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技法总结和必练20题(原卷版)_第1页
非选择题技法总结和必练20题(原卷版)_第2页
非选择题技法总结和必练20题(原卷版)_第3页
非选择题技法总结和必练20题(原卷版)_第4页
非选择题技法总结和必练20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选择题技法总结和必练20题0101非选择题技法【分离定律的应用】一、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的相互推断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概率(正推型)。亲本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子代性状表现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1∶1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为隐性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逆推型)。角度一: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角度二:隐性纯合子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做进一步的推断。角度三:根据分离定律中的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后代显隐性关系双亲类型结合方式显性∶隐性=3∶1都是杂合子Aa×Aa→3A_∶1aa显性∶隐性=1∶1测交类型Aa×aa→1Aa∶1aa只有显性性状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AA×AA或AA×Aa或AA×aa只有隐性性状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aa→aa二、概率计算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eq\f(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个体数,总组合数)×100%。2.根据分离比计算如Aaeq\o(→,\s\up7(⊗))∶1aa(1)如果没有明确子代的性状表现,那么AA、aa出现的概率各是1/4,Aa出现的概率是1/2。(2)如果明确了子代的性状表现是显性,那么AA出现的概率是1/3,Aa出现的概率是2/3。3.用配子法计算(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2)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的概率。(3)计算性状表现概率时,再将相同性状表现的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如:F1高茎(Dd)↓⊗F2雄配子雌配子1/2D1/2d1/2D1/4DD高茎1/4Dd高茎1/2d1/4Dd高茎1/4dd矮茎三、自交和自由交配1.概念不同(1)自交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2)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2.交配组合种类不同若某群体中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1)自交方式有AA×AA、Aa×Aa、aa×aa三种。(2)自由交配方式有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六种。四、特殊情况下的性状分离比1.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白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开粉红花。这种情况下,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而是1∶2∶1。2.致死现象(1)配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2)合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夭折的现象。如:Aa×Aa↓∶aa⇒eq\b\lc\{\rc\(\a\vs4\al\co1(显性纯合致死→显性∶隐性=2∶1,隐性纯合致死→全为显性))3∶13.从性遗传(1)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在性状表现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又称性控遗传。比如牛、羊角的遗传,人类秃顶,蝴蝶颜色的遗传等。(2)从性遗传的本质: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等)。4.人类ABO血型的决定方式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IAIB→AB型血(共显性);ii→O型血。前后代遗传的推断及概率运算比正常情况要复杂。【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现象1.解题模型条件F1(AaBb)自交后代比例F1(AaBb)测交后代比例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1∶2∶1即A_bb和aaB_个体的表型相同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1∶3即A_bb、aaB_、aabb个体的表型相同a(或b)成对存在时表现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3∶41∶1∶2即aaB_和aabb的表型相同或A_bb和aabb的表型相同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3∶1即A_B_、A_bb和aaB_个体的表型相同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数量影响性状表现(累加效应)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AaBb∶(Aabb、aaBb)∶aabb=1∶2∶1致死类型(和小于16)①AA和BB致死②AA(或BB)致死③aabb致死④aa(或bb)致死⑤AB等配子致死2.解题技巧:“三步法”巧解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第一步,判断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没有致死的情况,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之和为16,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二步,写出遗传图解: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写出F2四种表型对应的基因型,并注明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9∶3∶3∶1),然后结合作用机理示意图推敲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分别对应什么表型。第三步,合并同类项: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二、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方法(1)位置关系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甲和乙: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丙:(2)判断方法①自交法:如果双杂合子自交,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3∶1或1∶2∶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9∶3∶3∶1,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测交法:双杂合子与双隐性纯合子测交,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eq\a\vs4\al\co1(隐性雌,×,显性雄)eq\b\lc\{\rc\(\a\vs4\al\co1(\b\lc\\rc\}(\a\vs4\al\co1(若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a\vs4\al\co1(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lc\\rc\}(\a\vs4\al\co1(若雄性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或雌性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a\vs4\al\co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在未知显性性状(或已知)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隐♀×(纯合)显♂⇒eq\b\lc\{\rc\(\a\vs4\al\co1(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显性性状⇒,相应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隐性性状,雌,性均为显性性状⇒相应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4.