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事劳作技巧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事劳作技巧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事劳作技巧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事劳作技巧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事劳作技巧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事劳作技巧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225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 326091.1土壤类型与改良 3281751.1.1土壤类型概述 3293221.1.2土壤改良方法 3288691.2农田灌溉与排水 4161891.2.1灌溉方式 4296441.2.2排水方式 4173851.3农作物生长周期与习性 4248701.3.1生长周期 471361.3.2习性 417103第2章耕作准备 5239002.1农田整理与规划 5249892.1.1地块选择 549452.1.2土壤改良 5215722.1.3农田规划 568932.2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5182662.2.1农业机械选择 5107602.2.2机械操作技巧 5201072.2.3机械维护与保养 5117882.3种子处理与选种 5205742.3.1种子质量鉴别 5284422.3.2种子处理 6269402.3.3选种 6388第3章播种技术 6183283.1播种时间与方式 681343.1.1确定播种时间 6210963.1.2选择播种方式 665733.2播种深度与密度 6133903.2.1确定播种深度 6105713.2.2确定播种密度 6310103.3育苗移栽技术 7176353.3.1育苗 763353.3.2移栽 731997第4章肥料施用 7248944.1肥料种类与选择 7123444.1.1有机肥 710314.1.2无机肥 7272884.1.3微生物肥料 8256894.2施肥时期与方法 8134144.2.1施肥时期 8315544.2.2施肥方法 8299084.3肥料施用量与配比 810504.3.1施用量 8284244.3.2配比 832244第5章病虫害防治 9215625.1常见病虫害识别 9127265.1.1作物病虫害分类 9317535.1.2常见病虫害特征 9106655.2防治方法与技术 972215.2.1农业防治 9119625.2.2生物防治 9254365.2.3物理防治 9166005.2.4化学防治 9139325.3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9273975.3.1农药选购 938215.3.2农药储存 1064135.3.3农药使用 10103195.3.4农药废弃物处理 101043第6章农田灌溉与排水 10237686.1灌溉水源与方式 10133836.1.1水源选择 10222566.1.2灌溉方式 10188186.2灌溉制度与排水技术 1086666.2.1灌溉制度 1024636.2.2排水技术 11156376.3节水灌溉技术 11273426.3.1节水灌溉方法 11122926.3.2节水灌溉管理 1116683第7章农作物田间管理 11183157.1间苗与定苗 11128967.1.1间苗 11137517.1.2定苗 12264027.2除草与培土 12193897.2.1除草 12291277.2.2培土 1222527.3植株调整与支架 12231057.3.1植株调整 12195897.3.2支架 13837第8章收获与储藏 13128198.1收获时间与方法 13310858.1.1确定收获时间 133218.1.2收获方法 1311658.2农产品储藏设施与条件 13197118.2.1储藏设施 13216578.2.2储藏条件 14212908.3储藏期管理与保鲜技术 14119798.3.1储藏期管理 1439998.3.2保鲜技术 1425834第9章畜禽养殖技术 14176339.1畜禽饲养环境与设施 14286459.1.1饲养环境要求 1437929.1.2饲养设施 1441219.2饲料种类与配制 14307959.2.1饲料种类 14104969.2.2饲料配制 1447869.3畜禽繁殖与疫病防治 15315149.3.1畜禽繁殖 15180799.3.2疫病防治 1513895第10章农业机械化与新技术应用 15392810.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52866710.2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 15786910.2.1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技术 15919110.2.2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 15557210.2.3植保机械化作业技术 152331010.2.4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 16761810.3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161340610.3.1智能化技术 162075410.3.2信息化技术 16903410.3.3节水灌溉技术 16559310.3.4生物技术 16715810.3.5新材料技术 16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1.1土壤类型与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1.1.1土壤类型概述土壤类型可分为沙土、壤土、黏土等。沙土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壤土质地适中,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是较为理想的农业土壤;黏土质地紧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较差。1.1.2土壤改良方法(1)物理改良:通过深翻、松土等措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2)化学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调理剂等,调整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性质,改善土壤环境。(3)生物改良:利用微生物、蚯蚓等生物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1.2农田灌溉与排水农田灌溉与排水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合理的灌溉与排水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1.2.1灌溉方式(1)地面灌溉:利用地面坡度或人工设置渠道,将水引入农田。(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3)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1.2.2排水方式(1)明沟排水:利用地面明沟排除农田多余水分。(2)暗管排水:通过埋设地下管道,将农田多余水分排出。(3)泵站排水:利用水泵将农田多余水分抽排至河流、湖泊等水源。1.3农作物生长周期与习性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习性,有助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3.1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可分为播种期、苗期、生长中期、成熟期和收获期。