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四)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P元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一定不含Р元素的是()A.核糖体 B.脱氧核糖 C.dATP D.液泡膜〖答案〗B〖祥解〗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详析】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rRNA含C、H、O、N、P,A不符合题意;B、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含C、H、O,不含P,B符合题意;C、dATP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构成,元素组成含C、H、O、N、P,C不符合题意;D、液泡膜是由生物膜构成的单层膜细胞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其中磷脂含C、H、O、N、P,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10年里,南极臭氧空洞面积出现缩小趋势,且南极的臭氧可能在2070年左右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减少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可能是臭氧空洞缩小的原因B.臭氧层被持续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C.臭氧空洞缩小能减少酸雨的形成D.臭氧层出现空洞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C〖祥解〗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是引起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详析】A、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是引起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减少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可能导致臭氧空洞缩小,A正确;B、臭氧层被持续破坏,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就会增加,影响动植物正常的生长,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B正确;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是引起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两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臭氧空洞缩小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C错误;D、臭氧层出现空洞,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就会增加,紫外辐射能造成细胞死亡,从而影响各种生物,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选C。3.长春碱是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可以抑制微管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微管是由纤维素构成的B.长春碱不会影响囊泡的移动C.微管只在动植物细胞中存在D.长春碱可以用于抑制癌细胞分裂〖答案〗D〖祥解〗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主要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三类成分组成。细胞骨架对于细胞的形态、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重要作用。【详析】A、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圆柱状结构,而不是由纤维素构成的,A错误;B、细胞骨架对于细胞运动起重要作用,而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长春碱可以抑制微管形成,故长春碱会影响囊泡的移动,B错误;C、微管并非只在动植物细胞中存在,而是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但原核生物中没有微管,C错误;D、由题干可知,长春碱可以抑制微管形成,进而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而细胞骨架对于细胞分裂起重要作用,故长春碱可以用于抑制癌细胞分裂,D正确。故选D。4.纯菌种发酵已成为泡菜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相比于传统生产工艺,纯菌种发酵酸菜发酵速度快,产品稳定,更适宜工业化生产。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泡菜发酵过程中所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B.工业生产中可通入无菌空气以减少杂菌污染C.工业生产中可用发酵控制装置实时监控泡菜发酵情况D.选育优质发酵菌种是泡菜工业生产新工艺所必须的〖答案〗B〖祥解〗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析】A、泡菜发酵过程中所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正确;B、泡菜工业生产中,所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只能生活在无氧环境下,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C、工业生产中可用发酵控制装置实时监控泡菜发酵情况,保障发酵按预定的最佳过程进行,C正确;D、选育高产、优质的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前提条件,是泡菜工业生产新工艺所必须的,D正确。故选B。5.嗅觉感受器是一种上皮细胞,称嗅细胞。当气味物质与嗅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导致嗅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下列相关推论错误的是()A.嗅细胞是一种感觉神经元B.气味物质依靠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膜内C.未兴奋的嗅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D.嗅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方式是易化扩散〖答案〗B〖祥解〗易化扩散是 膜蛋白介导的被动扩散。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包括载体、通道)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其转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二是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的主要特点是:转运物质过程的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详析】A、由题意可知,当气味物质与嗅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导致嗅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嗅细胞是一种感觉神经元,A正确;B、由题意可知该气味物质能引起嗅觉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神经递质,与嗅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导致嗅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气味物质没有进入细胞膜内,B错误;C、未兴奋的嗅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需要细胞膜上存在的钠-钾泵,作对细胞膜内的钠离子进行主动转运,把钠离子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从而造成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高的状态,这个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C正确;D、嗅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方式是通过易化扩散完成的,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突变是小范围的核苷酸序列的改变,其存在碱基错配、双链断裂、单链断裂、碱基异常替换等多种损伤类型。突变引起的改变通过自然选择发生作用。自发突变是指在无人工干预的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它们通常在生物体内自发地进行,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因素,如化学物质或其他类型的诱变剂。现存生物的基因自发突变率约为。6.下列关于生物体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中胸腺嘧啶与胞嘧啶配对B.自然界中不同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C.双链DNA断裂时,断裂的是氢键D.在DNA的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碱基的错配7.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进化的重要动力之一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唯一途径C.若某种生物的基因自发突变率较高,则该生物可实现快速进化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性状〖答案〗6.D7.B〖祥解〗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生物的性状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一般情况下,突变形成它的等位基因,形成新基因。【6题详析】A、DNA中胸腺嘧啶与腺嘧啶配对,A错误;B、组成D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自然界中不同DNA所含的碱基种类相同,B错误;C、双链DNA断裂时,断裂的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D、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碱基配对错误而导致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D正确。