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11/T1322.62—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62部分:供电企业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供电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内容和评定细则。
本部分适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616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DL/T548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GA1131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DB11/T1322.1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DB11/T1322.2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2部分:通用要求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3评定内容
3.1基础管理要求
3.1.1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应符合DB11/T1322.2的规定。
3.1.2安全生产责任制
应在三年内未发生负有责任的人身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的电力人身事故、一般及以上电力设备事故、
电力安全事故、火灾事故和负有同等及以上责任的生产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事
件。
3.1.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
1
DB11/T1322.62—2019
3.1.3.1应以文件形式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重要事项进
行决策和协调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任安委会主任;安全生产主要领导、工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安委会;成员如有变动应以文件形式及时调整。
3.1.3.2应建立安委会工作职责和会议制度、工作制度等要求。
3.1.3.3安委会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例会或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年底或年初应审议全
年安全工作总结并提出下一年的工作要求。
3.1.3.4安委会会议应由安委会主任主持,特殊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领导主持;会议应作记录或纪要备
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3.1.3.5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健全,人员配备应足够。
3.1.3.6应建立涵盖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网络。
3.1.3.7安全生产管理的例行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例会,由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主持,安全生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分析总
结一月来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下月的安全工作要求,会议应作记录备查;
b)安全监督网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网会议,各部门安全员参加,传达每月安全会议精神,各部门安
全员汇报各部门安全监督情况。提出下月安全监督重点;
c)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编制安全简报或安全通报,通报企业及行业安全事故(事件),吸取教训,改
进安全工作。每月至少应有一期简报;
d)班组应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活动,学习国家、上级或本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指示精神和规定、安全
事故(事件)通报,分析班组安全生产风险和预防措施。企业和车间领导应有计划的参加并指导
班组活动。安全监督部门定期检查活动情况;
e)班组应执行现场工作班前、班后会或进行一班三检。班前进行当日工作危险点分析或风险分析,
班中(工作过程中)检查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班后总结工作成绩和不足;
f)每3年~5年内应进行一次企业全方位的“安全评价”。在自查基础上可以邀请上级或第三方咨
询企业进行核实性评价;
g)应每年进行春季、秋季安全大检查;
h)应按要求完成安全月活动及上级部署的其他安全活动。
3.1.4应急救援
3.1.4.1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送上级,并通报有关应急救援单位(涉密部分除外)。建立电网调
度上下级安全运行预案报备制度。应急预案中应急管理机构、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信息
应与实际相符。
3.1.5应急响应
3.1.5.1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a)按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确定应急响应原则和标准;
b)针对不同级别的响应,做好应急启动、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和现场救援、应急资源调配等应急响
应工作;
c)当突发事件得以控制,无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应急指挥部可批准应急结束;
d)明确应急结束后,要做好突发事件后果的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污染物处理、善后理赔、应
急能力评估、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和改进等后期处置工作。
2
DB11/T1322.62—2019
3.1.6电网管理
3.1.6.1电网规划管理
3.1.6.1.1应编制辖区电力规划,并对规划定期进行滚动修订。
3.1.6.1.2电力规划应包括电源规划、输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各区供电公司的电力规划,可只制定
配电网规划。
3.1.6.2电网规划基本要求
3.1.6.2.1规划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符合地区、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实际,满足
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有利于电网安全运行。
3.1.6.2.2规划内容应包括电力一次、二次系统、电源建设、通信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及网络等。
3.1.6.2.3应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电网规划,并且定期滚动修订。
3.1.6.2.4规划电网内应具有一定的电源支撑;各种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接入系统有相关规定,可方
便接入。
3.1.6.2.5应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制定本企业的电网规划相关规定或实施细则。
3.1.6.2.6应组织审查规划的可行性,并且正式出版、上报批准。
3.1.6.3电网风险管控
3.1.6.3.1应按行业要求开展电网风险管控工作,制定风险管控制度或执行上级管理制度,应在定期安