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有所差异,需根据实际作物种类进行管理。1.3.2习性(1)光照:不同作物对光照需求不同,需根据作物习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行距。(2)水分: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适时灌溉。(3)温度:不同作物对温度需求不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作物生长。(4)肥料: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以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5)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第2章耕作准备2.1农田整理与规划2.1.1地块选择在开始耕作前,需对农田进行合理的选择。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排水条件、光照等因素,选择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块。2.1.2土壤改良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特点,进行深翻、松土、施肥等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2.1.3农田规划根据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合理规划农田。包括作物种植布局、农田水利设施布局、田间道路布局等。2.2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2.2.1农业机械选择根据作物种类和耕作要求,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2.2.2机械操作技巧操作人员需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要领,包括启动、行驶、作业、停止等环节。保证机械安全、高效运行。2.2.3机械维护与保养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检查、润滑、更换零部件等,以保证机械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2.3种子处理与选种2.3.1种子质量鉴别购买种子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查看种子包装、标签、生产日期等信息。同时可通过外观、色泽、气味等方式鉴别种子质量。2.3.2种子处理对所选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以消除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2.3.3选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种植制度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进行种植。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请遵循农业技术规范,保证农作物安全生产。第3章播种技术3.1播种时间与方式3.1.1确定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确定需依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品种特性进行。一般而言,春季气温回升、土壤温度适宜时为播种的最佳时期。要关注中长期天气预报,避免在寒潮、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播种。3.1.2选择播种方式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环境,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常用的播种方式有:(1)撒播:适用于小面积作物种植,如蔬菜、花卉等。(2)条播: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种植,如小麦、玉米等。(3)点播:适用于种子较大、种植密度较低的作物,如花生、大豆等。(4)育苗移栽:适用于需要提前培育壮苗的作物,如棉花、烟草等。3.2播种深度与密度3.2.1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对种子发芽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播种深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过浅易导致种子干燥、缺水,影响发芽;过深则可能导致种子缺氧、发芽困难。3.2.2确定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生长不良;密度过小,则易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产量。3.3育苗移栽技术3.3.1育苗(1)选择合适的育苗基质,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水、透气功能。(2)种子处理:进行消毒、浸泡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壮苗率。(3)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床上,覆盖适当厚度的基质。(4)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加强病虫害防治。3.3.2移栽(1)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一般在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进行。(2)起苗:提前一天将育苗床浇透水,起苗时尽量保持根系完整。(3)移栽:按照预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移栽,注意栽植深度。(4)浇水:移栽后及时浇水,提高成活率。(5)管理:加强移栽后的田间管理,保证作物生长正常。第4章肥料施用4.1肥料种类与选择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肥料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三大类。4.1.1有机肥有机肥主要包括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这类肥料富含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作物生长。选择有机肥时应注意:(1)肥源充足,质量可靠;(2)肥料种类与作物需求相匹配;(3)施用前应充分发酵,以降低有害物质含量。4.1.2无机肥无机肥主要包括氮、磷、钾化肥,以及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这类肥料含量高、肥效快,但过量施用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等问题。选择无机肥时应注意:(1)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2)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3)选用质量合格、信誉良好的产品。4.1.3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活性微生物的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作物抗病能力等功能。