故选D。【7题详析】A、基因突变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生物界遗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A正确;B、染色体变异也可以产生新基因,B错误;C、如果生物基因自发突变频率较高,则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机会较大,而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改生物可以实现快速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表面上是选择适应环境的性状,本质上是选择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故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B。8.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未标出的基因为A和aB.此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C.此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D.B与b为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答案〗C〖祥解〗细胞周期: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详析】A、由于无法确定A/a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互换还是基因突变,故无法确定未标出的基因的情况,A错误;B、该细胞的同源染色体联会,故此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C、此细胞为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不能连续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C正确;D、B与b为控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基因,D错误。故选C。9.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与动物的体重调节有关。下图为脂肪组织大小引发的体重变化与瘦素调节的示意图(↑意为上升,↓意为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瘦素增加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B.对于体重的调节,瘦素与胰高血糖素呈拮抗关系C.瘦素在血清中的含量与动物脂肪组织大小成负相关D.瘦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调节生物的体重〖答案〗D〖祥解〗由图可概括瘦素的主要功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详析】A、由图看出素瘦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量代谢增加,A错误;B、对于体重的调节,当生物体血清中瘦素含量升高,抑制进食并且加速新陈代谢,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达到瘦身的效果,两者效应相同,B错误;C、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图示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与动物脂肪组织大小成正相关,C错误;D、由图可知,瘦素通过负反馈途径调节自身体重,即:饮食过量脂肪过多→刺激调节中枢→血液中瘦素水平升高→抑制食欲,促进能量释放→体重降低,D正确。故选D。10.分别将4只果蝇(两只雌蝇和两只雄蝇)放入食物充足的两组不同容积广口瓶中饲养,随培养时间记录果蝇种群数量,计算平均值,得到如下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条曲线不是逻辑斯谛增长曲线B.1组的果蝇在第17天左右增长速率最大C.2组的果蝇种群整体呈现出稳定型的年龄结构D.若1组培养瓶为500mL,则2组培养瓶可能为600mL〖答案〗D〖祥解〗“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析】A、这两条曲线是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所呈现的增长方式,属于S形增长,是逻辑斯谛增长曲线,A错误;B、1组的果蝇在第10天左右种群数量达到一半(K/2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第17天左右种群数量最多,增长速率为0,B错误;C、2组果蝇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其年龄结构在增加时增长型,减少时为衰退型,C错误;D、由于2组果蝇的最大容纳量比1组的大,即2组的K值大于1组,所以若1组培养瓶为500mL,则2组培养瓶可能为600mL,D正确。故选D。11.人体中的血糖平衡调节依赖于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调节,糖原磷酸化酶在糖原磷酸化酶激酶的作用下获取一个磷酸基团后转变为有活性状态,可以催化糖原分解。在细胞中ATP含量过高时,糖原磷酸化酶会与ATP结合,导致其难以磷酸化;细胞中ATP含量低时,ATP不与糖原磷酸化酶结合,可正常磷酸化。下图为糖原磷酸化酶的不同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磷酸化酶活化时从糖原磷酸化酶激酶中获取一个磷酸基团B.ATP会抑制糖原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C.血糖较高时,会导致细胞中的糖原磷酸化酶转变为有活性状态D.糖原磷酸化酶与糖原结合时,糖原磷酸化酶的结构会发生改变〖答案〗D〖祥解〗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胞中ATP含量过高时,糖原磷酸化酶会与ATP结合,导致其难以磷酸化,细胞内糖原分解减少,血糖含量降低。【详析】A、糖原磷酸化激酶能催化糖原磷酸化酶进行磷酸化,其磷酸基团由ATP提供,A错误;B、根据题示和图示可知,ATP会抑制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B错误;C、活化的糖原磷酸化酶能催化糖原分解,在血糖较高,糖原的分解受到抑制,细胞中的糖原磷酸化酶转变为未活性状态,C错误;D、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分解时需要与糖原结合,故构象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癌细胞会高度表达VEGFA基因,VEGFA会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表面及内部的血管生长,从而提供肿瘤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应。科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VEGF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了大量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乳酸化修饰是由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引发的。12.乳酸化修饰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下列关于组蛋白乳酸化等表观遗传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蛋白只能被乳酸化或甲基化B.正常细胞也有VEGFA基因C.遗传物质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D.组蛋白乳酸化修饰是一种可遗传变异13.关于肿瘤生长过程中,癌细胞会高度表达VEGFA基因这一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中也存在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但相较动物细胞较少B.将癌细胞置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可以减少癌细胞中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C.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能够抑制基因的转录D.癌细胞中仅存在组蛋白乳酸化这一种表观遗传修饰〖答案〗12.A13.B〖祥解〗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12题详析】A、组蛋白除了乳酸化修饰,还可以被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A错误;B、正常细胞中也有VEGFA基因,只是没有表达,B正确;C、遗传物质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生物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C正确;D、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可以传给后代,是一种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A。【13题详析】A、植物没有癌细胞,不会发生癌细胞的VEGF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大量组蛋白乳酸化修饰,A错误;B、将癌细胞置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会抑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以减少癌细胞中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B正确;C、癌细胞的VEGF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了大量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且癌细胞会高度表达VEGFA基因,说明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能够促进基因的转录,C错误;D、癌细胞中除了存在组蛋白乳酸化这一种表观遗传修饰,还可能有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D错误。故选B。14.mRNA疫苗打破了传统灭活、减毒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本身细胞生产抗原,以此激活特异性免疫。如图为mRNA疫苗的作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其可特异性识别抗原B.包裹RNA的脂质膜为单层磷脂分子层C.进入人体细胞的是病毒的mRNA,其作为抗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反应D.