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共3节第八章
侵害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是法律赋予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享有的专有权利商标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某个特定商标的资格或能力专利权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知识产权是人们就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侵害知识产权的含义:指行为人以剽窃、篡改、假冒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列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的行为目录第一节著作权第二节商标权第三节专利权CONTENTS第一节
著作权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内容一、概述邻接权侵权责任(一)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须具备的条件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即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智力创作,具体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等必须具有独创性。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必须是自己创作的,而不是从别人的作品中抄袭来的必须具备可复制性。复制是指通过印刷、影印或其他物理手段按照作品的原来表现形式和内容把一件作品变成许多件的行为网络作品的独创性可能呈现不同的特点。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不适合著作权法保护的其他事项纯粹的事实2思想和事实官方文件134公共领域的作品著作权只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表现形式,而不保护思想内容本身,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无需具备某种独创性,作品之间在思想上允许使用、借鉴,而表达思想内容的表现形式则要求各具独创性,不能抄袭或仿制著作权也不保护纯粹的事实。事实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不属于任何人。在司法实践中,时事新闻被界定为“单纯时事消息”,但这个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导致很多侵权事件的发生官方文件普遍不受著作权保护。但官方文件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利,依然享受著作权保护如果系争作品属于公共领域,则不享受著作权保护,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增进公共利益。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不少公共领域的作品或信息被商业网站二次开发,成为获取经济利润的重要手段,这给公共领域的理论带来新的挑战,但这个问题还未被著作权法所重视案例:中国喷泉著作权纠纷第一案西湖音乐喷泉是不少去杭州的游客必选的夜游景点,但原告中科水景公司认为西湖音乐喷泉涉嫌剽窃其设计完成的青岛世园会音乐喷泉的喷射效果,因此将杭州西湖管理处(西湖音乐喷泉的管理者)和中科恒业公司(西湖音乐喷泉的设计者)告上法庭。该案涉及音乐喷泉喷射效果的呈现是否构成作品、属于何种法定作品类型的法律认定,因而被称为“中国喷泉著作权纠纷第一案”。案件概要法院裁定法院认为,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具体作品类型中,并无音乐喷泉作品或音乐喷泉编曲作品这种作品类别,但这种作品本身确实具有独创性,将选定的特定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与项目的水秀表演装置,根据音乐的时间线进行量身定制设计,设计师根据乐曲的节奏、旋律、内涵、情感等要素,对音乐喷泉各种类型的喷头、灯光等装置进行编排,实现设计师所构思的各种喷泉的动态造型、灯光颜色变化等效果,利用这些千姿百态喷泉的动态造型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用来表达音乐情感、实现喷射效果。可见,对整个音乐喷泉作品进行舞美、灯光、水型、水柱跑动等方面编辑、构思并加以展现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这种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法院据此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二)著作权的主体汇编作品和其中被使用作品的著作权人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人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人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的主体主要是作者,也可以是除作者之外的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著作权如何归属?
人身权。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通过创作作品而获得的身份、名誉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专属作者本人,一般情况下不能转让,也没有直接的经济内容财产权。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作者利用其作品获益的权利,可以授权许可他人使用,也可以转让(三)著作权的内容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共规定了17项著作权的权力,其中前四条一般认为均属于人身权。它们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直接规定了12种财产权利,它们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案例: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钱钟书及其配偶杨季康(笔名杨绛)、其女钱瑗与李国强系朋友关系,三人曾先后向李国强寄送私人书信百余封,这些信件由李国强保存。2013年5月,中贸圣佳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即将进行上述书信的拍卖。钱钟书夫人杨季康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侵害著作权的行为。案件概要法院裁定法院经审理认为,书信作为人类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洽谈事项的工具,通常是写信人独立构思并创作而成的文字作品,可以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杨季康作为著作权人或著作权人的继承人,享有涉案书信作品的发表权,即享有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如果他人未经许可非法发表涉案书信手稿,将导致对申请人杨季康的发表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案例:邓丽君经典歌曲演唱会案2009年,被告在北京主办了名为“何日君再来”的邓丽君经典歌曲演唱会,演唱会中未经许可公开表演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五首歌曲。这五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已经将其著作权授权给台湾地区著作权协会行使,该协会又授权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在大陆行使这五首歌曲的著作权。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因此起诉被告侵犯了五首歌的著作权。