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及其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核酸、酶、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②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③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颜色呈红黄色④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⑥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①②⑤ B.②③④⑤ C.⑤⑥ D.②⑤⑥3.水稻的下列器官中,生长素合成量最少的是()A.嫩芽 B.嫩叶 C.发育中的种子 D.成熟的叶片4.下表中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选项比较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A举例沙丘变草原滩涂变湿地B起始状态没有植被保留原有土壤C演替的条件人为条件自然条件D演替的时间相对较长相对较短A.A B.B C.C D.D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往往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C.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一定是第一营养级D.“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流动的特点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探究眼皮这一性状的遗传,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l00个家庭各成员的眼皮性状,获得如下结果。(用字母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组别亲代性状组合家庭数量子代双眼皮单眼皮一双眼皮×双眼皮303710二双眼皮×单眼皮352620三单眼皮×单眼皮35045(1)在遗传学上,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称为一对_________性状。(2)根据组别_________,可判断出_________是显性性状。(3)组别二的子代中,单眼皮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4)组别三中有一对夫妇通过整容手术使眼皮性状表现为双眼皮,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眼皮性状表现为_________。8.(10分)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非常适用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数学模型。(1)假如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其数量变化如表所示,请根据数量变化尝试构建公式模型P=_____。大肠杆菌若要按该模型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天数123456……K平均值(个/ml12481632……P(2)图2是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所得到的两种数学曲线模型,与公式模型相比,曲线模型的优势是_____。图2中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形增长,如要使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在一定时间内由b曲线变为a曲线,则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3)图3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某地绵羊种群数量变化所建立的曲线模型,该图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有时会出现_____现象。若C点绵羊种群数量为N,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9.(10分)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据图回答:(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10.(10分)完成下表有关细胞器的部分总结,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细胞器名称①②③④成分特点不含磷脂含有色素功能参与有丝分裂⑤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⑥(1)表中序号表示的内容依次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2)利用_____法可以从_____植物细胞中分离得到表中所列的细胞器。(3)表中①的分布是(多选)_____。A.动物细胞 B.低等植物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11.(15分)抗利尿激素(ADH)也称血管升压素。在全身水肿形成时,抗利尿激素增多的滞水作用也有一定意义。抗利尿激素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的生成增加;cAMP生成增加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的激活,使位于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从而增加水的通透性。试回答以下问题。(1)据研究表明,cAMP具有促进激素分泌的作用。当垂体分泌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中_______浓度增多,激活对应酶合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释放速率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抗利尿激素与V2受体结合后最终改变了_______________。(2)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_____,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肾对水重吸收作用______,将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此现象称水利尿(waterdiuresis)。憋尿时,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同时____神经兴奋,血管____(填“收缩”或“扩张”)。这说明憋尿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3)某人患全身水肿,此时抗利尿激素含量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给此人注射0.9mol/L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抗利尿激素浓度__________。运动时出大量的汗液,人体内抗利尿激素浓度_____,醛固酮浓度____,所以在剧烈运动后推荐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做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详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有些种群在发展初期因资源和空间充足、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等条件会呈“J”型增长,B错误;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正确。故选B。2、C【解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分子,其中最复杂的就是蛋白质分子,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蛋白质分子和其他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总结,例如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也有脂质等。【详解】果糖和脂肪中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没有N元素,①错误。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②错误。蛋白质检测方法是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呈现紫色,③错误。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脂质等非蛋白质类物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④错误。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⑤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含量和功能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有关蛋白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D【解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在成熟或衰老组织中合成甚微。【详解】A、幼嫩的芽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A错误;B、嫩叶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B错误;C、发育中的种子是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C错误;D、成熟的叶片中生长素合成的很少,D正确。故选D。4、C【解析】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详解】A、沙丘、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出生演替,而滩涂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初生演替发生在没有植被的地方,而次生演替发生在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的地方,B正确;C、次生演替也可发生在自然条件下,例如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C错误;D、初生演替的时间比次生演替时间长,D正确。故选C。5、D【解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详解】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B、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B正确;C、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因此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一定是第一营养级,C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故选D。6、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种类: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C、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D、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不是抑制,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相对(2)①.一②.双眼皮(3)aa(4)单眼皮【解析】1、分析表格:实验一中:双眼皮×双眼皮→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相对于单眼皮为显性性状。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小问2详解】组别一亲本均为双眼皮,但后代出现单眼皮,即发生性状分离,由此可判断出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小问4详解】组别三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其中有一对夫妇通过整容手术使眼皮性状表现为双眼皮,但其基因型不变,还是aa,因此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眼皮性状将表现为单眼皮。【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8、(1)①.2K-1②.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2)①.能更直观地反映种群的增长趋势②.S③.更换培养液(3)①.波动②.6.25N【解析】“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λ=2,所以构建模型P=2K-1,这是J形曲线,其条件是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小问2详解】与公式相比,曲线模型的优势是能更直观地反映种群的增长趋势,图2中曲线b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值时,保持稳定,呈S形增长,S形曲线是由于空间资源有限所以如果要使b曲线变为a曲线(J),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培养液,以增加营养物质和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小问3详解】从图3中看出,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如果C点绵羊种群数量为N,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增长率增长,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1+150%)2N=6.25N。【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此类试题,学生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准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根据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促进两种植物生长④.抑制鬼箭锦鸡儿生,促进紫羊茅生长⑤.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⑥.演替【解析】据图分析,在鬼箭锦鸡儿实验和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在常温还是高温条件下,高CO2浓度组比常态CO2浓度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在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常温组,据此分析。【详解】(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都可以提高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故仅CO2浓度的升高,都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点睛】本题以温室效应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实验分析和设计、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功能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0、(1)①.中心体②.核糖体③.液泡④.叶绿体⑤.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或合成蛋白质的场所)⑥.光合作用的场所(2)①.差速离心②.低等(3)AB【解析】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和中心体;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小问1详解】①②不含磷脂,说明不含膜结构,可能是核糖体或中心体,结合①参与有丝分裂,故其最可能是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②最可能是核糖体,是⑤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③④含有色素,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③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故为液泡;④应该为叶绿体,是⑥光合作用的场所。【小问2详解】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叶绿体分布在绿色植物中,故题目中细胞器是从低等植物细胞中分离得到。【小问3详解】由上分析可知,①是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故选AB。【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