相比灭活病毒的疫苗,mRNA疫苗注射后,人体内存在病毒抗原的时间较久〖答案〗D〖祥解〗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详析】A、图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其可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B、包裹RNA的脂质膜为双层磷脂分子层,B错误;C、进入人体细胞的是病毒的mRNA,其表达出的蛋白质作为抗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反应,C错误;D、相比灭活病毒的疫苗,mRNA疫苗注射后,由于mRNA疫苗在机体内可以持续表达抗原蛋白,因此人体内存在病毒抗原的时间相对较长,D正确。故选D。15.下图表示1975年-2005年间随人类捕捞变化,大西洋鳕鱼种群5岁时平均体长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人类倾向于捕捞体型大的个体B.大西洋鳕鱼体长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1975~2005年期间大西洋鳕鱼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非死亡率的上升D.2005年的大西洋鳕鱼种群和1975年比,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C〖祥解〗一、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1)自然选择的对象:①直接对象:生物的变异性状。②间接对象:与性状表现相关的基因。(2)自然选择的动力: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3)自然选择的结果:①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4)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二、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1)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动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3)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析】A、分析题图,从1975年-2005年,大西洋鳕鱼种群5岁时的平均体长总体趋势是减小的,说明体型大的个体被捕捞的几率大,推测人类倾向于捕捞体型大的个体,A正确;B、人类倾向于捕捞体型大的个体,导致大西洋鳕鱼体长变小,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错误;C、图示纵坐标为5岁时体长,不是种群密度,C错误;D、2005年的大西洋鳕鱼种群和1975年相比,5岁时的平均体长降低,可能是种群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2005年的大西洋鳕鱼种群和1975年比,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D正确。故选C。16.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兼具胚胎干细胞和精子的特性,可作为载体将转基因片段通过“受精”传递到胚胎中;下图为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获得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显微操作技术B.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选获得的C.获能的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即可完成受精过程D.将上图中的胚胎移植到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代孕母体体内,通过代孕母体妊娠产仔〖答案〗C〖祥解〗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2)配种或人工授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4)对胚胎进行移植;(5)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详析】A、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显微操作技术,如将雌原核去除的过程,A正确;B、囊胚的内细胞团具有全能性,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选获得的,B正确;C、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完成受精,C错误;D、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将上图中的胚胎移植到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代孕母体体内,通过代孕母体妊娠产仔,D正确。故选C。1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示,其中GP为总初级生产量;H为食草动物;C为食肉动物;R为呼吸,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取食”的能量即为H的同化量B.没有被动物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比被利用的少C.第二营养级中未利用的部分是指未被取食的尸体残骸D.当各个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为0时,此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答案〗D〖祥解〗分析图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输入某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详析】A、图中的“取食”量=H同化量+粪便量,A错误;B、图中未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为293.1J/(cm2•a),动物同化量为62.8J/(cm2•a),利用量比未被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少,B错误;C、第二营养级中未利用的部分除了植食性动物遗体残骸的能量,还包下一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D、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各个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为0时,没有有机物的沉积,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也处于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D。18.神经纤维上存在由神经胶质细胞反复包裹的髓鞘,长约为1~2mm,髓鞘是绝缘的,只有在两段髓鞘之间的郎飞结是存在密集钠离子通道的轴突暴露区,使兴奋只能发生在郎飞结处。某神经纤维产生神经冲动,其中A~E为不等距的郎飞结区域,如图所示,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的B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发生兴奋的郎飞结与相邻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会产生局部电流C.神经纤维的C处钠离子内流,处于反极化状态D.髓鞘提高了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度,减少了动作电位传导的能量消耗〖答案〗C〖祥解〗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详析】A、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则神经纤维的B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A正确;B、据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由于发生兴奋的B处郎飞结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与相邻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会产生局部电流,B正确;C、据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可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此时C处处于静息状态,因此神经纤维的C处没有钠离子内流,C错误;D、髓鞘是绝缘的,只有郎飞结处存在密集钠离子通道的轴突暴露区,故髓鞘的存在可提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减少了动作电位传导的能量消耗,D正确。故选C。19.通过PCR扩增可得到含有部分未知序列的DNA片段的扩增产物,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白色为未知片段,黑色为已知片段,M、N为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已知片段中没有除了M之外的其他限制酶的识别序列B.将最终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即可知道未知片段的DNA序列C.该PCR过程中所使用的引物应依据a、b的序列进行设计D.第一步酶切时可更换限制酶,只要所用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已知片段中不存在即可〖答案〗D〖祥解〗PCR只能扩增两端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反向PCR可扩增中间一段已知序列,而两端序列未知的基因片段。酶切时用限制酶,环化时用DNA连接酶,再用引物和DNA聚合酶扩增。在环化后,通过一对方向相反的引物实现已知序列两侧基因序列的扩增。【详析】A、在酶切阶段,已知片段中不能含有酶切时所选限制酶之外的识别序列,不然会将已知片段中切断,造成序列识别混乱,A正确;B、PCR产物是包含所有已知序列和未知序列的链状DNA分子,因此将最终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即可知道未知片段的DNA序列,B正确;C、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为保证延伸的是序列N两侧的未知序列,应依据a、b的序列进行设计,C正确;D、第一步酶切时可更换限制酶,所用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已知片段中不存在,还要能够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D错误。故选D。20.近年来,鲜切哈密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机械损伤会导致哈密瓜产生乙烯。