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3单元 10《往事依依》课时1_第1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3单元 10《往事依依》课时1_第2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3单元 10《往事依依》课时1_第3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3单元 10《往事依依》课时1_第4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3单元 10《往事依依》课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

CONTENTS教学目录1.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学习目标于漪(yī)(1929.2—),江苏省镇江市人。人民教育家。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必备知识走近作者主要作品:《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本文选自《于漪全集》第20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略有改动。必备知识创作背景模糊

浩渺(

重读(

绚丽

雕镂(

角色(

镌刻

谆谆(

素娥(

婵娟

徜徉(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chóngmiǎomóxuànlòuzhūnjuānchánchángyángliáoyíjuéé必记字词字音字形(mó)模糊(

mú)模样模(

jué

)角色(

jiǎo

)角落角谆(zhūn)谆谆教导淳(chún)淳朴缭(liáo)眼花缭乱嘹(liáo)嘹亮瞭(liào)瞭望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渺:水面辽阔无边。身历:亲身经历。雕镂:雕刻。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写古诗文)。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犹,还。必记字词词义理解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胜,尽;收:接收,领略。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徜徉·徘徊同:都有“慢慢走”的意思。异:①“徘徊”侧重于有心事而长时间地来回走,“徜徉”侧重于安闲自在地步行。②“徘徊”还有比喻义: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则无比喻义。必记字词易混辨析1.划分文章层次。2.勾画文中的精彩语句,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默读课文,一边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往事。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第二部分(2-7)第三部分(8)运用对比,突出“几件事”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追忆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聆听朗诵等往事。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第一部分(1)初读课文划分层次“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②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1.如何理解题目中的“依依”?

初读课文自主探究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2.找出文中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1)小时候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3)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听国文老师讲《南归》(5)听老师的谆谆教导

3.文章回忆了少年时代的哪几件往事?例如第3段:“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读书给学生时代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下文对《千家诗》的美好回忆。4.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你能找出哪些过渡语句或语段?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听国文课、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5.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金色的回忆”包含着怀旧、留恋、感动、难忘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6.第8段“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为什么说记忆是“金色的”?(1)小时候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带来生活的乐趣,乐在其中(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3)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1.文中提到的几件往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精读课文分析讨论(4)听国文老师讲《南归》

——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5)听老师的谆谆教导

——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一生受用不尽作者回忆的几件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作为语文教育专家,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于漪老师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给了她广阔的天地,给了作者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才使得于老师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让作者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2.童年生活可以写的往事很多,为什么作者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不能删去。这三件事分别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角度来写,各有侧重。3.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删去一部分行不行?颠倒次序可以吗?这三件事之所以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说明它们在作者成长的道路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去掉,文章就显得单薄了。这三件事的内涵是逐步丰富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