案件概要法院裁定法院经审理认为:演出组织组织演出的,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但被告未经许可使用涉案五首歌曲,亦未支付报酬,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表演权。出版者权出版者专指的是图书、报刊的出版者。出版者权指的是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所享有的专有权。表演者权表演者包括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下列权利:表明表演者身份;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等录制者权录制者权的主体是录音录像制品的制作者。录制者权的客体是录制品,包括录音制品和录像制品。广播组织权广播组织权的主体是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客体是广播组织播放的节目信号,而非播放的节目。广播组织播放的节目,有的属于作品(如自制剧),应享有著作权;有的不属于作品(如体育比赛直播),则不享有著作权。(四)邻接权邻接权,译自英文“neighboringrights”,是指作品传播者传播作品所享权利,其与著作权紧密相连,故称“著作权邻接权”。案例:陈佩斯、朱时茂诉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侵犯著作权案原告陈佩斯、朱时茂系国内著名演员,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表演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品,包括《吃面条》《胡椒面》《警察与小偷》等,这些小品后来被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制成VCD光盘发行,原告为此提起侵权诉讼。案件概要法院裁定法院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33万余元。(五)侵犯责任
1我国《著作权法》第52条具体列举了11种侵害著作权的行为。如发生上述侵权行为之一的,侵权人需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2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53条规定,对于八类侵权行为,侵权人除了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之外,还需要承担行政责任。这八类侵权行为都含有非法出版、发行、播放、传播活动性质,同时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二、网络侵犯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P2P文件共享的问题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犯我国法律法规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的权利。第37条规定,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这里所称的表演,是指表演者通过声音、动作和形象,表现、演绎文学、艺术作品的行为。第41条规定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将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统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1.未经授权上载他人作品、表演或录音录像制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法律赋予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专有权,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通过网络向他人提供权利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则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3.破坏权利管理电子信息我国《著作权法》对破坏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不仅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故意删除或改变作品、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广播、电视上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而且不得明知或应知作品、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广播、电视上的权利管理信息未经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仍然向公众提供2.破坏或规避权利人的技术保护措施我国《著作权法》第49条第1款规定,为保护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权利人可以采取技术措施。(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案例:陈兴良诉数字图书馆侵犯著作权案原告陈兴良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刑法适用总论》《正当防卫论》。被告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所设“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以搜集、整理和发布他人作品为主。在没有征得原告的同意、授权或许可的情况下,被告将上述三部著作数字版内容全部上传至“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原告遂以著作权受到侵犯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概要法院裁定法院经审理认为,陈兴良教授在创作完成三部作品后,即依法享有著作权,包括许可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作品;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这种许可的后果仅应视为将作品固定在有形的载体(纸张)上并为公众所接触。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许可将此作品列入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对陈兴良在网络空间行使权利产生了影响。因此,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行为阻碍了陈兴良以其所认可的方式使社会公众接触其作品,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故应立即停止侵权并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明确将计算机软件列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则详细规定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主要享有的八种权利,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计算机软件之所以成为被侵权的对象,是因为其本身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而这种经济价值来源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在人力和资金方面的巨大投入。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犯通常被称为软件盗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仿冒他人软件产品并进行非法复制和销售;计算机硬件经销商在销售计算机时进行未经授权的软件安装;未经授权通过网络销售软件或擅自将软件上载到网上提供给网络用户;以及终端用户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犯案例:“MicroPOG”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原告新传感器公司(NewSensorCorporation)为一家美国公司,是“MicroPOG”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人。