选择微生物肥料时应注意:(1)选择具有明确菌种、功能明确的微生物肥料;(2)保证产品质量,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3)按照产品说明书施用,注意与其他肥料的搭配。4.2施肥时期与方法合理施肥时期和方法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4.2.1施肥时期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需肥特点及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一般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肥。(1)基肥:在作物播种前施用,以有机肥为主,配以适量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要求;(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后期施用,以补充作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4.2.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包括撒施、条施、点施等。(1)撒施: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适用于基肥和追肥;(2)条施:在作物种植行开沟施肥,适用于追肥;(3)点施:在作物植株附近开穴施肥,适用于追肥。4.3肥料施用量与配比合理确定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4.3.1施用量肥料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前茬作物产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原则是:(1)有机肥: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作物需求确定;(2)无机肥:按照作物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3)微生物肥料:根据产品说明和作物需求确定。4.3.2配比肥料配比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特性来确定。一般原则是:(1)氮、磷、钾肥料的配比应与作物需求相匹配;(2)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3)注意补充作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第5章病虫害防治5.1常见病虫害识别5.1.1作物病虫害分类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等;虫害主要包括昆虫、蜘蛛、蜗牛、螨类等。5.1.2常见病虫害特征(1)真菌性病害:病部呈灰白色、黄色、褐色等霉状物或粉状物;(2)细菌性病害:病部呈水渍状、腐烂,有恶臭味;(3)病毒性病害:病部皱缩、变形,颜色不正常;(4)线虫病害:作物生长不良,根系发育受阻;(5)昆虫类虫害: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出现咬痕、孔洞、隧道等;(6)蜘蛛、螨类虫害: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斑点、变形、褪色等;(7)蜗牛类虫害:叶片、茎秆等部位被啃食,出现不规则孔洞。5.2防治方法与技术5.2.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5.2.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发生。5.2.3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等方法,减少病虫害种群密度。5.2.4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搭配,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5.3农药安全使用规范5.3.1农药选购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认准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等。5.3.2农药储存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高温的地方,远离儿童和家畜。5.3.3农药使用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注意用药时机、浓度、次数和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和抗药性产生。5.3.4农药废弃物处理使用后的农药包装袋、容器等应清洗干净,集中回收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第6章农田灌溉与排水6.1灌溉水源与方式6.1.1水源选择农田灌溉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合理选择灌溉水源,应充分考虑水源的可靠性、水质、水量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地面水是最常用的灌溉水源,地下水作为辅助水源,在干旱季节或特殊情况下使用。6.1.2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地形地貌及水源条件,选用适宜的灌溉方式。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适用于大多数作物。(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上,适用于干旱地区和丘陵地形。(3)滴灌: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节水效果显著,适用于设施农业和干旱地区。6.2灌溉制度与排水技术6.2.1灌溉制度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应考虑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灌溉制度主要包括:(1)灌溉时间:根据作物需水临界期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溉时间。(2)灌溉定额:根据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土壤储水量和气候条件,计算灌溉定额。(3)灌溉次数:根据作物生育期和灌溉定额,合理安排灌溉次数。6.2.2排水技术农田排水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和立体排水。应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和排水目标,选择适宜的排水技术。(1)地表排水:利用排水沟、排水渠等设施,排除地表积水。(2)地下排水:通过设置排水井、排水管道等设施,降低地下水位。(3)立体排水:结合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提高排水效果。6.3节水灌溉技术6.3.1节水灌溉方法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1)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如改变畦灌、沟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喷灌和滴灌:通过调整喷头和滴头布局,实现节水灌溉。(3)智能化灌溉: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灌溉自动化,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3.2节水灌溉管理节水灌溉管理主要包括:(1)灌溉预报:根据气候、土壤、作物等因素,预测作物需水量,指导灌溉。