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升至140mmHg以上,通过体内调节机制可恢复正常,如图。下列反射弧中,②是①交感神经②副交感神经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一个健康人体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因增殖而大量增加3.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并产生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B.体内吞噬细胞会对病菌进行摄取和处理C.这种局部急性炎症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病D.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不利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4.荔枝营养价值丰富,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中写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罗浮山下四时春”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B.“卢橘杨梅次第新”体现了次生演替的过程C.若“日啖荔枝三百颗”,则可能会出现尿糖症状D.荔枝树的光补偿点比荔枝树下生长的网纹草高5.剧烈运动后应该服用淡盐水而非清水,一次饮用1L清水(实线)和1L盐水(虚线)后,人体排尿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饮用清水后,尿量先少后多B.饮用盐水后,尿量先多后少C.饮用清水比饮用盐水,体内抗利尿激素更多D.剧烈运动后,饮用淡盐水更有利于机体维持渗透压平衡6.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很相似。部分个体被该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发生后可能引发瓣膜受损,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与该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脏移植后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B.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肾脏损伤C.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D.HIV破坏T细胞等引起艾滋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理启动了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三线”划定生态搬迁等一系列攻坚战和持久战,探索出了“全域治理,系统修复,综合整治,绿色发展,全民参与”的洱海保护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动了洱海保护治理的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此回答下列问题:(1)洱海保护治理前应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_____并列下名录,再调查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_____,为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2)分析洱海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通常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通常较少。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在洱海生态治理过程对洱海周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建立多个自然湿地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____保护;湿地中每利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的结果。(4)在洱海周边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地来恢复生态环境,从洱海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_____________。(5)为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在洱海内适量投放不同食性鱼类,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导致尿道括约肌舒张、膀胱逼尿肌收缩,完成排尿反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婴儿在睡梦中会尿床,即膀胱充盈时就会排尿,其排尿反射过程的反射弧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有些成人患者也会出现像婴儿那样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可能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现了损伤。(2)上述事实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是如何联系的?___________。(3)尿液排出时刺激尿道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被排空,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正”“负”)反馈调节。(4)有同学为减少课间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_________。9.(10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10.(10分)人体内有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些信息分子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B.某些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能产生激素C.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均不能构成细胞结构和为细胞提供能量D.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均能改变相应细胞原有生理状态11.(15分)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①~⑦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其染色体数量和核DNA数量与图2中_______细胞相同。(2)图1细胞中的基因h可能是_______的结果,该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3)图2中,肯定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有_______,可能会出现四分体的细胞是_______(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3所示。若在形成图2中细胞⑦的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它变异和性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_______,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中枢在脑干,作用为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详解】根据题意,一个健康人受到惊吓后的收缩压>140mmHg,情绪紧张时,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增大,动脉血压会升高,主动脉和颈动脉壁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内脏活动加强,通过神经调节使内脏活动恢复正常,能使内脏器官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由题意可知,②应该是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B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尤其注意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并结合曲线图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抗体甲的产生量与疫苗乙无关,因此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后,抗体甲的产量不会增加,A错误;B、初次接种疫苗时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因此产生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缩短,B正确;C、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加,D错误。故选B。3、B【解析】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③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特异性免疫。【详解】A、局部炎症反应是吞噬细胞作用的结果,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A错误;B、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体内吞噬细胞会对病菌进行摄取和处理,B正确;C、人体皮肤破损后,人体的吞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因此这种局部急性炎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结果,有利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选B。4、B【解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次生演替: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3、血糖平衡: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详解】A、“罗浮山下四时春”是由于该地区温度较高,四季都像春天一样,体现了温度(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B、“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意思是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并没有体现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C、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若“日啖荔枝三百颗”,则大量的糖分会使血糖升高,如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多余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出现尿糖症状,C正确;D、荔枝树为阳生植物,网纹草为阴生植物,荔枝树的光补偿点比树下生长的网纹草高,D正确。故选B。5、D【解析】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解】通过图示曲线可知,饮用清水后,尿量先增多后减少,A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导致尿量基本不变,B错误;饮用清水比饮用盐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少,C错误;剧烈运动后,丢失部分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更有利于机体渗透压平衡,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水分平衡调节及其机理的相关知识,以及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6、B【解析】机体可以损伤心脏瓣膜属于自身免疫病。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详解】A、肝脏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对外来器官排异,正常机体也可以进行,A错误;B、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肾脏损伤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反应,与题干中致病机理最为相似,B正确;C、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与题干致病机理不同,C错误;D、HIV破坏T细胞等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功能过弱,与题干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物种组成(2).种群密度(3).能量流动逐渐递级,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4).就地保护(5).共同进化(6).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7).鱼类作为消费者分解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1))治理前,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需要调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列下名录,再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2)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4)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研究表明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是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一个重要因素,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鱼类作为消费者能分解利用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再结合人工湿地的作用准确答题。8、(1)①.b→c→a②.d或e(2)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3)正(4)不可取。人体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很少,应该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明确两个反射弧即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弧和大脑控制的对脊髓排尿反射弧中各结构。【小问1详解】婴儿会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对脊髓的低级中枢不能有效的控制,故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则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b→c→a;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d或e处受损,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小问2详解】排尿过程受低级中枢控制,但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婴儿不能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全,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小问3详解】排尿时,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小问4详解】不可取。人体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很少,应该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点睛】本题以人体的泌尿过程为情景材料,考查反射的概念、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的分级调节,意在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1).绿叶(2).aabb(3).AaBb(4).4(5).Aabb、aaBb(6).AABB【解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①的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因为甲和乙中必然有一个为隐性性状的纯合子,则另一个必为杂合子,且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结合实验①②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②中甲植株为绿叶aabb,则乙必为杂合子,且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所以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AABB。【点睛】由题意“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可知,某种甘蓝的叶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以题意呈现的“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和“实验①与②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切入点,准确定位隐性性状为绿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紫叶,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0、B【解析】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在神经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B错误;C、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均是信息分子,不构成细胞结构,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C正确;D、激素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递质通过影响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关情况来改变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生理状态;细胞因子能使B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