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度

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两部分,共8页。道德与法治部分满分60分,历史

部分满分60分,共计120分。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

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A.文明走向衰落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2.古巴比伦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

A.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较为活跃B.海外贸易在古巴比伦占据主导

C.奴隶主残酷压迫自由民和奴隶D.此文献充满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3.玄奘游历天竺后记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文中描述的是

()

A.君主专制制度B.印度种姓制度C.科举考试制度D.民主政治制度

4.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古代印度访问,根据对等外交原则,与之会谈的人属于()

A.刹帝利B.吠舍C.婆罗门D.首陀罗

5.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以下选项最

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措施是()

A,设立四百人议事会B.创立“陶片放逐法”

C.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6.阿伊・哈努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亚地区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它不仅是亚历山

大征服中亚的见证,还是东西方文明在该地区交流融合的产物。由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

A.具有侵略性质B.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让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湖”

7.他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并改组罗马政府,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顺

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材料评述的

历史人物是()

A.伯里克利B・亚历山大C・凯撒D.屋大维

8.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十二铜表法》”等关键词中提炼出的主题是

()

A.希腊文明的繁荣B.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D.罗马帝国的统治

9.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述。

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万民法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B.《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

学的渊源

C.帕特农神庙坐落在希腊雅典卫城D.凯撒命人编制的儒略历成为今天所使用的

公历的基础

10.从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到雕塑《掷铁饼者》,再到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

你自己”。这反映了古希腊文化()

A.重视人自身的价值B.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C.忽视对现实的关注D.融合了东西方文明

11.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话《月桂女神》B.遗址帕特农神庙

C.电影《斯巴达克斯》D.传说罗马城起源

12.公元前45年,“儒略历已开始在罗马使用。经学者考证“儒略历”是在古埃及“太阳历”的

基础上编制的。这反映了古代世界不同区域文明间的()

A.封闭与隔绝B.传播与吸纳C.征服与扩张D.保守与滞后

13.下列描述中,与欧洲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关系相关的()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条条大路通罗马

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4.以下国家中,不属于从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A.西班牙B.法兰西C.德意志D.意大利

15.以下关于基督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

B.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C.亚历山大帝国信奉基督教

D.公元前1世纪基督教传入中国

16.“庄园内部包括教堂、房屋、耕地、林地、草场、牧场、磨坊、河流、作坊等,很少出

现付钱购置物品的情况,这里可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产品”,据此推断,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A.自由平等B.等级森严C.自给自足D.完全封闭

17.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里,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

为等,可以在庄园法庭上解决。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B.维护了领主的特殊权益

C.实现了绝对的公平正义D.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8.11世纪末以来,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兴起,市民生活的活跃,社

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需要量大增。为了满足这些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训练的需要,

中世纪大学逐渐发展起来。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大学兴起的()

A.背景B.影响C.意义D.经过

19.农业的发展使一部分农民脱离出来,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造就了城市。这说明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衰落B.生产力的发展

C.工商业的繁荣D.市民阶级的形成

20.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衰落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一欧洲市民阶层的形成

21.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B.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

22.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

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

A.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B.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出现土地私有兼并现象D.开始仿效中国唐朝进行改革

23.“武士”这一阶层出现的原因是()

A.幕府统治的出现B.大化改新的结果

C.庄园的形成与壮大D.西方列强的入侵

24.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庞大帝国的“中世纪强者”是()

A.古罗马人B.阿拉伯人C.奥斯曼人D.日耳曼人

25.在初三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基督教的传播”“自

给自足的庄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等内容。这节课的主题是()

A.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C.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D.中世纪欧洲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Q小题,共35分)

26.文明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文明多元】

材料一:

(1)上列图示的遗迹、遗物中:(填写字母)

①再现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发展方向的是。()

②证明古埃及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③反映古巴比伦王国“君权神授”观念的是。()

④透露中国古代秦始皇“雄心与智慧”化身的是。()

材料二: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

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

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

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仅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马克在《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三点即可)

【任务二文明延续】

材料三:希腊人不可不称为文明上的先行者。他们在学术与艺术上的成就令人瞠目,

尽管他们没有在欧亚大陆间开辟广阔的疆域,也没有完成政权上的统一,但马其顿人与罗马

人很好地弥补了希腊人的这一遗憾,尤其是罗马人,他们的帝国远比马其顿人更为长久。

——《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分野与相互影响》

(3)请结合两例相关史实对划线部分内容进行说明。

材料四: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管理模

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

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伊

斯兰化)的东西。

——王三义《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4)依据材料四,归纳阿拉伯文明在哪些方面受益于拜占庭文明。(三点即可)

材料五:封建制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

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孕育法兰克社会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

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日后成为欧洲文明的精髓。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中的,封建制”和“地方社区”的具体名称。依据

材料五概括法兰克文明的精髓。

【任务三文明互融】

材料六: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

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

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

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总之,中国

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6)依据材料六,分别归纳隋唐以前与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材料中“日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吸收指哪一历史事件?,,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所谓的法治、实质上是用法或法令来统一制度、控制臣民,以达到

治国安邦的目的。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

的权利。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西方法治传统的特点。

材料二:民主与法制的精神源远流长,并成为早期国家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两河流域的集权君主、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以此来治理国家和构建理念……它使古希腊民

主政体得以实现,也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自由和帝国时代强盛的基础。随着东罗马帝国的推

动,却又成了欧洲大陆法律思想的源泉...

