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_第1页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_第2页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_第3页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_第4页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1

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谈诗歌朗诵

朱光潜

①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但是

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这不

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②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

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不

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

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

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富床,长

久受用不尽。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③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

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

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这样通过音律形式对思想感情

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

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④这只是理想。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

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

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传统的旧

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

1

“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式的朗诵能维持到两千年左右,不能

单是凭习惯的惰力,因为诗歌所要表现的情调是比较深永的,低徊往复的,走曲折线而不是走直线的,

所以表现方式也要有相应的低徊往复和曲折。长言才能在低徊往复之中把诗的“意味”“气势”“骨力

和“神韵”玩索出来,咀嚼出来,如实地表达出来。假如这个看法略有一些道理,我们也就可进一步认

识到诗歌的朗诵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办法。

⑤目前诗歌朗诵不少是侧重表达感情的,有时是近于表演的。在节奏上大半不但不是“长言”,而

且比语言的自然节奏还要快一点,急促一点,低徊往复的少。这和我们过去朗诵的传统有很大的距离。

责任当然不能完全在诵诗人,毛病恐怕大半还是在诗本身。如果诗本身见不出音乐美,诵诗人当然就不

能凭空添上音乐美。这就要求诗人们在语言和音律上多下更严肃的功夫。诗歌朗诵已经把诗歌的语言和

音律问题很突出地提出来了。

(有删改)

4.第②段加点词"涵泳”在文中的含义是o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戏曲中的台词与话剧台词要求不同。

B.朗诵中低徊往复是表达深永情感的需要。

C.过去的诗文评家认为诵诗是懂诗的前提。

D.旧诗在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长言来弥补的。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直接否定了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的旧体诗和新诗歌的朗诵。

B.文章举《霸王别姬》之例,是为了说明演员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C.未经音律形式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诗歌朗诵表达出的感情易流于生糙。

D.比语言的自然节奏还要快一点的方式比较适合目前的诗歌朗诵和感情表达。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

【答案】4.“涵泳”是指玩索、咀嚼出诗的“意味”“气势”“骨力”和“神韵”,从而使心灵得到享受。

5.D6.C

7.①文章开篇提出了目前用慷慨激昂的调子朗诵诗歌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的观点。②接下来从

诗歌音乐美的角度进行论证,采用《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论据,说明了朗诵诗歌不宜用演话剧念台

词的声调和姿势。③再提出了理想的诗歌朗诵应有的状态,进一步论述了“长言”在诗歌朗诵中的作用

和意义。④最后照应开头“调子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的内容,指出了诗歌朗诵中的语言和音律问

题,深化了文章观点。

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无情不作诗

张健

①《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

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

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

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春风得意的王熙凤,肯定对不成。

②为什么王熙风就对不成?□王熙凤没有黛玉的人生遭际,口就没有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对事

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寒瘦、清冷,这不是王熙风的风格,她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式的。所以,字句

可以雕琢,故事可以敷衍,唯独“情怀”二字作不了假,是怎般情怀,便作怎般诗,诗歌就是诗人情怀

的一种外化与呈现。

③我们读诗,其实就是在读人,读诗人的遭际,读诗人的情怀,读一个个远去的灵魂。好的诗歌,

可以让它的作者千年之下依旧血气充满,栩栩如生。我们读《诗经》,最百读不厌的不正是那渭水河畔寤

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爱情?读《离骚》,感动最深的不正是那憔悴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情怀?读《古诗

十九首》,念念不忘的不正是那天涯游子的羁旅乡愁与闺中少妇的无尽幽怨?等读到了建安诗人逸兴遇飞、

光英朗练的佳句,读到了盛唐诗人洒脱自然、天地入我胸怀的名篇时,我们越来越坚信:优秀的诗篇正

是人生情怀结出的花朵,优秀诗篇里必然流淌着诗人不同流俗的襟怀与独一无二的性情。

3

④这样的襟怀性情,未必就一定是家国天下,先忧后乐。它可以是人生如寄的感慨,是来去亲疏的

触怀,是儿女情思的表达,但无论何者,它一定是真诚的、健朗的、敏感的。诗人们咏之于江边白露,

舞之于月下乔木,寄意春花秋月,卧听松涛虫鸣,他们从一切自然事物中寻找诗意的触发,又在一切自

然事物中寄托人生的慨叹。他们的诗中,一花一草莫不被赋予灵性,哪怕再私人化的情感,也都显得真

诚动人。

⑤因为诗歌重在表达情感,所以常常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但有需要,便会冲破现实框束,在一个