此案的被诉侵权产品是“TenderOctaver”音乐效果器产品。新传感器公司认为魔耳公司制造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TenderOctaver”产品、握威公司销售“TenderOctaver”产品的行为,侵害了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此,新传感器公司与魔耳公司、握威公司多次交涉,要求对方停止侵权。魔耳公司、握威公司拒不提供被诉计算机软件的源程序,在法院的释明和要求下,仅提供部分目标程序编码,且认为其为学习、研究目的参照了新传感器公司的计算机软件,构成合理使用。根据新传感器公司的申请,当庭使用技术手段提取被诉计算机软件的目标程序,通过对检测工具进行清洁性检查,读取被诉计算机软件的目标程序,使用word程序中的“比较并合并文档”工具检验,认定被诉计算机软件与新传感器公司计算机软件的目标程序实质性相同。案件概要法院裁定法院据此认定,魔耳公司复制、发行被诉计算机软件,握威公司发行被诉计算机软件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提供网络自动接入服务或者自动传输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免责提供搜索或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免责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免责(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提供系统缓存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免责网络空间所发生的侵害著作权行为既涉及网络用户,也涉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我国国务院2006年颁布、2013年修订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以下四种情形中可以免责。讨论:深度链接的侵权问题
网络链接可分为普通链接和深度链接两种。普通链接指的是对第三方网站首页或其他网页的链接。用户点击链接标志,即会脱离设链网站,进入被链接的网页。深度链接指的是绕过被链网站首页直接链接到分页的链接方式。当用户点击链接标志(比如文章的标题)时,系统就会自动绕过被链网站的首页,而跳到具体内容页。两者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用户感知。对于普通链接来说,用户不会发生误认;但是对于深度链接而言,如果具体的内容网页上并没有相关的被链网站的标志或网址的话,用户可能就会发生误认,以为还停留在设链网站,从而产生对于内容服务者的误判。深度链接的好处在于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但是否涉及版权侵权,还存在较大分歧。在1996年全球首例深度链接侵权诉讼舍兰得时报诉舍兰得新闻案中,被告复制原告的新闻标题作为深度链接,直接链接到原告的内容页面,导致原告网站首页的广告被用户跳过,英国法院判决被告侵权成立。然而,在2003年的霍尔茨布林克诉报童案中,德国的联邦法院判决深度链接行为合法。在美国,只要版权内容储存在源网站,深度链接行为就不认为是复制、传播了版权内容,一般不构成侵权。2008年2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审结了我国首例因“深度链接”引发的版权纠纷案。在本案中,法院判决被告迅雷网站因提供《伤城》影片的深度链接供公众下载,侵犯了原告优度公司的网络传播权,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此外,法院认定被告“明知或应知”所链接的作品涉及侵权,但依然进行深度链接,这也构成侵权行为。背景(接上页)评价总的来说,国内外有关深度链接侵权纠纷的判决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在慢慢形成一些共识。一般认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仅仅是将读者导入到被链接网站的内容页,不修改源网站页面内容,而是将其完整展现给用户,那么其卷入侵权的可能性极低。如果未得到著作权人许可,对内容页面进行二次加工,比如说对文字进行转码、去除页面上的广告、在页面上增加评论、推荐等功能,或直接将版权内容储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便存在较大的侵权或其他违法风险。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保护,它是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还是专利法的保护对象?思考侵犯软件著作权的形式仿冒他人软件产品并进行非法复制和销售终端用户侵犯软件著作权未经授权通过网络销售软件或擅自将软件上载到网上提供给网络用户计算机硬件经销商在销售计算机时进行未经授权的软件安装案例:中国首例网络游戏私服案
网络游戏是计算机软件的一种,普遍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网络游戏私服指的是未经网络游戏软件著作权人或其授权的网络游戏软件运营商的授权,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网络游戏的服务器端程序或其源程序,并私自架设网络游戏服务器谋取利益的行为。2015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我国首例利用架设“魔兽世界”私服非法营利的侵犯著作权案件,该案系美国暴雪游戏公司在我国被侵权的首例刑事案件。被告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行其计算机软件,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案件背景法院判决“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诉Napster案”快播公司案(四)P2P文件共享的问题P2P(peer-to-peer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在个人电脑之间直接进行资源和服务共享的技术模式,主要应用在文件共享、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方面P2P文件共享对音频、视频作品的版权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发侵权诉讼快播公司的案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相关法律的缺陷。P2P技术所致的盗版侵权实质上是一种间接侵权(包括帮助侵权和引诱侵权)。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直接侵权的内涵和外延,但在间接侵权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利纠纷案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法院应追究其共同侵权责任。国务院发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也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怠于防止用户侵权造成权利人利益受损,需承担共同侵权责任。这两项规定是我国目前处理P2P技术侵权的重要参考,问题在于:共同侵权指的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和间接侵权存在明显区别。将基于P2P技术的盗版侵权归为共同侵权,无疑是不恰当的。我国法律需要考虑进行调整,及时将间接侵权囊括进来,才可应对P2P技术提供者可能的侵权行为。三、著作权和公共利益(一)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指的是使用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主要是为了在保护著作权和促进信息自由流通之间取得平衡。在判断系争作品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法院必须同时考虑四个因素: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对作品的使用是否属于非营利教育性质,还是属于商业性质?前者属于合理使用,后者则不然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的性质。是虚构性的还是非虚构性的?是否公开发表过?使用作品的数量和实质,即受版权保护作品在涉及侵权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和质量使用行为对该作品的潜在市场或其价值造成的影响案例:美联社诉融文集团案
