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文件_第1页
三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文件_第2页
三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文件_第3页
三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文件_第4页
三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文件TOC\o"1-2"\h\u15131第1章农业生产基础 360841.1土壤管理与改良 3148411.1.1土壤调查与评价 379321.1.2土壤改良措施 4287961.1.3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4112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4297061.2.1灌溉设施建设 4171911.2.2防排设施建设 4233291.3农作物品种选择与布局 4245641.3.1品种选择原则 454151.3.2主要作物品种布局 527836第2章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 5311982.1耕作制度概述 5272702.2栽培技术要点 554632.3间作、套作与轮作 64022第3章植物保护技术 673193.1农业害虫防治 6319113.1.1物理防治 662223.1.2化学防治 6250923.1.3生物防治 6323313.1.4综合防治 738213.2农业病害防治 7306123.2.1农业防治 7197493.2.2化学防治 7164653.2.3生物防治 7255693.2.4生态防治 7143083.3农田杂草防除 776693.3.1农业防除 7109783.3.2机械防除 7221233.3.3化学防除 7281153.3.4生物防除 726311第4章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 7222324.1农业机械化技术 7277864.1.1概述 8219384.1.2主要农业机械化技术 8183554.2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893974.2.1发展现状 85844.2.2发展趋势 888844.3农业设施设计与施工 844024.3.1设计原则 894474.3.2施工要点 98430第5章节水灌溉技术 9187725.1节水灌溉原理与方式 9299285.1.1减少土壤蒸发 9218355.1.2提高灌溉均匀度 9221325.1.3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9186735.2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 10145285.2.1灌溉制度 10225115.2.2灌溉技术 1085075.3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 10145235.3.1灌溉设施建设 1082545.3.2灌溉管理 101820第6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10174076.1农业资源利用 1171236.1.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1176.1.2优化水资源利用 1127086.1.3科学利用生物资源 1156396.2农业环境保护 11165586.2.1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11122646.2.2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1210166.2.3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1191186.3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 11122196.3.1发展生态农业 11201036.3.2推广循环农业 1164456.3.3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1112999第7章农村能源与新能源利用 12279737.1农村能源现状与问题 1230987.1.1能源结构单一 12225607.1.2能源消费水平低 12457.1.3能源环境污染严重 1247627.1.4能源基础设施薄弱 12283617.2新能源利用技术 12179927.2.1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12185217.2.2太阳能利用技术 126217.2.3风能利用技术 12178047.2.4地热能利用技术 13208757.3农村能源管理与政策 13289677.3.1完善农村能源政策体系 13154817.3.2加强农村能源管理 13156817.3.3推广农村能源技术培训 13120677.3.4建立农村能源监测体系 1326491第8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1352238.1农产品加工技术 13194528.1.1粮食加工技术 13270428.1.2蔬菜加工技术 1313288.1.3水果加工技术 13204668.1.4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14262708.2农产品储藏原理与设施 1441488.2.1储藏原理 1449458.2.2储藏设施 14287458.3农产品物流与营销 14134818.3.1农产品物流 14274298.3.2农产品营销 1415500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4109329.1农业信息化技术 14139069.1.1概述 14229479.1.2关键技术 159959.2农业智能化技术 15216279.2.1概述 1543129.2.2关键技术 15155569.3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550299.3.1概述 15179249.3.2关键技术 1629973第10章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 16506710.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63087710.1.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163103510.1.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162158710.1.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161168710.2农业技术服务模式 16756110.2.1技术培训与指导 162642210.2.2技术示范与推广 162236810.2.3信息服务与咨询 17505210.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7686210.3.1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 172690610.3.2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71942910.3.3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17第1章农业生产基础1.1土壤管理与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对作物生长。本节主要介绍土壤管理与改良的措施,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产。1.1.1土壤调查与评价开展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基本性质,为土壤改良提供依据。1.1.2土壤改良措施(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肥料等,提高土壤肥力。(2)土壤调理:针对土壤酸碱度、盐渍化等问题,采用石灰、石膏、硫磺等调理剂进行改良。(3)深耕深松:适时进行深耕深松,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4)轮作与间作: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减少土壤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1.1.3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防止土壤侵蚀:采取梯田、等高耕作、植物篱等措施,降低水土流失。(2)保护性耕作:减少翻耕次数,保留作物残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合理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实行节水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内容,以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1.2.1灌溉设施建设(1)水源工程:修建水库、塘坝、泵站等,保证灌溉水源。(2)输水工程:建设渠道、管道等,减少输水损失,提高输水效率。(3)灌水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均匀度。1.2.2防排设施建设(1)排水工程:建设排水沟、排水泵站等,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渍化。(2)防洪工程:修建堤坝、护岸等,保护农田免受洪水侵袭。1.3农作物品种选择与布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合理布局,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3.1品种选择原则(1)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2)高产性: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3)抗逆性: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4)生育期:根据当地热量条件,选择适宜的生育期品种。1.3.2主要作物品种布局(1)粮食作物: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品种。(2)经济作物: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品种。(3)特色作物: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作物品种,如茶叶、中药材等,提高农民收入。第2章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2.1耕作制度概述耕作制度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产要求,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时间、方法和周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总称。合理的耕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耕作制度因地制宜,主要包括单作、间作、套作和轮作等形式。