全会议中进行风险分析。
3.1.6.3.2应形成机制,结合日常安全工作、生产运行、检修、安全检查、专项检查、隐患排查等,梳
理电网运行中的风险。
3.1.6.3.3针对电网风险,应制定管控方案。
3.1.6.3.4应制定并落实防止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误动作措施。
3.1.6.3.5单线单变及重载输变电设备应有治理和改造计划。
3.1.6.3.6应加强电网、设备的薄弱环节分析和防控。
3.1.6.4电网调度集控管理
3.1.6.4.1应制定电网调度集控制度,或执行上级管理制度,必要时应制定本企业补充规定,明确调度、
厂站的职责。
3.1.6.4.2调度规程和继电保护运行、检修规程应齐全并提供给调度对象。
3.1.6.4.3电网主系统、配电系统模拟图版或电子图应与实际一次系统一致(调度与厂站端一致)。系
统一次主接线,厂(站)一次主接线及设备参数应齐全符合实际。设备运行状态、地线标志明显。
3.1.6.4.4应结合每个变电站实际,遵循国家标准和上级调度规程,编写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规程应
根据变电站设备变化、二次系统改变等每隔3年~5年修编一次;新站、新设备投运前应及时修订、补充
相关内容到现场运行规程。
3.1.6.4.5变电站的运行规程(制度)内容应涵盖一次设备、继电保护、直流系统、二次回路部分、通
信、自动化、视频系统及安防系统等工作内容。
3.1.6.4.6变电站集控操作应该按照操作任务编写操作票,按操作票顺序执行。
3
DB11/T1322.62—2019
3.1.6.5电网运行管理
3.1.6.5.1应结合电网实际,编制本电网的调度规程,并按规定定期修编。系统结构发生变化、二次系
统改变等,调度规程应及时补充相关内容。
3.1.6.5.2调度部门应预测年、月、周、日负荷,并报上级调度部门。
3.1.6.5.3调度员下达操作命令应符合要求,录音设备良好、管理严格。
3.1.6.5.4各级调控、运行值守、集控人员应执行“运行规程”、“安全规程”、“两票三制”及相关
的规章制度。
3.1.6.5.5应完善设备设施检修、维护、试验、传校等安全技术措施,应做好检修、维护、试验、传校
的许可、监护、验收工作。
3.1.6.5.6各级调控、运行值守人员应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开展反事故演习,演习结束
后要开展评估。
3.1.6.5.7调度员应负责电网的监控和运行,厂站、用户应积极配合共同履行下列职责:
a)应保持电网安全运行、应执行运行规程,监视设备运行工况,开展巡视设备、检测、运行维护,
保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b)应保持电能质量合格,限制、治理谐波;
c)系统最大短路电流应控制在允许范围,短路电流超过标准的母线应采取控制措施;
d)10kV~20kV网络的供电半径应低于电压损失允许值,参考负荷密度,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5km~
7km。
3.1.6.5.8事故拉闸顺序和低频减负荷顺序经过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3.1.6.6供电可靠性管理
3.1.6.6.1应建立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制度。
3.1.6.6.2应建立可靠性管理组织网络体系,设置可靠性管理专职(或兼职))工作岗位,并取得相应
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1.6.6.3应建立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采集、统计、审核、分析、及时向能源监管机构等有关部
门报送可靠性报表。
3.1.6.6.4运行方式或负荷变化后,应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或运行方式,保证设备运行裕度。
3.1.6.6.5应制定用户用电可靠性指标,围绕用户年综合供电可靠率开展工作。
3.1.6.6.6应及时消除设备缺陷,提高设备在事故情况下的过载能力,以实现故障变电站之间应有一定
比例的负荷转供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3.1.6.7继电保护管理
3.1.6.7.1应制定继电保护装置管理制度、现场运行规程。
3.1.6.7.2应落实继电保护反事故技术措施、技术规程、整定规程、技术管理规定等。
3.1.6.7.3调度机构应统一管理继电保护装置的版本,运维部门应按要求核实并上报管理部门,保持继
电保护软件版本的正确性。
3.1.6.7.4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符合标准和实际运行需求,定值应符合定值计算书或定值通
知单要求,并定期进行检验。
3.1.6.7.5新建二次设备系统或更改后的图纸应与设备实际相符并经过审核,确认无误。
4
DB11/T1322.62—2019
3.1.6.7.6双重化配置的保护,各套保护装置的输入、输出应符合反事故措施要求。
3.1.6.7.7调度机构应按要求参加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审查。同一单位(或部门)直接管辖范围内的微机
保护装置型号不宜过多。
3.1.6.8直流电源及二次回路管理
3.1.6.8.1直流电源设计、建设应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重要厂站应满足继电保护双重化要求。
3.1.6.8.2应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参与直流电源及二次回路设计审查,落实直流系统及二次回路反事故措
施要求。
3.1.6.8.3直流系统及二次回路的配置、操作方式、注意事项、运行巡视、维护,应写入厂站运行规程。
3.1.6.8.4二次回路处理缺陷、维护、试验等应纳入调度统一管理,申报计划,批准后方可开展工作。
3.1.6.8.5厂站的蓄电池组的容量、数量应满足标准要求,充电装置、母线接线也应符合电力工程直流
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
3.1.6.8.6继电保护所使用的二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按反措要求可靠接地。
3.1.6.8.7二次回路的变动,应及时修改相关的图纸,使实际的二次回路与图纸一致。
3.1.6.9通信系统管理
3.1.6.9.1应在编制辖区电力规划时,同步编制通信系统规划,通信网规划应具有前瞻性,为发展预留
空间。
3.1.6.9.2通信网和通讯站(机房、设备屏)设计、建设应满足DL/T548的规定。
3.1.6.9.3应制定通信网管理制度,建立通信调度,并明确各级运行、检修部门的职责和要求。
3.1.6.9.4通信调度应落实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管理、协调、指挥通信网的运行、处缺、检修、增容、
改造等工作。
3.1.6.9.5通信电路的检修应按照规程(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以书面形式向有关调度机构提出申请,
纳入电网调度计划。
3.1.6.9.6电力通信系统应与电网运行相适应,调度至被调主要厂站和有数据传输的厂站,应建立至少2
个及以上独立的通信路由,满足所承载业务的可靠性需求。
3.1.6.9.7通信设备、通道运行稳定,故障率低,达到各项考核指标:通信设备平均运行率99.990%;继
电保护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调度电话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0%;自动化数据业务通道可用率99.980%;
行政电话业务通道可用率99.980%;电视电话会议业务通道可用率99.980%;数据通信网业务通道可用率
99.980%;通信直流电源可用率100.000%;动力环境监视率100.000%。
3.1.6.10调度自动化系统及信息网管理
3.1.6.10.1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应纳入企业电力规划。
3.1.6.10.2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建设应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3.1.6.10.3调度机构应制定自动化系统及网络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运行、检修部门的职责和要求。
3.1.6.10.4调度机构自动化部门应管理、协调、指挥自动化系统及网络的运行、处缺、检修、增容、改