被告融文集团是美国一家提供新闻聚合服务的网站。它会根据付费用户的搜索请求,向用户提供个人化的新闻信息服务,一般会显示相关文章第一段和一小段全文节选。如同法新社,美联社也是一家老牌的提供原创新闻和图片的通讯社,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使用其新闻和图片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机构缴纳的订阅费。在本诉讼发生之前,在融文集团提供给用户的个性化新闻中,至少有33篇源自美联社。2012年2月,美联社向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地区提起诉讼,宣称融文集团未经许可复制其新闻,侵犯其著作权。法院认为被告的复制行为不受版权法中“合理使用”法则的保护,因此判被告侵权成立。被告对美联社新闻的使用本质上不是“改造性的”,而是商业性的、竞争性的,因为被告在其服务中复制了美联社文章的相当一部分的内容,而该项服务和美联社本身提供的多项服务存在竞争性质。这基本超出了合理使用的保护范畴,故不受版权法保护。案件背景法院判决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情形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向公众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向公众提供在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向公众提供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盲人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经发表的文字作品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向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提供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通过信息网络提供馆藏作品讨论:戏仿作品的“合理使用”
戏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批判、嘲讽或评论的目的。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涉及戏仿的关键问题是它是否属于对被戏仿作品的合理使用。如果是,则可免除侵权责任,反之则不然。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滑稽模仿作品均受到合理使用原则一定程度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列举了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等,但并没有将戏仿包括进去。在黄玉烨教授看来,戏仿是在特定情况下对版权作品进行使用并利用原作创作出新作品的行为,这种使用不与作品的正常利用相冲突,且不会损害作者的其他合法权益。朱苏力教授提出,对戏仿的合理使用界定应当比对一般作品的合理使用界定更宽一些,因为只有唤起受众对被戏仿作品的熟悉才可能产生戏仿的效果;另外要注意戏仿作品是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否侵犯他人的名誉,以及更重要的是与被戏仿作品是否有替代性。考虑到戏仿所具备的针砭现实、娱乐大众的时代意义,我国立法者应认真考虑对其予以合理使用原则的保护,同时要求戏仿作品不得与原作发生混淆,也不得损害他人的名誉。(二)法定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目的在于简化著作权手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作品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以促进文化成果的社会共享根据法定许可原则使用他人作品时,应向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法定许可使用和合理使用都是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使用其作品,所使用的作品都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前者必须支付报酬,而后者则不必支付报酬博客播客维基微信SNS德国、法国、美国法律对法定许可的规定德国《著作权法》确规定了两种法定许可的情形,即为宗教、培训和教学而将已出版的短篇或单篇的语言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等编入集体作品中,为此而复制或传播;复制或公开传播单篇广播评论和报纸文章等,其内容应为日常的政治、经济或宗教问题,且文中未注明不许转载法国《知识产权法》也规定了两种法定许可,但内容大为不同,包括:个人使用之目的,复制录音制品或录像制品;在公共场所(非娱乐场所)直接传播、广播或以有线方式传播以营利目的而出版的录音制品美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五种法定许可情形,即制作和发行非戏剧类音乐作品的录音制品;通过自动点唱机公开播放非戏剧类音乐作品;公共广播机构播放非戏剧类音乐作品、图画作品、美工作品和雕像作品;通过有线电视系统转播其他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通过卫星向公众转播其他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供他们在家中收看博客播客维基微信SNS我国法律法规对法定许可的规定我国《著作权法》所规定的法定许可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报刊转载、编写出版教材、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或已出版的录音制品等等。这些规定部分应用到了网络空间的传播行为。比如,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的规定。至于新媒体(比如网站及移动客户端)是否可以转载他人作品,著作权法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颁布《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3条在法定许可方面赋予网站与报刊同等的地位,网站、报刊可以按照法定许可原则互相转载、摘编作品。但批评人士指出,将网络作品的转载、摘编列为法定许可已经超出了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取消了最高人民法院六年前确立的网络转载法定许可制,而改为明示许可制。比如,该条例第2条的规定。此外设立了两项有关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一是关于远程教育的法定许可。另一项是为扶助贫困设定的法定许可。第二节