2.2栽培技术要点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下为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整地: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耕作。整地要深翻、细耙,使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根系生长。(2)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消毒、浸种和催芽等,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壮苗率。(3)播种技术:掌握适宜的播种时期、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保证全苗、匀苗。(4)施肥技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5)灌溉排水: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旱涝灾害。(6)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7)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的竞争。(8)收获与储藏:掌握适宜的收获时期,采用合适的收获方法,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注意作物的储藏条件,防止霉变和损失。2.3间作、套作与轮作间作、套作与轮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和减少病虫害的有效途径。(1)间作: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期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周期相近的作物,称为间作。间作能提高土地、光、热等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和多样性。(2)套作:在主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同期或分期种植一种或多种作物,称为套作。套作能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轮作: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称为轮作。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合理运用间作、套作与轮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第3章植物保护技术3.1农业害虫防治3.1.1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对农业害虫进行防治,包括使用诱杀灯、色板、性信息素诱捕器等。合理布局作物,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减少害虫繁殖场所。3.1.2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针对不同害虫种类,合理搭配农药种类和剂型。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保证农产品安全。3.1.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业害虫。提倡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1.4综合防治结合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方法,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3.2农业病害防治3.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病害发生风险。3.2.2化学防治针对不同病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合理使用农药,防止病害产生抗药性。3.2.3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业病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3.2.4生态防治优化作物布局,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降低病害发生。3.3农田杂草防除3.3.1农业防除采用轮作、深耕、覆盖等方式,减少杂草的发生和生长。3.3.2机械防除利用机械除草机具,对农田杂草进行物理去除。3.3.3化学防除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针对不同杂草种类进行防治。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保证农产品安全。3.3.4生物防除利用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等生物方法,控制农田杂草的生长。降低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第4章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4.1农业机械化技术4.1.1概述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运用机械设备和工具替代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系列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4.1.2主要农业机械化技术(1)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翻耕、深松、旋耕等技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2)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精量播种、穴播、条播等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3)植保机械化技术:包括喷雾、喷粉、撒施等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4)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稻麦联合收割、玉米收获、花生收获等技术,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物产量。(5)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包括碾米、磨面、榨油等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2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4.2.1发展现状设施农业是指运用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调控技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2.2发展趋势(1)设施类型多样化:从单一的大棚、温室,发展到智能化、多功能设施。(2)技术集成化: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调控技术等多种技术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3)生产标准化:制定和完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4)市场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国设施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3农业设施设计与施工4.3.1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布局设施结构和功能区域。(2)经济实用: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3)安全可靠:保证设施结构安全,防止自然灾害和发生。(4)环保节能: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4.3.2施工要点(1)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保证施工质量。(2)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和设备。(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4)注重施工安全,防止安全发生。通过本章的阐述,希望为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指导,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第5章节水灌溉技术5.1节水灌溉原理与方式节水灌溉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和技术,在保证农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减少灌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5.1.1减少土壤蒸发(1)地膜覆盖:通过在土壤表面铺设地膜,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2)秸秆覆盖:利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5.1.2提高灌溉均匀度(1)改进灌溉方法: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提高灌溉均匀度,减少水分浪费。(2)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作物各生育阶段水分需求。5.1.3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1)再生水利用: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雨水收集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赖。5.2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5.2.1灌溉制度灌溉制度应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2)灌溉时期:根据作物生育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时期。(3)灌溉次数: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次数。5.2.2灌溉技术(1)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2)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等优点。(3)微灌: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适用于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5.3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5.3.1灌溉设施建设(1)水源工程:包括水库、塘坝、机井等,保证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2)输水工程:包括渠道、管道等,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水分损失。