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学生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论文题目:《倾城之恋》中张爱玲的爱情观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选题背景与意义《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作品以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感情为线索,展开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让人在面对爱情与生存之间做出了一个残忍的选择。在面对无数次的挫折和碰撞之后她们的结局是“圆满”的。这种“圆满”只是表面的,但其内在却是一场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这也间接地折射出了张爱玲对爱情的态度———虚无、无爱的爱情观。造成这样的爱情观主要跟作者自己的生长环境、感情经历有关。《倾城之恋》中的人物白流苏的身上充满着张爱玲的影子,不管是生长环境还是感情经历都是极其相似的,只是她们最后的结果是不同的,白流苏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而作者的结局却是悲剧的。作者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部分是分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第二部分是从白流苏形象看《倾城之恋》的主题意蕴,第三部分是解读《倾城之恋》背后的张爱玲及其爱情观、人生观,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解读,从而探明张爱玲的爱情观是虚无、无爱的。文献综述谢美昕(2017)认为张爱玲本人不相信乱世中会有永恒的爱情,所以,她认为白流苏与范柳原是因为受不了战争中无牵无挂的空虚与绝望,急于抓住一点踏实的东西,才勉强结婚的。这是张爱玲爱情观的局限性造成的认识误区,她虚无主义的爱情观使她感受不到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爱情表达。所以,她把他们的爱情理解为自私男女的精刮与调情。正是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发展与行为逻辑同作者的叙述声音出现了对立,才使人们对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时曙晖(2020)《倾城之恋》是张爱玲难得的一部血肉丰满的爱情悲喜剧,男女主人公因一见钟情而步步靠近最终达成心灵的契合,他们的爱情虽然平实但却具有世俗生活的真实。遗憾的是由于作家自身对爱情所秉持的观念,使她无法感受这对小人物的爱情,导致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她的预设。因此,作者在建构这段爱情的同时,又无情地解构了它。《倾城之恋》中表现出的叙述人声音与主人公声音的矛盾,既拓展了文本的张力,无形之中又暴露出张爱玲爱情观念的局限性。而通过对《倾城之恋》的文本解读,让我们再次走进张爱玲,领略其心灵世界的复杂与缠绕。 郝翊雯(2018)在论著中提到张爱玲一直以来都在书写特定阶层——小市民阶层的生活、情感,她看清了人性的弱点,在张爱玲的笔下,人生的苦难、婚恋的不圆满、命运的难以把握等等,都是她认为的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解读,因此在挣扎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群里得到了很大的共鸣。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对爱情进行了重新解读;重构了属于饮食男女的爱情模式;这种模式背后呈现的是作者的爱情观和潜意识里的渴望。黄沙(2017)张爱玲的小说畅销了50多年,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张爱玲自身比她的小说更像是一部小说。她每每以鹤姿仰视,冷静、自信、独立而且"毒辣"。读者可以发现,张爱玲小说的主体往往都是爱情与婚姻,但是这些小说却并非是言情小说,在她的小说中充满着对现实冷酷地批判,所以读她的小说往往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苍凉感。张爱玲自身经历过婚姻的悲剧,她的性格比较乖张,而且在她身上还存在着恋父、恋物、自恋和自闭的病态心理。在她的小说中,主人公往往都是一些或多或少有些病态的人。在生活和小说中,读者可以隐约感受到张爱玲的那种切肤之痛,正是这种真切的痛楚震动着读者的心灵。崔艳霞(2014)从家庭环境和婚姻破裂两个方面分析了张爱玲的婚恋观。夏雨潇(2015则更为细致地分析了张爱玲的家庭环境;由于童年时不断地经历父母的争吵,让她过早地体会到了婚姻的无常和不幸,因此造成了她对爱情的怀疑。郝跃(2013)则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了张爱玲对爱情的悲观态度,那就是∶父母婚姻的变故、家族没落的影响、悲剧的人生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短篇爱情小说,全篇都是围绕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感情进行书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的结局表面是圆满的,但是完美结局的背后却充满了苍凉感。其中《倾城之恋》里的人物白流苏跟张爱玲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以白流苏人物形象切入分析,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及张爱玲的爱情观和人生观。1.文献资料法:在论文写作之前,笔者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研究信息,为设计本次写作提供思路与参考。2.归纳总结法:笔者通过前期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整理、归纳出对本文有效的资料,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的结构前言《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倾城之恋》及其写作背景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及新旧时代文化冲击对其心理的影响白流苏的家庭背景2、白流苏思想中的新旧文化冲突从白流苏形象看《倾城之恋》的小说意蕴“倾城”在作品的另一种解读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悲剧分析1、爱情婚姻观的不同2、男权社会下爱情悲剧的体现解读《倾城之恋》背后的张爱玲及其爱情观、人生观张爱玲身世经历与小说人物白流苏对照分析小说完美结局的悲剧意蕴探析参考文献5、参考文献[1]张爱玲著.《倾城之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2]于青著.《张爱玲传》[M].花城出版社,2008[3]谢美昕,李淑云.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观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2.[4]时曙晖,张国涛.对美好爱情的建构与解构——从《倾城之恋》再探张爱玲的爱情观[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1):5.[5]李新宇.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对婚姻与感情的考量——《倾城之恋》与《琉璃瓦》的赏析[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12):4.[6]郝翊雯.倾一座城成一段情--《倾城之恋》的爱情主题浅析[J].神州,2018(4):2.[7]龙子珮.从《倾城之恋》大家庭分析看白流苏人生悲剧[J].青年文学家,2018(8Z):1.[8]何舒晴.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及人物悲剧[J].现代交际,2020(6):2.[9]赵慧敏.桎梏中的反抗——《倾城之恋》的女性思想解读[J].萍乡学院学报,2018,35(1):3.[10]张西爱.从张爱玲的婚姻探索她的爱情观[J].牡丹,2017(3X):3.[11]徐冰夷.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J].海外文摘·学术,2020(15):2.[12]孙誉文.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婚恋观[J].语文课内外,2018,000(024):8.[13]黄沙.人生的虚无与爱情的绝望——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作品中的颓废意识[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2017.[14]孙星宇.论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平实之爱[J].艺术科技,2022,35(14):3.[15]石家旗.《倾城之恋》的爱情观[J].山海经:故事(上),2019(4):2.[16]高兰心.论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女性意识[J].中国文艺家,2019(1):2.[17]吉保才才.都市里的民间世界—从《倾城之恋》中"爱"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