商标权商标的含义:商标是表明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并区别同类商品和服务的标志制定商标法的主旨: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可根据商标来识别商品的来源和品质,从而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保障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对生产、经营者依法拥有的商标及其相关权益进行保护,防止他们的劳动成果被他人盗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商标表示商品的一定品质,商品品质不佳,人们会循着商标追踪其来源商标的生成商标的种类商标的注册一、概述美国依据美国商标法,商标的生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商业使用(useincommerce)和显著性(distinctiveness)商业使用指的是商标权因商标的使用而自然产生,商标权根据商标使用事实而得以成立依据商标显著性的强弱程度,美国法院将商标分为四类,即臆造/任意商标、暗示性商标、描述性商标、通称商标(一)商标的生成中国我国《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我国《商标法》还明确规定不能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商品商标、服务商标这是按照商标的使用对象不同所作的划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这是按照商标的使用目的不同所作的划分平面商标、立体商标这是按照商标的构成形式不同而作出的划分普通商标、驰名商标这是按商标知名度的高低而作的划分(二)商标的种类(三)商标的注册商标注册的原则自愿注册商标注册的条件1.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2.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商标注册的机制商标注册采取集中统一的机制,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独家负责二、商标侵权(一)商标侵权的类型使用侵权反向假冒侵权标识侵权销售侵权其他侵权(二)商标侵权的处置
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置,我国《商标法》依据商标侵权的特点作出了一系列针对性规定:
有《商标法》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涉嫌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二、商标侵权二、商标侵权(三)商标侵权的抗辩合理使用。即他人依照法律规定,不经商标权人许可而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标志的行为。在先权利。这指的是在特定商标上可能先于商标权产生的民事权利,比如外观设计专利权、著作权、肖像权、姓名权、企业名称权、地理名称权等。先用权。即在商标权人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前,他人已善意使用与其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且该使用已使该标志获得了一定声誉。权利穷竭。这是指商标权人或经其同意的人将带有其注册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以后,其他任何人在进一步使用或销售该商品时,不受商品权人控制,也不构成商标侵权。案例一:上海大众搬场公司诉百度公司商标侵权案
2007年4月,原告上海大众搬场公司发现在被告百度网站的“竞价排名”和“火爆地带”栏目网页中,出现大量假冒大众搬场公司的网站链接。这些网站经营者未经原告的许可,使用原广告的“大众”注册商标,并以与原告企业名称相同或近似的名称招揽搬场物流业务。原告认为,百度网站在经营“竞价排名”和“火爆地带”两个服务项目时没有尽到审查义务,致使搜索结果中出现了侵犯原告享有的商标权及其相关权利的假冒网站,该行为属于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商标侵权行为,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接受“竞价排名”服务的网站未经原告大众交通公司许可在其经营搬场业务的网站网页显著位置突出使用了“上海大众搬场物流有限公司”、“大众搬场”等字样作为其企业字号,使相关公众产生了误认,侵犯了原告大众交通公司享有的“大众”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告未尽合理注意义务,主观上存在过错,客观上帮助了第三方网站实施了商标侵权行为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并造成了损害结果,因此与直接侵权的第三方网站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案件背景法院判决案例二:大宇资讯诉上海盛大商标侵权案
原告大宇公司于2005年3月在大陆注册了“大富翁”文字商标,核定服务项目第41类,范围包括“提供在线游戏”等项目。被告盛大公司于2003年9月28日获得了“盛大”文字商标注册证,核定服务项目第41类,范围包括“(在计算机网络上)提供在线游戏”等项目。被告盛大公司于2003年9月28日获得了“盛大”文字商标注册证,核定服务项目第41类,范围包括“(在计算机网络上)提供在线游戏”等项目。2005年8月22日,国家版权局就软件名称为《盛大富翁》的网络游戏软件向盛趣公司颁发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盛趣公司系盛大公司的关联公司,其授权盛大公司运营该游戏。本案的争议焦点是:被告盛大公司在网站上使用“盛大富翁”标识和《盛大富翁》游戏名称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初审认为,“大富翁”是一类游戏的通用名称,原告大宇公司不能禁止他人对“大富翁”在表示一类“按骰子点数走棋的模拟现实经商之道的游戏”名称时的合理使用。另外,经比对,图文标识“盛大富翁”与文字商标“大富翁”不相近似,且被控侵权标识在网站上被使用时直接标明了服务来源,而大宇公司又至今未在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范围内进行过以“大富翁”为商标的经营,“大富翁”的显著性极其有限,故被告盛大公司在网站上使用“盛大富翁”标识和《盛大富翁》游戏名称的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原告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案件背景法院判决域名的性质域名的注册涉及域名的纠纷三、互联网域名域名的性质域名的注册域名注册实行“先申请先注册”原则,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完成域名权,即域名或注册后,其所有者便拥有了类似商标权一样的权利商标权与域名权之间的区别域名指的是代表国际互联网数字地址的字母数字串在我国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得注册域名的情形涉及域名的纠纷域名对商标的“网上劫持”商标对域名的“反向劫持”商标对域名的“反向劫持”首先表现为反向抢注,即以他人拥有的富有独创性和高知名度的域名恶意注册为自己的商标域名相似引发的纠纷相似的域名可能使用户误认为两个网站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使得那些注册与知名网站相似域名的人获得不正当利益,或给知名网站的注册者带来负面的影响域名纠纷的解决1.法律手段2.民间仲裁域名对商标的“网上劫持”也被称为恶意抢注,指的是在商标领域不享有任何权利,却将他人的商标恶意申请域名注册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ICANN《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评注一: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
1999年《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作为美国《1946年商标法》的补充章节,法案针对恶意域名抢注行为的规范、救济措放和对物诉讼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关键内容如下:一个人应在由商标所有人提起的诉讼中承担责任,无需考虑各方的商品或服务,若该人有从该商标获利的恶意意图,并且在下列情况下注册、交易或使用某一域名:(1)在该域名注册之时该商标具有显著性的情况下,该域名与该商标完全相同或混淆性相似;(2)在域名注册之时该商标为驰名商标的情况下,该域名与该商标完全相同或混淆性相似或淡化了该商标。在判断某人是否具有上述之“恶意意图”时,法院可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1)该域名中所含有的该人的商标或其他知识产权权利(如果有的话)等9种因素。在根据上述情况提起的涉及对域名的注册、交易或使用的任何民事诉讼中,法院可命令没收或注销该域名,或将该域名转让予商标的所有人。只有域名注册者或该注册者授权的被许可人才应对上述域名使用行为承担责任。评注二:ICANN《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
