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有删改)16.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17.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6分)18.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6分)参考答案:16.(6分)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17.(6分)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18.(6分)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16.试题分析:首先关注第二段,文段有六句话。第一句是一个层次,提出观点:“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二三四句是一个层次,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两句是一层次,从两方面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关注第四段,抓住这些信息“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最后概括出来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本题要关注全文,找到相关信息。文章二三四段分别就中国山水画的内涵进行阐释:“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从中找寻信息,“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最后一段中“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把以上信息加以概括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史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B.

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C.

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D.

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

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B.

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C.

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D.

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参考答案:3.实用类文本阅读

丁俊晖:经历成长的烦恼自从2005年成名后,小丁火了,丁俊晖达到了许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他一下子成了比肩姚明、刘翔的目前中国体育界最火的三驾马车之一。小丁的社会活动多如牛毛,甚至主管部门“小球中心”都“鸡犬升天”,日日门庭若市。

毫无疑问,在台球界,丁俊晖堪称神童。然而神童,必然面对疯狂的追捧!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财富、鲜花和掌声,小丁显得很不适应,本来平静的内心世界一下子波澜起伏,因此在今年1月的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中,当以3:10不敌奥沙利文时,人们看到了一个满眼泪水的小晖;在2月马耳他杯比赛中,当以2:5不敌斯蒂芬,首轮出局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堪一击的小晖;在3月的中国公开赛上,3:5不敌霍金斯,再度首轮出局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烦意乱的小晖……“累了,不想打了”——3月28日,中国公开赛第一轮,丁俊晖遭淘汰后这样说。

真的累吗?也许对于小丁来说,打球累莫过于心累。打球疲劳不是他最害怕的,球迷和媒体对他的关注才是让他最不适应的。“除了在宾馆房间,走到哪里都有闪光灯,尤其到赛场,被很多人围着,特别不舒服。”丁俊晖无可奈何地说,“好像人不出名的时候都想出名,一出名都会嫌累。”显然,对于一个不足20岁的孩子来说,对于成名后的一切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斯诺克选手梁文博认为,由于外界的关注,使小晖几乎担负了所有中国选手的重担,或多或少使小晖不得不考虑得失。“思想包袱太大,势必让他的心态没办法轻松下来。”看得出来,在本届世锦赛上,小晖特别想赢、特别想再显2005年时所向披靡的王者风采,然而如今的他却陷入了“状态低迷”的尴尬。究其失利根源,有业内人士指出,也许是太高的期望和瞬间的落空让小晖无法接受,也许是对对手缺少应有的判断和现实的强烈刺激使他惊慌失措,所有这些,只有他自己才能解读、体味。对手的发挥、场外的因素当然左右比赛,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些肯定不是最致命的,最根本的恰恰是小晖自己的心态完全失衡了。

2005年,春风得意的小晖在得意之余说出了“读书无用”的观点,此语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有小学文化的丁俊晖称:“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据记者了解,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本人也只读完小学,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但他自有他的理解,“缺少文化未对我以后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人活在世上,文化是基础,是要有点文化,但文化不是唯一出路。不能让文化束缚你的其他想法,我文化水平不高,以前做生意还不是照样一年赚个十一二万?”

有球迷说,如果丁俊晖和他的家人想去英国或美国,或者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与我国有外交关系的发达国家定居,想来应该没有犹豫就会被接纳,理由当然是他属于稀缺的精英人才。

然而,丁俊晖又确实连高小也未曾毕业。对此,有媒体回击说,正是这个曾变卖全部家产把他培养成才的父亲丁文均,“剥夺”了儿子受正常教育的权利。一位法制评论员曾严厉地指出,丁文均违背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那位评论者说,“我们也明白,在现在的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一些孩子来说仍然是个梦”,然而“纵有千条万条理由,我们还是要对这种行为说不,还要向这种理念说NO。在一个文明法制的国家,法律不容践踏违反,每个孩子应该接受义务教育,何况文化知识对任何行业的人都是有益的”。