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让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观察F2的表型情况。即:【遗传变异相关的解题方法】一、生物变异类型的辨析1.类型根据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注:表观遗传虽碱基序列未改变,但属于可遗传变异。2.关系辨析3.利用四个“关于”区分三种变异(1)关于“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关于“缺失或增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或重复(增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的缺失、增添(增加),属于基因突变。(3)关于变异的“质”和“量”: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不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会改变基因的量或基因的排列顺序。(4)关于变异与分裂方式变异类型变异水平细胞分裂方式基因突变分子水平变异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细胞水平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二、细胞分裂异常与生物变异1.配子中染色体出现异常的原因(1)体细胞是纯合子AABB,若形成的配子是AAB类型,则形成的原因是含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子细胞或含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子细胞。(2)体细胞是AaBb杂合类型发生异常①若形成的配子是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则形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子细胞。②若形成的配子是AAB或AAb或ABB或aBB或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则形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子细胞。(3)亲代为AaXBY,产生配子时发生异常①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则减数分裂Ⅰ异常。②若配子中A—a分开,X—Y分开,出现两个AA/aa或两个XX/YY,则是减数分裂Ⅱ异常。③若配子中无性染色体或无A也无a,则是减数分裂Ⅰ或Ⅱ异常。2.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1)一定源自基因突变eq\b\lc\\rc\}(\a\vs4\al\co1(体细胞中发生,发生时间在间期,亲代基因纯合))⇒一定是基因突变(2)一定源自互换eq\b\lc\\rc\(\a\vs4\al\co1(姐妹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有两种颜色))⇒一定是互换(3)无任何提示,则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3.三体、三倍体与单体(1)概念①三体指的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核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②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③单体指的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核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2)单体和三体形成配子的分析项目单体三体减数分裂“减半”配子的种类与比例A∶O=1∶1(O表示不含有该染色体)AA∶a∶Aa∶A=1∶1∶2∶2三、有关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1.判定突变性状是否为可遗传的变异(1)判定方法eq\a\vs4\al\co1(变异个体自,交或与其他,个体杂交)——eq\b\lc\{\rc\(\a\vs4\al\co1(\o(→,\s\up7(此变异再次出现))可遗传的变异,\o(→,\s\up7(此变异不再出现))不遗传的变异))(2)将变异个体置于与原来类型相同的环境下种植或养育等,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则为可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不遗传的变异。2.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1)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①显性突变(即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aa→Aa,在当代就能表现出新的突变性状。②隐性突变(即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AA→Aa,第一代突变体中突变性状一般不能表现出来;只有当隐性基因纯合时,突变性状才能表现出来,且突变性状一旦表现,即可稳定遗传。(2)判断方法选用突变型与原始亲本(纯合子)进行杂交(植物可采用自交):若子代只表现原有的性状,则突变型为隐性性状;若子代既表现出突变性状,又表现出原有性状,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002必练题1.玉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细胞核中基因A和a的控制,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叶片分别为深绿色、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叶片为黄色,这种黄色植株在幼苗期即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叶片分别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但在遮光条件下均为黄色,这一现象说明。(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让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得F1,再让F1中的成熟植株自由交配得F2,则F2中幼苗的表现型有种,F2成熟植株中的杂合子占。(3)基因型为AA的植株在光照较弱时表现为浅绿色,现有一浅绿色植株,为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最简便的遗传实验方案,并简要描述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2.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表现型黄色灰色黑色基因型(1)若亲本基因型为,则其子代的表现型为。(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和,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3)假设进行很多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只小鼠。(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色雌鼠杂交;②观察。结果预测: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②如果后代出现,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3.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_表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F₁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₁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种个体占。4.