ICANN是1998年10月在美国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唯一标识符系统及其安全稳定的运营进行协调,包括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域名纠纷,ICANN在1999年8月制订了《统一域名争端解决政策》。该政策已为所有由ICANN认可的、负责为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提供注册服务的注册商(registrars)所采纳,亦为某些国家顶级域名(如.nu、.tv、.ws等)的管理者所采纳。主要内容:你方的陈述责任撤销、转让和变更强制性行政程序第三节
专利权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主体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一、概述专利权的保护(一)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为专利法的保护对象,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依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法的保护对象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一)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指的是依法享有专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它包括发明人或设计人,即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三)授予专利权的条件符合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新颖性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实用性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的智力活动成果科学发现、智力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四)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权的违法形式直接侵害专利权行为指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间接侵害专利权行为假冒专利的行为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并不直接构成侵犯他人专利权,但却故意诱导、怂恿、教唆、帮助别人实施他人专利,发生直接的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行为是违法行为,但一般认为不是侵权行为不能被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我国《专利法》第69条规定的五种情形赞成的观点反对的理由二、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专利保护具有独占性,专利可对软件的构思进行保护,实施专利权保护可有效避免软件重复开发专利法普遍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能获得专利,而计算机程序正式数学方法的体现,属于数字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另外,专利法要求申请人公布其发明创造(包括软件构思),这使得计算机程序的模仿和复制变得方便易行,软件开发者因此难以从根本上保护自己的软件专利权美国中国对软件予以专利保护正成为各国知识产权法发展的主流三、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美国1996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对《与计算机有关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指南》进行修改,强调“在审查商业方法时应和其他方法同等对待”1998年美国联邦上诉法裁决了“道富银行诉招牌金融集团”一案,从司法上确定了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中国我国的《专利法》及相关法律都没有针对商业方法的具体规定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审查指南》进行了修改,其中对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的审查规则发生了明显转变从专利申请现状来看,与商业方法相关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本章首先探讨了言论自由的概念,包括其发展背景、存在的价值、所受到的限制以及网络言论自由的特征。本章通过分析表明,言论自由的形成和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和反复的过程。之所以要保护言论自由,是因为其存有发现真理、监督政府、促进民主参与、维持社会稳定、实现自我等功效。但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经常会受到其他公权和私权的限制。限制言论自由的方式主要包括事前限制、事后惩治、时间-地点-方式的限制等,但这些限制手段不能被滥用,否则就有压制言论自由之虞。此外,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的匿名性和责任人的难以追踪等特点,给言论自由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本章集中讨论了侵害知识产权的三种类型,即侵害著作权、侵害商标权、侵害专利权。在著作权部分,我们探讨了有关著作权的基本概念,包括著作权的客体、主体、主要内容、邻接权和侵权责任,之后讨论了网络侵害著作权的几个关键问题,比如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犯、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P2P文件共享的问题等,最后论述了平衡著作权和公共利益的两种手段,即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在商标权部分,我们首先阐述了商标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商标的生成、商标的种类、商标的注册等,然后讨论了侵害商标专用权的方式以及不构成侵权的例外情况,最后检查了商标权和互联网域名保护的关系,我们尤其关注传统的商标权是怎样被应用到网络空间的。在专利权部分,我们首先对专利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涉及专利权的客体、主体、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以及专利权的保护,进而探讨专利保护制度是如何被应用到互联网领域的,这集中体现在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上。本章小结本章思考1.试分析著作权的客体和主体。2.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须具备什么条件?3.著作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4.何谓邻接权?它和著作权有什么区别?5.何谓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6.在网络空间发生的侵害著作权行为中,如何界定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7.计算机软件能否受到著作权的保护?8.试分析P2P文件分享中的著作权保护。本章思考9.对著作权的限制主要有哪些形式?10.商标的生成须满足哪些条件?11.侵犯商标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12.试比较商标权和域名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3.涉及域名的纠纷主要有哪些类型?14.专利法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哪些?15.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包括哪些?16.侵犯专利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17.试论述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18.试论述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接上页)总共3节第九章