可以说,丁俊晖的成功,令丁家父子为“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套上了神奇而耀眼的光环。如今,小晖接二连三失利时,不少人再提“读书无用论”,指责说:“正是由于缺乏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的局限,令小晖的上升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前不久一位台球爱好者更是毫不客气地指责小晖:“前不久去中国公开赛的现场看了比赛,本来还对丁的失败觉得遗憾,可是刚看了新闻媒体对丁赛后的采访,我则太失望了。说得好听是没风度,说得直点就是没素质。好歹也是快20岁的人了,表达能力差点也就算了,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态度真是让我这个一直支持他的球迷心寒……”这些观点是对是错暂且不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同的两位选手,综合素质高的那个人必然会走得更远。

读书真的“无用”?对于小晖和他的父亲来说,此时此刻应该好好反思了。无疑,从各方面补充自己所需的知识,比去北大、清华等名校混个空头文凭或许更现实,更有意义。

比小晖大两岁、在本届世锦赛上表现抢眼的澳大利亚选手罗伯特森说:“我打球不是为了挣钱!”仅因为这一点,在比赛中我们发现了罗伯特森可爱、从容、激情的一面。然而,与罗伯特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丁俊晖打球的初衷却是为了“挣钱”。挣钱无可厚非,可是为了钱去打球,这本身就令小晖的骨子里缺少了一分激情和热爱。

世界文学巨匠泰戈尔说:“翅膀坠上黄金的鸟儿无法飞翔!”如今,当小晖打球挣的钱越来越多时,钱对他来说已经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时,他还会进发出像当年那样的激情吗?据记者了解,丁俊晖得到的第一笔奖金是1000元,那是他10岁时在南京拿到的一个斯诺克比赛冠军。从此,丁文钧看到斯诺克的“钱途”,作为一项绅士运动,虽不普及,可是有着不错的资金支持,于是他果断地帮助儿子选择了台球之路。如今10年过去了,付出无数汗水和心血的小晖已经摇身变成了“摇钱树”。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去年丁俊晖一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800万元人民币,而在今年年初的温布利大师赛上,仅参加这一项比赛就有149万元人民币进账,在3月份的中国公开赛上,丁俊晖虽然首轮出局可是还拿到了52万元的奖金……

两年前,记者在采访丁俊晖时,他曾说:“成绩好,奖金才高,所以我必须要赢得比赛。”可如今,当他所获得的奖金越来越多时,他的成绩还会一直好吗?

当然,这次世锦赛的高额奖金对于任何选手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可是对于小丁而言,他可能并不会理解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工作是为了挣钱,但并不是为了挣钱而工作。”

19、请为文章的一、二、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6分)

20.从全文看,你认为丁俊晖烦恼的根源在哪里?请分条概括。(4分)

21.丁俊晖该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请你给他一些建议。(5分)

参考答案:19.答:(一)我累了/心累了/状态低迷;(二)读书有什么用/知识真的无用吗?/读书无用?!(三)赢比赛,拿奖金/当飞翔的翅膀坠上黄金(每个2分)20.答:丁俊晖连连失利,产生烦恼的根源在于:(1)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导致他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低下,限制了他的上升空间;(2)纯粹为钱而打球,目的不正确。(4分,各占2分)21.答:(1)建议他在业余时间多补充各方面的知识,重视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2)建议他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打球的目的,重拾对台球的激情和热爱。(应针对文中提到的丁俊晖的“烦恼”来谈,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文忠,字思本,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召归,宴劳弥日。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洪武二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薄上都,走元帝。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邑,败元游兵,进至白杨门。天雨雪,已驻营,文忠令移前五里,阻水自固。质明,敌大至。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③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注】①僇:同“戮”。