更自由的层面上星现情怀。李贺有一首《雁门太守行》,开头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开。”用黑云比喻围城的敌军,用向日甲光比喻守城将士的英姿,爱憎之情见于笔端。有人却挑刺说:

“方才黑云压城,何来向日甲光?”似这样的批评,便是吹毛求疵,是不入诗的表现,是把诗歌的情感

逻辑与生活逻辑混作一谈。其实,岂止黑云日光可以在诗中同时出现,但有情感表达的需要,大雪芭蕉

也可同台亮相,上穷碧落下黄泉,也一样畅通可行。

⑥所以,《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不在书,不

在理,那在何处呢?也许就落在一个“情”字上。真情所至,方有高格。

⑦李贺诗云:“衰兰送客成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有情之物都会枯谢,便是终古不变的苍

天,如果有了感情,也将与人俱老。但是,世间万物往往宁可衰老枯谢,也不愿成为无情者,甚至,还

常常用一个“情”字来对抗时间的审判,诗歌也正是这样,因为有了情,反倒得以天荒地老,永驻人

心。

3.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是()

A.寒藤挂古松B.落日满秋山

C.乱云低薄暮D.冷月葬花魂

4.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也B.因为....并且

C.因为……也D.但是……并且

5.第⑥段引用《沧浪诗话》中的名言,分析其作用。

6.以下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黛玉、湘云诗作的风格相近,与王熙凤诗作风格截然不同。

B.《古诗十九首》展现多为游子的羁旅乡愁与闺妇的无尽幽怨。

C.解读诗歌,需要感情的逻辑,而不能以生活真实来衡量对错。

D.世间万物往往宁可衰老枯谢也不愿成为无情者,这不合事理。

7.概括文本论证思路。

【答案】3.D4.C

5,引用《沧浪诗话》中的名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事例,从理论层面上论证了诗歌的情趣不在于“理”

的理念,进而又引出下文“诗歌情趣在于‘情'字上的观点。6.D

7.本文以黛玉、湘云对诗引入,提出诗歌就是诗人情怀的一种外化与呈现的观点,与题目“无情不作诗”

相呼应:接着列举历史上著名诗作所呈现的缤纷情怀加以论证;然后从“情”的相反面“理”的角度论

证对诗作的解读不适合用“理”;最后引用诗句,强调诗歌会因“情”而流传千古。文章层次清晰,正

反论证,层层推进,富有说服力。

上海市闵行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

王光荣

①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

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

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

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O

②1958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3年里,王选

5

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爬滚。然而,1961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重大的调整,以他的话

来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

体系结构的影响”。

③当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

体系结构使我赞叹不已,同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我

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

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

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

的重要因素,就像控制论发明者维纳说的那样:“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之间的无人空白区上去耕耘,

最能取得丰硕成果。”

④1974年8月,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北京大学从

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

他在调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

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

的技术路线。

⑤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细致的调查分析,他坚信数

字式存储(第四代机)将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

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2)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⑥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

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⑦1975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

体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

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

节假日。

⑧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

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

6

到的很多乐趣。”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

想,几周睡不好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

的。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

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任。

(3)o

⑨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作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

“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

⑩有些人开始又不理解了,人家60多岁的老人在一线搞科研的也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

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

目分别只有27岁和38岁。

@蔗眼金晴,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

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阳振坤(28岁)、汤炽(28岁)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

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

一代排版软件;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PostScriptLever22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

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

献着青春和才智。

4.本文体裁是,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它以人物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

性格和精神面貌。写出课文中与本文体裁相同的一篇文章的篇名:《》

5.优秀的标题,既能展现人物的魅力,也能引起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文章内容,请分别给这篇文章拟写

(1)(3)两个小标题。

6.文章多处引用王选院士的话,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7.细节描写是人物通讯用来表现人物而采取的方法,请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细节描写。

8.植物学家钟扬获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以下是给他的颁奖词:

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藏着你

7

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王选院士也获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楷模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人物的事迹准确、精

练,人物形象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4.(1).人物通讯(2).《喜看稻菽千重浪》或《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5.(1)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创造性思维/设计)(2)扶植新秀,乐为人梯(慧眼识人)

6.多次引用王选院士自己的话,可以更好地呈现其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人物通讯更具真实性,