智能传播的相关议题
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强人工智能智能传播是人工智能应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产物目录第一节机器写作第二节算法推荐第三节沉浸式体验CONTENTS第一节
机器写作一、机器写作的兴起2006年3月,美国数据提供商汤姆森公司就开始运用计算机程序加工财经数据,并生成、推出完整的财经报道2009年,美国西北大学的计算机系和新闻学院共同研发了一款能自动生成体育类新闻报道的软件StatsMonkey;2010年,该团队成员成立了专事机器写作的公司“叙事科学”(NarrativeScience),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客户的注意机器写作起源于美国在中国的发展2015年9月,腾讯财经网首次发出使用机器程序Dreamwriter写作的稿件,机器写作自此进入国内读者的视线。新华社推出了“快笔小新”今日头条”开发了Xiaomingbot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公司共同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2014年3月,洛杉矶发生地震,三分钟之后,一条有关该地震的新闻便出现在《洛杉矶时报》的网站上。二、机器写作带来的问题机器写作的作品资格问题机器人的主体资格问题机器写作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并非人类作者的智力成果,因此不构成作品。要将机器人视为作者,就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独立法律主体,这需要进行很大的法律变革。目前普遍认为机器人不构成独立法律主体,因而也不享有相关权利。也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是由人类作者设计的作品生成软件产生的成果,且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和自主性,因此值得保护也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是由人类作者设计的作品生成软件产生的成果,且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和自主性,因此值得保护二、机器写作带来的问题机器写作侵害他人权益问题网络爬虫所提取的数据是否客观准确、不带偏见;在爬取数据的过程中是否侵犯到他人的隐私,是否破坏或规避了著作权人的技术保护措施;在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情况下,对其作品进行商业性利用是否构成侵权有学者认为机器写作的产物是作品,但由于是机器创作的,无须激励,也无须保护,可将其投入公共领域。有论者提出,为了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考虑以合理使用事由来免除侵权风险,或者将机器学习过程中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作为例外处理。也有学者主张对人工智能作品采取邻接权保护制度,即创设一种新的邻接权,将人工智能生成物与人类创作的作品区分开。更多的学者主张在现有著作权法的框架下,通过法律解释方式做出适当的法律安排。机器写作的权利归属问题二、机器写作带来的问题机器写作所带来的记者失业风险一种方法是赋予机器人独立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对照法人的资格对机器人进行征税,以部分抵消代替人工写作导致记者失业所带来的阵痛。新闻从业人士需要开拓新视野,将来可能会是数据分析经理和软件程序员管理新闻编辑室,因此记者需要调整他们的技能,以适应媒体智能化发展的需求。但可能的风险是,新闻机器人的编程人员和使用该技术的新闻人士之间存在知识鸿沟,有可能导致不当的新闻实践,这个问题也要提上议事日程。三、相关立法和案例(一)域外相关立法英国《1988年版权、设计和专利法》第9条第3款,计算机生成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对该作品的创作进行必要安排的人“诺瓦制作公司诉马祖马游戏公司案”日本依据日本现行《著作权法》,只有人类创作的作品才享有著作权。2016年5月,日本政府颁布《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将有关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立法构想写入其中。欧盟欧洲共同体于1991年5月颁布了《欧共体计算机程序法律保护指令》2017年2月通过《就机器人民事法则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2020年10月,欧洲议会通过《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立法报告》(二)我国相关案例“北京菲林律师事务所诉百度侵犯著作权案“腾讯诉上海盈讯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案”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同样坚持“人创作作品”的基本原则。对于机器写作或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我国尚未出现立法层面方面的动议。在司法实践中,已出现这方面的案例,法院判决遵照的依然是“人创作作品”这个原则,但已展示了其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相关权益的关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节
算法推荐一、算法推荐的兴起导入大数据用于机器的深度学习使用算法处理大数据把规则数字化,找到规则设计的各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算法选择什么样的规则处理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讲算法推荐指的是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一、算法推荐的兴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被单独推送给用户所谓的热点信息被置顶在内容分发领域算法推荐指的是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交叉使用一、算法推荐的兴起美
国美国明尼苏达大学GroupLens实验室1992年通过对美国兴趣论坛网站Usenet讨论区里的消息进行排序,将用户指向他们可能会感兴趣但自己尚未发现的话题线索,可视为算法推荐的初期尝试1995年3月,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召开大会,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在会上介绍了其设计的个性化导航系统WebWatcher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共享了其研发的个性化推荐系统LIRA1996年,雅虎网站推出个性化门户“MyYahoo!”2002年,搜索巨头谷歌公司开发的GoogleNews启动2004年,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横空出世一、算法推荐的兴起我