造等工作。
3.1.6.10.5调度自动化系统及网络的检修应按照规程(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以书面形式向有关调度
机构提出申请,纳入电网调度计划。
5
DB11/T1322.62—2019
3.1.6.10.6接入电网运行的电力监控二次系统应当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防护的有关要求。
3.1.6.10.7应成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并明确了职责分工。
3.1.6.10.8应对机房进行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且执行到位。
3.1.6.11重要电力用户管理
3.1.6.11.1应提出重要电力用户名单,认定应每年不少于一次。
3.1.6.11.2根据用户在安全、业务和生产上对供电可靠性的实际需求,在主供电源发生故障或断电时,
能够有效且连续为全部负荷或保安负荷提供电力的电源。
3.1.6.11.3应协助重要用户开展安全用电,发现用户用电隐患,向用户递交整改通知单,并报告北京市
政府相关部门。
3.1.6.11.4开展重要电力用户供电风险分析,根据需要加强对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安全使用的指
导。
3.1.6.11.5应建立临时性重要用户(重大活动等)电力安全保障工作常态机制。
3.1.7生产设备设施建设项目管理
3.1.7.1应对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项目施工
组织设计、施工前安全技术条件确认(安全技术交底)、建设项目过程中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
中间验收、竣工验收、投运等环节以及各参建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
b)企业应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c)不应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3.1.7.2进行的建设项目应落实各级人员、各工种的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的安全保证体系和
安全监督体系;在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建设项目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安全
管理。应做到下列要求:
a)应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评
估,按要求开展施工风险管理工作,审核“风险识别、评估清册”,审核施工方案。确保在工程
项目实施前进行全面的作业风险、安全技术交底,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b)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检查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3.1.8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3.1.8.1设备设施基础管理
3.1.8.1.1对设备设施应建立从设备选型、设计、监造、运输、安装调试、验收投运、运维检修、退运
等环节、阶段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代维护管理和委托维护管理应签订代维护、委托管理协议,明确
双方的安全责任。
3.1.8.1.2应根据安全反措要求、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和重大缺陷,组织制定并落实设备治理规划和
年度治理计划。建立设备设施的运行监督和缺陷治理机制;根据状态检修的要求组织编制并落实设备设施
的年度检修试验计划,并进行年度检修试验的总结。
3.1.8.1.3应组织并落实对设备设施运行或检修状态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明确相应工作程序和流程。
6
DB11/T1322.62—2019
3.1.8.1.4应根据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和运行工况储备满足生产运行所需的备品备件,并加强备品备件
的管理。
3.1.8.1.5旧设备拆除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拆除计划、方案和安全措施。
3.1.8.1.6每年对设备完好性进行评级(评价)或状态评估。
3.1.8.2设备设施的技术监督管理
3.1.8.2.1应建立电能质量、绝缘(反污闪)、过电压与防雷、电测、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热工、
仪器仪表、节能环保、化学(油、气)等技术监控(督)管理网络体系和标准体系,制定技术监督管理年
度工作计划。
3.1.8.2.2技术监控(督)管理应做下列工作:
a)组织或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及安装、调试、试运行等过
程中的技术监督和基建交接验收的技术监督;
b)组织实施大修技改项目质量技术监督;
c)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监督工作经验,通报信息,部署下阶段工作;
d)对所管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对设备检修、维护的质量进行监督。并保存技术监督台帐、年度
工作计划、总结和相关报告。
3.1.8.2.3应制定技术改造管理办法,定期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综合与专题分析和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进行可行性研究,组织编制项目实施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3.1.8.2.4对影响和威胁电网安全的问题,应督促有关单位整改。
3.1.8.3供电可靠性管理
3.1.8.3.1应执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应做到:
a)制定可靠性工作管理规范;
b)建立可靠性管理组织网络体系,设置可靠性管理专职(或兼职)工作岗位;
c)可靠性专责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1.8.3.2应建立输变电设备、配电(或农电)设备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统计、分析可靠性数
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可靠性报表。鼓励开展城市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工作。
3.1.8.3.3每年应编制可靠性管理工作计划和技术分析报告;开展可靠性分析评价、可靠性设备设施以
及电网运行可靠性状态研究;制定提高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3.1.8.3.4定期对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展可靠性管理成果应用。
3.1.8.4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
3.1.8.4.1应执行输变配电运行规程,监视设备设施运行工况,执行工作票和操作票,交接班制度、设
备巡视制度和设备定期轮换制度的要求,按照规程或规定巡视监督、倒闸操作、处理事故和异常。
3.1.8.4.2应对运行设备上防误闭锁装置的使用进行监督,消除防误闭锁装置的缺陷。
3.1.8.4.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应按要求正确投入,并做好定值整定计算、运行维护、传校等工作。
3.1.8.4.4运行现场应做好下列运行工作:
7
DB11/T1322.62—2019
a)运行现场应填写交接班记录,内容应完整,字迹清楚整洁,交接两清。纸质、电子文档完备;
b)按运行规程规定做好设备的统一编号制度、警示标志;定期巡视,同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天气、
负荷、运行方式变化等因素安排特殊巡视,并做好记录;
