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2(天津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2(天津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2(天津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2(天津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2(天津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02(天津专用)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

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俯瞰(kdn)抉择(jue)矫揉造作(jia。)

B.钦佩(qin)恪守(g”心有灵犀(X1)

C.诧异(cha)飘逸(yi)络绎不绝(lub)

D.热忱(zhen)潮汛(xun)随声附和(h©)

【答案】C

【解析】A.矫揉造作(ji3o);B.恪守(ke);D.热忱(che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作伟大艺术作品的力量往往一一虽然并不总是一一与气质上的抑郁联系在一起,这种

抑郁是如此之强烈,要是艺术家不能从其工作中获得快乐的话,他一定会被逼上自杀

的。因而我们不能说,最伟大的作品能使人幸福;我们只能说,它能人的不

幸。然而,科学家比艺术家气质上的抑郁要少得多,而且大体上说,那些在科学上做出重大

的人往往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的最初本源就是工作。

A.道路减缓发明B.路径减轻发现

C.路径减缓发明D.道路减轻发现

【答案】D

【解析】道路: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路径: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路线。结合语境,第一处应

选“道路”。减轻:减少重量、数量或程度。减缓:速度变慢。与“不幸”搭配的应该是“减

轻”。发明:创造出过去没有的事物。发现:是在自然社会的原有基础上发现某些不为人知的

事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在探索过程中进行再创造。根据上下文,应该是在“科学”

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所以第三处应选“发现”。

3.下面语段里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

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地发扬和继承。

④只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

民族的优秀文化。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答案】C

【解析】语序不当,应该把“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塑、音乐等

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元的,需要

也是多元的。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口人性中本有

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尝不是一种缺乏。对真和

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口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

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

态。

A.?,.......B.?;----

C.!,------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一空,问号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感叹号主要用于感叹句和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文中“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是一个反问句,故这里应使用表

示疑

问或反问语气的问号“?”;

第二空,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也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逗号可用于

分隔并列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主要用于句子内部的停顿。文

中的句子“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与句子“人性

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尝不是一种缺乏”

是复句中两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分句之间的停顿使用分号“;”;

第三空,破折号有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加强重点等作用;省略号由表

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语义未尽或说话被打断,含糊其辞,语言延长,列举的省略和其他省略

等作用。文中“精神上的饥渴”是对前文“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的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故在

这里应使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一”;

故选Bo

(二)诗词鉴赏

5.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

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

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义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

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

来令人荡气回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干戈寥落”指的是“率领义军抗击元兵失败”,“四

周星”指“四周年”,并非“星光的暗淡寥落”。本项中“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

境”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A。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端午:全民共同参与防疫的节日

万建中

①古代大部分节日都是单日,往往是单月单日,如三月三日上巳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九

月九日重阳节等。中国人讲究好事逢双,认为成双成对吉利。而这些所谓的节日,并不像后

世演化的那么欢天喜地、其乐融融,都是些极不吉利的日子,各有所忌讳,非“凶”即

“恶”。这就要从“过节”的本义说起。

②“节”本指竹、草木条干间坚实的部分。节也是植物的关键部位,节外才会生枝。植物

“节”的这种特征,影响到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古人认为时间亦有“节”,属于一年四季

当中的关键点。传统节俗,其实是古人禳灾避祸、祈福驱凶,与邪、恶势力抗争的一种科学

与文化深度融合的程序套路。在近世的演进过程中,防疫主题逐渐退出了节日意蕴的范畴,

过节期间,人们只是专心致志地“讨口彩”,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然而,端午节却一直在

坚守“节”的本色。

③农历五月,炎热酷暑将临,毒虫滋生,流行病、瘟疫开始进入高发期。五月是阴气与阳

气、死气与生气剧烈争斗的交汇点。端午节,是古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瘟疫作出的具有明确