下图为不同材质保鲜膜包装对鲜切哈密瓜贮藏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实验结果图,PE膜的保鲜效果较好B.10天后使用OPP膜贮藏的哈密瓜细胞呼吸强度上升,可能是该膜透气性过低导致的C.由图推测,乙烯会导致哈密瓜的细胞呼吸速率变化D.通过两图数据可知,第一天哈密瓜的失重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的〖答案〗B〖祥解〗分析图形,薄膜包装处理能有效抑制水分的散失,能显著降低失重率和细胞呼吸强度,延长哈密瓜品质保存。【详析】A、4种保鲜膜中,PE膜处理对哈密瓜的失重率、细胞呼吸强度影响最小,从而能够保持哈密瓜的外观品质和口感,更大限度地延长了保鲜期,A正确;B、10天后使用OPP膜贮藏的哈密瓜细胞呼吸强度上升,可能是该膜透气性过高导致的氧气增加,B错误;C、机械损伤会导致哈密瓜产生乙烯,哈密瓜的细胞呼吸速率变化可能是乙烯引起的,C正确;D、薄膜包装处理能有效抑制水分的散失,通过两图数据可知,第一天哈密瓜的呼吸强度增加,其失重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的,D正确。故选B。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是指免疫系统产生过多炎症信号,有时会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的一组相关疾病。当病人体内的免疫效应细胞被过度激活,细胞因子会大量释放,而细胞因子会引起引发炎症,使人体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引发休克。回答下列问题:(1)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如皮肤表面的黏膜)和化学防御(如______)。(2)若该病原体已经感染过人体,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______细胞和______细胞。此外,被感染的体细胞还会释放______刺激周围细胞产生抑制病毒复蛋白质。(3)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人体肿胀是因为炎症使毛细血管的______升高,同时细胞因子风暴还会导致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一氧化氮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据上述信息推测细胞因子风暴引发人体休克的原因是______。(4)临床上可使用______激素来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______。A.过敏反应B.免疫缺陷病C.自身免疫病〖答案〗(1)油脂、胃酸(2)①.效应B细胞②.记忆细胞③.干扰素(3)①.通透性②.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休克(4)①.糖皮质激素②.C〖祥解〗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将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小问1详析】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体表的屏障。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物理屏障如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的进攻,而化学防御如分泌的油脂、胃酸和抗菌肽会破坏病原体的结构或抑制其生长。【小问2详析】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同时原来机体中产生的抗体也特异性与该病毒结合起到免疫作用,从而防止再次感染。被感染的体细胞还会释放干扰素,能够作为信号刺激周围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小问3详析】细胞因子风暴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从血管壁渗出,导致组织水肿和渗出液的大量积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细胞因子风暴还会引发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这种物质会进一步稀释血液并破坏血管,把血压降到了危险的水平,引起某种类似严重感染性休克的问题。【小问4详析】治疗细胞因子风暴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免疫反应。细胞因子风暴是病人体内的免疫效应细胞被过度激活引起的不良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或破坏,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出现功能异常的免疫病理状态,故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病,C正确。故选C。22.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冷凝等过程进行不断的循环。湿地具有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生态功能,我国沿海存在多个前期严重破坏的红树林修复和保护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水循环是太阳能推动的,地球表面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持平,但陆地的降水量______蒸发量,且在水循环中,各种营养物质会随水的流动而发生变化,往往低处土壤更______,如沼泽地等。(2)我国对于严重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的修复过程中,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该过程是否发生了群落演替?______为什么?______(3)在某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区鱼类、甲壳类及多种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富度均增加,该地的鹭科鸟类调查结果如下表,低潮位时鹭科鸟类主要在滩涂湿地上觅食,高潮位时______是鹭科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可见,动物种群的分布随______而发生变化。红树林的生物群落结构随潮位发生变化,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红树林生态修复利于多样性的保护。(4)该地红树林修复先后5年时间修复区内白鹭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修复区内的红树林为白鹭种群提供了繁殖期的营巢地,使其______增加,数量呈现较大幅度增加。综合来看,红树林生态修复为白鹭种群数量恢复提供的有利条件为:______。红树林修复区不同潮位的鹭鸟生境分布物种名低潮位/只次高潮位/只次潮滩塘区红树林高潮裸地栈道堤岸塘区红树林白鹭1320961871138576苍鹭126150大白鹭192195183318中白鹭813牛背鹭6111池鹭5216夜鹭42黄苇鳽11〖答案〗(1)①.大于②.肥沃(2)①.不一定②.判断群落演替的发生需要调查优势种是否发生变化,丰富度变化不能作为群落演替的依据(3)①.红树林②.食物和空间③.时间(4)①.出生率②.红树林生态修复为鹭科鸟类提供食物丰富的觅食地;同时,又提供了鹭科鸟类的停歇地,促进了鹭科鸟类数量的增加〖祥解〗(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2)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小问1详析】地面的湖泊海洋等蓄积的较多的水分说明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各种营养物质会随水的流动而发生变化,营养物质容易发生沉积,故往往低处土壤更肥沃,如沼泽地等。【小问2详析】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判断群落演替的发生需要调查优势种是否发生变化,丰富度变化不能作为群落演替的依据。【小问3详析】由表可知,低潮位时鹭科鸟类分布的主要生境是潮滩,高潮位时鹭科鸟类分布的主要生境是红树林。动物种群的分布随食物和栖息空间而发生变化。红树林的生物群落结构随潮位发生变化,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小问4详析】修复区内的红树林为白鹭种群提供了繁殖期的营巢地,使其出生率增加,可以使其遗传多样性增加,红树林生态修复为鹭科鸟类提供食物丰富的觅食地;同时,又提供了鹭科鸟类的停歇地,促进了鹭科鸟类数量的增加,故红树林生态修复可以为白鹭种群数量恢复提供有利条件。23.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业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是当今世界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科研小组探究脯氨酸对盐胁迫下芹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筛选缓解胁迫最适浓度,以“西芹”为试验材料,以无盐胁迫且不喷施脯氨酸为对照1(CK1),在盐胁迫(100mmol/LNaCl)下喷施0.1,0.3,0.9,1.5,3mmol/L(P1-P5)脯氨酸为实验组,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处理地上部干重(g)地下部干重(g)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K15.930.311.820.712.53CK21.770.081.170.431.60P12.430.121.230.461.69P24.730.241.360.571.93P33.400.191.250.491.74P43.400.231.230.501.73P53.030.101.280.511.79(1)由上表推断,CK2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实验组处理可明显缓解盐胁迫对干重的影响,说明当植物遭受盐胁迫时,最直观的表现是生物量积累______。表明盐胁迫显著影响了芹菜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脯氨酸为适应盐胁迫环境作出了积极响应,主要表现为______。(2)可以利用______方法简单分离叶绿素,根据______初步判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多少。研究发现,盐胁迫使植株体内的分解叶绿素相关酶活性增强,促进了叶绿素的降解,导致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综上推测脯氨酸可能通过______来维持芹菜正常的光合作用。(3)进一步研究各组处理条件下对芹菜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下图像,由图可知,与正常生长条件下的芹菜叶片相比,CK2组显著降低了芹菜叶片的______,提高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抑制了光合作用,这表明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______(气孔/非气孔)因素所致。