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篇梳理4课文5鸿门宴
[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王”“内”“谢”“间”“再”五字及次常用
字“意”。2.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
一、基础夯实
(第1段)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沛公欲
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目:“旱目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班项羽日:“沛公居山东时,
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丰,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
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军()②旦日()③飨()④说()⑤幸()
答案①驻扎②明天,第二天③犒劳④劝说⑤君主宠爱女子
(第2段)楚左尹项伯者,项羽李冬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①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口:“毋小俱死也。"张良日:“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之去不义,不可不承。”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
“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目:“粤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目:“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目:“耳不
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日:“君安与
项伯有"?"张良日:“②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
公目:“孰与君少长?”良目:“长于臣。”沛公目:“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
出,要项伯。项伯即人见沛公。沛公奉也酒为寿,约为婚姻,日:“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
近,善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
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沛公日:“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
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季父()②素()③善()
④从()⑤亡去()⑥语()
⑦鲫生()⑧当()⑨固()
⑩有故()⑪卮()⑫籍()
⑬谢()⑭遇()
答案①叔父②一向,平时③友善,交好④跟从,跟随⑤逃走⑥告诉⑦浅陋无
知的小人⑧对等,比得上⑨本来⑩有旧,有交情⑪酒器⑫造册登记⑬道歉
⑭对待
3.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刘邦驻军地,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张良,想叫
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得分点:之、私、具、俱)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紧急,所以幸亏他前来告诉我。
(得分点:游、活、幸)
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得分点:所以、备、
出入(偏义复词)]
(第3段)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等力而攻秦,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
增藜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
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目:“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②数()③翼()
答案①合力②屡次,多次③像翅膀一样
5.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在座位上袭击刘邦,杀掉他。否则,你们
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得分点:若、因、坐、且,被动句)
(第4段)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烟盾入军
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州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跑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日:“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嗨之。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目:“臣死耳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
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洋,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尊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拥()②披()③啖()
④且()⑤故()⑥细说()
⑦窃()⑧须臾()⑨如()
答案①拿着,持着②分开③吃④尚且⑤缘故,之所以⑥小人的谗言⑦表示个
人意见的谦辞⑧一会儿⑨往
7.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得分点:举、开h胜)
(第5段)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目:“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目:“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
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合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目:“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善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
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尽我至军中,公?入。”
8.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谢()②会()③置()
④间()⑤度()⑥乃()
答案①辞别②恰逢,正赶上③放弃,丢下④秘密地⑤估计⑥才
9.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得分点:顾、辞、让)
(第6段)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
白璧一双,中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书•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
日:“闻大王有意营建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
矣!”
(第7段)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胜()②再()③督过()④今()
答案①承受②两次③责备,责罚④将
11.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们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碎了
它们。(得分点:置、坐)
二、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⑴王
i壬王王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王”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上”字,下边是“火”字,合起来指火苗上窜。是
“旺”的本字,表示火势很大,后引申为“帝王”之意。
义项例句
①沛公欲手关中
②谁为大手为此计者
③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答案①称王,统治天下②帝王③封建时代的最高爵位
【识记方法】“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
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大臣进谏目:“大手(帝王)欲壬(称王)天下,需以仁治天下,
使壬(爵位)侯将相各司其职,百姓乐业。”
⑵内
内汽内内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内”是会意字,甲骨文外边是“门”字,里边是“人”字,合起来指进入一个区域内。
表示入内。
义项例句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向自省也(《论语》)
④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⑤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答案①同“纳”,接纳②结交③内心④里面⑤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识记方法】“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
室”;二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
门,故古人又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李密自幼家贫,然内(内心)怀忧国之情,而友人敬之。密常中
(同“纳”,接纳)友于家,晤言一室之中(里面),抒满腔豪情,书锦绣文章。
⑶谢
酷热W谢
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
“谢”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t),射声(古音相近)。表示推辞、辞谢。
义项例句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图项王
②乃令张良留谢
③哙拜个,起,立而饮之
④阿母个媒人(《孔雀东南飞》)
⑤及花之既啰寸,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⑦告,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
⑧报答万有一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新唐书》)
答案①道歉②辞别,告别③感谢,答谢④推辞,谢绝⑤凋谢,衰亡⑥告诉,劝告
【识记方法】“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
一步引申出“推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暮春时节,春花涉(凋落)。杜牧游于山中,遇一山民。山民识
其为牧,遂邀其至家,牧湖(拒绝)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善意,遂诩(道歉,谢罪)之日:
“不知君之盛情如此。”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感谢)其款待。旦日牧诩(辞另I)山民而
出,且叹目:“多助(告诫)世人,善者多矣。”
(4)间
金文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
“间”本来写作,是会意字,金文上边是“月”字,下边是“咒”字(即门)。合
起来指月光从门缝中透进来。表示缝隙、间隙。
义项例句
①道芷阳回行
②彼节者有圆,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③谗人回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④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曹刿论战》)
⑤不复出焉,遂与外人回隔(《桃花源记》)
中回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⑦数月之后,时时而何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①秘密地②空隙③离间④参与⑤间隔,隔断⑥夹杂⑦偶尔,断断续续地
【识记方法】“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
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
义,由此可引申出“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
谍当然是“秘密”行动的。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周瑜欲一窥敌情,乃取道山路网(秘密地)行,令出行网(期间)
鲁肃代其职。瑜于途中见草屋数画(量词),令卒查之,有巫师坐于其巧(里面),瑜问以国事,
少画(一会儿),屋内掷一纸出,言肃有代瑜之心。瑜知小人日(挑拨)之,曰:“吾二人之事,
汝何画(参与)焉?”乃致书一封于肃,详述此事,并令其与外人厅(隔离)隔,勿听小人之言。
⑸再
再再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再”是会意字,甲骨文为“鱼”字上加“二”字。表示两条鱼,后引申为“两次”义。
义项例句
①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②一鼓作气,浮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印言(《苏武传》)
答案①两次②第二次③与现代汉语“再”相同,又