时间维度的预判,并为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习俗面目出现的防疫体系。

④端午的一些主要习俗行为,诸如采艾叶、菖蒲、蟾酥,涂雄黄,系五彩丝,制朱砂酒,

采草药及张挂符印或钟尴像等,都以驱邪禳毒却病灾为宗旨。人们在门楣、房外的墙上悬挂

艾叶或艾草,有时外出也随身携带。《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

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在温州,妇女利用各色小布片拼成八

卦、木鱼、狮、虎、猪、金鱼等图案的小袋,将茴香、细辛、白芷、丁香之类药料缝入小袋

内,下垂彩线,谓之“香袋”。挂于床帐,或系儿童颈部,垂于胸前,可以产生芳香化渴、

解毒静心之功效。在河南一些地方,端午节这天,大人给小孩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黄色绣花

鞋,手、脚系着五色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的香囊。戴到端阳正午时,扔掉五毒肚兜,称

“扔灾”。

⑤可见,为平安度过端午这一不吉利的时间,古人积累了丰富的防疫实践经验,在此基础

上,提炼出既便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将之融入节俗的仪轨,代代相传。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大部分节日都是单日,往往是单月单日,古人认为都是些极不吉利的日子,各有所忌

讳,非“凶”即“恶”o

B.古人认为时间的“节”属于一年四季当中的关键点,过节期间,人们只是专心致志地“讨

口彩”,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

C.防疫主题在近世的演进过程中,逐渐退出了节日意蕴的范畴,然而,端午节却一直在坚守

“节”的本色。

D.端午节防疫体系,是源于古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瘟疫作出的具有明确时间维度的预判,并

以习俗面目出现的。

7.下面对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端午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习俗面目出现的防疫体系。

B.使用举列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为平安度过端午,古人积累了丰富的防疫实践经验。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端午的一些主要习俗行为,都以驱邪禳毒却病灾为宗旨。

D.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农历五月,炎热酷暑将临,流行病、瘟疫开始进入高发期。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由古代大部分节日都是单日,往往是单月单日,引出“过节”的本义,为后文做铺

垫。

B.第②段中加点词“逐渐”,说明防疫主题在近世的演进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

密的特点。

C.第⑤段列举“在温州”“在河南一些地方”的端午的习俗,说明端午节一直在坚守“节”

的本色。

D.本文采用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不同地区端午习俗的“防疫”本色。

【答案】BCD

【解析】6.B第②段提到“在近世的演进过程中”“过节期间,人们只是专心致志地“讨口

彩”,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而非“古人”。

7.C第④段“诸如”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些例子表明“都以驱邪禳毒却病灾为宗旨”。

8.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而非空间顺序。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H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琳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C.低偻提携但偻:这里指儿童。

D.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10.下列句子中,表现山间早晚景色变化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朝而往,暮而归。

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形神兼备。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D.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答案】CAC

【解析】

9.C似偻:这里指老人。

10.A"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的意思是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

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句话能表现山间早晚景色变化。

n.c”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有误。“颓然乎其间”既是太守乐中酒

酣而醉,从全文内容来看,此醉还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

第n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醉里挑灯看剑,o(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这两句词,表

达要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

12.(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梦回吹角连营

(3)西北望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日:“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

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

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

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

慎之。”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味、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

注意,不重视。

13.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②故知创业之难故

14.翻译句子。(2分)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15.房玄龄与魏征的观点,你赞同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3分)

【答案】

13.哪一个所以

14.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

难啊!