(4)盐胁迫下芹菜的生长受抑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______mmol/L的脯氨酸可以明显改善盐胁迫下芹菜的生长,改善盐胁迫下芹菜叶片的光合性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答案〗(1)①.盐胁迫下不喷施脯氨酸改善盐胁迫下芹菜的生长,改善盐胁迫下芹菜叶片的光合性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②.降低③.适宜浓度的脯氨酸喷施,可以促进植物的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含量(2)①.纸层析②.色素条带的宽窄③.抑制分解叶绿素相关酶的活性(3)①.气孔导度②.非气孔(4)0.3〖祥解〗在光合色素分离和提取时,根据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分离色素时,色素的溶解度与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有关,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分析表格,在高盐胁迫下,细胞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小问1详析】根据题意,探究脯氨酸对盐胁迫下芹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无盐胁迫且不喷施脯氨酸为对照1(CK1),则CK2组的处理方法是盐胁迫下不喷施脯氨酸,以与盐胁迫下脯氨酸芹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根据数据,可知植物遭受盐胁迫时,最直观的表现是生物量积累下降,脯氨酸为适应盐胁迫环境作出了积极响应,主要表现为适宜浓度的脯氨酸喷施,可以促进植物的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小问2详析】可以利用纸层析法简单分离叶绿素,根据色素条带的宽窄初步判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根据题意,盐胁迫使植株体内的分解叶绿素相关酶活性增强,促进了叶绿素的降解,导致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因此脯氨酸可能是抑制分解叶绿素相关酶的活性。【小问3详析】根据图示,与正常生长条件下的芹菜叶片相比,CK2组的净光合速率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因此CK2组是显著降低了芹菜叶片的气孔导度,提高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抑制了光合作用,这表明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导致。【小问4详析】根据图示,P2组的生物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在几个处理组中最高,因此P2组,即0.3mmol/L的脯氨酸可以明显改善盐胁迫下芹菜的生长,改善盐胁迫下芹菜叶片的光合性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24.水稻的根长与多个基因相关,现有一水稻品种华占(HZ)和一水稻品种热研(Nekken2),热研根长明显长于华占,目前初步鉴定其根长短可能与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或1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B/b有关。已知12号染色体上还有与根粗细相关的基因D/d,9号染色体上存在与卷叶、非卷叶相关的基因R/r。现有基因型为DDRR的华占水稻及基因型为ddrr的热研水稻。现欲将根长基因进行准确定位,实施了下列实验:将华占水稻与热研水稻进行杂交获得F1,再将F1与热研水稻进行杂交,获得F2,统计得到F2的性状如下。F2性状粗根、长根细根、短根粗根、长根细根、短根粗根、短根细根、长根粗根、短根细根、长根卷叶个体卷叶个体非卷叶个体非卷叶个体卷叶个体卷叶个体非卷叶个体非卷叶个体数量524951501091112(1)D/d基因与R/r基因遵循______定律,通过上述实验结果______(能/否)判断华占水稻的卷叶、非卷叶显隐性情况。若能,请写出华占水稻的显隐性对应性状;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水稻根系长短与______(填“A/a”或“B/b”)基因有关,原因是______。后续欲进一步判断该基因与根长是否有关,针对候选基因编码区设计引物,提取两亲本水稻的______处理后作为模板,进行PCR,定量测定PCR产物的含量,从而确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另一候选基因实验的预期结果______。(3)为确定该基因与根长的直接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基因敲除或基因沉默实验。实验方法如下:①基因敲除:在目标基因的编码序列中插入一段无用序列,导致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的______改变,从而导致其失活;②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向目标植物转入特殊蛋白质,该蛋白质会与目标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导致______酶无法与该部位结合从而阻止转录的发生;③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向目标植物转入基因,该基因表达产生的mRNA能与目标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配对形成双链RNA,而双链RNA会被细胞中的某种酶大量降解。该过程是阻止了目标基因______过程的发生,属于______(可/不可)遗传变异。④若该基因与根长存在直接关系,基因沉默后,预测热研水稻的性状变化______。〖答案〗(1)①.自由组合②.否③.在F2中水稻卷叶:非卷叶约为1:1,因此无法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①.B/b②.根据F2粗根长根:细根短根:粗根短根:细根长根=5:5:1:1,可知根长短这一性状与根粗细性状连锁,因此与根长短相关基因位于所在的12号染色体上③.mRNA④.(3)①.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多肽的空间结构②.RNA聚合③.翻译④.可⑤.热研水稻根长明显缩短〖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依题意,与根粗细相关的基因D/d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与卷叶、非卷叶相关的基因R/r位于9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D/d基因与R/r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F2中水稻卷叶:非卷叶约为1:1,因此上述实验过程无法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小问2详析】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F2粗根长根:细根短根:粗根短根:细根长根=5:5:1:1,可知根系长短这一性状与根粗细性状连锁,与根粗细相关的基因D/d位于12号染色体上,因此与根长短相关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依题意,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12号染色体上。因此,水稻根长短与B/b基因有关。依题意,实验目的是要确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因此,要提取两亲本水稻的mRNA处理后作为模板,进行PCR。依题意,根长短可能与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或1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B/b有关,现已确定根长短与B/b基因有关,则另一候选基因为A/a与根长无关,在两品系水稻中表达量应是相同。故基因A/a实验的预期结果如下图示:【小问3详析】①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依题意,在目标基因的编码序列中插入一段无用序列,会导致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多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失活。②基因的遗传信息进行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结合催化转录过程。依题题意,导入的特殊蛋白质会与目标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这会导致RNA聚合酶无法与该部位结合从而阻止转录的发生。③依题意,目标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被降解,目标基因无法完成翻译过程。因此,该过程是阻止了目标基因翻译过程的发生。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是向目标植物转入基因所致,目标植物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导致的变异为可遗传变异。④依题意,热研根长明显长于华占。若该基因与根长存在直接关系,基因敲除后,导致热研水稻根长明显缩短。25.低温是限制农作物生产力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当植物遭遇低温胁迫时,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响应提高自身的耐低温能力。科学家研究表明,拟南芥的CBFs蛋白含量随冷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科学家猜测CBFs蛋白可能会提高拟南芥的耐低温能力,探究CBFs蛋白能否增加拟南芥的耐低温能力,科学家展开了下列实验。(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所用的拟南芥需要选取突变体α,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拟南芥的显著区别为______。(2)该突变体α较难获得,可通过射线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因______仅能获得少量突变体α,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获得大量拟南芥突变体α,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两种关键性植物激素是______,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3)实验步骤:①使用______将CBFs蛋白编码序列连接在不同强度的______后,再将其与表达载体进行连接,构建形成不同CBFs表达强度的重组DNA分子。②______。