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实证探究(论文)7000字】_第1页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实证探究(论文)7000字】_第2页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实证探究(论文)7000字】_第3页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实证探究(论文)7000字】_第4页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实证探究(论文)7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实证研究目录TOC\o"1-2"\h\u30377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实证研究 14507摘要 117493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儿科门诊留置输液针 18231一、资料与方法 229857(一)一般资料 213205(二)干预方法 29475(三)观察指标 423435(四)统计学处理 45738二、结果 53481(一)实验前后两组患儿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比较 510009(二)两组患儿实验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次数比较 514875(三)两组患儿家属留置输液针相关知识了解评分比较 53201三、讨论 613629(一)在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必要性 621675(二)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医护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632046参考文献: 7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94例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科室常规护理)与实验组(PDCA循环管理护理),各47例。对比两组患儿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意外事件发生率及留置针安全知识家属掌握情况。结果:护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Frankl评分、家属知识了解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Frank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与家属护理知识了解程度、能力,能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儿科门诊留置输液针静脉留置输液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输注辅助措施,其通常运用于需长期、多次接受药物输注的病人,可有效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也可减少病人被穿刺次数,改善治疗体验[1-2]。现阶段儿科门诊中,其使用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幼儿对医院、医生的天然恐惧感与自制力较差,疼痛敏感性较高,自身血管发育不完全等因素,极易出现留置针脱落、液体外渗以及多次穿刺等意外情况,导致患儿治疗效果降低[3-4]。为减少留置输液针治疗中意外事件发生次数,通常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诸多管理措施中PDCA循环管理实践反馈效果较为显著,但临床研究相对较少。赵月琴[5]等人研究中,发现接受PDCA循环管理患儿在静脉针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概率上,均优于未接受PDCA循环管理的患儿。可提示其研究、实验优势显著,明显具进一步研究空间。本研究中选取我院儿科收治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94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即旨在探析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临床效果,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收治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94例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男女患儿比23:24,年龄4-13岁,平均8.5±4.5岁,其中扁桃体炎患儿9例,小儿肺炎患者20例,小儿支气管炎10例,手足口病8例);实验组(男女患儿比22:25,年龄4-11岁,平均7.4±3.6岁,其中扁桃体炎患儿8例,小儿肺炎患者22例,小儿支气管炎8例,手足口病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患儿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儿纳入标准:(1)病症均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注;(2)无血管输注禁忌症状;(3)输注药物为常规药物,非血管刺激性药物;患儿排除标准:(1)输注量超过或者达不到静脉留置输液针要求的患儿;(2)病症严重且无法接受门诊治疗的患儿;(3)合并有其他血液疾病、器官性质病变的患儿。(4)患者资料不全。(二)干预方法1.对照组患儿仅接受科室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为患儿家属执行相应健康教育措施、留置输液针禁忌事项教育及相应护理措施指导教学,对患儿实施穿刺-固定-检查维护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无菌操作、胶带固定等措施,及时对患儿进行疼痛缓解与心理安慰措施,疏导患儿及其家属心理负面情绪。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PDCA护理管理由患儿静脉治疗责任护理人员、护师、主管护师共同组成PDCA管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PDCA管理培训并通过考核,观察、了解并总结讨论对照组患儿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按照P-D-C-A顺序开展相应管理,并以多次循环往复,具体如下:(1)计划(P):第一步,以留置针输液期间常见不良事件及其诱因作入路:①留置针使用率低:患儿家属对留置针认知程度较低,加之过度担忧患儿而催生高度的负面情绪,要求护士“一针见血”,影响护士心理状态及操作能力。②意外脱管:患儿家属重视程度不高,穿脱衣服等无意识动作时引出留置针导致脱落;患儿高汗,敷贴牢固性不足而脱管;敷贴卷边,未及时发觉、更换而脱管;留置针置入时消毒液未彻底干化就予以敷贴等导致脱管。③堵管:患儿活动量较或活动幅度较大,留置针手臂用力活动而致使回血过多而堵管;冲管、封管操作技术存在局限性而堵管。④外渗:静脉输液治疗中留置针滑出血管,未及时发觉及处理。⑤静脉炎:未合理选择血管,留置针置入操作力度较大而损伤血管;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未密切关注患儿反应,加之患儿难以有效表达症状,使之产生异常而未及时拔管;留置时间较长等。第二步,对策拟定:①主管护师或护师对科室各层级护理人员分批次开展留置针侵入性操作的各项知识、技能;②对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③精细化的监管无菌技术操作;④建立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管理专项小组,激发各级护士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实施静脉治疗护理人员—护师—主管护师三级质控模式;⑤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护理风险建立穿刺日记。