——摘编自《论法治的起源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运行机制》

(2)依据材料二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相关的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治的认识。

1.D

【详解】根据材料“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

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可知,胡夫金字塔修建需要调集全国的人力

物力资源,这说明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A

项;胡夫在位时,古埃及还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外族入侵,排除C项。

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

定,这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较为活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的信息,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奴隶主残酷压迫自由民和奴隶的信息,比如,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

夺之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神秘色彩的信息,比如神权主义、宗教主义、排除D项。

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结合所学知识,《大唐西域

记》也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分为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B项正确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但《大

唐西域记》记载了沿途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材料描述的不是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与材料“凡兹四姓,清浊殊流”无关,排

除C项;凡兹四姓,清浊殊流意味着在印度种姓制度下,人们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种姓”,

材料描述的不是民主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要求“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古代印度访问,根据对等外交原则,与之

会谈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

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A项正确;“种

姓制度”的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排除B项;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

管祭祀,排除C项;“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

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由材料“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可知,最能体现这

一主张的是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

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有利于解决贫民参政的后顾之忧,C项正确;AD项都与雅

典民主政治相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D项;“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中的一

种民主监督制度,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一种民主监督和制衡措施,与题干“贫困不能阻碍

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它不仅是亚历山大征服中亚的见证,还是东西方文明在该地区交流

融合的产物”可知,位于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具有希腊风格,也是东西方文明在该地区

交流融合的产物,反映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C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

给东方带来了灾难,具有侵略性质,但与题干强调的积极影响不符,排除A项;新航路的

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让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湖”

是罗马帝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他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和所学

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仓小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

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表面上维护共和制传统,没有称帝,保留元老院,他成为首

席元老。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D项正确;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达到顶

峰,与罗马帝国无关,排除A项;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的国王,通过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

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

总督的凯撒控制了元老院,被任命为执政官,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十二铜表法》”这些关键词和所学

可知,可以从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

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

权,后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B项正确;材料中的“《十二铜表法》”等信息与希腊文明的繁

荣无关,排除A项;两河流域兴起的古老文明为古巴比伦,而不是罗马,排除C项;屋大

维建立元首制使得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与材料所给料“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

区”“《十二铜表法》”等关键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述”,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后世欧洲法学渊源”是对《十二铜表法》的一种评判,属于历史

评价,B项正确;根据材料“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结合所学可知,万民法出现

在罗马帝国时期,帕特农神庙位于雅典卫城,凯撒命人以古埃及太阳历为蓝本编制的“儒略

历”,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CD

三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神人同形同性”可知,反映了希腊神话中的神的高度人格化,根据材料'人

应该认识你自己”可知,苏格拉底从哲学上探讨人本身。共同反映了古希腊文化重视人自身

的价值,A项正确;古希腊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但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

源头,排除B项;古希腊文化关注的目光回归现实,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忽视对现实的关

注”说法错误,排除C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东方文明的交

流和融合,但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

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

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帕特农神庙遗

址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属于实物史料,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神话的真实性有待考究,

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电影属于文艺作品,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C项;传说的真

实性有待考究,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公元前45年,‘儒略历'已开始在罗马使用。经学者考证‘儒略历'是

在古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编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位于欧洲,古埃及位于北

非,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儒略历”,可以得出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传播与吸纳,B

项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儒略历在罗马开始使用,并且经学者考证是在古埃及太阳历的基

础上编制的,这表明罗马和古埃及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排除了封闭与隔绝的可能性,

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提到任何文明之间的征服和扩张,而是集中在儒略历的起源和使用

上,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儒略历是在古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编制的,这证明了

不同文明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和吸纳,排除了保守与滞后的可能性,排除D项。故选B

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下,层级间相对独立,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

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因此符合“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A

项正确;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故有“条条大路通

罗马”,排除B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形容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排除C项;“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是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不属于从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和所学知识可知,814

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

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而西班牙并非直接从查

理曼帝国分裂而来,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经上分析,查理曼帝国分裂为法兰西、德意

志以及意大利,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

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

来被称为“基督教”,A项正确;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排除B项;亚历山

大帝国灭亡于公元前323年,与基督教兴起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

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很少出现付钱购置物品的情况,这里可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并结合所

学可知,西欧庄园内部具有生活必需的各种设施及场所,一般不必与外部进行往来,体现出

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独立的经济单位,C项正确庄园具有等级性,并非自由平等,排除A