增添可读性。也可以避免作者陈述时的主观煽情。

7.“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在科研道路上条件虽

然艰苦,但是王选院士选择了执着坚守和刻苦奉献。

8.他用毕生心血,创造出中国科技。他用满腔热血,创造出中国领先时代。他是祖国的骄傲,是汉字照

排技术的创始人,是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中途病倒十年并没有影响他,与国外争斗更加激励了他。

他就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一一王选。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52分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当架几座桥

①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

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

土为什么被日本人抢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

领,报效国家。

②茅以升从小天资聪慧,但他更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中学时,祖父教他读古文。祖父先将文章

抄录一遍,要求他在第二天上课前背熟。没想到,祖父刚抄录完,茅以升已能背诵出来。茅以升锻炼记

8

忆力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他背诵圆周率的故事。1940年,茅以升任职的唐山工程学院迁到贵州平越

县。校庆那天举行游艺会,同学们欢迎茅院长表演个节目。茅以升不会唱歌、跳舞,就说:“我表演背

圆周率吧。”他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同学们热烈鼓掌,赞叹不已。

③1933年春天,茅以升受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当时在杭州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叫

作“钱塘江上造桥”,意思是指不可能做成功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

时,潮头壁立,毁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流即被冲刷走。江底流沙覆盖,深达40多

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

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茅以升认为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

④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后,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外面传着闲言碎语,说什么“这样干下去,哪

里会成功?”银行也中断了贷款。茅以升的母亲听到这些事后对他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茅以

升的号)造桥,也有八十一难。只要有孙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你也同样能渡过难关。”那时的“孙

悟空”就是造桥的全体员工,“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学里的一条法规:利用自然规律,克服自然界的一

切障碍。茅以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智慧,先后攻克了80多个难题,发明了“射水

法”“沉箱法”等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⑤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麻区。茅以升把工地办

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

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建国后,

茅以升又参与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先后担任专家组组长、技术顾问委员

会主任委员、总设计师,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⑥建桥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一座痛腿、不平衡的桥梁,怎能让车辆行人平安到达彼岸?同样,人架

设知识的桥梁也是如此。茅以升既通晓工程技术,在文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学桥、造桥、写

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他写的《桥名谈往》《二十四桥》,博古通今,文笔极好。特别是他

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更是难得的文学佳作。毛泽东曾对茅以升说:“你的《桥话》我看了

,写得很好。你不仅是个科学家,而且也是个文学家哩!”

⑦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日子,茅以升都始终如一地勤奋工作,即便到了晚年仍

然壮心不已。他说:“我还有一桩心事,就是台湾问题。1945年,台湾光复后,我曾到台湾去参加过一

次学术会议,看到了台湾的迷人景色,还看望了那里的老同学和朋友。1955年,我到日本访问,恰好住

9

在下关(原名马关)的‘春帆楼'。当年,李鸿章签字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就是住在‘春帆楼'。看到李鸿

章住过的房子,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架设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大桥。这是我

在有生之年想要完成的一件大事。”

3.解释第⑤段中“摇篮”一词的含义o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天资聪慧,茅以升从小就过目成诵,记忆力惊人。他协助祖父抄录古文,不待祖父抄完,他就能

全文背诵;多年以后,他背诵圆周率,能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

B.钱塘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极其复杂,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茅以升受命建造钱塘江大桥,

面临着重重困难。他带领全体建桥人员艰苦努力,终于做成了“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

C.茅以升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颇具识见的老人,她对茅以升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建造钱塘江大

桥的困难时刻,正是母亲的鼓励和点拨,才使得茅以升能够坚持下去。

D.茅以升的一生,就像桥梁一样,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他不仅在桥梁科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

且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他都勤奋工作,并始终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5.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茅以升对台湾的关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通观全文,分析题目“人生当架几座桥”的多重含义。

【答案】3.钱塘江大桥建设工程成了培养桥梁工程人才的基地。4.B

5.①开头写茅以升关注台湾,是为了点明少年茅以升立下报效国家誓愿的思想基础,为下文作铺垫。②

结尾写晚年的茅以升回忆与台湾有关的往事,说明台湾问题为其一生的牵挂,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品格。

③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6.①“桥”指茅以升修建的桥梁。②茅以升作为老一辈专家培养新人,起了桥梁作用。③“桥”是连接

海峡两岸人民的纽带。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12分)

1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

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

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

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

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

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有人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

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

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咒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载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水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

