①⑥为多倍体育种,①③⑤为单倍体育种,④为
诱变育种。
【小问1详解】
水稻是雌雄同体,不存在性染色体,水稻的染色体是2n=24,一个染色体组是12条染色体,因此对水稻
基因组进行测序,应该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序列。
【小问2详解】
图中①⑥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多倍体植株的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
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图中标号⑤⑥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图示⑤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
体幼苗,从而获得纯合子;⑥处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诱导染色体加倍。
小问3详解】
由于原核生物无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杂交育种,所以原核生物常选诱变育种方式进行育种。
28.某植物的种子有椭圆形和近球形,茎秆有高秆和矮杆,其中矮杆植株为突变体。育种人员利用纯合高
秆、近球形植株和纯合矮杆、椭圆形植株为材料进行实验,杂交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iF2
高秆:雌329株,雄350株;矮
高秆近球形(雌)X矮全高秆
秆:雌111株,雄115株;椭
秆椭圆形(雄)椭圆形
圆形:962株,近球形64株
(1)只考虑茎秆这一相对性状,显性性状是,若上述杂交组合为正交实验,则反交实验中,F2
代中茎秆性状及比例为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研学活动方案6篇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合同范本9篇
-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情况汇报三篇
- 中国小动物技能大赛骨科专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大拇指腱鞘炎偏方课件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营权转让合同样本4篇
-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课件(23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4
- 广东省广州黄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及行事历
- 《GM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数学家华罗庚课件
-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纳米技术简介》课件
- 血液透析高钾血症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