国2012年3月,“今日头条”创立,这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的产品先前横扫传统媒体的新闻聚合网站,比如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百度新闻等,也纷纷采用算法推送新闻技术,以应对“今日头条”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短视频的风行很大程度上是互联网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刻意营造的结果。以抖音App为例,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内容下降的螺旋”现象大量的低俗内容成为点击的热点,且作为热点被算法推荐给更广大的用户算法推荐是可以被操控的因为算法的规则是由人设定的,改变规则便可改变推荐结果“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这不仅大幅减少了用户对多元化观点和信息的接触和了解,也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信息传播业的公共属性“算法黑箱”以算法为代表的AI系统有可能破坏我们对环境和社会的控制,最终影响我们的选择、预测、身份和生活二、算法推荐带来的问题第13~14条规定了访问权和告知权详列了通过数据主体(第13条)或第三方(第14条)收集、处理数据时数据控制者的告知义务。规定数据主体的权利不应屈从于自动化决策,并为此提供了对抗自动化决策的保障措施。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的解释权条款第22条的自动化决策条款第15条的访问权数据主体有权从数据控制者处确认其个人数据是否正在被处理,以及有权在该种情况下访问个人数据,并获得包括自动化决策机制及其预期影响在内的信息三、相关法律规制2018年5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在欧盟正式生效。这部法律被称为数据保护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主要包括: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传播违法信息,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传播不良信息等依据该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相关系统填报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服务形式、应用领域、算法类型等备案信息,履行备案手续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明确了对于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算法知情权;(2)算法选择权;(3)针对向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提供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作出具体规范三、相关法律规制2021年12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颁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意欲整治算法推荐服务乱象,全方位构建算法治理体系。第三节
沉浸式体验一、相关概念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指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给使用者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即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该技术整合了电脑图形、电脑仿真、人工智能、感应、显示及网络并列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电脑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代表性产品是索尼公司2016年发布的PlayStationVR。一、相关概念增强现实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代表性产品是谷歌公司2012年推出的谷歌眼镜(GoogleProjectGlass)。一、相关概念混合现实混合现实是一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合成品。它结合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可视化,物理实体和数字对象共存并能实时相互作用,以用来模拟真实物体。代表性产品是微软公司2015年发布的全息透镜(MicrosoftHoloLens)一、相关概念二、沉浸式新闻
沉浸式新闻是人工智能时代新闻报道发展的创新产物。它指的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新闻现实的虚拟场景,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新闻报道让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拉近受众与新闻事实的距离。通过沉浸式技术,受众获得了更多的参与感、互动感和真实感,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也有望得到优化。二、沉浸式新闻2015年9月,财新传媒推出国内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2015年9月,人民日报社全媒体平台首次引进全景VR设备,全程记录了“9·3”胜利日大阅兵的盛况同年12月,新华社制作的VR新闻《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2016年9月,央视新闻频道直播了“天宫二号”发射特别节目《筑梦天宫》2013年,美国报业巨头甘内特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推出解释性报道《丰收的变化》2015年底,《纽约时报》推出第一部VR短片《流离失所》2016年,英国《卫报》公布了第一个虚拟现实项目“6×9”西方中国(一)沉浸式新闻的兴起“恐怖谷效应”如果VR新闻中受众的数字化身过于逼真,则会引起受众高度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在部分特殊题材的新闻场景中容易带来“恐怖谷效应”。有研究表明,YouTube沉浸式新闻的体验者置身新闻场景时,时空的落差感、对将发生之事的不确定感、强烈的自我代入感会使其处于高度紧张甚至恐慌的精神状态中。(二)沉浸式新闻带来的问题沉浸式新闻有可能对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构成严峻挑战但无论是使用VR技术,还是运用360度镜头呈现,新闻故事的主线都有可能发生偏离,如何在视觉引导和客观真实之间求得平衡,是沉浸式新闻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若制作者对故事情节进行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质生产力学习课件
- 美术小书包课件
- 2024年度甲方提供市场调研服务合同标的为00万元人民币
- 2024年度企业厂房买卖合同指南针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标的及投资条件详细说明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范本(租赁物描述与租金计算)
- 2024年度企业技术开发合同
- 2024年度仓储合同货物损耗责任认定3篇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示范图集
- 2024年度模具制造行业市场推广合同
- 工业产品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检查记录表格
- 2024年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书模板
- 第五节 错觉课件
- 2024年工程制图教案:创新与教学改革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水煤浆行业发展规模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中国石油报社高校毕业生招聘6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14-T2537-2022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
- 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记录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