【识记方法】“再”是“两次,第二次”的意思,要注意与现在的“再”的意义的区别。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两国交恶,其一国击另一国号•(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
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序(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2.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义
①皆为龙虎,成五米
②年关,毋内诸侯
③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④张良出,搴项伯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值德也
⑥旦日不可不学自来谢项王
⑦令将军与臣有邹
⑧因击沛公于半
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①同“彩”,色彩②同“拒”,据守/同“纳”,接纳③同“投J”,合力、齐力④
同“邀”,邀请⑤同“背”,背弃⑥同“早”,比一定的时间靠前⑦同“隙”,隔阂、
嫌怨⑧同“座”,座位⑨同“否”,否则、不然
3.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山东沛公居山亭时
今义:山东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婚姻约为婚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箪也今义:形容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副词,
十分、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河北/河南将军战河北,臣战河事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答案①靖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②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③意外的变故④黄
河以北/黄河以南
4.多义实词
词语例句意义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③目似瞑,富暇甚(《聊斋志异•狼》)
+-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⑤囊括四海之墓,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⑥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亶其至此哉(《促织》)
答案①料想②意图③神情,态度④情趣,意趣⑤意图⑥意料、猜测
5.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沛公军霸上
②沛公欲事关中
③籍吏民,封府库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刑人如恐不胜
⑥道芷阳间行
⑦吾得且事之
⑧常以身暮蔽沛公
⑨此其志不在个
⑩沛公今事有急
⑪素停留侯张良
⑫秋毫不敢有所近
⑬项伯杀人,臣酒之
⑭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答案①名词作动词,驻军②名词作动词,称王③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④名词作动
词,递眼色⑤名词作动词,施以酷刑,惩罚⑥名词作动词,取道⑦名词作状语,像对
待兄长一样⑧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⑨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⑩形容词作名词,
危急的事⑪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⑫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⑬使动用法,使……
活命⑭使动用法,止,使止步/内,使进入
6.特殊句式
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不然,籍何以至此
⑥大王来何操
⑦沛公安在
⑧孰与君少长
答案①判断句无标志词②判断句标志词:为③被动句标志词:为所④被动句
标志词:为⑤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介词)⑥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
(疑问代词)、操(动词)⑦宾语前置句标志词:安(疑问代词)、在(动词)⑧固定句式标
志词:孰与(...与....相比,谁....)
7.文化常识
(1)《史记》:由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
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太史公记》或《太史记》。全书有十二篇、
世家三十篇、七十篇、十篇、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它是“二十四史”
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
①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②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
都是依照《史记》的体例写作的。
③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
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④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
⑤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⑥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
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3)古代方位与礼仪:
①室内宴会座次: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次为,再次为,为侍座。
主人一般坐东向西,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坐西向东,称为“西宾”(也称“西席”)。
②朝堂座次:君主坐北向南,臣子向北。所以,君主也可称“",对君主称臣则
可称“”。
③官位以右为尊,如“位在廉颇之右”,贬官则称为“”。车骑以左为尊,如成语
“虚左以待”即指空着尊位恭候别人。但左右哪个为尊也因朝代而异,并不绝对。
(4)项羽季名也/垩x南向坐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排序。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亚父:对对方的,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o
(5)沛公之掌黍樊哙者也
参乘,即“修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的人。“乘”,匹马拉的车。
(6)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先后拜,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答案(1)纪传黄帝汉武帝本纪列传表书⑵①编年②纪传③纪事本末
④国别⑤通⑥断代(3)①坐西向东(东向)南向北向西向②南面北面③左迁
(4)伯(孟)仲叔季尊称父亲(5)警卫四(6)两次
【特别小练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
户。”良口:“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
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答案B
解析“与上会留”意思是“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语意独立,应在前面断开,排除D项。
“此天以臣授陛下”中,“此”指代前句“会留”,“此”应与上句断开,与下句相接,排
除A、C两项。故选B。
【参考译文】
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
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
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
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在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
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拓展训练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
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峰;厄困蕃、薛、彭城,
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号,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
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
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
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
俯首流涕目:“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省.而迁为太史令,细史
记石室金钱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细。乃喟然而叹目:“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
惟曰:“夫《苛》《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
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阵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
赞日: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
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有删改)
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悻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
史通子
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悻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
通子
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悻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
史通子
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悻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
史通子
答案A
解析“迁既死后”表示时间,“其书”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C、D两
项。“宣帝时”表示时间,“述”的宾语是“其书”,“其书”后面应断开,排除B项。故
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与“阴”相对,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
B.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0篇整,故称“诗
三百”。
D.《书》,即《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答案C
解析《诗经》共305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
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
察儒风,学习礼节。
B.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
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子不公,奋发
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
佩服他的治史能力。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政法学院《新闻算法与编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卫星通信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建筑工程造价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大学《新能源汽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 新疆医科大学《高层建筑智慧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建筑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岭南师范学院《高电压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28575-2020 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2022医院设备科工作制度
- 【23精品】苏少小学美术三下教案全册
- 房屋租赁(出租)家私清单
- 仓储货架ppt课件
- 《保健按摩师》(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 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上篇
- PID烙铁恒温控制器设计与制作_图文
- wincc全套脚本总结
- 简易瞬态工况法1
- 中国铁路总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铁总计统〔2015〕260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