③经过上一步实验操作后获得了低中高三种CBFs蛋白表达量的转基因拟南芥突变体α,随后将拟南芥进行低温耐受实验(4℃),测量一段时间后拟南芥的细胞活力(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④记录实验结果,请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答案〗(1)二者的遗传信息不同(2)①.基因突变的频率低②.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③.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①.DNA连接酶②.启动子③.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④.处理方式CBFs蛋白表达量拟南芥的细胞活力野生型拟南芥低温处理4℃高表达拟南芥突变体低温处理4℃中表达拟南芥突变体低温处理4℃低表达拟南芥突变体低温处理4℃〖祥解〗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RNA转录;终止子:使转录停止的“信号灯”;标记基因: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目的基因;复制原点。【小问1详析】突变体是发生基因突变后获得的,基因突变之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小问2详析】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获得的突变体较少,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的含量和比例是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小问3详析】将CBFs蛋白编码序列连的是DNA连接酶,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二者进行连接,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因此CBFs蛋白基因可以结合在启动子上,调控CBFs蛋白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导入受体细胞中去。实验的自变量是低中高三种CBFs蛋白表达量的转基因拟南芥突变体α,因变量是CBFs蛋白表达量和拟南芥的细胞活力,设计表格如下: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四)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P元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一定不含Р元素的是()A.核糖体 B.脱氧核糖 C.dATP D.液泡膜〖答案〗B〖祥解〗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详析】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rRNA含C、H、O、N、P,A不符合题意;B、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含C、H、O,不含P,B符合题意;C、dATP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构成,元素组成含C、H、O、N、P,C不符合题意;D、液泡膜是由生物膜构成的单层膜细胞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其中磷脂含C、H、O、N、P,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10年里,南极臭氧空洞面积出现缩小趋势,且南极的臭氧可能在2070年左右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减少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可能是臭氧空洞缩小的原因B.臭氧层被持续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C.臭氧空洞缩小能减少酸雨的形成D.臭氧层出现空洞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C〖祥解〗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是引起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详析】A、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是引起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减少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可能导致臭氧空洞缩小,A正确;B、臭氧层被持续破坏,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就会增加,影响动植物正常的生长,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B正确;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是引起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两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臭氧空洞缩小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C错误;D、臭氧层出现空洞,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就会增加,紫外辐射能造成细胞死亡,从而影响各种生物,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选C。3.长春碱是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可以抑制微管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微管是由纤维素构成的B.长春碱不会影响囊泡的移动C.微管只在动植物细胞中存在D.长春碱可以用于抑制癌细胞分裂〖答案〗D〖祥解〗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主要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三类成分组成。细胞骨架对于细胞的形态、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重要作用。【详析】A、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圆柱状结构,而不是由纤维素构成的,A错误;B、细胞骨架对于细胞运动起重要作用,而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长春碱可以抑制微管形成,故长春碱会影响囊泡的移动,B错误;C、微管并非只在动植物细胞中存在,而是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但原核生物中没有微管,C错误;D、由题干可知,长春碱可以抑制微管形成,进而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而细胞骨架对于细胞分裂起重要作用,故长春碱可以用于抑制癌细胞分裂,D正确。故选D。4.纯菌种发酵已成为泡菜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相比于传统生产工艺,纯菌种发酵酸菜发酵速度快,产品稳定,更适宜工业化生产。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泡菜发酵过程中所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B.工业生产中可通入无菌空气以减少杂菌污染C.工业生产中可用发酵控制装置实时监控泡菜发酵情况D.选育优质发酵菌种是泡菜工业生产新工艺所必须的〖答案〗B〖祥解〗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析】A、泡菜发酵过程中所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正确;B、泡菜工业生产中,所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只能生活在无氧环境下,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C、工业生产中可用发酵控制装置实时监控泡菜发酵情况,保障发酵按预定的最佳过程进行,C正确;D、选育高产、优质的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前提条件,是泡菜工业生产新工艺所必须的,D正确。故选B。5.嗅觉感受器是一种上皮细胞,称嗅细胞。当气味物质与嗅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导致嗅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下列相关推论错误的是()A.嗅细胞是一种感觉神经元B.气味物质依靠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膜内C.未兴奋的嗅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D.嗅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方式是易化扩散〖答案〗B〖祥解〗易化扩散是 膜蛋白介导的被动扩散。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包括载体、通道)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其转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二是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的主要特点是:转运物质过程的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详析】A、由题意可知,当气味物质与嗅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导致嗅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嗅细胞是一种感觉神经元,A正确;B、由题意可知该气味物质能引起嗅觉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神经递质,与嗅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导致嗅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气味物质没有进入细胞膜内,B错误;C、未兴奋的嗅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需要细胞膜上存在的钠-钾泵,作对细胞膜内的钠离子进行主动转运,把钠离子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从而造成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高的状态,这个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C正确;D、嗅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方式是通过易化扩散完成的,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突变是小范围的核苷酸序列的改变,其存在碱基错配、双链断裂、单链断裂、碱基异常替换等多种损伤类型。