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爱莲说(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爱莲说(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爱莲说(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爱莲说(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爱莲说

(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暹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等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

君子亭记

(明)王守仁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

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目眇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

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

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直竹焉一而因以一竹名名一丕愧一于丹亭二二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

【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

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

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暹清涟而不妖(洗)B.贯目即而柯叶无所改(四季)

C.陶后鲤有闻(新鲜)D.无所不拿(合适)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至少提

出三点)

(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修,中通外直,不喜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

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①以时,苟非其时,虽十

尧②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廖鸡人使昼呜乎?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

其肮脏⑤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动:萌发。②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③俾:使。⑤肮脏:读音kdn乡dng,意为不屈不厄。

5.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珞”中的“妖”妖艳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

B.“不惠不枝”中的“蔓”是藤蔓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正直不苟。

C.“亭亭净瞋”中的“植”是树立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姿态和气质。

D.“可粤鸡人使昼鸣乎”中的“强”是强迫、强令的意思,表达出作者对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一事

2

的不满。

6.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甲文对莲进行形象和品质的具体描写,有何用意?

8.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牡丹,但写作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

苹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

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明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

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

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③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苹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

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9.下列加点字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A.宜乎众矣事不宜迟权宜之计

3

B.乱曰丝竹乱耳猿鸟乱鸣

C.可远观远走高飞深谋远虑

D.徒观其贞枝肃矗徒劳无益家徒四壁

10.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断3处)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11.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12.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指出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2023•辽宁沈阳•统考三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蓬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①为美,正则

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②诏大号,以绳③天下之梅也;又不

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④直、删密、锄正,以夭⑧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⑥求钱

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⑧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

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t,通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子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⑨

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明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审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

(选自《病梅馆记》)

【注释】①欹(qi:)倾斜。②明:公开。③绳:约束。④斫(zhud)砍削。⑤夭:摧折。⑥蠢蠢:

无知的样子。⑦孤癖:特殊的嗜好。⑧鬻(yti)卖。⑨棕;棕绳。⑩诟厉:讥评,辱骂。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曰或王命急宜(《三峡》)。

B.而江浙之梅皆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C.无一完者湖心亭一点(《湖心亭看雪》)

D.安得使予多暇日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16.两篇文章的物象都有一定象征意义,【甲】文中莲象征A,作者写莲是为了表达自己B的

生活态度;【乙】文中梅象征^,作者写梅是为了议政,表达了对的抨击。

(2023•吉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

5

广。每履之,足苦蹶③中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

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

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厥: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

形成。

[丙]

秋莲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②已秋风。盛衰老眼③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释]①青房:指莲蓬。②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③老眼: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17.[甲]文作者是北宋的。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堂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等有闻鲜:少

C.每展之,足苦跋中焉履:踩

D.不淮翠减红销际堪:忍受

19.用“/”给《习惯说》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20.[甲][乙]两文体裁都是“说",[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

是;[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O

21.[甲][丙]两文作者都运用了“莲"这一物象来表达感情。[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莲抒发对莲的

之情;[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莲抒发对莲的之情。

22.请分别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噫!习之中人,甚矣哉!

6

(3)凝影亭亭不自容。

(2023•河南新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章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弊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大抵松之为物,极地气不能移,历岁寒不为改。大类有道君子,顾当其始生,困蓬蒿,丽①牛羊,

摧折于斧斤者,往往而是。惟托根深山大壑,苏之以风雨,照之以日月,笼之以轻烟薄雾,而又饱饮雪霜,

延历岁时,然后翠蕤②摩空,铁干拂汉,虬③掀鳞射,天矫©扶疏,为故国伟观,良亦不易矣。爱松者,当何

如珍护耶?

(节选自《爱松说》,有删改)

【注释】①瓯同“厄”,困苦,灾难,这里指受牛羊践踏。②蕤(rui)草木茂盛的样子。③

虬: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④天矫(yd。ji40)屈曲而有气势。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23.借助方法提示,完成表格。

文言字词方法提示词义

中通外直语境推测法①—

香远章清课内迁移法:笠慕圣贤之道②—

24.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甲】文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C.【乙】文中的松树刚开始生长时的情形是被困在草丛中,受牛羊践踏,遭受斧子的砍伐。

7

D.【乙】文中松树遇到极端寒冷的天气也不改变,借“松”比喻在困厄之中不懂得变通的人。

26.【甲】【乙】两文作者分别依托“莲”“松”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2023•北京朝阳•二模)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蓬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陶后鲜有闻”中“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弊艳夺目B.芳草擎美

