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6.肥沃的土壤【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袋。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教学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了解土壤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到本节课的主题——肥沃的土壤。]了解腐殖质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①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②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③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④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6.了解土壤动物。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腐烂变黑)9.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设计意图: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的变化,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三、了解土壤的分层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土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沃而且颜色更深的原因。]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1.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2.交流讨论:①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②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设计意图:在明晰腐殖质的概念的前提下,学生回归初始问题情境。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1.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2.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大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的呢?3.是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帮植物增加营养:做一个肥料袋。4.制作步骤:(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等。(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利用蔬菜果皮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通过持续5个星期的观察任务,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六、畅谈收获1.过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肥沃的土壤,从西部大山一直到叶卓淏家的小葱,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很多问题,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呢?2.小结:是啊,科学知识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期待同学们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板书设计】6.肥沃的土壤动植物遗体腐殖质【课后反思】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的第3课。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课以贫困山区小朋友吃饭难的问题情境为导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肥沃的土壤。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带领学生到校园里采集肥沃的土壤,学生对于室外活动兴致很高。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真切地观察到在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遗体,而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有何不同,也为后续了解土壤的分层做好铺垫。在探究肥沃的土壤的秘密时,学生能自主发现肥沃土壤的关键物质——腐殖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增加土壤的肥力并运用所学制作一个肥料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制造成就感,体会到科学知识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爱。
6.肥沃的土壤【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袋。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教学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厨余垃圾、洒水壶、观察记录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课前活动互动交流互相介绍调动氛围了解土壤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交流西部小朋友吃饭难的原因。交流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到本节课的主题——肥沃的土壤了解腐殖质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①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②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③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④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6.了解土壤动物。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腐烂变黑)9.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去校园里采集土壤。2.讨论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是怎么变化的。3.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我们把它称作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的变化,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三、了解土壤的分层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1.回想交流采集土壤时表层土和下层土的不同。2.了解土壤的分层,意识到各层土的颜色不同,最上边一层颜色深一些,下面的浅一些。3.探讨:为什么表层土颜色深。4.知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表层土也就比较肥沃,颜色毕竟深。通过发现土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沃而且颜色更深的原因。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2.交流讨论:①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②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意识到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这个贫困地区山体的表层土就会因为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粮食产量就很低。探讨增加土壤肥力的办法。在明晰腐殖质的概念的前提下,学生回归初始问题情境。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2.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大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的呢?3.是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帮植物增加营养:做一个肥料袋。4.制作步骤:(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等。(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枢纽监控设备安装及维护合同
- XX市度道路养护合同协议
- 业务外包合同例文
- 2025年协议离婚子女抚养协议指南
- 中药材购销合同公证书
- 事业单位人事合同管理规定及示范文本
- 业主装修合同范本完整版
- 个人车位购买合同
- 传统汽车融资租赁合同书
- 门禁系统维修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反渗透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 英语试题
- 春节节后收心会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 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人教版)-418个
- 交警安全进校园课件
-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新课标Ⅰ卷(含部分解析)
- 2022年营口市大学生专考专招考试真题及答案
- API520-安全阀计算PART1(中文版)
- 商务提成办法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