突变引起的改变通过自然选择发生作用。自发突变是指在无人工干预的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它们通常在生物体内自发地进行,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因素,如化学物质或其他类型的诱变剂。现存生物的基因自发突变率约为。6.下列关于生物体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中胸腺嘧啶与胞嘧啶配对B.自然界中不同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C.双链DNA断裂时,断裂的是氢键D.在DNA的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碱基的错配7.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进化的重要动力之一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唯一途径C.若某种生物的基因自发突变率较高,则该生物可实现快速进化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性状〖答案〗6.D7.B〖祥解〗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生物的性状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一般情况下,突变形成它的等位基因,形成新基因。【6题详析】A、DNA中胸腺嘧啶与腺嘧啶配对,A错误;B、组成D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自然界中不同DNA所含的碱基种类相同,B错误;C、双链DNA断裂时,断裂的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D、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碱基配对错误而导致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D正确。故选D。【7题详析】A、基因突变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生物界遗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A正确;B、染色体变异也可以产生新基因,B错误;C、如果生物基因自发突变频率较高,则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机会较大,而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改生物可以实现快速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表面上是选择适应环境的性状,本质上是选择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故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B。8.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未标出的基因为A和aB.此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C.此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D.B与b为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答案〗C〖祥解〗细胞周期: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详析】A、由于无法确定A/a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互换还是基因突变,故无法确定未标出的基因的情况,A错误;B、该细胞的同源染色体联会,故此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C、此细胞为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不能连续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C正确;D、B与b为控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基因,D错误。故选C。9.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与动物的体重调节有关。下图为脂肪组织大小引发的体重变化与瘦素调节的示意图(↑意为上升,↓意为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瘦素增加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B.对于体重的调节,瘦素与胰高血糖素呈拮抗关系C.瘦素在血清中的含量与动物脂肪组织大小成负相关D.瘦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调节生物的体重〖答案〗D〖祥解〗由图可概括瘦素的主要功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详析】A、由图看出素瘦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量代谢增加,A错误;B、对于体重的调节,当生物体血清中瘦素含量升高,抑制进食并且加速新陈代谢,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达到瘦身的效果,两者效应相同,B错误;C、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图示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与动物脂肪组织大小成正相关,C错误;D、由图可知,瘦素通过负反馈途径调节自身体重,即:饮食过量脂肪过多→刺激调节中枢→血液中瘦素水平升高→抑制食欲,促进能量释放→体重降低,D正确。故选D。10.分别将4只果蝇(两只雌蝇和两只雄蝇)放入食物充足的两组不同容积广口瓶中饲养,随培养时间记录果蝇种群数量,计算平均值,得到如下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条曲线不是逻辑斯谛增长曲线B.1组的果蝇在第17天左右增长速率最大C.2组的果蝇种群整体呈现出稳定型的年龄结构D.若1组培养瓶为500mL,则2组培养瓶可能为600mL〖答案〗D〖祥解〗“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析】A、这两条曲线是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所呈现的增长方式,属于S形增长,是逻辑斯谛增长曲线,A错误;B、1组的果蝇在第10天左右种群数量达到一半(K/2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第17天左右种群数量最多,增长速率为0,B错误;C、2组果蝇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其年龄结构在增加时增长型,减少时为衰退型,C错误;D、由于2组果蝇的最大容纳量比1组的大,即2组的K值大于1组,所以若1组培养瓶为500mL,则2组培养瓶可能为600mL,D正确。故选D。11.人体中的血糖平衡调节依赖于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调节,糖原磷酸化酶在糖原磷酸化酶激酶的作用下获取一个磷酸基团后转变为有活性状态,可以催化糖原分解。在细胞中ATP含量过高时,糖原磷酸化酶会与ATP结合,导致其难以磷酸化;细胞中ATP含量低时,ATP不与糖原磷酸化酶结合,可正常磷酸化。下图为糖原磷酸化酶的不同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磷酸化酶活化时从糖原磷酸化酶激酶中获取一个磷酸基团B.ATP会抑制糖原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C.血糖较高时,会导致细胞中的糖原磷酸化酶转变为有活性状态D.糖原磷酸化酶与糖原结合时,糖原磷酸化酶的结构会发生改变〖答案〗D〖祥解〗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胞中ATP含量过高时,糖原磷酸化酶会与ATP结合,导致其难以磷酸化,细胞内糖原分解减少,血糖含量降低。【详析】A、糖原磷酸化激酶能催化糖原磷酸化酶进行磷酸化,其磷酸基团由ATP提供,A错误;B、根据题示和图示可知,ATP会抑制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B错误;C、活化的糖原磷酸化酶能催化糖原分解,在血糖较高,糖原的分解受到抑制,细胞中的糖原磷酸化酶转变为未活性状态,C错误;D、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分解时需要与糖原结合,故构象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癌细胞会高度表达VEGFA基因,VEGFA会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表面及内部的血管生长,从而提供肿瘤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应。科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VEGF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了大量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乳酸化修饰是由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引发的。12.乳酸化修饰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下列关于组蛋白乳酸化等表观遗传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蛋白只能被乳酸化或甲基化B.正常细胞也有VEGFA基因C.遗传物质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D.组蛋白乳酸化修饰是一种可遗传变异13.关于肿瘤生长过程中,癌细胞会高度表达VEGFA基因这一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中也存在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但相较动物细胞较少B.将癌细胞置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可以减少癌细胞中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C.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能够抑制基因的转录D.