c)按运行规程规定做好电网运行设备设施的监督(视)、测温测负荷;
d)按照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急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定级、上报、填写记录、敦促检修部门处
理。设备缺陷应定级准确,记录清楚,处理及时;
e)监控、运行维护及值守人员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安全工作规程等规程制度。各种工作票填写使用
正确,倒闸操作票填写正确无误;
f)按运行规程规定做好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直流系统、自动化通信等设备的监督巡视和检查
检测维护。
3.1.8.4.5应定期进行输变电设备各种运行方式下的隐患排查、设备评估和风险分析管控。设备检修安
全技术措施实施应做好检修设备的许可、监护、验收等工作。
3.1.8.4.6针对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开展反事故演习。
3.1.8.5检修管理
3.1.8.5.1每年应编制设备设施的大修、技改、检修试验计划,各种检修试验、大修技改计划、检修试
验记录等资料的电子文档应齐备。
3.1.8.5.2检修现场应做好下列工作:
a)检修维护试验传校工作应执行“两票三制”和危险点分析控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b)检修维护试验传校工作应按照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实行检修质量控制监督和三级验收制度;
c)检修现场隔离围栏完整,安全措施落实,并应分区域管理,检修物品实行定置管理。安全设施不
应随意拆除、挪用或弃之不用;
d)检修临时拆除的设备部件等,检修结束应立即复原;
e)检修完毕清理现场,垃圾、废料处理及时,保护环境。
3.1.8.5.3在安排大修、技改、计划检修等应结合消除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和缺陷,并填写修试记录。
3.1.9新设备验收投入及旧设备退运拆除、报废
3.1.9.1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建设、使用、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等环节和阶段均应纳入全
寿命周期管理中。
3.1.9.2应使用质量合格、符合设计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3.1.9.3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需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置方案,并
严格组织实施。
3.2场所环境
3.2.1建筑物
3.2.1.1建筑物的化妆板、外墙装修不应存在脱落伤人等缺陷和隐患,屋顶、通道等场地符合设计载荷
要求。
3.2.1.2应定期对建筑物进行防止地震、塌陷、洪涝灾害等防灾检查。属于危险构件物和危险房屋的,
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危险房屋鉴定,根据鉴定意见,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3.2.1.3建筑物和仓库的耐火等级、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
8
DB11/T1322.62—2019
3.2.1.4仓库内不应设置宿舍。
3.2.1.5应按GB50057的规定设置建筑物防雷装置,并保持完好有效。防雷装置应至少每年检测1次,
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至少每半年检测1次,检测应由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出具
检测报告。
3.2.2厂区环境
3.2.2.1厂区、工区大门出入口及危险地段应设有5km/h限速标志,交通视线盲区应设置室外反光镜。
厂内道路在弯道处,不应有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3.2.2.2生产厂房内外保持清洁完整,无积水、油、杂物,门口、通道、楼梯、楼顶、平台等处无杂物
阻塞。
3.2.2.3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一类仓库,变电站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b)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且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
c)当为尽端式车道时,应设回车场地或回车道。
3.2.2.4跨越道路上空架设管线距路面最小净高不应小于5m,并设置限高标志或限高设施。
3.2.2.5照明布置应合理,且照明设施应完好、有效。
3.2.2.6物品应定置摆放,主干道无占道物品。生产设备备品、物料宜设置摆放范围标识线,且在标识
线内摆放。
3.2.2.7机动车停放应、停放在标识线内。非机动车应集中停放。
3.2.2.8变电站应将设备区与生活区隔离。
3.2.2.9应定期检测变电站的厂界噪声,居民区变电站宜安装在户内,并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3.2.2.10应定期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走径通道边界、变电站周边工频电磁场强度进行检测。
3.2.2.11生产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及职业病防护用品(具)。
3.2.3仓库
3.2.3.1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
3.2.3.2主通道应设置标志线,且宽度不应小于2m。
3.2.3.3储存物品应分类、分堆、限量、限高存放。每个堆垛的面积不应大于150㎡,物品堆放应符合GA
1131的规定。
3.2.3.4零散类货物码放应采用必要的防散落措施。
3.2.3.5需要设置货架堆放物品时,货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货架应标注载重标识,货架上摆放的
货物重量不应超过货架的最大载重量。
3.2.3.6应选择合格照明灯俱,且电气设施和电气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3.2.3.7应张贴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的标志。
3.3生产设备设施
3.3.1电网安全
3.3.1.1电网结构及安全性
9
DB11/T1322.62—2019
3.3.1.1.1电力规划应收集足够的资料。
3.3.1.1.2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近远期容载比可用率、线路承载电流裕度等电网规划目标应
按照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考虑。
3.3.1.1.3根据电网中不同电压等级所起到的作用,规划科学、合理、坚强的网架。如果主供高压电网
处于兼有大电网的输电通道的任务,则与两侧电网的连接点不宜多于2个。
3.3.1.1.4根据所辖区域情况,主供电网应构成双线环网(单个环网或多个环网),电网与外部联网线
及多个环网间的联络应满足稳定运行的需要。分层分区合理,应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N—1或大负荷突变
不影响正常供电。投产期负荷特别少的新变电站,若低一级电网可提供可靠的互供电源,短时期内可不考
虑N-1配置。
3.3.1.1.5结合电网结构,各电压层级的容载比应满足供电需求,主要供电设备及元件应有充足的备用
容量。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不应出现主变严重过载。
3.3.1.1.6非环网供电区域,同杆架设线路输送负荷避免达到电网(供电区)负荷的20%。
3.3.1.1.7中低压配电网结构应根据高压变电站布点、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建立供电区,分区合
理。各区不应交错重叠。
3.3.1.1.8中低压配电网应采用环网布置、一般开环运行(馈线供电)。正常变更供电变电站合环转移
负荷时所涉及的主变及线路不应出现穿越功率而过载。
3.3.1.1.9配网供电区应明确供电范围,每个区域至少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供电电源。
