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寓言四则》课时2_第1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寓言四则》课时2_第2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寓言四则》课时2_第3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寓言四则》课时2_第4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寓言四则》课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穿井得一人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精读课文05学习目标01

CONTENTS教学目录初读课文04课堂小结06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学习目标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必备知识走近作者《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法、儒、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古今异义及其家穿井

(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等物套在

身上)国之道也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必记字词一词多义闻闻之于宋君

(听到,这里指“使听到”)

求闻之若此

(消息)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词,在)于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更多字词详见《教学参考书》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寓言寓意,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什么。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打水浇田住,停留译文: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常有一人在外面(专做这件事)。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待,等到译文: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知道,听说代词,指“穿井得一人”的消息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这个消息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使听到国都讲述译文: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并)向宋国的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派应答,回答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此事,丁氏答道:“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不如译文: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消息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丁氏的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精读课文分析讨论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宋君是一个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2.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道理:①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②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从“传之者”的角度)。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宋君的角度)。本文通过写丁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引发流言,最后流言被破除的故事,告诉人们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轻传,一定要多方查证,弄清真相。课堂小结课文主旨叙事完整,寓意深刻文章不足百字,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家无井而出溉汲”,到“穿井得一人”,再到传言四起,最后澄清事实。结构完整,内容清晰明了。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寓意深刻。课堂小结写作特色穿井得一人起因:丁氏穿井,“得一人”结果:宋君问询,丁氏释真相经过:以讹传讹,闻之于宋君议论:求闻若此,不若无闻流言不可轻信耳风不可乱传记叙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精读课文05学习目标01

CONTENTS教学目录初读课文04课堂小结06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学习目标列子(约前450年—前375年),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必备知识走近作者《列子》《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它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必备知识文学常识通假字身亡所寄

(“亡”同“无”,没有)其人舍然大喜

(“舍”通“释”,解除、消除)必记字词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

(古义:你。今义:如,好像;如果)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一词多义其其人曰

(代词,那,那个)

奈何忧其坏

(代词,它,指地)

日月星宿

(名词,太阳)终日在地上行止

(名词,一天)日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寓言寓意,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什么。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担心,忧虑崩塌陷落同“无”,没有所寄托的地方。这里指容身的地方停止,中止1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没有可以容身的地方,便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于是,就告知,开导聚积的气体你弯曲与伸展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2译文:另外又有一个为这个杞国人所担心的(事)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崩塌坠落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泛指星辰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或“呢”3译文:那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辰,不会坠落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4伤害纵使,即使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有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造成伤害。”其人曰:“奈地坏何?”奈……何:把……怎么样5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四方聚积的土块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6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踩踏着它,整日都在地上行走,为什么担心地会陷下去呢?”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7译文:那人听了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交代故事的起因——杞人担忧天塌地陷,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晓之者耐心地向杞人解释了天不会塌、地不会陷的原因。交代故事的结局,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第一部分(1):初读课文划分层次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忧”的程度:废寝忘食。情绪变化:忧虑到舍然、大喜。情绪的变化与“晓之者”有关。精读课文分析讨论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4.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寓意: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成语意思: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5.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以至寝安难安,以及有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课堂小结课文主旨篇幅短小,人物形象鲜明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描绘了两个人物:忧心忡忡、无法释怀的杞人和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晓之者。文章精当的语言描写以及“舍然大喜”的神态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可感。课堂小结写作特色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