15.观点一:创业难,因为古今成大事者,大多都经历了多次磨难才取得成功,

观点二:守成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

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创业尽管难,却已经过去,而且仅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事,终有尽

头,守成难,却永无止境。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一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

时,

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

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

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

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

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清寒》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寒

路来森

①晨起,推户出门,站立庭院中。

②夜间,刚刚落过一场雪,一场小雪。雪浅浅,并不均匀,斑斑驳驳地散落在地面上,

冷气飘逸。望向墙头,墙头干枯的扁豆藤蔓上,落雪点点,碎碎,如昨夜的梦。在晨光的映

照下,藤蔓缀雪,灼灼如星光闪烁。

③天,不是很冷,只是一种淡淡的寒,很薄,很清。偶尔,一阵风拂过,也让人禁不住

周身一颤。清寒,如一片薄薄的冰刀,悄然削割着人的脸面。

④浅浅的凉,淡淡的喜悦,莫名的惆怅。

⑤有麻雀,在墙头上蹦跳喙啄,于是,藤蔓缀雪,纷然碎去,迷离如一层淡雾。这层淡

雾,给人一种愈加清寒的感觉,一份落寞的情绪油然而生。

⑥望向天空,积云已散,天空是汪汪的蓝;蓝,是一种深蓝,是一口深不见底的井。因

为寒,那份蓝,就有了一种坚厚的硬度,感觉似一腔积蓄已久的黏稠的情感,虽黏稠,但却

也明净一明净得一往情深。

⑦冬阳初升,橘黄色的光,照在对望人家的屋瓦上。屋瓦被浅雪覆盖,橘黄色的光在覆

雪上流淌,跳跃,闪闪烁烁,恍惚迷离。感觉那清冷的空气也在跳跃,也在流淌,然后,弥

漫整个屋顶一缕缕的寒气,从屋顶上流下。

⑧行走在大街上,街道两边,树木皆枯,偶有几片树叶,倔强地缀在枯枝上,那份枯瑟

的样子,也楚楚怜人。雪缀于枝,晨阳下,散溢着一道道的光。一阵风吹过,枝上雪,便纷

然飘落。禽鸟在树枝上时栖时飞,总算给这个寂静、清冷的早晨,增添了几分活力。

⑨枝,是枯的,是静的,感觉枝枝生寒。

⑩街道很静,似乎能听到雪霁之后,清寒流淌的声音。

⑪走向村口。村口,星罗棋布着一些柴草垛。

⑫我喜欢柴草垛,它是乡村点缀的标点,是乡村温暖的符号。我知道,充满浪漫情怀的

“炊烟”,就是这些柴草垛燃烧生成的。而炊烟,不仅有着袅娜的美姿,而且还有着丰富的

意蕴一炊烟,散溢着柴草的味道,散溢着庄稼的味道,散溢着泥土的味道,甚或,还散溢着

农家汉子汗渍的味道。炊烟,是故乡飘摇的旗帜,是游子怀想的永恒记忆,遥望炊烟,你就是

在对生命展开一场追本溯源。

⑬这个清寒的早晨,这些柴草垛,正巍巍然,肥胖在那儿积雪覆顶,便显得愈加肥胖

了,不过,覆顶的白雪,看上去真美,晨光在上面流淌,流光溢彩,滋滋润润,让人感觉明

极了,也熨帖极了。

⑭浅雪生寒,柴草垛上的积雪,寒气吱吱、丝丝。

⑮漫过柴草垛,望向远处的岭丘,雪太小,岭丘并没有完全被覆盖;雪,只是斑斑驳

驳、

花花搭搭地布散着。是一种别样之美,这种美,容易让人想起一些破碎的往事,影影绰

绰,却总也连不成片段。故事,无法再现,影像跳跃闪烁一抓不住,又总让人想着;虽不能刻

骨铭心,却也总是藕断丝连。

⑯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⑰夜雪初霁,这个清寒的早晨:宜赏景,宜缓行,更宜遐思。感觉很美。

⑱生命中,总有一些瞬间,一些片段,一些景象,一些触发一不期然地,给你带来一份

欢喜,哪怕是一份浅浅的欢喜,都好,都值得珍惜。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2月,有删减)

16.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清寒的早晨中感受了怎样的美?(3分)

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有麻雀,在墙头上蹦跳喙啄,于是,藤蔓缀雪,纷然碎去,迷离如一层淡雾。

18.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品析其表达效果。(4分)