3.3.1.1.10配网主干线和较大支线应按规定装设分段开关,相邻变电站(所)及同一变电站(所)馈出
的相邻线路之间应装设联络开关。
3.3.1.1.11高层建筑群和人口稠密繁华地区、街道狭窄、绿化带、林带及架空难以保证安全距离等情况,
可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供电。
3.3.1.2电网风险管控
3.3.1.2.1调度范围应划分明确有依据和附图说明,调度范围外与其他电网互联应签订互联协议。并网
电厂(含新能源、微电网等)应与电网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
3.3.1.2.2编制月度调度计划、日调度计划时,应针对性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监视、风险控
制的内容制定管控方案,化解电网安全风险。
3.3.1.2.3调度生产日计划应开展电网稳定及潮流计算分析,查找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针对调度生产
日计划的风险,制定控制方案,方案应经过相关专业和部门审查。
3.3.1.2.4倒闸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五制(操作票制、模拟演习制、重复命令制、操作监护制、操作后
检查制),防止误操作事故。
3.3.1.2.5系统安全稳定装置应维护良好,低频低压减载(解列)装置、发电机PSS、振荡解列装置等投
入运行正常。
3.3.1.2.6落实防止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误动作措施。
3.3.1.2.7企业应加强重载输变电设备、重要输送通道特巡、特维。
3.3.1.3电网调度集控与集控操作
3.3.1.3.1调控人员应明确调度与监控的对象、监控的内容,严格履职。
3.3.1.3.2调度与厂站应共同监视重要输电通道及设备,存在隐患时应及时调整运行方式。
10
DB11/T1322.62—2019
3.3.1.3.3检修方式下可能出现风险时,调度操作应认真核对实际方式;并应制定应急方式。
3.3.1.3.435kV、20kV、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为防止设备安全过电压,应采取措施,如分割电网或限制
电容电流在安全范围内等。
3.3.1.3.5厂站运行技术人员应按照调控规程的要求,执行重要操作到现场制度,保证操作安全。运行
班组操作队应执行“倒闸操作制度”,并建立、执行“一班三检”(操作前、中、后检查)制度。
3.3.1.3.6AVC、AGC及负荷控制装置应具备正常投入运行,异常时厂站运行人员应依据规程运用无功设
备,控制电压在合格范围。
3.3.1.3.7变电站及用户端电压监测点A类、B类、C类、D类的设置及电压合格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3.1.3.8设备过电压保护应按规程规定,投入运行。
3.3.1.4电网安全运行
3.3.1.4.1调控部门和相关部门应执行上级调度管理规程和本地区电力企业的调控规程。
3.3.1.4.2调控部门应结合地区电网发展规划和电网薄弱环节、电网技改扩建项目实施进度、社会经济
发展及负荷增长特点、电网度夏度冬最大负荷和极端恶略天气发生规律特点、电网潮流分布和分区运行等
因素,编制地区电网年度运行方式报告。运行方式年度报告应附有事故情况下紧急限电拉路序位。
3.3.1.4.3调控部门应确保电网运行中的电压、频率、谐波等技术指标不超过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范围。
3.3.1.4.4应根据负荷、天气、检修工作计划安排和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落实相关风险预控措施。
3.3.1.4.5应对并(联)网过程进行规范管理,新设备、新网络投运应严格例行验收手续。
3.3.1.4.6应执行输变电运行规程,监视设备设施运行工况,按照规程或规定检修设备、巡视监督、检
测试验、检修维护,保持设备设施完好。
3.3.1.4.7电网线路的正常负荷应控制在安全电流的2/3以下。并标明输电断面稳定运行限额,不超过
稳定极限运行。
3.3.1.4.8电网运行部门应建立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异常运行、缺陷、隐患、故障、检修试验、倒闸操
作等各种记录和电子文档应齐全。
3.3.1.4.9电网系统稳定装置运行状态应符合电网实际要求,依据运行方式和调度命令投入退出。
3.3.1.4.10相关部门应配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电网黑启动预案、反事故措施。
3.3.1.4.1110kV~20kV设备检修或线路跳闸后的转供负荷时,供电距离不应过长,应保持末端电压不低
于最低允许值(-5%Un)。
3.3.1.4.12厂站应监视电网母线谐波值,各级公用电网电压(相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a)0.38kV为5.0%;
b)6kV~10kV为4.0%;
c)35kV~66kV为3.0%;
d)110kV为2.0%。
3.3.1.4.13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应保证各级电网谐波电压在限值范围内,各级电网谐波源产
生的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a)0.38kV为2.6%;
b)6kV~10kV为2.2%;
c)35kV~66kV为1.9%;
11
DB11/T1322.62—2019
d)110kV为1.5%。
3.3.1.5供电可靠性实施
3.3.1.5.1技术管理部门应依照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工作。
3.3.1.5.2可靠性管理专职应定期对输变电设备、配电系统可靠性统计、分析,编制可靠性报表。
3.3.1.5.3维护在线监测设备,落实设备的监测,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处理。
3.3.1.5.4设备可用率、用户年综合供电可靠率(RS1)应符合上级要求。
3.3.1.5.5配网系统应有一定比例的负荷转供能力,开环点两侧互供不应出现过载。
3.3.1.6重要电力用户安全运行
3.3.1.6.1应要求重要电力用户在自备应急电源与电网电源之间装设可靠的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防止
倒送电。
3.3.1.6.2应督促用户安全用电,应防止用户故障低压越级到高压系统。
3.3.1.6.3应关注重要电力用户的负荷变化,以避免用户故障影响到电网的安全。
3.3.1.6.4电网的检修方式如可能威胁到用户正常用电,应通知用户,并准备应急方案。
3.3.1.6.5应掌握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基础档案数据库及一次接线
图和设备资料。
3.3.2设备设施安全
3.3.2.1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
3.3.2.1.1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电网运行准则的规定;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电
气设备、输电线路、电缆线路及隧道的运行导则和规程;应满足国家和行业对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的技术指标要求;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输变电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以及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
程。
3.3.2.1.2输配电线路及电缆线路、变压器(互感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高低压配电装置及无功补偿
装置等主要一次设备应运行状态良好,在监督监视范围内,设备绝缘状况良好。
3.3.2.1.3应对输变电设备建立状态检修试验管理机制,制定相关岗位责任制,开展状态检修试验工作。
3.3.2.2电气二次设备及系统
3.3.2.2.1设计及设计审查,应在设备选型时确保满足动稳的要求,并且留有裕度。
3.3.2.2.2运行单位应参加新设备验收,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安装调试质量,保证已经落实继电保护反措,