②阃(kǔn)外:朝廷之外。

③踔(chuō)厉:精神振奋。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士诚寇严州

寇:侵犯B.薄上都

薄:迫近C.天雨雪

雨:雨水D.帝雅爱重之

雅:非常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

国家之事在此一举B.濒死者数矣

擅入民居者死C.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

阃外之事苟利于国D.以舍人将亲军

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反侧,后来投奔了朱元璋,并改姓为朱。B.在新城之战中,李文忠向众将士发誓绝不会贪生怕死。他身先士卒,率军大败张士诚手下的军队,因此,朱元璋将他召回并设宴慰劳他。C.进攻庆阳途中,李文忠听说大同被元军包围,于是提出将军接受君命在外面作战,可以随机应变。他率领军队大败元军,解了大同之围。D.李文忠曾经劝说朱元璋不要多用刑罚,并对他东征日本表示异议,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因而被解除了兵权。7.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5分)②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5分)参考答案:4.C雨:降下。5.D以:凭借。A之:代词/的。B死:名词/动词。C于:在/对于。6“因而被解除了兵权”错。7.①(5分)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②(5分)一个士兵借了老百姓家一口锅,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于是城里就安定下来了。译文:李文忠字思本,是盱眙县人,是太祖姐姐的儿子。他的父亲李贞带他在乱军中辗转,好几次差点死去。这样过了两年才在滁阳见到太祖。太祖见到他很高兴,把他当儿子抚养,并让他跟从自己姓朱。李文忠十九岁,以舍人的身份率太祖的亲兵,跟着太祖救援池州,打败天完军,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张士诚侵犯严州,李文忠率军在东门抵抗,他派出将领出小北门,从小道偷袭张士诚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张士诚。张士诚又派将驻守三溪,李文忠打败了他们,斩杀了陆元帅,烧毁敌军营寨。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率二十万军队攻新城。李文忠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第二天早晨会战,李文忠召集诸将发誓说:“国事成败在此一举,我不敢吝惜一死而躲在三军后面。”李文忠手拿长矛率领几十骑兵,从高处飞奔下来。大军也跟在后面击鼓呐喊,敌军于是大败。捷报传来,太祖十分高兴,把李文忠召回身边,终日设宴慰劳他。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进攻余杭。余杭的守将是谢五,李文忠告诉他如果投降,就答应不杀他。于是谢五请求投降。诸将要求杀谢五,李文忠没答应。军队在丽谯宿营,李文忠下令说:“谁擅入百姓家就处死谁。”一个士兵借百姓家一口锅,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城里就安定下来。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随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攻元军,一直迫近上都,元帝吓得逃走。常遇春死后,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军驻扎太原,听说大同被围,形势危急,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奉皇命来攻元军,营外的事如对国家有利,我们可单独灵活处理。现在大同被围,形势危急,我们应趁便救他们。”于是率军出雁门关,驻扎马邑,打败元军的小股军队,进军到白杨门。天下起雪,军队本已宿营,李文忠又命令向前移五里,把积水阻住坚守。天亮时,元军大部队到了。李文忠派二支部队迎击,和元军殊死作战,他估计元军疲劳了,才派出精兵从左右攻,大败元军。李文忠沉着宽宏,没人能猜测他的心机。他作战时精神振奋,越遇强敌越充满勇气和力量。他喜爱学习,通晓经书大义,写的诗气势雄伟,不同凡响。起初,太祖在应天定都,因为军队增加供给不足,就增加百姓的田租,李文忠为百姓请求,最终得以减少田租。他解除兵权回家后,谨慎像个儒生,太祖喜爱和器重他。他家有许多门客,曾因门客的话劝皇帝少点诛杀,又劝谏皇帝不要东征日本,并说宫中宦官太多,因此逐渐与皇帝心意不合,不免受到皇上谴责。洪武十六年冬天生病,皇帝亲往探望。第二年三月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略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王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长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1)就风格而言,这首词属于()。(1分)

(2)开篇“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3)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气冲斗牛”,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1)豪放派(1分)(2)描写出萧瑟悲凉之景(1分):桑柘偎倚在斜阳里,禾黍颤粟于秋风中,夕阳西下,秋风悲鸣(1分);作用:渲染悲剧气氛(1分),引出悲剧英雄的事迹(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3)为诸葛亮悲壮的失败而深深叹惋(1分);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1分);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情绪(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略6.