(2)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调整灌溉制度,实现节水。(3)灌溉设施维护:定期检查、维修灌溉设施,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农田灌溉与排水效果,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作物田间管理7.1间苗与定苗7.1.1间苗间苗是指对播种后出苗过密的田地进行疏苗,以保持适宜的株距,使植株生长健壮。间苗应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具体操作如下:(1)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株距。(2)选用锋利的小锄或手拔方式,将弱苗、病苗、过密苗剔除。(3)间苗时注意不要损伤保留苗的根系,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7.1.2定苗定苗是在间苗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植株间距,使作物生长更加均匀。定苗应在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进行,具体操作如下:(1)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确定最终适宜的株距。(2)采用小锄或手拔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苗剔除。(3)定苗后及时进行浇水,促进植株恢复生长。7.2除草与培土7.2.1除草除草是指清除田间杂草,减少杂草与农作物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除草方法如下:(1)人工除草: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人工除草,将杂草连根拔起。(2)机械除草:利用除草机具进行除草,减少劳动力成本。(3)化学除草:在必要时,选用适宜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7.2.2培土培土是指将土壤覆盖在作物根部,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湿、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培土方法如下:(1)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土材料,如有机肥、细土等。(2)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培土,培土厚度以25厘米为宜。(3)培土后及时浇水,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有利于植株吸收养分。7.3植株调整与支架7.3.1植株调整植株调整是指通过修剪、摘心、疏枝等方式,调整植株生长形态,提高产量和品质。具体操作如下:(1)修剪:去除病弱枝、徒长枝、交叉枝等,使植株通风透光。(2)摘心:在作物生长期间,适时摘除植株顶部生长点,促使侧枝生长。(3)疏枝: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当疏除部分枝条,保持植株生长平衡。7.3.2支架支架是指对作物进行支撑,防止植株倒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支架方法如下:(1)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如竹竿、木棍、铁丝等。(2)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支架,保证支架牢固、稳定。(3)支架高度和密度要适宜,以利于植株生长和田间管理。第8章收获与储藏8.1收获时间与方法8.1.1确定收获时间农作物的收获时间是决定其产量、品质及耐储藏性的关键因素。收获时间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种类及品种:不同作物及其品种的生长周期、成熟特征各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2)生长环境:气温、光照、降水量等生长条件对作物成熟时间有直接影响。(3)作物成熟度:通过观察作物外观、硬度、色泽等特征,判断作物是否达到适宜收获的成熟度。8.1.2收获方法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获方法,以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1)手工收获:适用于价值较高、易损伤的作物,如水果、蔬菜等。(2)机械收获:适用于大面积、产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等。(3)联合收获:将收割、脱粒、清选等工序一次性完成,提高收获效率。8.2农产品储藏设施与条件8.2.1储藏设施(1)普通仓库:适用于储存干燥、耐储藏的农产品,如粮食、棉花等。(2)冷库:适用于储存需低温、湿度控制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肉类等。(3)气调库:通过调节库内气体成分,抑制农产品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期。8.2.2储藏条件(1)温度:不同农产品的适宜储藏温度不同,需根据具体作物调整。(2)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农产品失水或腐烂。(3)气体成分: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农产品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期。8.3储藏期管理与保鲜技术8.3.1储藏期管理(1)定期检查:对储藏设施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通风换气:保持库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和湿度,防止病虫害发生。(3)防潮隔热: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库内干燥、温度稳定。8.3.2保鲜技术(1)预冷:收获后的农产品进行预冷处理,降低其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期。(2)防腐处理:使用安全、有效的防腐剂,防止农产品腐烂。(3)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减少农产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和污染。第9章畜禽养殖技术9.1畜禽饲养环境与设施9.1.1饲养环境要求畜禽养殖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环境安静的区域。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需满足不同畜禽的生长需求。9.1.2饲养设施(1)畜禽舍:畜禽舍应具备防寒保暖、遮阳防晒、通风换气等功能,保证畜禽生长环境的舒适度。(2)饲养设备:包括饲料槽、饮水器、保温箱、运动场等,根据畜禽种类和规模选择合适的设备。9.2饲料种类与配制9.2.1饲料种类饲料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饲料等。9.2.2饲料配制(1)根据畜禽种类、生长阶段和饲养目标,合理搭配饲料原料。(2)保证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平衡,满足畜禽生长需求。(3)注意饲料的保存,防止霉变和营养成分流失。9.3畜禽繁殖与疫病防治9.3.1畜禽繁殖(1)选择优良品种,提高繁殖效率。(2)加强繁殖期间的饲养管理,提高繁殖成功率。(3)掌握繁殖技术,如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