使继电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无缺陷投产。
3.3.2.2.3新安装的或设备回路有较大变动的装置,投运前应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检验和判断方向、
距离、差动保护的相位关系、电流回路的极性关系、互感器的变比;所有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检验工作
结束后,应经传动试验,检查恢复接线与核对定值,方可投入运行。
3.3.2.2.4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新投入和更换后应做10%误差曲线校验,以保证差动保护正确动作。
3.3.2.2.5厂站值班人员应按照运行规程的规定,巡视、维护、检测继电保护装置(需定期测试技术参
数的保护,按规定进行测试,如差动保护带负荷检查差电流和回路的正确性)。
3.3.2.2.6继电保护及安全装置的配置符合要求,运行正常,定值应符合调度指定的数值。
12
DB11/T1322.62—2019
3.3.2.2.7保护接地应通过铜排接地网,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能力。
3.3.2.2.8电压互感器应进行定相;各保护盘电压回路定相正确。
3.3.2.2.9继电保护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部门,应核对并保持继电保护软件版本的正确性。两端(多端)
纵联保护的软件版本应一致。
3.3.2.2.10检修部门应按照规定有计划检验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和其附件,编写报告并存档;
3.3.2.2.11继电保护所使用的二次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良好,检修人员和运行巡视人员发现屏蔽层
接地不良应及时汇报并处理。
3.3.2.2.12运行人员按照调度指令选取指定的定值区更改定值(继电保护专业人员更改定值)后,应打
印一次设备实际使用的继电保护定值,且与调度核对无误。
3.3.2.2.13应开展继电保护隐患排查、缺陷处理工作,使装置无缺陷运行。结合本企业情况,提出反措
建议。
3.3.2.2.14保护屏连片和改变继电保护装置逻辑的切换开关的标志正确规范。应按照规定核对继电保护
装置的运行状态,装置内部软连片、保护屏连片及切换开关位置正确,与一次设备运行需求一致。
3.3.2.3通信系统
3.3.2.3.1通信设备、电路及光缆线路运行状态良好。
3.3.2.3.2通信站直流电源可靠,并实现设备和动力环境的监视,相关信息应发送到有人值班的地方。
3.3.2.3.3通信站设备标识应准确、牢固、规范。
3.3.2.3.4通信站防雷、防静电、防尘措施应完善合理,现场符合要求。
3.3.2.3.5通信设备、电路及光缆应维护良好,设备温度在合格范围,设备屏柜的门关闭严密。
3.3.2.3.6通信站应定期进行防雷检测。
3.3.2.4自动化系统及网络设备
3.3.2.4.1严格新设备投产数据核对、建立数据库,应保证接入的分区正确,二次防护设备同时投产。
3.3.2.4.2UPS电源应维护规范,蓄电池定期充放电,记录完整。
3.3.2.4.3网络连线标示清晰、正确,连接应与网络拓扑图一致。
3.3.2.4.4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邮件系统、目录系统、数据库、域名系统、安全设备、密码设备、
密钥参数、交换机端口、IP地址、用户账号、服务端口等网络资源统一管理。
3.3.2.4.5安全区的定义应正确,硬件应满足要求;一区和二区之间应实现逻辑隔离,有连接的生产控
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间应安装单向横向隔离装置,并且该装置应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测试和安全认证。
3.3.2.4.6防病毒软件应及时更新病毒库,以防止外部引起的网络拥塞、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网络节
点具有备份恢复能力,数据备份、磁盘阵列应按照规范维护和工作。
3.3.2.4.7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应具有数据网络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和网络安全隔离措施。
3.3.2.4.8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系统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厂站与相联的电力调度数据网之间应安装纵
向加密认证装置或硬件防火墙。
3.3.2.4.9主机设备应运行正常。网络设备应运行正常。
13
DB11/T1322.62—2019
3.3.2.4.10同一条线路220kV及以上继电保护和同一设备系统的有主/备关系的两套安全自动装置通道
应由两套独立通讯传输设备分别提供,并分别由两套独立通讯电源供电,重要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
道应具备两条独立的路由,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
3.3.2.4.11机房空调控制良好,温度、湿度符合规范。应配备符合设计要求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3.3.3电网设备风险控制
3.3.3.1输配电线路、电缆及隧道风险控制
3.3.3.1.1应制定输配电线路倒杆、断线等反事故措施和现场处置方案;还应制定电缆及隧道的反事故
措施和现场处置方案。
3.3.3.1.2应加强恶劣气象条件发生后的特别巡视和大负荷期间的夜间巡视。
3.3.3.1.3及时处理线路缺陷,尽量缩短线路带缺陷运行时间,短时间不能处理的缺陷或隐患应加强监
视、巡视。
3.3.3.1.4应监督和观测铁塔、金具、导地线等设备腐蚀程度,腐蚀严重、强度下降严重的及时处理或
更换。
3.3.3.1.5应落实防止线路器材被盗和反外力破坏措施;对可能引起误碰线路的区段,悬挂警示、限高
标志。
3.3.3.1.6对于重要的直线型交叉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江河、110kV及以上线路等应采用差异化设计复
核和改造。
3.3.3.1.7应制定改、扩建完工验收方案。
3.3.3.2变压器、互感器损坏风险控制
3.3.3.2.1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电力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运行规程与检修导则;应制定
变压器、互感器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
3.3.3.2.2应执行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加强变压器设备选型、订货、运输、验收、投运全过程管理;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应按规定赴厂监造和验收。
3.3.3.2.3应定期对变压器油(气)进行试验,试验周期、试验项目、技术和理化指标应符合电力设备
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220kV及以上变压器油中含水量、含气量应合格。变压器安装的在线监测装置应
完好,运行工况正常。
3.3.3.2.4在变压器近端发生短路后,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用频响应法测试绕组变形,并与原始
记录比较。
3.3.3.2.5冷却装置电源应定期切换。
3.3.3.2.6事故排油设施符合设计和消防规定。
3.3.3.2.7加强变压器绕组温度和上层油温温升的监测检查。每年至少用红外线成像仪测温一次。
3.3.3.2.8主变压器分接开关自动调整应灵活、准确;各项参数指标、运行维修应符合变压器分接开关
运行维修导则的规定。
3.3.3.2.9换流站闸流管、换流阀串应定期检查试验。
3.3.3.2.10交、直流滤波器、平波电抗器符合设计要求。
3.3.3.2.11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安装后应进行老炼试验、耐压试验。
14
DB11/T1322.62—2019
3.3.3.3高压断路器损坏风险控制
3.3.3.3.1应制定并落实高压断路器反事故技术措施,或执行上级反事故措施要求。
3.3.3.3.2在高压断路器风险控制还应做到:
a)断路器的交接验收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
b)完善高压断路器防误闭锁功能;