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复生了恐怖。其实,这

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旦

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

11

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

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

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

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

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

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

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

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

“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

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3.联系上下文,第③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所以然而尽管所以B.当然所以虽然因此

C.当然然而虽然所以D.所以然而尽管所以

4.对下列各句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

受。

B.“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批判了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主张“全盘西化”的逃避主义者。

C.“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中的“是”是“正确”的意思。

5.文章开头为什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开始写?试作分析。

6.《劝学》和《拿来主义》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说理,请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效果。

12

【答案】3.C4.B

5.“闭关主义”的实质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送去主义”的实质是

崇洋(投降)媚外或卖国主义,两者的危害是落后挨打,贻害子孙,亡国灭种。文章先否定闭关主义和送

去主义,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做铺垫,符合驳论先破后立的写法,论证层层深入,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6.《劝学》和《拿来主义》都运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比如《劝学》用青出于蓝”“冰寒

于水”两个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学习使人进步的道理。《拿来主义》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其精华和糟粕

分别比作鱼翅和姨太太,对待鱼翅建议将其“吃掉”,对待“姨太太”主张“请她们各自走散”,具体

形象地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精进的程序

朱光潜

①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能看出自己

的毛病才算有进步。严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

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

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

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不肯

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恐未免是高调。据我

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

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

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

以自豪。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

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

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

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还更难更冤枉。

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途,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

13

②自己须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狂境”达到“稳境”。

“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后

来借文字“混差事”,对于诗文字画,件件都会,件件都很平稳,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

彩,不是“庸”,就是“俗”,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到老没有进步。他们的毛病在成立了一种

定型,便老守着那种定型,不求变化。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要想免去

这些毛病,必须由稳境重新尝试另一风格。如果太熟,无妨学生硬;如果太平易,无妨学艰深;如果太

偏于阴柔,无妨学阳刚。在这样变化已成风格时,我们很可能地回到另一种“疵境”,再由这种“疵境”

进到“稳境”,如此辗转下去,境界才能逐渐扩大,技巧才能逐渐成熟,所谓“醇境”大半都须经过这

种“精钢百炼”的功夫才能达到。比如写字,入手习帖的人易于达到“稳境”,可是不易达到很高的境

界。稳之后改习唐碑可以更稳,再陆续揣摩六朝碑版和汉隶秦篆以至于金文甲骨文,如果天资人力都没

有欠缺,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

③这一切都是“匠”的范围以内的事,西文所谓“手艺”(craftsmanship)。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

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

(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2.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文中所强调的“精进的程序”的一项是()

A.高三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作文的立意、用词及布局模式,并让学生多模仿高考优秀作文及名家写作

范例进行写作训练。

B.作文训练中,同学们针对自己的作文作客观冷静的评价,反复斟酌并加以修改。

C.国学大师季羡林言有物,行有格,以幽默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牛棚”中的不幸遭遇,让历史的悲

剧不再重演。

D.鲁东大学聘请张炜、曹文轩、陈忠实等文坛名家给中文系学生做写作指导,学生们虚心听取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的丁敬礼和杜工部所说的话,不大适合作文未脱离“疵境”的作者。

B.一个作者只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揣摩和师友的指导,就可以从“疵境"达到'‘稳境”。

14

C.练习写字时,练习不同的字帖碑帖以至稳定,再继续揣摩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

D.“醇境”仍属于“匠”的范畴,人品学问是“化境”需要下的功夫,与初学者无关。

4.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划线处的一项是()

A.可是……因为……所以B.尽管……只是……总是

C.尽管……即使……还是D.可是……虽是……却

5.第①节划线的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6.文章最后的“化境”,请举一例谈谈对“化境”的看法。

【答案】2.C3.A4.D

5.不矛盾。前者是针对“文章要做得好”而言,高手作文请旁人修改不合理;后者是针对“未脱'痴境'

的初学者而言,初学者要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

6.如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演技精湛,他饰演的角色,无一不是淋漓尽致,从帝王枭雄到平民布衣,从圆

滑世故到超凡脱俗,从至阳至刚到至阴至柔,他总是将角色演的深入骨髓,更重要的是他低调、平和、

诚恳、仁爱,琴棋书画样样皆能,是演员里读书最多的一位。

他达到了了朱光潜所说的“化境”;他的演技精湛,可以将各种角色演艺得淋漓尽致,说明他将自己的

“稳境”升华为了“醇境”。最重要的是,他人品高尚,德艺双馨,在人品和学问上都下了一番大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