(2)执行阶段(D):①护理人员培训:针对输液风险并结合护理人员能力评估(我院制定护士能力分级评分)分批次、分层次定期开展穿刺、固定与封管技术以及风险意外事件应急处理等培训活动(以老带新实践操作为基本培训留置针原理、并发症、穿刺、贴敷、固定手法、无菌操作等事项,并现场考核),详细记录期间患儿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不断提取风险因素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予以安全保障。并选取我院科室技术操作精英对全体护理人员予以操作示范,由静脉治疗护理人员—护师—主管护师对其进行操作流程拆解分析、总结并拓展,对存在问题予以介绍、分析及强调,现场统一标准操作流程,而后开展全体护理人员实操考核,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以继续专项培训,直至完全掌握安全、高效穿刺技能。②无菌操作:督促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予以现场考核,合格方可上床操作。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必须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并放缓输液速度。患儿留置针手臂一旦产生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征象需立即采用硫酸镁予以湿傅,并尽快、迅速拔除留置针。③要求每位护士每日撰写穿刺日记,记录穿刺数量、穿刺针类型、成功率、重新穿刺次数、与患儿家属沟通期刊、患儿及家属反应等,并要求其开展自我反省:穿刺方式规范程度/为何重新穿刺?从患儿家属反应而言是否影响护患关系?操作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等等。④家属教育:1、穿刺前。穿刺候诊室张贴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图片,电视播放穿刺护理过程,促使患儿及家长了解静脉留置针的情况,以便取得较好的配合,同时发放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告知书,其中内容包含了静脉留置针的优缺点、正常与异常情况的区别、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等。2、穿刺时。护理人员指导干预,给予示范。若患儿在意外拔管时,应对其穿刺点予以及时按压,护理人员应给予家长示范,促使家长熟练掌握。3.穿刺后。在患儿的病历上张贴门急诊儿童外周留置针通知书。4.输液期间。患儿输液时间一般为2至4小时。电视播放有关静脉留置针管理和维护的视频,向患儿童及其家长讲述如何维护静脉留置针,告知其洗澡、穿衣时如何避免弄湿静脉留置针,向其演示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以提高患儿、家长的相关知识以及应急技能。5.出院时。派发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急救包,并向其表明使用方法。急救箱内有护患联系卡和静脉留置针、棉签、敷贴等。(3)检查阶段(C):①检查参考标准:a.血管选择:首选例如耳前静脉、头部正中静脉、耳后静脉、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及踝部大隐静脉等弹性强、易固定、粗大较直、无静脉瓣为距离关节较远的血管,避免由于患儿血管细微而致使穿刺失败。b.消毒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点,由内向外,以螺旋式循环消毒并正反向交替,范围≥8cm×8cm,消毒次数>2次,待其充分干化。c.穿刺操作:针头与皮肤以15°~30°倾斜入针,回血后方可继续进针20~50mm,保证套管于静脉内后退针芯约50~100mm,最后送入全部外套管。d.固定操作:采用透明敷料,以无张力运作模式由内向外缓缓固定,紧实度适宜,肝素帽需置于导管前端中远端部位。e.冲管及封管操作:单次输液结束后先行采用5~10ml生理盐水实施脉冲式冲管,而后采用含肝素钠10~100u/ml的肝素盐水3~5ml实施正压封管。f.夹闭:封管结束并拔除注射器之前,小夹子尽尽可能靠近穿刺点,夹闭后迅速拔除注射器。②操作评价评估:参考《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6]并结合我院所制定检查方式,由静脉治疗护理人员、主管护师、护师骨干等予以随机抽查,及时反馈问题至值班护理人员及患儿责任护理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群策群力,借助相关的病历、个人经验予以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③实际操作中,对于患儿照护的一系列操作,护士向家长提问要求其回答并上手实践操作,根据其操作存在的问题再度进行实践指导,直至掌握技能。(4)处理阶段(A):科室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总结分析当月留置针输液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比优秀案例,推广操作模式,再以四个步骤需要循环往复,不断寻找其中产生的新问题以及时、针对性解决及优化。(三)观察指标1.于护理前后采用Frankl量表评估两组患儿依从性评分等级为1-4分,1分为拒绝,4分为主动合作,分数越高,患儿合作程度越高[7];2.统计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风险事件的例数风险事件包括留置针脱落、液体外渗、多次穿刺、液体外渗、意外脱管、静脉炎等;3.两组患儿家属留置输液针相关知识了解评分比较采用本院自制留置输液针护理措施及禁忌事项评分表评估两组患儿家属知识了解程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即表明患儿家属对病症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越好。(四)统计学处理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一)实验前后两组患儿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比较护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Frank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实验前后两组患儿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比较()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tP实验组471.65±0.474.25±0.6123.1470.001对照组471.63±0.543.44±0.5715.8040.001t-0.1926.652--P-0.8490.001--(二)两组患儿实验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实验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儿实验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次数比较(n,%)组别例数留置针脱落液体外渗多次穿刺意外脱管静脉炎合计实验组471231014.89(7/47)对照组473225127.66(13/47)t4.8682P0.027(三)两组患儿家属留置输液针相关知识了解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知识了解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患儿家属留置输液针相关知识了解评分比较(,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4775.36±5.0291.02±4.71对照组4775.29±5.6682.42±5.92t-0.0637.794P-0.9490.001三、讨论(一)在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必要性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技能,同时是较多应用的护理方法。