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国际部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组影响豌豆植株侧芽生长的实验,结果见下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应选取同种植株上距顶芽距离相同的侧芽作为实验材料B.由1、2、4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C.比较1和3可知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D.豌豆植株侧芽的生长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2.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B.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丁图表示在抗体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内质网一→b高尔基体一→c细胞膜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B.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遗传物质中不再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信息C.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及DNA的复制分别是在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完成4.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且乙<丙 D.甲<乙,且乙>丙5.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存在反馈机制B.胰岛A细胞产生的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人体内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饥饿时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浓度会升高6.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以后,再吸食乙牛的血液时,使乙牛也得了血孢子虫病,蜱与牛的关系和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A.互利共生、寄生 B.寄生、寄生 C.竞争、寄生 D.捕食、互利共生7.下列几组杂交,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A.DD×Dd B.DD×dd C.Dd×Dd D.Dd×dd8.(10分)种群密度为重要的种群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培养液B.用标记重捕法时,被捕捉过的小动物更难被捕捉,那么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的低C.调查森林中乔木密度时,样方面积要适当加大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二、非选择题9.(10分)一项刊登在《NatureMicrobiology》上的研究中,描述了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分析以及其基因组的特性,为降低疾病流行的可能性、新型疫苗的开发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多种免疫细胞被激活,下图所示为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过程,其中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图中两个信号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__________(填序号)分泌__________的作用。(2)若流感病毒侵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需要__________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使病毒暴露出来,抗体便可以与之结合。(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图1是在发酵罐内利用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过程中,菌体生物量及β-胡萝卜素产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样品层析结果及与β-胡萝卜素标准样品的比对。回答下列问题:(1)β-胡萝卜素常用的提取方法为_____________法,实验表明,石油醚的提取效果远好于丙酮和酒精,原因是____________。(2)图1中,菌体的最快增长出现在第______________h左右,菌体的生物量到达最大值后下降,为保证连续的生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3)纸层析法分离样品中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将萃取的胡萝卜素样品与β-胡萝卜素标准样品进行比对,结果如图2。据图2分析可知,色带_____________为β-胡萝卜素。11.(14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菱缩。回答下列问题:(1)用针刺激ALS患者的皮肤,患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原因是__________。(2)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细胞外兴奋性神经递质只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3)ALS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科学家发现ALS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过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1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如果仅凭猜想,控制其性状的遗传物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设计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3)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理论上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携带32P的噬菌体有______个。复制用的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比较曲线1、4可知顶芽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比较曲线1、2、4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侧芽位置属于无关变量,要相同,因此应选取同种植株上距顶芽距离相同的侧芽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B、曲线1、4,区别为有无顶芽,故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比较曲线1、2、4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正确;C、比较曲线1、3、4可知细胞分裂素(激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错误;D、由曲线可知,豌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C。2、D【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S增长曲线,细胞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详解】由分析可知,甲是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A正确。哺乳动物个体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功能,但是离体细胞的温度只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从而酶的活性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B正确。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都下降,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升高,即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如果丁图表示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根据过程中膜面积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及高尔基体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可知,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错误。【点睛】种群数量增长快慢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即使恒温动物,个体有体温调节机制,其细胞离体后也不能保持温度的恒定。3、C【解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没有对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分离,其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物质中必然有转化因子的存在,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成分,A错误;B、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遗传物质中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信息,B错误;C、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因为子代噬菌体外壳合成的原料全部来自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C正确;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而噬菌体为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因此,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完成的,而噬菌体DNA的复制则在细菌拟核中完成的,因为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错误。故选C。4、A【解析】水运输的方向就是由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题图中水运输的方向有甲→乙,所以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水运输的方向有甲→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水运输的方向有乙→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详解】水运输的方向就是由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题图中水运输的方向有甲→乙,甲→丙,乙→丙。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A正确。故选A。5、A【解析】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分泌。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胰岛细胞消耗葡萄糖,血糖的含量会减少。【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稳定,血糖平衡调节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B、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B错误;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都能升高血糖,C错误;D、血液流经胰岛后,胰岛细胞消耗葡萄糖,血糖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6、B【解析】由题干可知,蜱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血液为食,蜱与牛的关系为寄生;血孢子虫生活在牛的血液中,也以牛的血液为食,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也为寄生。故选B。7、B【解析】A、Dd是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属于杂合子,A错误;B、DD和dd都没有等位基因,属于纯合子,B正确;C、Dd是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属于杂合子,C错误;D、Dd是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属于杂合子,D错误。故选B。8、B【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2、估算法(取样调查法)。a、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将培养液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再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培养液,A正确;B、用标记重捕法时,被捕捉过的小动物更难被捕捉,那么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B错误;C、乔木较高大,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适当加大,C正确;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体液②.②③.细胞因子(2)①.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②.细胞毒性T细胞(3)当记忆B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解析】分析题图,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浆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小问1详解】图中有B细胞参与、出现抗体,主要体现了体液免疫;细胞②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B淋巴细胞,促进其分裂分化,即中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图中两个信号(抗原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刺激外,还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小问2详解】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因此若流感病毒侵入细胞,抗体无法起作用;此时需要将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使病毒暴露出来,抗体便可以与之结合。【小问3详解】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记忆B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及其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处理能力。10、①.萃取②.石油醚为水不溶性有机溶剂,沸点高,萃取效果好③.100④.连续加入新的培养液,同时排出代谢产物⑤.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⑥.I【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在发酵罐内利用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过程中,β-胡萝卜素产量应该是三孢布拉氏霉处于稳定期时进行连续培养时获得的产量最高。图2表示用纸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的实验过程。【详解】(1)β-胡萝卜素常用提取方法为萃取法溶解;实验表明,石油醚的提取效果远好于丙酮和酒精,原因是石油醚为水不溶性有机溶剂,萃取效果好。(2)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菌体的最快增长出现在第100h左右;菌体的生物量到达最大值后下降,其原因是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故为保证连续的生产,应采取的措施是连续加入新的培养液,同时排出代谢产物。(3)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从图中分析可知,色带Ⅰ为β一胡萝卜素。【点睛】本题主要色素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理解与运用。识记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11、(1)①.能②.痛觉的产生场所在大脑皮层,患者的大脑皮层未受损(2)①.反射弧②.信息交流(3)①.升高②.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③.抑制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阻止Na+内流【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小问1详解】该患者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反射活动完成结构基础是存在完整的反射弧。细胞外兴奋性神经递质只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如果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将升高,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原理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其可能机理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或抑制突触后膜Na+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数据应用采购委托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吊车租赁业务及现场施工安全监督合同
- 2025年度电商直播带货培训与运营指导合同
-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 2025年度餐饮业承包经营合同范本全新升级版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合同规范文本(住建部)
- 2025年度白灰产品回收利用合同协议正规范本
- 2024年度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范本3篇
- 钢铁型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文化产品代理采购协议免责范本
- 中国冰沙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9版
- 2024算力工厂建设指南白皮书-33正式版
- 【课件】认识生命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018版)
- CJT 290-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单独焚烧用泥质
- 飞行员陆空通话(2)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民航大学
- 三禁 两不 十不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系列教育主题班会
- 图解《匠心筑梦职启未来》主题团日活动课件
-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喜德盛自行车营销策略探究13000字】
- 乳制品及含乳饮料制造行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