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坐标][备考指南]最新考纲考向归纳五年真题关联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文化心理认同2017·全国卷Ⅰ·24分封制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2016·全国丙卷·24商周的政治制度3.台湾人迎接祖先牌位2016·全国甲卷·27宗法制4.周代雅言的起源2014·全国卷Ⅱ·24分封制、礼乐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战国墓葬等级规定2013·全国卷Ⅰ·24分封制与集权统治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2017·全国卷Ⅰ·25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魏晋官修史书2017·全国卷Ⅱ·25史学理论3.汉承秦制2016·全国丙卷·25西汉对全国的统治4.宋代史官的重史观念2016·全国乙卷·26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5.科举制的历史影响2016·全国甲卷·25科举制的影响6.汉代外戚干政2015·全国卷Ⅰ·25家天下7.汉代地方的吏治2015·全国卷Ⅱ·25汉代加强中央集权8.地图考查汉唐历史变迁2013·全国卷Ⅰ·4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2017·全国卷Ⅱ·27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明代废行省设三司2016·全国乙卷·27明代的地方行政管理3.张居正控制内阁2014·全国卷Ⅱ·27明代内阁制4.太和殿、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的对比2013·全国卷Ⅱ·41中英政治体制命题特点从近5年全国卷试题来看,本单元的命题呈现如下特征:(1)考查方式:近5年全国卷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力度很大,多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如2013年全国卷Ⅰ、Ⅱ第41题,2014年全国卷Ⅱ第40题等。(2)史料形式:以文字为主,也包括地图、表格,2017年全国三套试卷共出现10余副图片和表格史料,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顾,主要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史料多为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3)考查知识:分封制的历史影响、古代行政区划体制的演变、影响君主专制加强的因素等一直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在2017年高考命题中尤为突出,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第25题等。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__禅让制__,“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政治形式(1)商代贵族以__血缘__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对象周王将__子弟、功臣__和亲周的贵族分封于各地做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世袭统治权__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__军赋和力役__封国燕、鲁、宋等影响积极:(1)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2)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消极:后期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轻巧识记]分封制的“一、二、三、三”一个目的:巩固统治。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三个对象:子弟、功臣和亲周的贵族。三大义务:朝贡、军赋、力役。[易错提醒]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是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不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段。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1)以__嫡长子继承制__为核心。(2)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4.结果:形成了“周天子—__诸侯__—卿大夫—士”的等级。5.影响(1)有利于凝聚宗族,维护贵族特权。(2)对中国社会结构影响深远。[轻巧识记]早期政治制度[通史链接]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容链接点政治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经济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文化礼乐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4.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考向预测一:分封制的积极影响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选C“西周初年”,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不能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与材料中“西周初年”不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需到秦汉中央集权确立,故D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辽阔疆域管理的一种重要行政制度。它以血缘为准绳,构建奴隶制等级秩序,同时辅以礼乐制度,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时至今日,分封制虽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社会仍然有深远影响,如地域名称、姓氏来源、区域文化等。2013-2017年全国卷以不同形式先后6次考查这一内容,可见这一考点在命题专家眼中的分量之重,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务必高度重视。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方面,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封制以土地和人口为纽带,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层层分封,等级森严。3.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诸侯在其封地内有相对的独立性。4.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考向预测二:宗法制的历史遗存2.《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课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B.“义门陈氏”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解析:选A材料中“(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表明“义门陈氏”主要体现了宗法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巨大影响”,故B项错误;“义门陈氏”主要体现了宗法关系,而非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朝廷教化百姓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有一定的影响,高考试题一般以一定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如祭祖、修家谱、建祠堂等进行考查。如2016年全国甲卷的第27题,要求考生认识这些现象与宗法制的关系。同时在宗法制影响下,容易出现“裙带关系”“道德专制”“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现象,这成为近代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对此也需要我们在复习时注意。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3.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主题: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史料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__“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__《左传·僖公二十三年》(1)通过史料一的图片,当时的姬姓封国是哪几个?他们和周天子是什么关系?提示:鲁国、晋国、卫国、燕国。大宗和小宗的关系。(2)通过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姓氏在古代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①具有明血缘、辨婚姻的作用。②古人避免近亲结婚的一种手段。③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加强宗族团结。④人为区分尊卑、远近等级关系。(1)史料一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奭、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2)史料二中划线部分是强调同族、家族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以血缘关系亲疏为依据,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2.影响:(1)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宗法与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相结合,牢固维系着封建制度,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4)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最高执政集团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巫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选AA对: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B错: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C错: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D错: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2.(2016·全国丙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选B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故D项错误。3.(2016·全国甲卷·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选BA项是对材料表面信息的误读,材料核心信息是族谱中关于回乡请祖先牌位的记载,故A项错误;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到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说明这些移民已在台湾定居,因受宗法制的影响,而回乡请祖先牌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阻碍”的信息,故D项错误。4.(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选C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1.(2016·江苏卷·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解析:选D家族和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融洽,长幼互亲,与题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的说法不符,故C项错误;“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突出了嫡长子的重要性,是宗法制的特点,因此这些说法体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