由于其应用率高,从而较容易导致操作失败。留置输液针虽能够减少患儿穿刺次数,但局限于疼痛剧烈、恐惧穿刺操作、自身自制力较差及血管尚未发育成熟而血管壁较薄等影响,加之患儿依从性不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等,容易诱发留置针脱落、液体外渗、多次穿刺、液体外渗、意外脱管、静脉炎等一系列风险事件威胁患儿安全,是引发医护纠纷的核心因素之一。此外,患儿的家长对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也有更高的期望。尤其是在儿童医院,因静脉输液穿刺失败儿科护士遭受暴力袭击的案例时有发生,有的患儿家长甚至可能仅仅因为护士在寻找静脉血管过程中就进行了暴力攻击。若一次静脉穿刺失败,可对抢救时间予以耽误,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从而引起家长发生焦虑,以及产生强烈不满。此外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因而,在小儿门诊接受留置输液针治疗过程中开展积极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出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实现快速进入治疗及降低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二)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医护工作中的实际运用PDCA循环管理最早可追溯于工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通过计划(P)、执行(D)、检查(C)和处理(A)四个步骤以循环往复管理而持续性提高生产质量[8]。儿科门诊中多种治疗及护理已成熟运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开展工作[9]。在留置针输液治疗中,通过寻找留置输液针意外事件成因、根据存在问题制定对策、制定检查标准、设定目标等并以循环往复质量改进模式不断提升留置针输液效果。陈丽君等人[10]通过记录儿科门诊留置针使用率以评估PDCA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表明通过一系列科学化、系统化、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明显提升留置针使用率,大大提高治疗效果。袁云等人[11]研究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小儿外周静脉置管中的临床效果,其发现PDCA组患儿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护理管理手段安全性较高,有助于保障患儿安全。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PDCA运用思路及作用在于:由于科室基本管理措施无法有效帮助患儿缓解疼痛及提高其依从性,家属健康教育效果相对不高,一定程度上直接提升治疗安全及护理风险。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其中,以预见性护理思维——plan(计划)、优质护理思维——do(实施)、风控思维——check(检查)、持续质控思维——ction(处理),通过结合既往治疗护理中发生意外事件及临床经验,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以静脉治疗护理人员—护师—主管护师三级质控模式保障其规范、系统化开展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而精细化的综合性监管检查,再根据期间记录的问题予以定期总结分析,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拆解细化其中,通过系统化且针对性培训护理人员留置针操作技能,提高其穿刺技术,同时制定统一标准化操作准则,从而有效降低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性问题而导致意外事件发生。而对于护士一关,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予以提高,且对预防临床护理风险的能力予以加强,进而较好的防止护理风险发生。另外,各科室护理人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风险的主题予以明确,对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各个环节予以针对性干预,能够对留置针的使用予以规范,以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护理后两组患儿Frank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得益于PDCA护理管理贯彻于护理人员能力提升、家属护理能力提升等全过程,切实保障患儿的基础上采用其中优质护理理念最大程度化减轻患儿疼痛,以培养良好的依从性,加之家属作为患儿亲密的接触人,家属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可促使患儿治疗护理依从性不断提升。此外,通过及时向患儿家属科普患儿治疗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其密切关注患儿、规范患儿行为,并指导其应急处理措施,使其更有效掌握护理技巧,辅助临床更高效、安全开展治疗工作。家属实践性能力得以增强,内化至知识层面融合,即实验组留置针安全知识家属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此次研究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及其家长,虽然需要阅读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和说明手册,但对静脉留置针的保养知识了解不够或不完全。其在照顾患儿的过程中。对静脉导管中某些细节的无知增加了儿童留置静脉针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在本次研究的指导中,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的知识进行了多方面的讲解,让家长对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家长对留置针的知晓率,并能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在输液前进行相关干预,可对患儿以及家长自我管理意识予以提高,促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护理人员现场指导处理异常情况,对于擅自撕扯、拉扯、拉动静脉留置针予以重点表明,提高患儿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进而对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予以显著降低。综合所述,在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与家属护理知识了解程度、能力,能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孙彩琴.静脉留置针、一次性输液针在妇产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2):126-127.[2]吴海波.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30-31.[3]郭庆智.儿科留观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分析[J].世界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