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强化练(十八)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针对人心逐利,司马迁又说:“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着与之争。”这反映出司马迁主张()A.由政府管理经济活动 B.继续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C.按照自然规律开展经济活动 D.官民共利促进商业发展解析:选C据题干中信息,司马迁说:“善者因之……最下者与之争”,可知他主张因势利导,按照自然经济规律开展生产活动,故排除A项,选择C项。B项未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2.(2018·兰州模拟)“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赈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而富商大……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汉武帝元狩三年,正式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D.防止富商大贾与地方势力相勾结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因伐匈奴与赈济灾民导致国家财政不足,而富商大贾“不佐国家之急”,于是汉武帝收回富商的盐铁经营权,实行盐铁专卖政策,以充实国家财政,故A项正确;盐铁专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B项答非所问,故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富商与地方势力的勾结,故D项错误。3.(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哲,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 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解析:选B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相符,故B项正确。4.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选D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严密,故A项错误;材料与豪门世族地位的日益攀升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故C项错误;从六朝的诗歌中只涉及富商到唐代除了涉及到中小商人,体现了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5.研究表明,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政府常常要“优商”“恤商”。但历代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反映了()A.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B.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了农民地位解析:选A“重农抑商”政策自战国时期出现,自此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史中,但在不同时期政府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材料所述就是体现,故A项正确。6.(2018·衡阳模拟)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B.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C.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D.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解析:选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始终未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商人与官僚缙绅把财富投于田产和追求豪奢生活的原因中,腐朽的生活观念是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要小于获利丰厚的工商业,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土地经营收益尽管少于工商业,但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下,投资田产的收益较稳定,而经营工商业则属于政府限制打击的对象,因而商人与官僚均把资本投资于田产,故D项正确。7.(2018·济南模拟)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从夏商周到宋元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中国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租佃制的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并未体现夏商西周到宋元的称谓变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赋役制度指的是赋税和徭役的征派,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农民的称谓变化体现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未体现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故D项错误。8.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然经济解体的内容,故A项错误;“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表明了叶适主张农工商共同发展,反对重农抑商,故B项正确;材料中表明了叶适反对重农抑商的观点,但是没有信息表明“人们经济观念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义利兼顾的观念,故D项错误。9.(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解析:选B谭纶阐述了海禁对福建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提到清除倭寇残余势力的主张,故A项错误;谭纶认为海禁导致了福建人“民贫而盗愈起”,所以应该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生计问题,对福建人用“抚”,没有提到“剿”,故C项错误;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是为了解决“盗愈”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富民,故D项错误。10.(2018·苏州调研)(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解析:选A材料中“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表明更关注政治上“王之称藩”,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但非唯一,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是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1.(2018·宁波适应性考试)1756年,多年不到浙江贸易的英国商船迭连北上宁波,引起乾隆疑虑:“顾向来洋船进口,俱由广东之澳门等处,其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近年乃多有专为贸易而至者。将来熟悉此路,进口船只不免日增,是又成一市集之所。在国家绥远通商,宁波原与澳门无异,但于此复多一市场,恐积久留居内地者益众。海滨要地,殊非防微杜渐之道。”这说明当时()A.粤海关一口贸易政策已开始执行B.宁波成为重要通商口岸C.对外贸易从属维护政权安全考虑D.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解析:选C根据材料“由广东之澳门等处”,并未一口通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宁波并非为重要通商口岸,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恐积久留居内地者益众。海滨要地,殊非防微杜渐之道”,乾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愿开放宁波,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清政府对外商到宁波贸易的看法,故D项错误。12.如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 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 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解析:选A依据清朝道光年间的“官方文件”可知,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出现了为外商服务的“买办”或“经纪人”之类的职业,是正常、合理的事情,但是材料却将这些人斥之为“洋奸”“慕膻逐臭之徒”,可见当时实行“海禁”政策,人们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故A项正确;从材料“十三行”信息可知,该“官方文件”的背景应该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故B、C、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论积贮疏》材料二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书》(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判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第(2)问,对材料二、三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即可。第(3)问,阅读材料三得出该政策为“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答案:(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有益之处: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3)“闭关锁国”政策。评价: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14.(2018·宜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亡,提到这一时期存在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笔者以为,董仲舒说商鞅变法后土地“民得买卖”,是以汉述秦,不足为据。查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可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公私商业仍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包括“臣妾”的买卖,但唯独没有土地买卖的痕迹。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放马滩秦简中有“可受田宅”的记载,这说明秦国的土地私有权尚不存在。云梦秦简记述了对“某里士伍甲”之家的查封情况,甲有房产、蓄臣妾,并非赤贫之家,查封账目亦细致全面,连“门桑十木”“牡犬一”都未透漏.唯独没有土地。这也说明,土地归国家所有。——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中史料运用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必须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即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分析观点时要从史学研究中史料运用的角度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土地国有制。论据:商鞅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钢琴转让合同模板
- 租房合同模板中介版
- 白灰供应合同范例
- 2024材料供货合同书范文
- 燃气安全合同范例
- 2024年三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例文(三篇)
- 2024融资的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医用口罩购销合同书
- 租田养鸡合同范例
-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2篇)
- 05 02 第五章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动物模型课件
- is620p系列伺服用户手册-v0.2综合版
- “说优点、讲不足”主题班会
- 健康体检知情同意书-2
- 幼儿园《小壁虎借尾巴》课件
- 血透腹透优缺点课件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2 认识几分之一丨苏教版 (共28张PPT)
- 内分泌性高血压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 (精选word)高支模安全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