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⑤ B.②④ C.①④ D.③⑤2.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肉,假设能量传递效率是10%,请分析,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A.28kg B.10kg C.110kg D.280kg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4.《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描述的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5.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B.自我调节能力减弱C.发生了次生演替 D.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6.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狗分为三组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此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的相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3)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4)乙图结构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8.(10分)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3)突变是指______和______。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9.(10分)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三碳化合物在不同的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的相关装置及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1)图1中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入线粒体后,被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和[H]。[H]经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水和大量能量。(2)图2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执行图1过程②⑤模块是____________,它需要模块____________为其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短时间内甲的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糖类的积累量高于植物,原因是该系统不能发生图1中的过程____________(填序号)。10.(10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1)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它具有______________等优点。(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就越高)实验一实验二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大豆芽长度组别乙烯利的量大豆芽长度A-16mma-16mmB+24mmb+14mmC++33mmc++12mmD+++23mmd+++10mm从实验一的______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兴趣小组又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技条绘制出图乙。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B.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能存活C.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D.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DNA是由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的,其中磷酸含有磷元素,即32P标记的是DNA分子中的磷酸,对应图中的①;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知,S元素应该存在于R基上,即35S标记的是图中的④,故选C。2、D【解析】根据题意,能量传递效率为10%。题干所示的食物链是:植物→人,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人,植物→羊→人。【详解】A、根据题干所示食物链,人增加1kg体重,将这1kg体重分出1/2(0.5kg)是靠食用绿色植物增加的,按10%的传递效率,人的体重增加0.5kg需要食用植物5kg;同理人的体重还有1/4(0.25kg)是靠食用小型肉食动物增加的,人的体重增加0.25kg需要使用小型肉食动物2.5kg,这2.5kg小型肉食动物需要食用小型植食性动物25kg,则25kg的植食性动物需要食用绿色植物250kg;同理人的体重增加1/4(0.25kg)是靠食用羊来增加的,羊损失的体重为2.5kg,绿色植物损失25kg;故一共消耗植物:5kg+250kg+25kg=280kg,A错误;B、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而不是10kg,B错误;C、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而不是110kg,C错误;D、根据计算,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280kg,D正确。故选D。3、A【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原料,以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试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故选A。4、B【解析】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者,后者是被捕食者。【详解】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故选B。5、C【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甘蔗田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其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A错误;B、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错误;C、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这是发生了次生演替,C正确;D、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C。6、D【解析】分析题图:前两天因碘被吸收利用合成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故血液中放射性下降;两天后血液中放射性上升是合成的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缘故;第四天注射不同物质,曲线发生变化,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曲线下降;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加快,曲线上升;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无影响,起对照作用。【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两天后血液中放射性上升是合成的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缘故;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所以血液中放射性降低,曲线下降,A正确;B、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无影响,起对照作用,B正确;C、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加快,血液中放射量增加,C正确;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现象与b相同,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吞噬细胞②.淋巴因子③.增殖分化④.神经-体液调节⑤.由负变正⑥.a-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无法结合受体,从而阻碍兴奋的传递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1、分析图甲: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物质B为抗体。2、分析图乙: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其中⑥是突触小体。【详解】(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吞噬细胞;物质A由T细胞分泌,是淋巴因子;细胞③为B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④记忆细胞和⑤浆细胞。(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感觉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属于体液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图乙⑥是突触小体,当兴奋传到⑥时,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由图乙可知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使乙酰胆碱无法结合受体,从而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4)乙图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乙图结构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1)①.变异②.原材料(2)①.选择②.定向的③.方向(3)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变异③.生殖隔离【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小问1详解】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小问2详解】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即发生了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小问3详解】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能力,熟记教材相关知识即可分析作答。9、(1).丙酮酸(2).CO2(3).O2(4).模块3(5).2(6).[H](7).ATP(8).增加(9).①(①③)【解析】1、分析图1:①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②表示暗反应中C3还原成有机物过程,⑤表示C3再生C5过程,④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CO2的固定,③表示丙酮酸产生CO2过程。2、图2中模块1相当于光合作用中色素吸收光能;模块2进行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模块3进行暗反应,其中甲为C5,乙为C3。【详解】(1)能够进入线粒体被利用的物质为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O2结合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2)图1中②表示暗反应中C3还原成有机物过程,⑤表示C3再生C5过程,对应图2的模块3;暗反应过程需要模块2光反应过程为其提供[H]和ATP。(3)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则C5的消耗减少,同时由于C5的来源不变,故短时间内甲C5的含量增多。(4)由于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故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高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的过程相当于图1中的①(①③)。【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识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中间产物,能分析图示,明确图示中各序号代表的生理过程,辨析出序号指示的含意即可作答10、(1)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2)①.A②.不需要③.不能④.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3)①.根②.不合理③.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或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是外源2,4-D和植物内源生长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解析】1、分析实验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生长素浓度为0的是空白对照组,由表格信息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C、D实验中大豆芽生长速率大,说明生长素促进大豆芽生长,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a乙烯利浓度是0,属于空白对照组,与a相比,b、c、d大豆芽长度减小,因此乙烯利对大豆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乙烯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小问1详解】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小问2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似物,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为8mm变为16mm,故推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在B~D之间设置一定梯度的生长素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