C.寡廉第耻D.屡见不鲤

28.结合语境,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在孔子看来,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屋舍,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显得简陋。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周敦颐借世人对三种花的态度,感叹爱莲者少,表达自己的独立坚守。

29.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8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爵②之以卉药,琴

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④焉。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⑤

孔子之言。

(取材于王阳明《何陋轩记》)

材料二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

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⑥抱材⑦未用,

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取材于刘基《尚节亭记》)

注:①[桧]桧柏,树木名。②[前]移植。③[编]书。④[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⑤[信]通“伸”,伸

张。⑥[中立]会稽人黄中立。他因喜欢竹节而修建尚节亭,刘基看到后很喜欢。⑦[抱材]怀藏才能。

君子不为环境所困。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高雅的情趣:刘禹锡身处陋室,“调素琴,阅金经”,选

择与“①"往来;王阳明居何陋轩,栽树植竹种花,“②",引来文人学士聚集。也有人

⑧:周敦颐主张“出淤泥而不染”,黄中立在社会道德风尚衰落时“④”。

(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毛花,可爱者甚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灌清涟通不妖,中通外直,不惠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尊”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相,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3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蕃:多

9

B.不蔓不枝蔓:枝蔓

C.安居而天下覆熄:同“息”,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D.必敬必戒戒:谨慎

3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灌清涟而不妖言和亚色夷

B.水陆草木‘花览物宅情

C.以顺为正者非淡泊无名明志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不足方外人道也

32.对下列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A.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给人民自由;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B.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给人民自由;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让百姓走自己的路。

C.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让百姓走自

己的路。

D.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

己的道路。

3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凸显了所写对象的精神品质。甲文中“莲”象征的君子洁身自爱,乙文中的大丈夫意志

坚定,坚守初心。

B.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把世人对牡丹的爱和对莲花的爱形成对比;乙文中将“妾妇之

道”和“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

C.两文都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情感。甲文表达了对莲的赞美和对菊、牡丹的不屑,乙文表达了对大

丈夫的赞叹和对张仪等人的鄙视。

D.两文都用语气词增强表达效果。甲文中“宜乎众矣”,“矣”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慨,乙文中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乎”表达了对对方观点的坚决否定。

(2023•广西贺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10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韩诗外传》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日: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

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童

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③。”

【注释】①仆: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病,担心。

3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花与隐逸者也子知《乎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潭中鱼可百许头

C.可以免于辱乎出则无敌国外事者

D.善哉言乎陈康肃公善射

35.下面对《爱莲说》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莲的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方面,描绘了莲的特点。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流露了作者对众人爱牡丹的羡慕之意。

C.文章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更好的衬托莲花的品格。

D.文章的语言骈散结合,长短交错,整齐中不乏变化美。

3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7.联系上下文分析【甲】文第二段中“噫”这个词的作用。

11

38.有人作了三幅画,分别是莲花、菊花、牡丹,若选一幅送给孙叔敖,你觉得哪幅合适?请根据两

文内容,说说理由。

(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菌苕,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

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

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菌苕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

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

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蕴》

39.解释下列带横线的词语

(1)濯清涟而不妖()

(2)则又旦高日上,日上日妍()

40.下列句子中带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水陆草木之花

12

B.此皆言甚可目者也及甚茎叶既生

C.宜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旦荷钱出水之日

D.可远观也不可亵玩焉不至白露为霜面能事不已

41.翻译下面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42.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李商隐笔下的荷花荷叶和周敦颐笔下的荷花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蓬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

毛羽脱落,索然如毂雏①,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者,率②不甘湛涪乡里,必振

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⑧,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扬,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

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

(选自《南村辍耕录》,有删减)

【注释工①毂雏:待哺雏鸟,,②率:大都。③湛涪:沉浮。④诧九族侪类:夸耀于亲族朋辈。

43.【甲】诗出自郑燮写的《》,【乙】文出自(人名)写的《爱莲说》。

13

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也至深冬严寒之际()

(2)遽若丧家之狗()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6.根据【甲】【乙】【丙】三则诗文的内容,完成下表。

篇目“物”的表现人的品性

【甲】咬定青山不放松(1)_________

【乙】“(2)__________,(3)__________"洁身自好

当羽毛色彩艳丽时,自鸣得意;(4)__________»(用(5)_________

【丙】

自己的话概括)意志薄弱

47.【甲】诗中的“竹”和【乙】文中的“莲”皆是有操守的君子形象,两位作者对此都表达了

之情;【丙】文中“无所守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