项;等级森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B项;材料中“很少出现付钱购置物品的情况”说

明庄园与外界沟通较少,但并非完全封闭,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里,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

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可以在庄园法庭上解决”,可知,说明庄园法庭维护了庄园的公

共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

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A项正确

领主的特殊权益,与题干信息“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

的行为等,可以在庄园法庭上解决”,没有联系,排除B项;实现了绝对的公平正义,不符

合史实,排除C项;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中世

纪西欧的庄园里,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可

以在庄园法庭上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11世纪末以来,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兴起,市民生

活的活跃,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需要量大增。为了满足这些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

训练的需要,中世纪大学逐渐发展起来”体现了西欧大学兴起的背景,即欧洲社会发展和城

市兴起的背景,A项正确;大学的影响以及意义主要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民众素质,推动

思想的解放,促进经济的发展等,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C项;西欧大学兴起的经过,

即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

授课许可证。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等,

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材料“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造就了城市”可知,11世纪前后,西欧新兴工商业

城市兴起,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的,这时西欧各国已完成了封建化过程,生

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B项正确封建

制度衰落属于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影响,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工商业繁荣属于城市

兴起的表现,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C项;市民阶级形成属于中世纪城市兴起的重要原因,

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阿拉伯帝国的灭亡没有关系,符合题意,B

项正确由于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顺应社会的需要产生,不符合题意,排除

A项;由于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庭帝国衰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由于中世纪城市的

兴起影响到后来的欧洲市民阶层的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汉谟拉比

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查

士丁尼在位期间,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促进罗马法的发展,

因此材料所述两个人都推动了人类法制的进程,A项正确:古巴比伦文化没有传承古希腊、

罗马文化,排除B项;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属于奴隶制国家,排除C项;汉谟拉比是

古巴比伦国王,古巴比伦没有地跨亚非欧,排除D项。故选A项。

2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

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A项正确;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

制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土地私有兼并现象在更早之前就已出现,不符合

题意,排除C项;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开始仿效中国唐朝进行改革,时间上不符合题意,

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

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

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

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

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

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所以“武士”这一阶层出现的原因是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项正

确;幕府统治出现于武士阶层之后,排除A项;大化改新的结果是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

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不是出现武士阶层,排除B项“武士”这一阶层出现的原因是庄园的

形成与壮大,与西方列强的入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正处于其鼎盛时期,特别是阿拔斯

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其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

及非洲北部,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印度洋,成为一个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B项正确;古罗马帝国在公元2世纪达到鼎盛,但随后逐渐衰

落,并在公元476年被日耳曼人推翻,西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主要在14

世纪到17世纪间崛起,与8世纪中期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日耳曼人在8世纪中期并没

有建立地跨三洲的庞大帝国,他们主要在罗马帝国衰落后的欧洲地区活动,排除D项。故

选B项。

25.D

【详解】依据题干“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基督教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庄园”“城

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西欧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基督教的传播”是西欧宗教的特点;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庄园的

特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

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欧洲的发展和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项;题

干反映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和罗

马帝国的历史地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6.(1)ACDB

(2)共同之处:君权神授,所居地为世界中心,统治区域认识模糊等。

(3)说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成

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4)方面:土地制度;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建筑;图书资料

和艺术珍品;等等。

(5)封建制:封君封臣制

地方社区:庄园

精髓: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关系

(6)变化:在交流方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主要通过使节往来;在交流

内容上,隋唐以前主要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主要向日本传播制度文化和

精神文化。

历史事件:大化改新

【详解】(1)填字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①

再现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发展方向的是《掷铁饼者》,选图A;②证明古埃及高超的建筑

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埃及金字塔,选择图C;③反映古巴比伦王国“君权神授”观念的是《汉

谟拉比法典》,选择图D;④透露中国古代秦始皇“雄心与智慧”化身的是秦始皇兵马俑,选

择图B。

(2)共同之处:根据材料“周王自称“天之子”,他们的主神宙斯,众神选择”可知,这些文

明都神化统治者,君权神授;根据材料“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主神宙斯

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他们都认为自己所居地为世

界中心;此外,不同文明都对自己统治区域认识模糊等。

(3)说明:根据所学解读“他们没有在欧亚大陆间开辟广阔的疆域,也没有完成政权上的统

一,但马其顿人与罗马人很好地弥补了希腊人的这一遗憾”可知,马其顿王国和罗马帝国都

受到了希腊文明的影响,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通过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

洲的大帝国,2世纪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湖”,所以说马其

顿人与罗马人弥补了希腊人“没有在欧亚大陆间开辟广阔的疆域,,的遗憾。

(4)方面:根据材料“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

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

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可得出,阿拉伯文明受益于拜占庭文明的方面有土

地制度;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建筑;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

等。

(5)封建制:根据材料“封建制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的欧洲建立了以土地赐封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

地方社区:根据材料“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界的欧洲农村地区建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精髓:根据材料“孕育法兰克社会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日后成为

欧洲文明的精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文明的精髓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关系

(6)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