下图表示某自花传粉植物花色遗传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对(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去雄的时间应注意在,并对(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套袋和人工授粉,授粉前后均需套袋,目的是。(2)F2中出现各种花色的现象称为。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至少受对基因控制,彼此之间遵循基因定律,判断理由是。(3)图一F2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F2中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让F2中的蓝花植株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让图中的F1进行测交,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5.格雷戈尔·孟德尔是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后来发现的许多遗传学规律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1)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选择纯种高茎与矮茎杂交,F₁全部为高茎,让F₁自交,统计F₂,结果为高茎:矮茎=3:1,说明是隐性性状,F₂中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种,并且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2)已知豌豆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的另一对等位基因R/r的控制。为了初步判断控制茎秆高、矮与粒形圆、皱基因的位置关系(不考虑任何变异),设计如下实验(选择易操作的方法):实验思路:①让纯合高茎圆粒豌豆和纯合矮茎皱粒豌豆杂交,子代F₁都是高茎圆粒豌豆。②,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①若F2中,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F2中,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6.已知某生物体内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如图,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数字是染色体代号,字母表示基因,根据图示及提示回答问题:(1)2与3、2与4都称为;A与d称为。(2)若未发生交叉互换,三对基因都是完全显性遗传:基因型为AaBbDd的雄性个体经减数分裂将产生种配子,如果该生物与aabbdd测交,子代表现型有种,其比例为;如果该生物与基因型同样的异性个体交配,后代基因型aabbdd占比为。(3)基因型为AaBbDd的一个卵原细胞,未发生交叉互换,经减数分裂将产生种极体;若发生交叉互换(恰好是Dd片段发生交换),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将产生种极体,(4)若未发生交叉互换,三对基因都是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与基因型同样的异性个体交配,产生的后代有种表现型。(5)若发生交叉互换(恰好是Dd片段发生交换),三对基因都是完全显性遗传: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与三隐性类型aabbdd测交,产生的后代有种表现型;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与基因型同样的异性个体交配,产生的后代有种表现型。7.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雄性不育突变体,其不育性状由位于小麦4号染色体上的单基因M控制。(1)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具有的优点是;选取太谷核不育小麦与野生型杂交时,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杂交后代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为1∶1,原因是。(2)为简化雄性不育的筛选工作,研究人员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材料,培育了基因M与显性矮秆基因N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双杂合小麦品种,命名为“矮败”。“矮败”小麦与野生型杂交,后代矮秆全为不育,高秆全为可育;但偶尔也会出现矮秆可育和高秆不育个体,对该现象的最可能解释是。(3)近日,科学家成功的将拟南芥植株的一个可育基因R导入“矮败”小麦幼胚细胞中,使其表现为矮秆雄性可育。经初步鉴定,导入的可育基因R所在染色体与4号染色体可能存在下图所示的三种位置关系,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思路:让导入R基因的植株进行自交,并统计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关系。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后代中,则基因R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若后代中,则基因R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若后代中,则基因R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8.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图②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2)图①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主要是;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变成乙的过程。(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4)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9.某动物(2n)的基因型为AaBb,某实验小组在某实验过程中检测到该动物某个细胞的形态如图1所示。不同时期核DNA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来自(填“雄性”或“雌性”)动物,该实验小组判断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判断理由是。(2)产生图1所示细胞基因型的原因是,该现象发生在期,该细胞有条染色单体。(3)图2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段(填字母),属于减数分裂Ⅰ的是段(填字母);与e点相比,m点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10.图甲为人体细胞中DNA正在进行的某生理过程,将其中某一核基因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生理过程为,A和B均是该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A是酶,B能将单个的(原料)连接成子链。(2)图乙某基因片段的局部放大图中,7是,1与G的配对遵循原则。基因通常是指片段。(3)经检测,某人的肝、胰、脾细胞核中该基因片段的(A+T)/(G+C)比值相同,分析其原因是。11.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大肠杆菌侵染实验,发现了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先通过的方法分别获得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具体操作是。(2)由上图放射性结果可知,该组是用(填32P或者35S)标记的物质是噬菌体的,所以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3)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当搅拌时间充分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若搅拌时间过短时,用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填“偏低”或“偏高”)。(4)实验结果表明:图中作为对照组的“被侵染细菌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说明,否则细胞外的32P放射性会增高。12.