c)液压、气体操作机构压力异常时不应进行操作;
d)断路器分合闸操作后,应根据机械指示、带电显示、触头状态核查;
e)断路器断口外绝缘应符合规定,否则应采用防污涂料等措施。
3.3.3.3.3应做好气体断路器的气体管理、运行中设备的气体微水监测和漏气异常情况分析,包括六氟
化硫压力表和密度继电器的定期校验。
3.3.3.3.4应定期校核系统短路容量,当系统容量增大时应核定断路器安装地点短路时断路器遮断容量
应足够。
3.3.3.3.5应对隔离开关转动部件、接触部件、操作机构、机械及电气闭锁装置的检查和润滑,并进行
操作试验;定期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隔离开关接触部分的温度。
3.3.3.3.6应定期清扫气动机构防尘罩、空气过滤器,排放气罐内水;定期检查液压机构回路有无渗漏
油现象,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
3.3.3.4六氟化硫气体组合电器(GIS、HGIS)损坏风险控制
3.3.3.4.1在六氟化硫气体组合电器的运行、维护、试验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六氟化硫气体组合电器的
运行标准和规程;并应有电气(机械)防误闭锁装置,且性能完好可靠。
3.3.3.4.2组合电器每个封闭压力系统均装有密度继电器或压力表,并指示正确;密度继电器和压力表
应定期校验。
3.3.3.4.3组合电器压力降低时报警信号正确并闭锁操动机构。
3.3.3.4.4组合电器封闭压力系统年漏气率应不大于0.5%。
3.3.3.5接地网事故风险控制
3.3.3.5.1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电力系统接地和接地网的规程规定。接地网应定期试验,接地电阻应符合
规程规定。
3.3.3.5.2运行5年以上的接地网应开挖检查腐蚀情况,每次开挖检查应留存试验和影像资料。接地网
应有年度开挖计划。
3.3.3.5.3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设计、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施工工艺符合要求,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
所有设备设施与接地网连接应牢固。
3.3.3.5.4各种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连接符合规程要
求。并留存相关的工程影像资料。
3.3.3.5.5根据地区短路容量的变化,应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根据
短路容量的变化及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根据接地网的腐蚀程度和接地电阻的变化编
制年度改造计划。
3.3.3.5.6按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进行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
较。对于土壤高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
15
DB11/T1322.62—2019
3.3.3.5.7变压器中性点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
定要求。
3.3.3.5.8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
均应符合热稳定要求。
3.3.3.6污闪风险控制
3.3.3.6.1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防污闪技
术规程、输变电设备外绝缘监督与盐密测量、输变电设备运行规程的规定。应制定并落实防污闪管理规定、
技术措施和实施要求。
3.3.3.6.2定期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进行盐密测量、污秽调查和运行巡视监督,根据情况变化及时
采取防污闪措施。
3.3.3.6.3运行设备外绝缘爬距,原则上应与污秽分级相适应,不满足的应予补救措施。
3.3.3.6.4合成绝缘子应定期检测其憎水性并定期换下一定比例的合成绝缘子做全面性能试验检测。
3.3.3.6.5玻璃绝缘子自爆率应符合要求;运行中自爆后应及时更换。
3.3.3.6.6应制定年度清扫计划或利用综合检修安排清扫,但综合检修计划中要有清扫的内容。清扫后
要填写检修维护记录。
3.3.3.6.7瓷质绝缘子应坚持适时的、保证质量的清扫,落实“清扫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
3.3.3.7继电保护风险控制
3.3.3.7.1应落实继电保护反事故技术措施、运行规程、整定规程、技术管理规定。
3.3.3.7.2继电保护定值计算应履行完整手续,签字、盖章规范。调度室、厂站应存放管辖范围的全部
继电保护定值计算书或定值单。
3.3.3.7.3保持继电保护软件版本的正确性。
3.3.3.7.4220kV及以上母线、主变、线路继电保护应实现双重化配置。
3.3.3.7.5新建或更动的二次设备系统图纸应与设备实际相符并经过审核,确认无误。
3.3.3.7.6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时,应执行有关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规程,反事故措施和现场保安
规定。
3.3.3.7.7运行中继电保护装置出现缺陷影响使用,应按照现场规程退出发生问题的继电保护装置。
3.3.3.7.8微机保护的站、所,所有保护使用的二次电缆应带屏蔽层;二次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经专用
的接地铜排网,接地铜牌网应对地绝缘并只能有一点与接地网相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能力。
3.3.3.8直流电源及二次回路风险控制
3.3.3.8.1直流系统的蓄电池、充电装置、直流母线和配电屏的配置和运行方式应满足国家和行业的规
程规定和反措的要求。
3.3.3.8.2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含重要的中压)变电站的蓄电池容量和充电机应满足继电保护双重化
配置的要求。
3.3.3.8.3维护单位应定期进行核定性充放电检验蓄电池容量,以保证蓄电池容量满足要求。直流系统
各级熔丝及专用直流开关管理有序;落实直流系统定值配合和备品备件储备专人管理的要求。
16
DB11/T1322.62—2019
3.3.3.8.4直流屏(柜)上的测量表计准确,并按仪表监督规定进行定期校验,母线电压保持在规定范
围内。绝缘监察装置和电压监察装置正常投入,直流系统对地绝缘状况良好。
3.3.3.8.5充电装置的性能(包括稳定、稳流精度和纹波系数)满足有关规程和反措要求,运行工况良
好。
3.3.3.8.6新投入或经更改的电压、电流回路应按规定检查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电压互感器应进行
定相;各保护盘电压回路定相正确。
3.3.3.8.7直流系统的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两组蓄电池的电缆应分别铺设在各自独立的通道内,尽量
避免与交流电缆并排铺设,在穿越电缆竖井时,两组蓄电池电缆应加穿金属套管。
3.3.3.8.8现场端子箱不应交、直流混装,现场机构箱内应避免交、直流接线出现在同一段或串端子排
上。
3.4特种设备
3.4.1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应符合DB11/T1322.2的规定。
3.4.2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逐台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且由其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技术档案的内容应
当包括:
a)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b)压力容器登记卡;
c)压力容器设计文件;
d)压力容器制造和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e)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定期检验报告,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f)压力容器维修和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