癌细胞中仅存在组蛋白乳酸化这一种表观遗传修饰〖答案〗12.A13.B〖祥解〗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12题详析】A、组蛋白除了乳酸化修饰,还可以被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A错误;B、正常细胞中也有VEGFA基因,只是没有表达,B正确;C、遗传物质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生物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C正确;D、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可以传给后代,是一种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A。【13题详析】A、植物没有癌细胞,不会发生癌细胞的VEGF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大量组蛋白乳酸化修饰,A错误;B、将癌细胞置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会抑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以减少癌细胞中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B正确;C、癌细胞的VEGF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了大量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且癌细胞会高度表达VEGFA基因,说明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能够促进基因的转录,C错误;D、癌细胞中除了存在组蛋白乳酸化这一种表观遗传修饰,还可能有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D错误。故选B。14.mRNA疫苗打破了传统灭活、减毒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本身细胞生产抗原,以此激活特异性免疫。如图为mRNA疫苗的作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其可特异性识别抗原B.包裹RNA的脂质膜为单层磷脂分子层C.进入人体细胞的是病毒的mRNA,其作为抗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反应D.相比灭活病毒的疫苗,mRNA疫苗注射后,人体内存在病毒抗原的时间较久〖答案〗D〖祥解〗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详析】A、图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其可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B、包裹RNA的脂质膜为双层磷脂分子层,B错误;C、进入人体细胞的是病毒的mRNA,其表达出的蛋白质作为抗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反应,C错误;D、相比灭活病毒的疫苗,mRNA疫苗注射后,由于mRNA疫苗在机体内可以持续表达抗原蛋白,因此人体内存在病毒抗原的时间相对较长,D正确。故选D。15.下图表示1975年-2005年间随人类捕捞变化,大西洋鳕鱼种群5岁时平均体长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人类倾向于捕捞体型大的个体B.大西洋鳕鱼体长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1975~2005年期间大西洋鳕鱼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非死亡率的上升D.2005年的大西洋鳕鱼种群和1975年比,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C〖祥解〗一、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1)自然选择的对象:①直接对象:生物的变异性状。②间接对象:与性状表现相关的基因。(2)自然选择的动力: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3)自然选择的结果:①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4)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二、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1)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动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3)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析】A、分析题图,从1975年-2005年,大西洋鳕鱼种群5岁时的平均体长总体趋势是减小的,说明体型大的个体被捕捞的几率大,推测人类倾向于捕捞体型大的个体,A正确;B、人类倾向于捕捞体型大的个体,导致大西洋鳕鱼体长变小,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错误;C、图示纵坐标为5岁时体长,不是种群密度,C错误;D、2005年的大西洋鳕鱼种群和1975年相比,5岁时的平均体长降低,可能是种群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2005年的大西洋鳕鱼种群和1975年比,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D正确。故选C。16.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兼具胚胎干细胞和精子的特性,可作为载体将转基因片段通过“受精”传递到胚胎中;下图为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获得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显微操作技术B.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选获得的C.获能的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即可完成受精过程D.将上图中的胚胎移植到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代孕母体体内,通过代孕母体妊娠产仔〖答案〗C〖祥解〗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2)配种或人工授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4)对胚胎进行移植;(5)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详析】A、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显微操作技术,如将雌原核去除的过程,A正确;B、囊胚的内细胞团具有全能性,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选获得的,B正确;C、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完成受精,C错误;D、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将上图中的胚胎移植到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代孕母体体内,通过代孕母体妊娠产仔,D正确。故选C。1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示,其中GP为总初级生产量;H为食草动物;C为食肉动物;R为呼吸,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取食”的能量即为H的同化量B.没有被动物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比被利用的少C.第二营养级中未利用的部分是指未被取食的尸体残骸D.当各个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为0时,此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答案〗D〖祥解〗分析图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输入某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详析】A、图中的“取食”量=H同化量+粪便量,A错误;B、图中未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为293.1J/(cm2•a),动物同化量为62.8J/(cm2•a),利用量比未被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少,B错误;C、第二营养级中未利用的部分除了植食性动物遗体残骸的能量,还包下一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D、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各个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为0时,没有有机物的沉积,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也处于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D。18.神经纤维上存在由神经胶质细胞反复包裹的髓鞘,长约为1~2mm,髓鞘是绝缘的,只有在两段髓鞘之间的郎飞结是存在密集钠离子通道的轴突暴露区,使兴奋只能发生在郎飞结处。某神经纤维产生神经冲动,其中A~E为不等距的郎飞结区域,如图所示,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的B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发生兴奋的郎飞结与相邻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会产生局部电流C.神经纤维的C处钠离子内流,处于反极化状态D.髓鞘提高了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度,减少了动作电位传导的能量消耗〖答案〗C〖祥解〗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详析】A、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则神经纤维的B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A正确;B、据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由于发生兴奋的B处郎飞结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与相邻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会产生局部电流,B正确;C、据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可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此时C处处于静息状态,因此神经纤维的C处没有钠离子内流,C错误;D、髓鞘是绝缘的,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