参考答案:9.D【解析】A“循”为“安抚”;B“害”为“苦于”;C“略”为“强取、进占”。10.C【解析】C同为介词“趁着”;A前为“于是”,后为“竟然”;B前者是表示行为目的的连词,相当“而”,可译作“来”;后者是表示行为方式的连词,“船载”是“入”方式;D前为“并且”,后为“你的”。11.C【解析】②、③、⑤都只叙述了一个事实,没有说明乐毅是不是贤能12.B【解析】A“乐毅只是反对燕国单独对齐作战”;C“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只是王蠋自杀的部分原因,还因为“亡国之痛”;D是指“无道之君有还不如没有”,无道之君等到形势极度恶化,他即使想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13.【解析】(1)燕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别使”,“啖”,“以伐齐之利”)(2)就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还没有攻下的城市。(“徇”,定语后置)(3)所以治理国家的君主(如果)提倡礼义,就可以称王,树立信誉就可以称霸,玩弄权术则(必然)灭亡。(“用国者”,补充“如果”,“权谋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6分)(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2)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学生写给老师的信)(3)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65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导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参考答案:(1)将“光临惠顾”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得体的词语。(2)将“就教”改为“任教”或“执教”。(3)将“165元”改为“若干元”。(每个句子2分。“光临惠顾”一般用于商业场合,“就教”的意思是接受教育,招领启事中的钱数是不应说明的)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虽说喝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①______,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合适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②_______,浓茶中的咖啡碱会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高,不利于休息。还应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奶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制品中的营养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从而致使③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②特别是浓茶

③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如第一空,第一句是一个转折句,后文讲了每天喝茶要适量,所以可知第一空应该是“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第二空后文主要是讲浓茶的危害,所以第二空可填入“特别是浓茶”。第三空后文主要是讲述了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奶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的原因,以及危害,所以最后一句是总结危害的,可填“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4分)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防止“精神污染”,

,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⑵

,加速老化。其次,⑶

。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参考答案:⑴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情;⑵使人抑郁寡欢;⑶要善于克制与忍让。4分,每句1分,写好三句4分。1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内容贴切;修辞手法恰当;句式相同。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鲁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古今名人灿若星辰,无数名句化育世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自强开放,光照四方“大道之源”《周易》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谓古之君子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近代思想家魏源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谓君子应接受各种教诲,博采众议,开放远见。一人一家一国,如皆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皆能进取开放,博采众议,如何不可成功、成仁,家兴、国富?只有自强开放,才能光照四方。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自强不息已经渗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因子。自古以来,不管国家如何盛衰荣败,都不乏自强奋斗、开放进取之王侯将相,仁人志士。他们或为个人理想,或为亲人家族,或为国家民族而自强进取,不停不息。不管是汉唐将士的积极戍边、扬声边陲,还是民族危亡、外族入侵之时有志之士的喋血沙场、视死如归,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前有不向权势低头的董狐,后有忍辱负重,成就千古大业的勾践;小有司马迁在人生遭遇面前的奋发图强、绝不灰心,写下亘古巨著,大有李白“海县清一,寰宇大定”的远大抱负,仗剑四方;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今有侯德宝自主发明侯氏制碱法,打破发达国家的封锁,为世界做出贡献。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一精神的形象注脚。今天的中国同样多灾多难,冰灾大雪、西藏爆动、火车越轨、地震洪涝……,一系列的苦难考验着这位伟大中国母亲。那牵动亿万人心的5、12汶川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刚健豪迈,不屈不挠。壮哉,我大中国,光照四方!如果说自强不息是我华夏民族的脊梁,那么变革开放,自我提升则是每次阵痛后的重生。古有唐朝繁盛时,李世民之贞观之治应声而出;明朝蓬勃发展时,郑和之七下西洋沟通海外;清朝衰败时,魏源力求师夷长技,击退列强。今有八年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打败了日不落帝国;改革开放时,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救活了中国。面对“自强”道路上的局部利益失衡、发展失调问题,共和国领导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从上到下进行的又一场自我革命。世贸总干事拉米最近在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发表演讲说“中国一开放就自强”。中国人民以开放阔达的心胸和情怀让中国这位坚强不屈的母亲冲破枷锁,改革开放,革故鼎新,获得新生。幸哉,我大中国,光照四方!试题分析:该则作文材料的主体部分由六个名言警句组成,从古至今依次排列,具有言浅理明的特点,每句话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意义,写作要求“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引导考生要结合自身的认识与思考,在理解上述名言警句的基础上,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自由组合,从而体现其中蕴含的道理及给人的启示。首先,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各句解说如下: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想法,这就是行动的念头萌生了,而一个人切切实实的行动,就是使这个想法得到实现的功夫;所以说,产生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