19.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清寒中寄托了哪些情感。(5分)

【答案】16.赏景之美,雪后冬阳初升的清晨,村里的树、草垛等营造的美丽景色;缓行之美,

作者在村里街道、村口徐徐前行的缓行之美;遐思之美,作者置身清寒的早晨,欣赏雪景触

发的遐想之美。

17.“碎”这个动词描绘了藤蔓缀雪下落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纷然碎落的缀雪营造出的

迷离,表现了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时油然而生的落寞。

18.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雪霁之后街道寂静、清冷的氛围,展现清寒带给作

者的真实感受,增强文章感染力。

19.清薄、淡淡的寒,让作者感觉浅淡淡的喜悦,莫名的惆怅;藤蔓缀雪,纷然碎去,带给

者的一份落寞;深蓝的天空,让作者感受到的明净而黏稠的情感;巍巍然覆雪的柴草垛,让

作者感觉熨帖;远处的岭丘,引起作者对往事的追忆怀念;夜雪初霁,清寒的早晨,带给作

者的美的感受以及浅浅的欢喜。

【解析】

16.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文章第⑰段“夜雪初霁,这个清寒的早晨:宜赏景,宜缓行,更宜

遐思。感觉很美。”可知,此段对作者感受的美进行了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可从三个方面进

行概括:首先是“赏景之美”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雪后冬阳初升的清晨,村里的树、草垛等

营造的美丽景色;其次是“缓行之美”,展现的是作者的状态,作者在村里街道、村口徐徐

前行的缓行之美;最后是遐思之美,展现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作者置身清寒的早晨,欣赏

雪景触发的遐想之美。

17.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作用。通过“似乎”一词可见,后面“能听到雪霁之后,清寒流淌

的声音。”是虚写,前面“街道很静”是实写,因此为“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

了雪霁之后街道寂静、清冷的氛围,虚写内容正是清寒带给作者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手法增

强文章感染力,让读者体会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意义。

18.本题考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先从描写的内容入手,“碎”这个动词描绘了藤蔓缀雪下

落的情景,再对这个词展现的特点进行概括,生动形象地写出纷然碎落的缀雪营造出的迷

离,最后写出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时油然而生一份落寞之情。

19.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结合文章③④段可概括为“清薄、淡淡的寒,让作者感觉浅淡淡的

喜悦,莫名的惆怅”;结合第⑤段内容可概括为"藤蔓缀雪,纷然碎去,带给作者的一份落

寞,,;结合第⑥段可概括为“深蓝的天空,让作者感受到的明净而黏稠的情感”;结合

⑫⑬段内容可概括“巍巍然覆雪的柴草垛,让作者感觉熨帖”;结合第⑮段可概括为“远

处的岭丘,引起作者对往事的追忆怀念”;最终,作者在夜雪初霁,清寒的早晨,感受到的

是美的感受以及浅浅的欢喜。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中央部署“双减”工作后,天津市教育两委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细。

某班以“‘双减’就在我身边”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四则

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面各题。

【材料一】2022年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全国“双

减”成效调查报告》,下面是对“双减”政策赞同情况的报告。

对“双减”政策赞同情况报告

98.00%

96.00%

94.00%

92.00、

90.00%

88.00%

86.00%

校长教师家长学生

【材料二】市教育两委严厉打击不规范行为,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将“住家家教”“众筹私

教”等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纳入综合治理范围。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等重点时段部署专项

行动。认真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严禁面向3至

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类培训。

【材料三】课后服务中,市教育两委为“劳动教育”菜单推荐了编织等13大模块的劳动技

艺,具体包括制作简单壁挂、装饰画,包饺子、番茄炒蛋等近40个项目。“体育”菜单推

荐了运送水果、翻山越岭等34个游戏项目。“美育”菜单分为表演和美术两个大类,具体

包括小演唱会、故事大王、翰林院、藏书票园地等10个项目。

【材料四】自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市教育两委“双减”工作专班实地调研、指导、推动