(3)灌水设施:包括喷灌、滴灌等设备,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水利用效率。5.3.2灌溉管理(1)制定灌溉计划:根据作物需水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灌溉计划。(2)监测土壤水分:通过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实时了解土壤水分状况,指导灌溉。(3)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灌溉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培训与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率。第6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农业资源利用6.1.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是基础。应根据土地的肥力、水分、热量等条件,合理规划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6.1.2优化水资源利用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需求。6.1.3科学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合理利用微生物资源,发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6.2农业环境保护6.2.1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6.2.2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执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2.3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抗灾能力。6.3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6.3.1发展生态农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3.2推广循环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立体种植等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6.3.3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深化农业产业改革,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文结束)第7章农村能源与新能源利用7.1农村能源现状与问题7.1.1能源结构单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能源结构主要以传统能源为主,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所占比例较低。这种单一的能源结构导致农村地区能源供应不稳定,能源利用效率低下。7.1.2能源消费水平低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生活用能和生产用能方面。生活用能方面,农村居民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如秸秆、薪柴等;生产用能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7.1.3能源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地区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加剧了当地环境污染。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燃烧产生的烟尘和硫化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7.1.4能源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如电网、燃气管道等覆盖不足,新能源利用设施缺乏,导致农村能源供应不稳定,制约了农村能源发展。7.2新能源利用技术7.2.1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利用效率。7.2.2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干燥等技术,提高农村地区太阳能利用水平。7.2.3风能利用技术开展农村风能资源调查,推广小型风力发电技术,提高农村地区风能利用能力。7.2.4地热能利用技术摸索地热能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如地热供暖、地热农业等,提高地热能利用效率。7.3农村能源管理与政策7.3.1完善农村能源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村地区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发展。7.3.2加强农村能源管理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管理制度,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7.3.3推广农村能源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村能源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村能源技术水平,促进新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7.3.4建立农村能源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农村能源消费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第8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8.1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产品加工技术。8.1.1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加工和玉米加工等。稻谷加工技术包括砻谷、碾米、抛光等工序;小麦加工技术包括磨粉、筛分、配粉等工序;玉米加工技术包括脱皮、磨碎、分离等工序。8.1.2蔬菜加工技术蔬菜加工技术包括腌制、脱水、速冻等。腌制技术有盐腌、糖醋腌等;脱水技术有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速冻技术有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等。8.1.3水果加工技术水果加工技术包括罐头、果汁、果脯等。罐头加工技术有常压罐头、减压罐头等;果汁加工技术有冷压榨、热榨等;果脯加工技术有糖渍、糖煮等。8.1.4畜禽产品加工技术畜禽产品加工技术包括屠宰、分割、冷藏等。屠宰技术有机械化屠宰、手工屠宰等;分割技术有机械分割、手工分割等;冷藏技术有冷藏库、冷冻库等。8.2农产品储藏原理与设施农产品储藏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延长供应期的重要环节。本节介绍农产品储藏的原理与设施。8.2.1储藏原理农产品储藏原理主要包括低温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湿度减缓微生物生长、调节气体成分抑制乙烯等。通过这些原理,可以有效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期。8.2.2储藏设施农产品储藏设施包括常温库、冷藏库、冷冻库、气调库等。常温库适用于储藏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农产品;冷藏库适用于储藏蔬菜、水果等易腐农产品;冷冻库适用于储藏肉类、水产等冷冻农产品;气调库适用于储藏对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有特殊要求的农产品。8.3农产品物流与营销农产品物流与营销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农产品物流与营销的相关内容。8.3.1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仓储设施有普通仓库、冷藏仓库、冷冻仓库等;配送方式有直配、中转配送等。8.3.2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营销策略包括品牌建设、渠道拓展、促销活动等。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渠道拓展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等;促销活动可以通过打折、赠品、优惠券等形式吸引消费者。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9.1农业信息化技术9.1.1概述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的一系列技术。9.1.2关键技术(1)信息采集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面观测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2)信息处理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方法对农业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3)信息传输技术: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光纤、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实现农业信息的快速、稳定传输。(4)信息系统开发:构建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9.2农业智能化技术9.2.1概述农业智能化技术是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9.2.2关键技术(1)智能感知技术: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等信息。(2)智能决策技术:运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农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3)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如智能喷灌、施肥机、收割机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4)智能服务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精准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服务。9.3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9.3.1概述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