g)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h)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3.4.3起重机械
3.4.3.1进行吊装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
落实。起吊、牵引过程、在带电设备区或重大物件起吊应设专人指挥,起吊时确保信号正确;起吊前应核
实物件实际重量,不准起吊不明物和埋在地下的物件。起吊时货物上不应站人或者放有活动的物体。吊货
物不应从人的头上越过或停留。
3.4.3.2各式电动葫芦、电动卷扬机、垂直升降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有统一、清晰的编号;
b)起升限位器动作灵敏可靠,上极限位置距离卷筒≥50cm;
c)制动器及控制系统功能可靠,动作灵敏;
d)按钮连锁装置功能可靠(即同时按相反按钮,按钮失效);
e)轨道上的止挡器完好;
f)车轮踏面和轮缘无明显的磨损痕迹;
g)电气设备系统绝缘电阻≥0.5MΩ,有定期测量记录,未超期使用;
h)电气设备有可靠的保护接地(零);
17
DB11/T1322.62—2019
i)卷扬机固定牢固,钢丝绳与其他物体无明显摩擦痕迹;
j)电动葫芦的盘绳器齐全、有效;
k)额定起重负荷标志清晰;
l)定期机械检验合格,记录齐全,未超期使用。
3.4.3.3起重机械吊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吊钩不应有裂纹;
b)危险断面磨损不超过原高度的10%;
c)扭转变形不应超过10°;
d)危险断面及吊钩颈部不应产生塑性变形;
e)片式吊钩的衬套、销子(心轴)、小孔、耳环以及其他坚固件无严重磨损,表面不应有裂纹和变
形。衬套磨损不超过50%,销子磨损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3%~5%;
f)吊钩不应补焊、钻孔;
g)吊钩上应装有防脱钩装置。
3.4.3.4起重机械钢丝绳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丝绳无扭结、无灼伤或明显的散股,无严重磨损、锈蚀,无断股,断丝数不超过标准;
b)润滑良好;
c)定期检查和进行静拉力试验;
d)使用中的钢丝绳不应与电焊机的导线或其他电线相接触;
e)通过滑轮或卷筒的钢丝绳不应有接头。
3.4.3.5起重机械钢丝绳索具、钢丝绳连接、绳端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编结的方法连接时,编结长度符合规程规定。双头绳索结合段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
最短不应小于30cm,并试验合格;
b)用卡子固定的钢丝绳(绳端),卡子数符合规程规定,并不应少于3个,压板应压在长绳侧。
c)电动葫芦若采用双钢丝绳起吊,固定在卷筒护套上的一端,采用楔铁固定时,应使用生产厂家专
用楔铁;
d)在各式起重机卷筒上固定的钢丝绳,当吊钩在最低位置时,卷筒上最少应有5圈。
3.4.3.6滑轮及滑轮组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轮缘不应有裂纹,无严重磨损;
b)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匹配;
c)滑轮组轴不应弯曲、变形;
d)轮槽直径应为绳径的1.07~1.1倍;
e)轮槽平整不应有磨损钢丝绳的缺陷;
f)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
g)铸造滑轮轮槽不均匀磨损不应超过3mm;
h)铸造滑轮轮槽壁厚磨损不应超过原壁厚的20%;
i)铸造滑轮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50%;
3.4.3.7卷筒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卷筒的直径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
b)卷筒的固定不应随意改动;
c)不应有裂纹;
18
DB11/T1322.62—2019
d)筒壁厚度磨损不应超过原壁厚的20%。
3.4.3.8手动小型起重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类工具应有统一、清晰的编号。工具应定期检验合格,有记录,未超期使用。
b)各式千斤顶底座应平整、坚固、完整,螺纹、齿条及其承力部件无明显磨损或裂纹等缺陷;
c)手动葫芦(倒链)铭牌上制造厂家、制造年月、额定负荷标志应清晰可见。无负荷上升运转时有
棘爪声,下降时制动应正常;吊钩应无裂纹、无明显变形或损伤,原有的防脱钩卡子应完好。环
链应无裂纹、无明显变形、节距伸长或直径磨损;
d)手动卷扬机和绞磨的制动和逆止安全装置功能应正常,部件无明显损伤,架构及连接部分牢固、
无严重缺陷;
e)液压工具的液压缸部分不应有渗漏,使用人员应熟悉工具性能,有防止因用力过大造成设备损坏、
伤人的措施。
3.4.4发电车管理与使用
3.4.4.1发电车的管理
3.4.4.1.1发电车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应确保个人通讯方式24小时畅通。
3.4.4.1.2发电车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3.4.4.1.3发电车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理障碍,应掌握紧急救护法,特别要掌
握触电急救。
3.4.4.1.4发电车应定期进行年检和试验。
3.4.4.2发电车的使用
3.4.4.2.1发电车值班人员应认真检查、保养所有发电车辆、设备以及工器具,确保其状态完好。
3.4.4.2.2车辆抵达现场后,应按照用户预留的停车位置将发电车停放平稳,并检查现场安全措施的落
实情况。
3.5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3.5.1锅炉房、水泵房
3.5.1.1锅炉房应符合GB50016和GB50041的规定。燃油、燃气管道接地良好,螺钉少于5个的法兰
连接处跨接线应完好有效。
3.5.1.2锅炉房、水泵房地面应平整,无积水。
3.5.2简单压力容器
3.5.2.1应保存简单压力容器的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3.5.2.2简单压力容器铭牌应明显、清晰,朝向便于观察。
3.5.2.3本体、接口、焊接接头等部位无裂纹、变形、过热、泄露等缺陷;无腐蚀、凹陷、鼓包或其他
外伤。
3.5.2.4应对简单压力容器进行日常保养、检查、排污并定期检验。
3.5.3污水处理系统
19
DB11/T1322.62—2019
3.5.3.1沉淀池应定期清理,污水处理系统应按有限空间进行管理,更换提升潜水泵时,必须履行有限
空间作业许可手续。
3.5.3.2设备在运转时可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的,排气管(孔)末(外)端应设置防火装置,主机及附件
应使用防爆型设施。
3.5.3.3在进入产生有害气体区域作业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服,应配备两套以上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环保投资回报分析与决策考核试卷
- 智慧城市的医疗健康实践考核试卷
- 派遣工人劳务合同模板
- 林木育种的花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考核试卷
- 湖景租房合同范例
- 灯管买卖合同模板
- 冷冻肉购销合同模板
- 湘莲加工合同范例
- 松江区气垫搬运合同范例
- 单位聘请兼职合同范例
- 商业街管理制度及商户管理制度(初稿)
- 外墙吊篮专项方案
- 平台资本主义的垄断与剥削逻辑论游戏产业的“平台化”与玩工的“劳动化”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附答案
- CJJT 135-2009 (2023年版)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清晰版
- 民航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
- 无人机航拍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不良清收培训课件
- 【格力电器财务绩效分析案例(定量论文)8400字】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方法》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