学校“双减”工作。建立了16个区“3+1”工作统筹机制,设立市内六区、环城四区、新五

区等3个“协同区域”和滨海新区1个“试点区域”,实施课后服务“重实效、提质量”专

项行动。

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分)

21.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市教育两委是如何推进、落实“双减”政策的。(3分)

【答案】

20.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对“双减”赞同率都很高(普遍赞同),其中家长赞同率相对

较低。

21.市教育两委严厉打击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行为;市教育两委创新体、美、劳提升发

展;市教育两委高位推进让“双减”落地见效。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标题是“对‘双减’政策赞同情况报告

”,结论内容要围绕标题。从整体来看四类人群对“双减”满意度都超过了90%,由此可见

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对“双减”赞同率都很高(普遍赞同),1分;再进行四类人群的

比较,由此可见家长满意度相对最低,1分。

2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抓住材料中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进行整理概括。

材料二抓住“市教育两委严厉打击不规范行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纳入综合治理范围”

由此可见,市教育两委对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行为严厉打击,1分。

材料三抓住市教育两委为“劳动教育”“体育”“美育”推荐了“菜单”,创新形式。概括

为“市教育两委创新体、美、劳提升发展”,1分。

材料四抓住“工作专班实地调研、指导、推动学校‘双减'工作”“建立了工作统筹机制”

概括为“市教育两委高位推进让‘双减'落地见效”,1分。

(二)名著阅读(8分)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人物文段或评述

他出身贫寒之家,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

《3

王冕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后隐居九里

____》

山,画梅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他是鹦鹉螺号潜艇船长,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

《海底两万_£2)

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他和阿龙纳斯

里》

搭乘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

《(3)_大堰河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她家一

直住了五年。

_£4)新中国成立,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朝鲜战争爆

《红星照耀

发,

他临危受命赴朝抗美。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

中国》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

的品质。

(1)(2)(3)(4)

22.《水浒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采用了人物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的艺术手法。通

过这种手法作者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鲁智深就是典型代表,同学们,

读完了《水浒传》,众多情节中,作者在描写鲁智深时为何总是“大闹”?请结合主要情

节及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22.(1)《儒林外史》(2)尼摩(3)《艾青诗选》(4)彭德怀

23.鲁智深在作品中的几次“大闹”主要是:大闹野猪林,是鲁智深为了救出林冲,行侠仗

义。大闹五台山,是鲁智深难守寺庙的清规戒律,醉酒后闹事。大闹桃花村是为了帮助太公

解决被强盗强娶的问题。通过这几次“大闹”可以看出鲁智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他爱憎

分明,嫉恶如仇,慷慨仗义,不愿受到束缚。

【解析】

22.(1)根据人物“王冕”以及评述中相关内容可判断作品为《儒林外史》。

(2)根据“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可判断人物为“尼摩”。

(3)根据人物大堰河以及文段和评述描写可判断作品为《艾青诗选》。

(4)根据评述内容“新中国成立,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朝鲜战争爆发,他

临危受命赴朝抗美。”可判断人物为“彭德怀”。

23.本题考查《水浒传》中有关鲁智深的情节描写以及相关情节中有关“大闹”这个词对鲁

智深人物形象塑造有何作用,塑造了怎样的鲁智深形象,答题从这两点进行作答即可。首先

梳理有关“大闹”的几次情节,之后对这些情节进行概括鲁智深“大闹”体现的人物性格特

征。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

致敬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态度。致敬自然,领略山川万物的美好;致敬岁月,体察人

间至情的温暖;致敬伟人,感悟深邃博大的情怀;致敬自己,展示独一无二的魅力……平凡

的世界里,我们的灵魂因致敬变得坚韧而伟大,真诚而善良,睿智而完美。亲爱的同学们,

请把满腔的敬意化为文字吧!

请以“致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诗歌、戏剧除外。

(2)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致敬

鲜花感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