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针对这些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图实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用含15NH4Cl的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若干代作为亲本,培养若干代的原因是,但无论培养几代,都有不属于重带的DNA分子,原因是。(2)结合图1中所示的复制方式的特点,图2中的实验结果可说明DNA复制方式是,根据该复制方式判断,若细胞进行第3次分裂,提取DNA并离心的结果应是(条带种类与各条带DNA分子相对含量均要写);请简述DNA的复制若为分散复制方式,则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实验结果为。(3)有同学认为,将子一代的DNA分子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若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简要说出你的理由:。13.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研究发现,在氧气供应不足时,低氧诱导因子(HIF)可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促进EPO的合成,最终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红细胞,以适应低氧环境,相关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肾脏细胞中①过程需要酶催化,②过程的场所在,除mRNA外,还需要的RNA有。(2)受调控后的EPO基因使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mRNA的含量,增强对低氧的适应;由此说明之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造血干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4)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功能不全患者,EPO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其原因是。14.图甲表示细胞内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A~C表示相关过程,a、b、①~⑧表示相关物质和结构;图乙表示中心法则图解,①~⑤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表示DNA的过程,与图乙中过程③所用的原料(“相同”或“不同”),两过程的不同点是(答两点)。(2)图甲中过程B和C分别对应图乙中过程,真核生物核基因表达时,过程B和C(填“能”或“不能”)同时发生,从真核细胞的结构方面分析其原因是。(3)图甲中C过程的方向是(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形成的产物⑦(“相同”或“不同”),原因是。(4)研究发现,某生物体内的核糖体每秒可翻译16个氨基酸,这就意味着核糖体沿着mRNA每秒至少可读取约个核糖核苷酸。15.谷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由狗尾草驯化改良而来的。狗尾草种子小,成熟后易脱落,但谷子种子成熟时却不易脱落。科研人员对比谷子与狗尾草的基因组序列发现,谷子的DNA中插入了一段855bp的DNA片段,使SH基因变为sh基因。接着又研究了狗尾草中落粒基因SH和谷子中sh基因的表达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SH基因变为sh基因是发生了(填变异类型),SH基因与sh基因的根本区别是。(2)图中过程①需要酶的作用。在过程②中,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个tRNA的结合位点。(3)据图可知,狗尾草中SH蛋白进入细胞核后,与CAD基因结合会抑制其(填具体生理过程)。据图分析,sh基因控制谷子种子成熟时不易从离层脱落的性状的方式是。16.血红蛋白HbA含有4条肽链,其中有两条α链,两条β链。在一些镰状细胞贫血患者体内发现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HbA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异常血红蛋白HbS。(1)下表是正常血红蛋白HbA与异常血红蛋白HbS的β链的氨基酸序列和密码子,图中省略的序列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β链氨基酸序列…5678…正常血红蛋白HbA的β链氨基酸序列…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密码子…CCUGAAGAAAAA…异常血红蛋白HbS的β链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异常血红蛋白HbS的密码子…CCUGUAGAAAAA…①血红蛋白HbA的一条α链中含141个氨基酸,一条β链中含146个氨基酸,则该血红蛋白HbA的肽键数目共有个。②血红蛋白基因在红细胞中表达,而在其他细胞中不表达,其根本原因是。③据表分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相比,异常血红蛋白HbS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2)下图是表示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过程,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填“左→右”或“右→左”)。氨基酸g应为。(GAC:天冬氨酸、CAG:谷氨酰胺、GUC:缬氨酸、CUG:亮氨酸)。②此图涉及RNA有种,DNA转录形成RNA时(填“需要”或“不需要”)DNA解旋酶。(3)下图是镰状细胞贫血症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受B/b基因的控制,当个体基因型为Bb时可表达产生HbS,但不患病。不考虑发生新的变异。①据图分析,镰状细胞贫血的遗传方式为,判断的理由。②Ⅱ—6和Ⅱ—7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7.如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1)图中A→D途径表示育种,水稻某一优良性状(A)对不良性状(a)为显性,如用该方法育种,杂合子Aa逐代自交3次,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2)若亲本的基因型如上图四种类型: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种纯合植株。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与A→D途径的育种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3)人工诱导多倍体采用的是方法(填字母),该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该物质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18.(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植物产生有毒酚糖充当“矛”来防御昆虫侵害,多余酚糖会通过自身PMaT1基因产物来降解,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1基因变成自身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盾”。材料2:海岛上有一群野兔,后因地质变迁,变为一南一北相互隔绝的两岛,野兔也随机分成两部分,野兔体色受A(黑色)、a(白色)、a1(灰色)控制,原岛上野兔种群基因频率为A(60%)、a(40%),10年后,南岛基因型频率为AA(55%)、Aa(10%)、aa(35%),北岛基因频率为A(8%)、a(32%)、a1(60%)。(1)材料1反映的是之间的协同进化。(2)材料2中,与原来相比,北岛野兔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两岛上的野兔产生了隔离,却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原因是。(二)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回答下列问题。(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导致形成了不同种的兰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不同种兰花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差异性的大小揭示了,以及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4)某兰花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让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